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仁里集镇社区建设调研报告.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3905576
  • 上传时间:2018-02-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仁里集镇 2010 年社区建设调研报告一、 基本情况仁里集镇原有 99个村,合并为 31个农村社区、6 个行政村,人口 5.1万人,辖区面积 126平方公里,今年重新规划建设 13个并居点,人口均在 3000人以上,其中最大的社区达7000人,是德州市环境优美乡镇今年以来,我镇按照省、市、县工作部署,把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作为转方式、调结构,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以并居型社区建设为重点,以人为本,科学引导,全面发动,整体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新路子目前 13个社区均完成选址、规划设计和土地修编,其中松林赵社区已开工建设,田楼、仁里社区 7月底开工建设,其它 10个社区正在着手运作路、电、水灯基础设施工作,今年年底前将全面启动松林赵社区,人口 3897人,耕地 8135亩,新规划占地面积 512亩,位于胡潘路以西,松林赵旧村址以东由北王村、松林赵村、孙庄村、曹庄村、董集村、牛庄村、李庄村、石围子村、苏塘子村、张塘子村 10个行政村组成该社区总投资 1.9亿元,建筑面积 27.3万平方米,其中商住楼 3.3万平方米,住宅楼 21万平方米,配套设施 3万平方米,分二期建设完成。

      建设模式以二层别墅式住宅与“3+1”模式相结合,实行三区分离与公共设施相配套商贸区、住宅区、工业与畜牧养殖区,公共设施配套齐全目前,一期工程已有 27户商住楼开工,40 户二层别墅式住宅楼和 36户“3+1”模式住宅楼 7月底开工建设,年底可建成入住整个社区预计五年之内全部迁建完成田楼社区位于绘新路以东,国王路以南,涉及 1319户、5435 人,占地 980亩由国庄、黄庄、靳庄、梅庄、蒋庄、牛集、客王、田西、田东等 9个村该社区总投资 1.7亿元,建筑面积 29.5万平方米,其中商住楼1.9万平方米,住宅楼 26.4万平方米,配套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学校、卫生室、休闲广场 1.2万平方米,整个社区分三期建设目前,已完成选址、规划建设、调地、清表工作,7 月底开工建设仁里社区位于胡潘路以北、绘新路以西,涉及 1372户、7000人,占地 945亩由郭庄、西柴、姚庄、仁西、史庄、张庄、后刘、前刘、仁南、仁东、李庄、良庄 12个村组成,该社区与小城镇建设捆绑进行目前,选址、规划建设、村与村之间的土地调换、清表划线、工程预算、建设队伍招标已全部完成,七月底开工建设二、主要做法:(一)提高认识,全面部署。

      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后,我镇把工作的重点迅速转移到农村社区建设上来,积极谋划,率先开展“大学习、大参观、大讨论”活动,先后 30多次组织干部群众代表 3000多人分别到禹城市、德城区、平原县及我县开泰社区、华中社区、南北社区、冢子张社区参观学习召开专题会议开展大讨论,入户座谈调查,并采取算经济账、发明白纸、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提高干部群众对社区建设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对建设新社区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增强了改革农村住宅模式的信心和决心,树立了“抓社区建设就是抓经济,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新农村,就是抓城乡统筹”的科学理念,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为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奠定了坚强的思想基础二)尊重意愿,选择模式我镇始终坚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结合《山东省农村住宅优秀设计方案》和《德州新农居》 ,推广了新农居模式改革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住宅模式改革,迅速掀起了农村住宅模式探索的热潮在户型模式选择上,我们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入户调查,填写建筑模式选择调查表,听取民意,确定了“3+1”住宅模式该模式设计较为合理,规划适度超前,群众易于接受3+1”住宅模式最大的好处是既经济实用又适度超前,一楼全部是车库和储藏室,二层、三层、四层居住,每户均有车库和储藏室。

      卧室、客厅、厨房、洗手间、浴室一应俱全,分 80㎡和 120㎡两种户型以每平方米造价 750元来计算, “3+1”住宅模式两种户型每户造价分别为 6万元、9 万元,而二层模式一户按 180㎡每户造价约 13.5万元我们搞合村并居、社区建设目的就是最大限度节约土地以“3+1”住宅模式为例,一栋楼占地 1.2亩,可容纳 18户,人均占地 0.067亩而二层模式一户按 180㎡计算人均占 0.27亩土地根据户均占有差 0.2亩按一个并居点计算,松林赵社区共有3897人,949 户如果全部采用“3+1”住宅模式,53 栋居民楼就可以容纳全部社区群众,将更好地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的优惠政策,从而多争取上级奖励资金三)选准试点,抓好规划在搞好宣传、提高认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我镇确定重点抓好胡潘路、济聊附线两侧社区建设,并大力推进社区村庄绿化美化,不断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工作中坚持“选址合理、规模适度、设计科学、面积适中”的原则,按照社区并居点不少于 3000人以上的标准,聘请德州市景观市政规划设计院专家对农村社区并居点进行合理规划以镇驻地、原乡镇驻地、大自然村、集市村等为主,积极向交通要道附近并居,做到规划一步到位,30 年不落后。

      规划确定后,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采取“试点先行,群众自愿,分期推开”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松林赵、田楼、仁里三个农村社区并居点建设四)正确引导,科学运作在运作过程中,我镇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监督和服务作用工作中,社区“两委”干部始终坚持指挥在一线,盯靠在一线前期准备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进行入户调查,在群众同意基础上,签订了拆迁协议书并尽可能的给建房户提供好的政策,好的服务,使群众体会到社区建设的优越性在建设中,社区党员干部与村民代表做到合理分工,分别成立质监组、财务组、协调组、督导组,各司其职,跟踪服务,得到村民的一致认可五)强化领导,明确责任为切实抓好农村社区重点工程建设,镇上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总指挥,镇长任常务副总指挥,副书记、常务副镇长任副总指挥,各管区总支书记为成员的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抽调素质高、能力强、经验丰富的 8名同志组建了重点项目办公室,具体负责社区建设工作的协调和监督,实行“一天一调度,三天一检查,五天一总结”的督导措施,确保社区建设出精品、出亮点三、存在的问题(一)思想上认识不足在社区建设过程中,部分干部和群众不能全面把握和深刻领会并居型社区建设的丰富内涵和极大作用,认识上存在不足。

      具体表现在:一些村组干部认识上“错位”,部分乡镇干部工作“不到位”,部分共建单位和企业“缺位”主要体现在:思路不清、措施不明、作风不实,一般号召多,具体指导少,对并居型社区建设缺少自己的思路二)建设资金筹集难度大我镇大部分社区集体经济薄弱、农民生活不富裕,开展社区建设难度大,部分干部群众对社区建设存在“等靠要”的想法,不善于创新筹集资金措施,不愿去联系县直单位,企业共同进行社区建设,不积极发展生产寻求社区建设内生动力三)社区建设指挥部职能履行不到位在开展社区建设中,都成立了社区建设指挥部,但在运作过程中不规范,如社区建设指挥部的成员往往是村支书、文书或其他社区干部,而不是很民主四)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分管以及主管社区建设的领导常年从事行政工作或本身不是建筑学专业出身,所以在社区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不管是砖、水泥、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准备, 还是在施工过程中,都需要专业人士全面跟踪科学的指导提高社区的工作效率,保证高质量数量与质量达到双赢让群众住的放心四、几点建议(一)统一广大干群思想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社区建设是一项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和主线,以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建设农村现代文明为重要内容,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为基本原则的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让社区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在全镇农村家喻户晓,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社区建设的要求上来,把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形成全县上下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有序整合部门资金,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和利用计划、财政、农业、扶贫、交通、民政等部门的优势,将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起来捆绑管理和使用,实行综合配套、重点投入;充分发挥和调动农民主体作用,通过农民自筹资金和找与本村有关联名人、能人募捐,解决一部分建设资金;实行市场运作,把村集体资源通过公开拍卖、承包加以开发利用,获得收益用于新农村建设;依靠共建单位、企业在资金物力上的支持,解决资金短缺困难三)上报土地增减挂钩的村,是否拆迁一部分,就兑现一部分资金,也就是按比例分批给予奖励资金四)新建并居点的电力设施、用电方面县里是否出台优惠政策五) 新建并居点内的道路硬化及通自来水等其它公益事业是否享受优惠政策六)厕改、建材下乡等国家优惠政策是否捆绑向新建居民点集中七) 新建居民点内的各种网络用线(网线、有线电视、线等)是否统一规划,并享受优惠政策五、下一步打算我镇将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政策机遇,认识再提高,措施再细化,运作再科学,力度再加强,扎实推进合村并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争取年底前 13个并建社区全部启动一)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向群众阐明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把新建社区的远景规划、配套设施、优惠政策等有利条件向群众解释清楚,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打消群众的顾虑,提高群众的认识二)强化措施,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坚持以市场化运作机制带动规划的实施,更好的把农村人口吸引到镇驻地和大社区来大力推动农业的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拓宽增收渠道,使集中居住区内的群众真正享受到发展成果三)政策扶持,为推进合村并建工作创造条件加强新形势下适合农村发展需要的土地置换政策的研究和探索,为推进合村并建提供政策扶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