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考对联——对联常识.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420915514
  • 上传时间:2023-07-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84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传统对联的一些常识首先,作对联,要合于以下五大规律: (一)  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二)  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三)  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对应)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五)上下联意思能够相近或相反,能够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管,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我们能够把以上内容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 以上介绍的是传统楹联的作法及程式,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持续出现,还出现了所谓非正宗楹联,是指不过度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楹联我们应该予以充分肯定和推荐,也应该提倡用灵活的格式撰写传统的楹联 比方我们现在在很多学校常见到这样一副联语: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是1944年12月郭沫若为南京晓庄师范校园内陶行知先生墓门所题写的楹联再如,1930年12月,红军总前委在宁都县召开军民誓师大会时,毛泽东在主席台两旁亲撰一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其次,一些传统对联的主要制作方法,摘录如下:  一、叠字   叠字,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在楹联创作中,叠字法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几乎随处可见比方: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这是苏州网师园的一副叠字楹联,上联化用李清照词《声声慢》,使联语独具特色全联从纵和横的角度描写了该园山重水复、鸟语花香的美景和游客流连忘返、恋人们卿卿我我的境况。

      该联读来声韵铿锵,语句含义丰富深长,为游人增添了无限情趣再如: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这副楹联在解放前流传一时,它形象地嘲讽了国民党统治下旧中国的凄惨景象,把当时的社会现实暴露无遗 再如大家十分熟悉的西湖联: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联句立意新颖,用字娇嫩,将此联用于西湖这个特定景观之中,非常自然、贴切西湖美景如在眼帘,使游人留连忘返,陶醉于山光水色之中 二、反复   为把所要表达的事物表达的更加形象生动,将同样一个或几个字在楹联中间隔地使用或者重复地使用,使之既紧相连结而意义不尽相同的一种作联方法,称之为反复法反复法作的楹联,有时是联意的反复,有时是用字的反复,但决不是重复如:   在新城,演新戏,欢迎新同志,迎接新胜利;  除旧貌,破旧习,打倒旧军阀,摧毁旧世界   据《井冈山的武装割据——革命历史资料丛书之二》所载,这是1928年12月11日,红五军到达宁冈县新城,在欢庆红四军和红五军会师的万人大会上,讲台两侧贴的楹联这副楹联上联反复用了四个“新”字,使欢迎新战友的气氛更加热烈;下联反复用了四个“旧”字,表达了红军战士摧毁旧世界的坚强决心。

      又如:   开关早,关关迟,迎过客过关;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这副楹联看似平常,实则暗藏机巧其中“关”字与“对”字均为复字,而“关关”与“对对”又貌似叠字,其实前一个“关”与“对”是作动词用,后一个“关”与“对”是作名词用,意义各不相同,整副楹联叙事简明又富有情趣   也有几个字在联语中间间隔地出现的如:   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  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相传清朝大余县有个戴衢亨,勤奋好学,才华颇高,可因县官不识才,到30余岁连个秀才也没捞到他的朋友出于义愤为他买了个秀才,得以取得乡试资格在80天里,他由乡试到京试再到殿试,连中三元,被点为状元,衣锦归乡,感慨之余,写下了这副楹联联语中“考无名”与“试第一”各自间隔出现三次,形象地表述了自己仕宦途中的坎坷经历,同时警告了那些玩忽职守、埋没人才的官吏,堪称联坛佳话,联中上品 三、复叠   在同一联语中,既用叠字又用反复的制联方法称为复叠法用复叠法写作的楹联往往能兼有复字法和叠字法的艺术效果 请看: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这是在旧社会流传很广的一副对联,联中的“年年”、“处处”为叠字,“过”、“家”为复字,这副楹联把旧社会穷苦人流离失所的痛苦处境和对旧社会的不满与抗议充分地表达在联语的字里行间。

       再看:   军阀跑,国防跑,富绅跑,跑跑跑,看着跑垮刮民党;  工人来,农民来,士兵来,来来来,共同来建苏维埃   这副楹联相传是一个私塾先生所写联语通过“跑”字和“来”字间隔出现和重叠使用,对革命形势的发展作了高度形象的概括,这是一副通俗易懂,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 请看:   松声竹声钟馨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这是吴忠礼题南京弘济寺的一副对联作者在创作中将复字法和叠字法重复使用,上联突出一“声”字,下联突出一“色”字,既是写景,又是写情,楹联虽短而寓意深刻,与浙江天台山方广寺“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和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的长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顶真   顶真法又叫联珠法,是将前一句或前一节奏的尾字又作为后一句或后一节奏的首字,使两个音节或两个句子首尾相连,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好像串珠子似的一种制联方法请看一副风景联:   听雨雨住,住听雨楼边,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涛涛,观、观、观   这副顶真对,既有句内顶真,又有分句之间的顶真。

      上联妙用一字两义,“住”一作“停止”,一作“住宿”,把听雨观潮之妙趣随着语意的跳跃尽纳联中   下面一副戏台联堪称顶真联中的佳品: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   这副顶真楹联概括力极强,仅用了八个字,就把戏剧演员忘掉自我、逼真肖人的精彩表演描绘出来了,该联对仗工稳,精巧风趣,联意隽永,是一副绝妙戏联 五、析字   在楹联创作中,将楹联中的汉字的形体分拆或合并,巧妙地制作联语的一种方法叫拆拼法在制作时有一定难度,但是制得好的拆拼楹联,能使语言曲折有致,而又耐人咀嚼,富于趣味性好的拆拼楹联实有画龙点睛之妙,从而使联语达到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析字包括拆字和合字两种形式 1.拆字   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     鳳山山出鳳,鳳非凡鸟;  龙口口回龙,龙本宠身   这相传出句是广西凤山县第八代土官之女韦小姐所撰其人才貌过人,及笄之年,求婚者络绎不绝,韦小姐想觅一匹配郎君,遂出上联征偶求婚者绞尽脑汁,却无一应对,故此韦小姐也遗憾终身而命归九泉上联以当地地名出句,环环相扣,又将“出”、“鳳”析出由二三字组成第四字,第五字又与第一、第六字相同,八、九两字合起来又构成第六字。

      下联为今人所作,龙口为山东一市名,以龙对凤,对工得体,有龙凤呈祥之意回字又析出两口字,同出句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宠身”所指“龙”字,比较上联,不失风采,可谓出句之佳对 2.合字   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女居左,子居右,世间配成好人   下联是乾隆和纪昀的一副应答联:   心口十思,思子思妻思父母;  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据说乾隆察觉纪昀有思家之意,便出上联试探他纪昀以实奏闻,以对句相答  在析字联中,有时将拆字与合字用于同一联中,达到更为巧妙的艺术效果如下联:   张长弓,骑奇马,单戈独戰;  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   上联拆拼“张、骑”二字又合并“戰”字,下联拆拼“嫁、孕”二字又合并“甥”字,分别表现了驰骋疆场和儿女情长的两种场面,富于趣味性和艺术魅力 六、镶嵌   人们在写作楹联时,经常把某些特定的字词,诸如人名、地名、数字、方位以及所写的事件或中心词等,巧妙而自然地嵌入联语,这种创作方法称为镶嵌法镶嵌法是联语创作中特殊而又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法因其精巧,创作难度颇大;因其别具雅趣,深受世人喜爱;因其用处较多,人们愿知难而进古来颇多佳作传世 1.镶嵌节气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2.镶嵌姓字   鱼游万孔秋江冷;  柏成林丛夏岳高  3.镶嵌序数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4.镶嵌方位  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放;  由上向下读左传,书往右翻  5.镶嵌药名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6.镶嵌年号   顺泰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  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 7.镶嵌偏旁部首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七、加减   将某副楹联的上下联增加或减少一些字词或笔划,使联意发生变化,造成新的意境,组成新的楹联,这种制联方法叫做加减法1.加字   又称续字传说有一年除夕王羲之连续写了多副春联均被人揭走,最后撰一联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因联语不吉利才没有被人揭走,晚上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后各添三字,大家在春节早上见到的春联就变成了:  福无双至今日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还有一个传说明朝才子解缙未成名时,住所与一富翁家的竹林相对。

      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富翁见状大怒,心想我家的竹园岂容他人借用?便令家人将竹子砍掉一截解缙自知其意,便在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富翁见之,更加恼火,干脆把竹根也刨掉了解缙只觉好笑,便把楹联又添二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任凭富翁将竹砍短、除根,楹联依景而变,只气得富翁目瞪口呆,无计可施2.加笔划   相传有一仕宦人家,父子俩有权有势,横行乡里,老百姓对他们敢怒而不敢言父子俩都买了进士,婆媳均封夫人,为了光宗耀祖,装点门面,便在门上挂出一副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门对刚刚贴出,便有人乘其不注意时通过改增笔划,变成了另一副楹联: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每课时《追求自由平等》分层作业汇编(含两套作业).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与湖泊》同步练习(第2课时).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 节《气候》每课时同步练习汇编(含三套题).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素养分层评价(含两套题).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doc Unit 3 Lesson 5 (同步练习) 2025-2026学年英语冀教版八年级上册.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and Reflection 同步分层精练.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Amazing Plants and Animals 人与自然(话题阅读精练).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同步练习(第1课时).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专项素养提升卷(一)——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影响.docx Unit 3 Better you better me(单元诊断)2025-2026学年英语冀教版八年级上册.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Developing ideas(Listening and speaking)基础卷.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This is me 单词短语句型语法(教材考点精练).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This is me 单元测试卷及答案1.docx Unit 3 形容词和副词的原级和比较级(重点语法提升练)-2025-2026学年八年级英语上册.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与湖泊》同步练习(第3课时).docx 苏科版2024新教材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重难点训练:专项03 比热容和热值的相关计算(含答案).docx 苏科版2024新教材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重难点训练:四、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每课时素养分层评价汇编(含两套题).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六章分层作业:第3节 电阻(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