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吹吸式通风系统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价技术规范安全管理网.docx
15页吹吸式通风系统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价技术规范安全管理网吹吸式通风系统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吹吸式通风系统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 规定了吹吸式通风系统的控制面位置、 控制面风速的检测方法与评估标准 本技术规范为贯彻落实相关法律、 法规和部门规章提出的防护设施检测的要求提供技术保障, 为吹吸式通风系统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提供技术标准, 为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技术服务以及企业的自主检查提供技术支撑, 从而确保作业场所防尘防毒局部排风设施的有效、正常运行一、 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及协作单位当前我国尘肺病和职业中毒居高不下, 群发性职业病危害事件时有发生, 而通风是尘毒危害控制重要方法, 吹吸式通风是一种重要的通风方法 因此, 2014年 12 月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提出了编制《吹吸式通风系统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的申请,经立项审查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吹吸式通风系统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纳入了 2015 年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该标准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苏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浙江多谱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尘防毒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2、 编制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等均提出了 “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 并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和应急救援设施按照规定进行维护、检修、检测,保持其正常运行”的要求但用人单位设置什么样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是有效的, 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检测与评估方法等在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标准中均未明确提出通风设施是尘毒危害防护的重要职业病防护设施, 当前主要有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 16758-2008)以及《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 (国家安监总局 2014 年安全生产行业制修订标准) 等标准为上述法律、 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实施提供部分技术支撑, 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通风系统除局部通风系统外, 吹吸式通风系统也是通风系统的一种, 而且从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效果来看, 使用最多的是局部排风, 其次是吹吸式通风, 而且随着吹吸式通风技术的进步,其应用会越来越多因此, 有必要建立吹吸式通风系统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 统一吹吸式通风系统控制面位置、 控制面风速的检测方法与评估标准等, 建立吹吸式通风防护设施的有效性检测与评估的方法,为企业设计和选用吹吸式通风防护设施、技术服务机构对吹吸式通风防护设施的检测与评估、 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吹吸式通风防护设施的监督检查等提供技术标准,细化《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相关条款,并促进其贯彻落实和实施。
3、 主要工作过程本标准的编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过程:第一阶段:提出标准项目建议书,申请标准立项第二阶段:开展广泛的调研,收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等相关法律法规, 以及部分与吹吸式通风相关的行业标准,并通过文献和现场调研了吹吸式通风系统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现状,并广泛征求本标准的制定意见第三阶段: 整理分析调研资料及各方面反馈意见, 初步确定具体的内容及篇章设计,成立本标准编写组,形成本标准制定实施方案第四阶段: 根据实施方案分配具体工作; 整理集中各章节内容, 根据本标准制定要求,综合形成初稿;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对初稿进一步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第五阶段:以函调和专家咨询等形式,征询企业、相关技术服务机构、专家和监督管理主管部门的意见, 修改完善标准征求意见稿, 形成送审稿; 通过组织专家评审会的方式对送审稿进行审查,并根据专家审查意见对技术规范进行修改,形成技术规范的报批稿4、 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本标准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牵头单位,由苏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浙江多谱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等 4 家单位参与完成。
参研单位采用研究单位与使用单位共同进行研究的方式,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等主要负责标准框架和草案的起草和研究, 苏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浙江多谱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在积极参与标准草案制定的基础上, 分别从不同使用对象的角度对标准的内容进行试用和验证, 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确保标准内容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包括:陈建武、刘宝龙、张忠彬、王竟、肖结良、向欣、孙伟、冯寿钦、周书林、杨斌、郭金玉、林卫、陈振芳、王顺风、梁莎莎陈建武为标准编写执笔人,刘宝龙、张忠彬、王竟、肖结良、向欣、孙伟、冯寿钦、周书林、杨斌、郭金玉、林卫、陈振芳、王顺风、梁莎莎参与起草及修改工作二、 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 (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 (如技术指标、 参数、 公式、 性能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等) 的论据 (包括试验、统计数据) )1、编制原则( 1)该标准按规范格式撰写应遵循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 2)标准内容应符合上位法的要求本标准制定应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文件的要求。
3)标准内容应与相关强制性标准协调一致本标准引用多个已经颁布的职业卫生相关标准 本标准中使用的定义、 术语、符号和概念,力求与相关标准协调一致 4)适用性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吹吸式通风系统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 用人单位、 技术服务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均可使用 5)广泛参与的原则广泛征求企业、 技术服务机构、 科研院所、 政府监管部门等相关专家的意见,确保本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2、标准主要内容标准主要内容包括: ( 1)前言和范围;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3)术语和定义 ;( 4)吹吸式通风系统的分类; ( 5)控制面位置; ( 6)控制面风速的检测方法;( 7)控制面风速的评估标准等三、 标准主要内容及说明 (主要试验、统计数据、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吹吸式通风系统的控制面位置、 控制面风速的检测方法与评估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吹吸式通风系统控制风速的检测与评估包括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计、评估与验收,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监督检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 改单)适用于本文件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25915.3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 3部分:检测方法25915.5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 5部分:运行25915.6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 6部分:词汇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5007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25915.7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接触限值 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224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将界定“吹吸式通风” 、 “气流组织” 、 “均匀流” 、 “射流” 、 “控制面” 、 “控制面风速” 、 “检测点”等相关术语和定义4、吹吸式通风系统的分类# / 13吹吸式通风系统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价技术规范安全管理网对吹吸式通风系统的常用分类进行阐述,为后续控制面位置、控制面风速检 测与评估等提供基础1)根据换气区域内空气流动特性,吹吸式通风系统分为均匀流吹吸式通 风系(如图1 (a)所示)和射流吹吸式通风系统(如图 1 (b)所示)a)平行流 (b)射流图1换气区域内不同空气流动特性的吹吸式通风系统示意图(2)根据换气区域气流运动方向,吹吸式通风系统分为水平流吹吸式通风 系统、垂直流吹吸式通风系统和斜降流式通风系统,。
a)垂直流 (b)水平流(c)斜降流图2换气区域不同气流运动方向吹吸式通风系统示意图5、控制面位置根据不同类型的吹吸式通风系统,确定相应的控制面位置1)均匀流吹吸式通风系统垂直流吹吸式通风系统的控制面为操作者所在位置距地 1.5 m高度处的水平截面,如图3 (a)所示水平流吹吸式通风系统的控制面为操作者呼吸带所在垂直截面,如图 3(b)所示斜降流吹吸式通风系统的控制面为操作者所在位置与污染气源中间气流方向垂直的截面,如图3 (c)所示IIji(a)垂直流 (b)水平流 (c)斜降流图3换气区域不同气流运动方向吹吸式通风系统示意图(2)射流吹吸式通风系统射流吹吸式通风系统的控制面为距离吹风口 0.6~0.8倍L(吹吸风口间距)处与气流方向垂直的截面,如图 4所示三出阿 甘投用图4射流的吹吸式通风系统的控制面位置示意图6、控制面风速的检测方法确定控制面风速的检测方法,包括检测条件、检测仪器和数据处理等1)检测点设置均匀流吹吸式通风系统按 16758的规定确定控制面上的风速检测点; 射流吹吸式通风系统在以吹吸罩口中心线与控制面的交叉点为测点,沿 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检测点,测点数不宜小于 9个2)检测条件控制风速应在没有污染源的状态下,通风系统正常运行且稳定后进行检 测。
/ 13吹吸式通风系统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价技术规范安全管理网检测点处应避免干扰气流3)检测仪器:应选择具有方向性的风速仪风速仪应能检测 0.2〜1.0范围的风速,且精度不宜低于 0.01 4)控制面风速的检测及计算方法将具有方向性风速仪的探头置于检测点处,风速仪上的方向指示点应迎着风的方向,风速仪数值稳定后的风速为该检测点的风速各检测点的风速应至少检测 3 次,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检测点的平均风速均匀流吹吸式通风系统各检测点平均风速的平均值为该控制面风速,射流吹吸式通风系统各检测点平均风速的最小值为该控制面风速7、控制面风速的评估标准通过文献调研、 实验和现场应用等方式方法, 确定控制面风速的相关标准及其评估方法控制风速宜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当有害物的控制风速有特殊要求时按其规定执行;均匀流的吹吸式通风系统的控制面风速一般在 0.30.5范围之内,控制面风速不均匀度应大于 0.25; 射流吹吸式通风系统的控制面风速不宜小于1.271)均匀流的吹吸式通风系统控制风速的评估标准研究( 1)文献调研日本在1987年的协会标准中要求速度不均匀度0 0.2,但由于要求太严,后来将气流均一型吹吸式通风系统的评估标准改为: “控制面上任一点风速不小于 0.2,且任一检测点风速与控制面平均风速的偏差不大于控制面平均风速的± 50%” 。
美国一直沿用简单的测点数法,早期的 209 标准要求任一点风速与平均风速之差不能超过平均风速的± 20%,但标准过严; 20 世纪70 年代,美国污染控制协会标准规定为速度测点的 80%值之差,约在平均值的± 20%之内,其余 20%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改为平均值± 30%之内;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环境科学协会标准规定,在平均值±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