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发展战略的选择与转换.doc
2页1 [ 案例] 韩国发展战略的选择与转换韩国是引人注目的亚洲四小龙之一,经过朝鲜战争后 50 余年的发展,经济成就卓越, 起间经济增长方式与战略的选择与转换对起经济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战争结束后韩国的首要任务是稳定社会,重建工业基础,鉴于起经济基础薄弱,资源贫瘠, 又缺乏资金和技术,韩国经济发展的基点只能放在过内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采用进口 替代战略.但是以高关税壁垒和严格的进口配额限制,实行非耐用消费品和中间产品的进口替 代并没有给韩国经济带来更多的活力,韩国的出口潜力受到抑制,到 20 世纪 60 年代初起国 民经济结构仍然十分落后,人民生活基本上停留在战争结束初期的水平 而与此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先后兴起科技革命浪潮,生产里获得极大的发展, 进入产业结喉转换阶段,纷纷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因此 1962 年以 后韩国把经济发展重点放到出口产业上,将经济活动的中心一国内市场为主转向以国际时 常为主,实施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韩国经济的及时转型,使韩国的劳动密集型轻纺 工业以及资本密集型重化学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970 年制造业在产业结喉中占 21%。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很国的产业结构转向了以重化学工业为主,在优先发展六大战略工业的政 策下,重化学工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轻工业,并超过了只在业的平均水平80 年代韩国政 府为避免产业结构的失衡和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萎缩,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在产业政策上 作出了重大决策,将目标转向高新技术产业把一些技术密集度高,技术革新速度快,具 有高附加值,现在电子,汽车,精密机械已成为韩国的主导产业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为了将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于经济开发,韩国通过政府计划来主 导民间的经济发展,政府较之起他推行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更多地介入经济过程,而一些 民间的经济行为也往往受到政府强制性政策的干预政府的干预主要表现在: 第一,通过编制五年计划对市场经济实行指导,贯彻经济战略和具体政策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韩国共实行了 7 个五年计划,每个五年计划都有其侧重点 “一五”的主要任务是 摆脱贫困,尽快扭转国内经济对外国的依赖,建立本国的经济基础;“二五”的发展目标 是加快产业结构现代化,提高经济的自给自足程度;“三五”的基本目标是继续扩大出口, 发展重工业,促进产业结构的现代化,发展农业,渔业,争取粮食自给自足;“四五”的 目标是继续促进产业结构的现代化,进行社会开发,加强技术革新,提高出口竞争力,改 善国际收支。
第二,通过指定法律及具体优惠措施,来引导企业向政府规定的目标发展韩国确立 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之后,先后颁布和实行了 1600 多部法律,如 1960 年韩国制定 《外贸引进促进法》 ,1962 年又发表了《关于引进外资的基本方针》 从 1962—1971 年间 韩国共利用外资 25.99 亿美元,其中公共借款 9.27 亿美元,商业借款 15.31 亿美元,直接 投资 1.41 亿美元为了保证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政府建立了出口工业区,并实行资助出 口的金融政策1964 年韩国政府颁布了《出口工业建设法》 ,着手建立出口商品基地,在 全国各地建立出口工业区,重化学工业区和出口加工工业区,为投资者提供标准厂房,仓 库,兴建公共设施,并制定各种法规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1965 年又从出口补助金和商品 进出口连锁制度的直接资助形式,转为税金和金融两方面给予间接支持,以此降低售价, 提高商品的出口竞争力20 世纪 70 年代韩国成立科学院,建立科学开发,教育,生产遗 体化的工业区,80 年代又相继建立“电子工业园” , “大德科学工业园”等园区 第三,通过教育投资,培养经济建设所需人才韩国是世界上教育经费支出较多的国 家之一。
1960 年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2.5% ,1971 年上升至 2.8% ,1982 年达到 3.4%2 这些投资使得韩国 1970 年小学入学率为 97% ,1988 年达到 99% ,同期小学升初中的升学 率由 62.1% 提高到 99.5% 由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就读率提高,到 1980 年韩国总人 口中已有 25.9% 的人具有高中以上学历除了增加驾御投资,加强基础研究外,韩国还重 视加强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努力提高高级技术工人的比例;此外还重视国外学成归来的 学者和聘请国外高科技专家,并加强与国外科研机构的合作为了加快科技发展的速度和 提高科研水平,韩国政府增加对科技的投入,科技投资在国民生产总资中的比重逐年提高 1980 年时为 0.61% ,1983 年突破 1% ,1991 年占到 2.02%,即 55 亿美元 第四,通过经济战略调整来推动经济发展第一次是 1960 年,韩国为克服方式的经济 和政治危机,改变以来美国支援来支撑的经济体制,实施进口替代;第二次是 964 年,由 于进口替代不仅未能取得效,果,而且还加深了对外国的依赖,韩国政府提出了出口主导 型的发展战略,以出口带动经济的发展,第三西是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稳定,效率, 均衡”的方针,开始将韩国从政府主导型向民间主导型转变。
1988 年后加快了向民间主导 行、型战略的过度步伐 从 1963—1982 年期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 7.6% 大量资金注入重点工业部门, 促进了这些工业部门的发展,同时也改善了产业结喉,在经济逐步证章的过程中,不仅缓 解了国内资金不足的问题,国内积累率也在不断提高从第三个五年计划起,韩国的国内 储蓄率增速加快,海外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增 长的贡献中生产要素增加达到 5.1%,大大高于技术进步的贡献显然,20 世纪 80 年代初 以前增长经济仍处于粗放型增长阶段为了提高科技水平,缩短工业化进程,1982 年韩国 提出以技术为主导的的战略口号,并先后指定和实施了数项五年科技发展计划,同时采取 了一系列的扶植政策来推动该目标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与此同时,经济政策从政府主导型向民间主导型转变,政府逐步采取间接指导和间接 调控,发挥市场作用,实行进出口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放松对价格的管制1983 年 后韩国加快取消进口限制的进程,增加根据自动特许核准翕动准予进口的商品才项目,大 幅度提高进口自由化率,到 1992 年韩国整个自由化的比率已高达 98.1%,接近西方发达国 家水平。
在金融自由化方面,最重大的措施是进行金融体制方面的改革:降低指令性贷款 比例,建立新的金融体制,实行商业银行的私有化,允许外国银行参与韩国许多经济领域 的活动,提高非银行金融季候的地位,扩大竞争范围,允许银行在确定利率方面具有风大 的灵活性,减少政府对信贷资金分配的干预在物价问题上,既强调物价稳定的重要性有 重视市场价格机制,更重视宏观调控的作用,更多地利用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控制物价,尽 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让市场因素发挥作用物价上涨率有所控制,消费物价指数迅速下 跌,1981 年为 21.6% ,1982 年降为 7.1% ,1984—1987 年间最高也仅为 3%由此韩国也实 现了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为主的转变 陈 璐 ) 讨论题 : 1. 韩国是如何选择它的发展战略的? 2. 韩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如何得以成功转变? 3. 韩国的经济发展对中国当前发长有怎样的启示? 参考资料 : 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编:《韩国研究论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