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案例.docx
9页寻找规则一、活动目的1. 感知规则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体验与儿童生活相关的规则2. 感受规则在集体生活中的重要性3. 初步形成规则意识,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二、活动分析规则是人类社会性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一个有序的社会必定人人具有强烈的规则意识遵守规则既是一个人讲究社会公德的基本表现,更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人们是否具有规则意识,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人的规则意识应当从小抓起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随着集体生活与合作活动的逐步拓展,以及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已经能够意识到规则的存在,但还没有形成对规则的正确认识,还不能真正体会到规则在他们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获得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每个孩子都是在游戏中成长的,游戏都有规则,只有大家都遵守规则,游戏才能正常进行本次主题活动就是通过“看一看”、“找一找”、“讲一讲”、“玩一玩”和“说一说”、“议一议”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集体学习中感受到规则与生活的关系,以使学生把自觉遵守规则内化为自身的需求三、课时建议本活动建议 2课时完成四、活动过程建议1. 看一看引导学生观察学生间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图片,提问“他们在3做什么?”使学生初步感知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2. 找一找启发学生发现在这些场合(乘公共汽车、上课、放学过马路、踢足球)有哪些规则?我们应该怎么做?并引发学生谈论“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则呢?”通过回顾、讨论的方法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规则与生活的密切关系3. 讲一讲引导学生说出你都会玩什么游戏?如果游戏没有规则会出现什么情况?可以设计情景,也可以讲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我们在游戏的时候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只有遵守了规则,我们在玩的时候才能玩得开心,玩得痛快!没有规则或我们在玩的时候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4. 玩一玩学生分小组活动或集体活动先讲清(设计好)游戏规则,再带领同学们游戏5. 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学校生活里都有哪些规则?为什么要遵守规则?明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是我们每一个小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6. 议一议这是一个拓展的环节,教师要引导同学们议一议,放学后,在家里、在朋友家里、在商店……你应该怎么做?了解规则对人有约束作用,但规则也是为大家服务的活动参考资料我们的教育应该将孩子引领到具体的“道德环境”中,让他们推己及人,推人及己,做到人之所欲等同于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他们在实际体验中明辨是非曲直,在灵魂深处确立规则意识。
购物时不得插队加塞,走路骑车时不可闯红灯,在公共场所不得随地吐痰,在风景名胜区不可乱丢垃圾……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在自己享有方便、整洁和秩序的时候,同样有义务维护方便、整洁和秩序一句话,我们应当教会孩子在享受某种权利的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如果仅仅满足于让他们在书面上进行是非之间的简单选择,仅仅局限在课堂里向他们灌输道德信条,是远远不够的4 我们应该对合乎规则的道德行为进行激励性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体验,产生愉悦和满足的心理感受,并逐步转化为自身的一种内在需要、一种自然习惯、一种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自觉事实上,当这样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于是,我们就能步入期待中的道德自觉境界 我们还应该在行动中促使规则意识内化,促使责任感形成,促使规则无人看守时的行为自律或许老师一千次的耳提面命也抵不上同学们的一次独立躬行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的够格的成员,做国家的够格的公民想到‘做’字,就可以悟出,光记住些什么是远远不够的,必得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身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我们做人真有用处。
当规则意识深深地镌刻在一个人心灵的碑石上,当责任感自然地践履于个人的行动中,他就感觉不到规则的束缚,感到的是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于是,精神的自我完善也就水到渠成了讲规则 守公约一、活动目的1. 感知规则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体验与儿童生活相关的规则2. 感受规则在集体生活中的重要性3. 初步形成规则意识,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二、活动分析规则是人类社会性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一个有序的社会必定人人具有强烈的规则意识遵守规则既是一个人讲究社会公德的基本表现,更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人们是否具有规则意识,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人的规则意识应当从小抓起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随着集体生活与合作活动的逐步拓展,以及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已经能够意识到规则的存在,但还没有形成对规则的正确认识,还不能真正体会到规则在他们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获得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每个孩子都是在游戏中成长的,游戏都有规则,只有大家都遵守规则,游戏才能正常进行本次主题活动就是通过“看一看”、“找一找”、“讲一讲”、“玩一玩”和“说一说”、“议一议”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集体学习中感受到规则与生活的关系,以使学生把自觉遵守规则内化为自身的需求。
三、课时建议本活动建议 2课时完成四、活动过程建议1. 看一看引导学生观察学生间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图片,提问“他们在做什么?”使学生初步感知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2. 找一找启发学生发现在这些场合(乘公共汽车、上课、放学过马路、踢足球)有哪些规则?我们应该怎么做?并引发学生谈论“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则呢?”通过回顾、讨论的方法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规则与生活的密切关系3. 讲一讲引导学生说出你都会玩什么游戏?如果游戏没有规则会出现什么情况?可以设计情景,也可以讲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我们在游戏的时候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只有遵守了规则,我们在玩的时候才能玩得开心,玩得痛快!没有规则或我们在玩的时候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4. 玩一玩学生分小组活动或集体活动先讲清(设计好)游戏规则,再带领同学们游戏5. 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学校生活里都有哪些规则?为什么要遵守规则?明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是我们每一个小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6. 议一议这是一个拓展的环节,教师要引导同学们议一议,放学后,在家里、在朋友家里、在商店……你应该怎么做?了解规则对人有约束作用,但规则也是为大家服务的。
活动参考资料我们的教育应该将孩子引领到具体的“道德环境”中,让他们推己及人,推人及己,做到人之所欲等同于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他们在实际体验中明辨是非曲直,在灵魂深处确立规则意识购物时不得插队加塞,走路骑车时不可闯红灯,在公共场所不得随地吐痰,在风景名胜区不可乱丢垃圾……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在自己享有方便、整洁和秩序的时候,同样有义务维护方便、整洁和秩序一句话,我们应当教会孩子在享受某种权利的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如果仅仅满足于让他们在书面上进行是非之间的简单选择,仅仅局限在课堂里向他们灌输道德信条,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应该对合乎规则的道德行为进行激励性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体验,产生愉悦和满足的心理感受,并逐步转化为自身的一种内在需要、一种自然习惯、一种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自觉事实上,当这样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于是,我们就能步入期待中的道德自觉境界 我们还应该在行动中促使规则意识内化,促使责任感形成,促使规则无人看守时的行为自律或许老师一千次的耳提面命也抵不上同学们的一次独立躬行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的够格的成员,做国家的够格的公民。
想到‘做’字,就可以悟出,光记住些什么是远远不够的,必得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身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我们做人真有用处当规则意识深深地镌刻在一个人心灵的碑石上,当责任感自然地践履于个人的行动中,他就感觉不到规则的束缚,感到的是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于是,精神的自我完善也就水到渠成了 i 库尔勒市第七中学平红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