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计计划和审计模式.ppt
131页第5章 审计计划和审计模式5.1 审计计划5.2 审计模式第五章 审计计划和审计模式n n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审计模式的变迁;理解审计计划的作用和内容;理解战略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理解并掌握审计重要性的含义、种类和运用;理解并掌握审计风险的含义和构成要素5.1审计计划5.1审计计划含义含义:: 审计计划是在实施具体审计程序前,为完成审计计划是在实施具体审计程序前,为完成各项审计任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而进行的各项审计任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而进行的工作安排工作安排内容内容:: CPACPA的计划审计工作包括:计划审计工作前的的计划审计工作包括:计划审计工作前的初步业务活动、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初步业务活动、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计划审计工作是一项持续的过程,贯穿审计划审计工作是一项持续的过程,贯穿审计工作始终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出很多关键计工作始终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出很多关键决策,包括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和重要决策,包括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和重要性、配置项目人员等性、配置项目人员等目的目的: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5.1审计计划 一、初步业务活动 (一)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 降低和控制审计风险的第一步降低和控制审计风险的第一步 CPACPA开展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在于确保:开展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在于确保: ((1 1)注册会计师已具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已具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和专业胜任能力; ((2 2)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影响注册会计师)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意愿的情况;保持该项业务意愿的情况; ((3 3)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5.1审计计划 一、初步业务活动一、初步业务活动 (一)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一)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 CPACPA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应当开展下列初步业务活动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应当开展下列初步业务活动: : ((1 1)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制程序; ; 《《准则第准则第51015101号号——业务质量控制业务质量控制》》含有与客户关系和具含有与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相关的要求,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相关的要求, CPACPA应当按照其规定开展应当按照其规定开展初步业务活动。
初步业务活动 ((2 2)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 ; 以确保以确保CPACPA已具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已具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且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影响能力,且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影响CPACPA保持该项业务保持该项业务意愿等情况意愿等情况 ((3 3)及时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及时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 避免双方对审计业务的理解产生分歧避免双方对审计业务的理解产生分歧5.1审计计划二、二、总体审计策略总体审计策略 总体审计策略总体审计策略 是对审计项目所作的总体规划是对审计项目所作的总体规划 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审计计划 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考虑以下主要事项: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考虑以下主要事项: 1.1.审计范围审计范围 2.2.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 3.3.审计方向审计方向 4.4.审计资源审计资源5.1审计计划二、二、总体审计策略总体审计策略 1.1.审计范围审计范围 在确定审计范围时,应当考虑:在确定审计范围时,应当考虑: ((1 1)编制财务报表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编制财务报表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 ((2 2)特定行业的报告要求,如某些行业的监管部门要求提交的报)特定行业的报告要求,如某些行业的监管部门要求提交的报告告; ; ((3 3)预期的审计工作涵盖范围,包括需审计的集团内组成部分的)预期的审计工作涵盖范围,包括需审计的集团内组成部分的数量及所在地点数量及所在地点; ; ((4 4)母公司和集团内其他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的控制关系的性质,)母公司和集团内其他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的控制关系的性质,以确定如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以确定如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 ((5 5)被审计单位的人员和相关数据可利用性等。
被审计单位的人员和相关数据可利用性等 5.1审计计划二、二、总体审计策略总体审计策略 2.2.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 为计划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和所需沟通,需要考虑下列事项为计划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和所需沟通,需要考虑下列事项: : ((1 1)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时间表)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时间表; ; ((2 2)与管理层和治理层就审计工作的性质、范围和时间所举行的会)与管理层和治理层就审计工作的性质、范围和时间所举行的会议的组织工作议的组织工作; ; ((3 3)与管理层和治理层讨论预期签发报告和其他沟通文件的类型及)与管理层和治理层讨论预期签发报告和其他沟通文件的类型及提交时间,报告和其他沟通文件既包括书面的,也包括口头的,如审提交时间,报告和其他沟通文件既包括书面的,也包括口头的,如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和与治理层沟通函等计报告、管理建议书和与治理层沟通函等; ; ((4 4)项目组成员之间预期沟通的性质和时间安排,包括项目组会议)项目组成员之间预期沟通的性质和时间安排,包括项目组会议的性质和时间安排及复核工作的时间安排的性质和时间安排及复核工作的时间安排; ; ((5 5)是否需要跟第三方沟通,包括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和业)是否需要跟第三方沟通,包括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和业务约定书约定的报告责任务约定书约定的报告责任; ; 5.1审计计划二、总体审计策略 3.3.审计方向 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应当包括考虑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应当包括考虑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以确定项目组工作方向,包括因素,以确定项目组工作方向,包括:: ((1 1))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平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平;; ((2 2))初步识别可能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初步识别可能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 ((3 3))初步识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账户余额初步识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账户余额;; ((4 4))评价是否需要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获取审计证评价是否需要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获取审计证据据;; ((5 5))识别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财务报告要求及其识别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财务报告要求及其他相关方而最近发生的重大变化等。
他相关方而最近发生的重大变化等5.1审计计划二、二、总体审计策略总体审计策略 4.4.审计资源审计资源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总体审计策略中清楚地说明审计资源的规划和调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总体审计策略中清楚地说明审计资源的规划和调配,包括确定执行审计业务所必须的审计资源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配,包括确定执行审计业务所必须的审计资源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1 1)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包括向高风险领域分派有适当经)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包括向高风险领域分派有适当经验的项目组成员,就复杂的问题利用专家工作等验的项目组成员,就复杂的问题利用专家工作等; ; ((2 2)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数量,包括安排到重要存货存放地)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数量,包括安排到重要存货存放地观察存货盘点的项目组成员的数量,对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复核范观察存货盘点的项目组成员的数量,对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复核范围,对高风险领域安排的审计时间预算等围,对高风险领域安排的审计时间预算等; ; ((3 3)何时调配这些资源,包括是在期中审计阶段还是在关键的截止)何时调配这些资源,包括是在期中审计阶段还是在关键的截止日期调配资源等日期调配资源等; ; ((4 4)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的利用,包括预期何时召开项)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的利用,包括预期何时召开项目组预备会和总结会,预期项目负责人和经理如何进行复核,是否需目组预备会和总结会,预期项目负责人和经理如何进行复核,是否需要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等。
要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等5.1审计计划三、具体审计计划 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而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决策是具体审计计划的核心 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 1.风险评估程序 2.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3.其他审计程序5.1审计计划三、具体审计计划 1.风险评估程序 按照按照《《准则第准则第12111211号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规定,为了充分的规定,为了充分识别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计划,注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5.1审计计划三、具体审计计划 2.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按照按照《《第第12311231号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实施的程序》》的规定,针对评估的的规定,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注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控制测试和和实质性程序实质性程序 5.1审计计划三、具体审计计划 3.计划其他审计程序 根据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准则的规定,CPACPA针对审计业务需要针对审计业务需要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 计划的其他审计程序可以包括上述进一步程序计划的其他审计程序可以包括上述进一步程序的计划中没有涵盖的、根据其他审计准则的要求的计划中没有涵盖的、根据其他审计准则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执行的既定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执行的既定程序 5.1审计计划四、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一)审计重要性的含义(一)审计重要性的含义 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5.1审计计划四、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一)审计重要性的含义(一)审计重要性的含义理解重要性概念时理解重要性概念时应注意应注意::((1 1)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括漏报;)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括漏报;((2 2)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3 3)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需)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需求而言的;求而言的;((4 4)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环境;)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环境;((5 5)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5.1审计计划四、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二)重要性水平确定的意义(二)重要性水平确定的意义 CPACPA运用重要性水平的情形:运用重要性水平的情形: 1.1.在计划审计工作,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在计划审计工作,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间和范围时 CPACPA在运用审计程序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所在运用审计程序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所允许的误差范围。
允许的误差范围 2.2.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在评价审计结果时 某一错报或汇总的错报是否影响到财务会计报某一错报或汇总的错报是否影响到财务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5.1审计计划四、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二)重要性水平确定的意义(二)重要性水平确定的意义 CPACPA运用重要性水平的意义:运用重要性水平的意义: 1.1.在审计过程中,在审计过程中,CPACPA运用重要性水平能够运用重要性水平能够提提高审计效率高审计效率 2.2.在计划审计和评价审计结果时,在计划审计和评价审计结果时,CPACPA运用重运用重要性水平能够要性水平能够保证审计质量保证审计质量 5.1审计计划四、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三)重要性水平确定的方法(三)重要性水平确定的方法 1.1.重要性水平的划分重要性水平的划分 ((1 1)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2 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性水平 (( “ “可容忍错报可容忍错报” ”)) 它是在不导致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注册它是在不导致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确定的可接受的最大会计师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确定的可接受的最大错报。
错报因素因素因素因素情形情形情形情形对重要性水平的影响对重要性水平的影响对重要性水平的影响对重要性水平的影响1 1 1 1.以往的.以往的.以往的.以往的审计经验审计经验审计经验审计经验 [ [ [ [以前年度以前年度以前年度以前年度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 ] ] ]以往用的适以往用的适以往用的适以往用的适当,本年确当,本年确当,本年确当,本年确定依据定依据定依据定依据修正修正修正修正[ [ [ [考虑经营环境、业务考虑经营环境、业务考虑经营环境、业务考虑经营环境、业务] ] ] ]2 2 2 2.会计的.会计的.会计的.会计的有关法规对有关法规对有关法规对有关法规对财务要求财务要求财务要求财务要求 管理当局自管理当局自管理当局自管理当局自主决定会计主决定会计主决定会计主决定会计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从严确定;反之,从宽从严确定;反之,从宽从严确定;反之,从宽从严确定;反之,从宽3 3 3 3.被审计.被审计.被审计.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单位的经营单位的经营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规模及业务规模及业务规模及业务性质 ① ① ① ① 规模大小;规模大小;规模大小;规模大小; ②②②② 行业性行业性行业性行业性质。
质 ① ① ① ① 规模大规模大规模大规模大, , , ,绝对值比规模小的企绝对值比规模小的企绝对值比规模小的企绝对值比规模小的企业大业大业大业大; ; ; ;相对值比规模小的企业小相对值比规模小的企业小相对值比规模小的企业小相对值比规模小的企业小 ②②②② 不同行业,差异较大不同行业,差异较大不同行业,差异较大不同行业,差异较大 2.2.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应考虑的因素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应考虑的因素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应考虑的因素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应考虑的因素4 4 4 4.内部控制与审计.内部控制与审计.内部控制与审计.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风险的评估结果风险的评估结果风险的评估结果 ①①①①内控健全,可内控健全,可内控健全,可内控健全,可信赖程度高信赖程度高信赖程度高信赖程度高①①①①订高水平,降低审计订高水平,降低审计订高水平,降低审计订高水平,降低审计成本成本成本成本②②②②如审计风险评如审计风险评如审计风险评如审计风险评估为高水平估为高水平估为高水平估为高水平②②②②重要性水平低,审计重要性水平低,审计重要性水平低,审计重要性水平低,审计证据多,以降低审计风证据多,以降低审计风证据多,以降低审计风证据多,以降低审计风险险险险[ [ [ [实际产生的实际产生的实际产生的实际产生的] ] ] ]5 5 5 5.会计报表各项目.会计报表各项目.会计报表各项目.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系 流动性高的项目流动性高的项目流动性高的项目流动性高的项目从严制定;反之,从宽从严制定;反之,从宽从严制定;反之,从宽从严制定;反之,从宽各项目相互关系各项目相互关系各项目相互关系各项目相互关系要考虑要考虑要考虑要考虑6 6 6 6.会计报表各项目.会计报表各项目.会计报表各项目.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的金额及其波动幅的金额及其波动幅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金额及其波动幅金额及其波动幅金额及其波动幅金额及其波动幅度是报表使用者度是报表使用者度是报表使用者度是报表使用者作出反映的信号作出反映的信号作出反映的信号作出反映的信号要深入研究要深入研究要深入研究要深入研究7 7 7 7.成本因素(账户.成本因素(账户.成本因素(账户.成本因素(账户层次)层次)层次)层次)审计成本越高审计成本越高审计成本越高审计成本越高分配高水平分配高水平分配高水平分配高水平[ [ [ [重要性越重要性越重要性越重要性越高高高高] ] ] ]8 8 8 8.出现错漏报可.出现错漏报可.出现错漏报可.出现错漏报可能性大的账户或交能性大的账户或交能性大的账户或交能性大的账户或交易(账户层次)易(账户层次)易(账户层次)易(账户层次)可能性越大,因可能性越大,因可能性越大,因可能性越大,因审计成本大审计成本大审计成本大审计成本大可以定高水平可以定高水平可以定高水平可以定高水平[ [ [ [重要性越重要性越重要性越重要性越高高高高] ] ] ]目的:节省审计成本目的:节省审计成本目的:节省审计成本目的:节省审计成本9.9.9.9.各个账户或各类各个账户或各类各个账户或各类各个账户或各类交易的性质(账户交易的性质(账户交易的性质(账户交易的性质(账户层次)层次)层次)层次)重要的账户或交重要的账户或交重要的账户或交重要的账户或交易易易易从严制定;反之,从宽从严制定;反之,从宽从严制定;反之,从宽从严制定;反之,从宽10101010.各账户或各类.各账户或各类.各账户或各类.各账户或各类交易重要性水平与交易重要性水平与交易重要性水平与交易重要性水平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会计报表层次重要会计报表层次重要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性水平的关系;性水平的关系;性水平的关系;(账户层次)(账户层次)(账户层次)(账户层次)在采用分配方法在采用分配方法在采用分配方法在采用分配方法时时时时等量关系:各账户或交等量关系:各账户或交等量关系:各账户或交等量关系:各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等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等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等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等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
水平 5.1审计计划3.3.重要性水平确定的方法重要性水平确定的方法 ((1 1)定量确定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方法)定量确定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方法 固定比率法固定比率法 判断基础判断基础判断基础判断基础 比例比例比例比例% % % % 税前净利润税前净利润税前净利润税前净利润 5%5%5%5%~~~~10%[10%[10%[10%[净利润较小时取净利润较小时取净利润较小时取净利润较小时取10%10%10%10%;较大时取;较大时取;较大时取;较大时取5%]5%]5%]5%] 资产总额资产总额资产总额资产总额 0 0 0 0....5%5%5%5%~~~~1%1%1%1% 净资产净资产净资产净资产 1%1%1%1% 营业收入营业收入营业收入营业收入 0 0 0 0....5%5%5%5%~~~~1%1%1%1%n n选用时,要注意:选用时,要注意:选用时,要注意:选用时,要注意: ((1 1)利润基础只适用于利润比较稳定、回报率比较)利润基础只适用于利润比较稳定、回报率比较合理的企业。
合理的企业 A.A.净利润接近于净利润接近于0 0时,不应将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时,不应将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定基础;平的判定基础; B.B.净利润波动较大时,不应将当年净利润作为重净利润波动较大时,不应将当年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定基础,而应选择近几年的平均净利润要性水平的判定基础,而应选择近几年的平均净利润 ((2 2)收入基础适用于微利企业和商业企业收入基础适用于微利企业和商业企业 ((3 3)资产基础适用于金融、保险或其他资产大而利)资产基础适用于金融、保险或其他资产大而利润小的企业润小的企业 ((4 4)被审计单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应采用资)被审计单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应采用资产总额、净资产为判断基础产总额、净资产为判断基础3.重要性水平确定的方法 (2)定量确定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的方法 把把CPACPA初步确定的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不等初步确定的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不等比例地分配给各主要报表项目,以此作为各个报比例地分配给各主要报表项目,以此作为各个报表项目允许出现差错的最高限额。
表项目允许出现差错的最高限额 CPACPA确定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时,还要考虑以确定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时,还要考虑以下主要因素:下主要因素: (四)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四)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Ø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性质重要的账户或交易,注册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性质重要的账户或交易,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会计师应当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Ø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可能性越大,因其审计成本较可能性越大,因其审计成本较大,可以(注意:不是必须)将重要性水平确定得高一大,可以(注意:不是必须)将重要性水平确定得高一些,以节省审计成本些,以节省审计成本Ø各账户或各类交易重要性水平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各账户或各类交易重要性水平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等量关系水平的关系;等量关系Ø账户或交易的审计成本账户或交易的审计成本 成本越高,重要性越高成本越高,重要性越高 1.重要性水平分配重要性水平分配 项目项目项目项目金额金额金额金额甲方案甲方案甲方案甲方案1%1%1%1%乙方案乙方案乙方案乙方案库存现金库存现金库存现金库存现金7007007007007 7 7 72.8[2.8[2.8[2.8[从流动性从流动性从流动性从流动性] ] ] ]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应收账款2,100 2,100 2,100 2,100 2121212125.2[25.2[25.2[25.2[从成本角度从成本角度从成本角度从成本角度] ] ] ]存货存货存货存货4,200 4,200 4,200 4,200 4242424270[70[70[70[从成本角度从成本角度从成本角度从成本角度] ] ]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7,000 7,000 7,000 7,000 7070707042[42[42[42[从成本角度从成本角度从成本角度从成本角度] ] ] ]总计总计总计总计14,000 14,000 14,000 14,000 140140140140140140140140分配的对象一般是资产负债表帐户,并且各帐户分配的对象一般是资产负债表帐户,并且各帐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之和应当等于财务报表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之和应当等于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层次的重要性水平3.重要性水平确定的方法 (3)定性确定重要性水平的考虑 (见下表)序序序序号号号号错报或漏报情错报或漏报情错报或漏报情错报或漏报情形形形形重要性重要性重要性重要性原原原原 因因因因1 1 1 1舞弊与违法行舞弊与违法行舞弊与违法行舞弊与违法行为为为为性质性质性质性质重要重要重要重要管理当局诚实和可信度存在问题管理当局诚实和可信度存在问题管理当局诚实和可信度存在问题管理当局诚实和可信度存在问题2 2 2 2错误错误错误错误性质不性质不性质不性质不重要重要重要重要金额大重要金额大重要金额大重要金额大重要3 3 3 3可能引起履行可能引起履行可能引起履行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合同义务合同义务合同义务性质性质性质性质重要重要重要重要如:营运资金低于合同规定数如:营运资金低于合同规定数如:营运资金低于合同规定数如:营运资金低于合同规定数4 4 4 4影响收益趋势影响收益趋势影响收益趋势影响收益趋势性质性质性质性质重要重要重要重要如:利润如:利润如:利润如:利润±±±±100100100100元元元元5 5 5 5不期望出现的不期望出现的不期望出现的不期望出现的性质性质性质性质重要重要重要重要如:现金、实收资本负数如:现金、实收资本负数如:现金、实收资本负数如:现金、实收资本负数6 6 6 6小金额错漏报小金额错漏报小金额错漏报小金额错漏报累计累计累计累计金额金额金额金额重要重要重要重要①①①①单独地看,一笔小金额在性质和数量上单独地看,一笔小金额在性质和数量上单独地看,一笔小金额在性质和数量上单独地看,一笔小金额在性质和数量上都不重要;都不重要;都不重要;都不重要;②②②②整体地看,长年累月出现同整体地看,长年累月出现同整体地看,长年累月出现同整体地看,长年累月出现同样的小错则会大;样的小错则会大;样的小错则会大;样的小错则会大; ③ ③ ③ ③企业许多账户和交企业许多账户和交企业许多账户和交企业许多账户和交易的小错累计则大,必然对会计报表影响易的小错累计则大,必然对会计报表影响易的小错累计则大,必然对会计报表影响易的小错累计则大,必然对会计报表影响大。
大(四)重要性水平的调整和评价(四)重要性水平的调整和评价 1.1.对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的调整对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的调整 在审计执行阶段,在审计执行阶段, 由于具体环境的变化、进一步获取信由于具体环境的变化、进一步获取信息,及时修正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息,及时修正计划的重要性水平谨慎性考虑)(谨慎性考虑) 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更低的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将增加注册会计师应当选用下列方法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增加注册会计师应当选用下列方法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1)(1)如有可能,通过如有可能,通过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或实施追加的控制测或实施追加的控制测试,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支持降低后的重大错报风险试,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支持降低后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水平; (2)(2)通过通过修改修改计划实施的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降低检查风险。
降低检查风险 (四)重要性水平的调整和评价(四)重要性水平的调整和评价 2.2.评价错报的影响评价错报的影响 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 ((1 1))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 对事实的错报对事实的错报 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会计估计值判断差异、会计政(会计估计值判断差异、会计政策判断的差异)策判断的差异) ((2 2))推断误差推断误差 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的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的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的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的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 通过实质性分析程序推断出的估计错报通过实质性分析程序推断出的估计错报评价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的影响评价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的影响 评价的原则:评价的原则:评价的原则:评价的原则: 1 1..从从特特定定的的某某类类交交易易、、账账户户余余额额及及列列报报认认定定层层次次和和财务报表层次考虑这些错报的金额和性质财务报表层次考虑这些错报的金额和性质 2 2..从从金金额额和和性性质质两两个个方方面面考考虑虑每每项项错错报报对对相相关关交交易易、、账户余额及列报的影响;账户余额及列报的影响; 3 3.考虑所有错报对财务报表累积影响,尤其是一些.考虑所有错报对财务报表累积影响,尤其是一些小金额错报的累积数。
小金额错报的累积数 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 = = =具体错报具体错报具体错报具体错报+ + + +推断误差推断误差推断误差推断误差对事实的错报对事实的错报对事实的错报对事实的错报 + +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抽样推断误差抽样推断误差抽样推断误差抽样推断误差+ + + +分析程序分析程序分析程序分析程序推断误差推断误差推断误差推断误差Ø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 一是应当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一是应当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 二是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二是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 Ø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 由于该汇总数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或漏报可能超过由于该汇总数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或漏报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追加审计程序,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追加审计程序,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进一步调整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进一步调整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以降低审计风险以降低审计风险 Ø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 可发表无保留意见可发表无保留意见 情形情形情形情形汇总错汇总错汇总错汇总错漏报漏报漏报漏报重要性重要性重要性重要性水平水平水平水平措施措施措施措施处理(措施处理(措施处理(措施处理(措施不力后)不力后)不力后)不力后)小于小于小于小于60606060万元万元万元万元 100100100100万万万万元元元元最好提请调整最好提请调整最好提请调整最好提请调整无保留意见无保留意见无保留意见无保留意见超过超过超过超过150150150150万万万万元元元元100100100100万万万万元元元元扩大实测范围;扩大实测范围;扩大实测范围;扩大实测范围;提请调整提请调整提请调整提请调整保留或否定保留或否定保留或否定保留或否定意见意见意见意见小于或接小于或接小于或接小于或接近近近近99999999万元万元万元万元 100100100100万万万万元元元元追加审计程序;追加审计程序;追加审计程序;追加审计程序;提请调整提请调整提请调整提请调整无保留无保留无保留无保留大于或接大于或接大于或接大于或接近近近近101101101101万万万万元元元元100100100100万万万万元元元元追加审计程序;追加审计程序;追加审计程序;追加审计程序;提请调整提请调整提请调整提请调整无保留或保无保留或保无保留或保无保留或保留留留留大大超过大大超过大大超过大大超过2000200020002000万元万元万元万元100100100100万万万万元元元元扩大实测范围;扩大实测范围;扩大实测范围;扩大实测范围;提请调整提请调整提请调整提请调整否定意见否定意见否定意见否定意见审计意见与重要性审计意见与重要性 我们认为,我们认为,我们认为,我们认为,xxxx公司的财务报表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的财务报表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的财务报表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的财务报表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xxxx会计会计会计会计制度制度制度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的规定编制,在所有的规定编制,在所有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重大方面重大方面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公允地反映了公允地反映了公允地反映了xxxx公司公司公司公司20x020x0年年年年1212月月月月3131日的财务状况和日的财务状况和日的财务状况和日的财务状况和20x020x0年度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年度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年度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年度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从正常使用者的决策角度考察重从正常使用者的决策角度考察重从正常使用者的决策角度考察重从正常使用者的决策角度考察重要程度要程度要程度要程度意见类型意见类型意见类型意见类型不重要不重要不重要不重要 使用者的决策不会受影响使用者的决策不会受影响使用者的决策不会受影响使用者的决策不会受影响无保留意见无保留意见无保留意见无保留意见重要重要重要重要 对使用者决策具有重要影响,但财对使用者决策具有重要影响,但财对使用者决策具有重要影响,但财对使用者决策具有重要影响,但财务报表整体仍然是公允反映的。
务报表整体仍然是公允反映的务报表整体仍然是公允反映的务报表整体仍然是公允反映的保留意见保留意见保留意见保留意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大部分或所有使用者基于财务报表所大部分或所有使用者基于财务报表所大部分或所有使用者基于财务报表所大部分或所有使用者基于财务报表所做的决策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做的决策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做的决策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做的决策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否定意见否定意见否定意见否定意见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只对重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只对重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只对重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只对重要的财务信息承担责任要的财务信息承担责任要的财务信息承担责任要的财务信息承担责任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重要性的步骤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重要性的步骤计划审计工作计划审计工作(计划阶段)(计划阶段)确定重要性初步判断数(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确定重要性初步判断数(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将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分配与各账户(认定)将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分配与各账户(认定)实质性程序实质性程序(实施阶段)(实施阶段)评价审计结果评价审计结果(报告阶段)(报告阶段)通过实质性程序并推断(估计)各账户的错报通过实质性程序并推断(估计)各账户的错报汇总各账户的错报汇总各账户的错报将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与报表层次重要性进行比较将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与报表层次重要性进行比较五、审计风险五、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Audit Risk,简称AR)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被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 实务中运用审计风险概念: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水平五、审计风险五、审计风险 1.1.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 审计风险取决于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和和检查风险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1 1)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通常与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控制环境有关,并于财务会计报表整体存在,并于财务会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影响多项认定,但难以界定于某类交易、,但难以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认定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认定 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估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估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总体应对措施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如:向项目组分派更,如:向项目组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利用专家的工作或提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利用专家的工作或提供更多督导等。
供更多督导等 五、审计风险 1.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 重大错报风险 (2)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指由于经济交易和事项本身的性质与复杂程度发生的指由于经济交易和事项本身的性质与复杂程度发生的或企业管理当局由于本身的认识及技术水平所限造成的错或企业管理当局由于本身的认识及技术水平所限造成的错报可能性以及企业管理当局局部和个别人员舞弊造假的错报可能性以及企业管理当局局部和个别人员舞弊造假的错报可能性报可能性 根据既定的审计风险和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根据既定的审计风险和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五、审计风险 1.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 检查风险检查风险检查风险检查风险 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的有效性 检查风险>检查风险>0 0五、审计风险 2.审计风险组成要素间的关系 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 例:注册会计师可接受到的审计风险为例:注册会计师可接受到的审计风险为5%5%,被审计单,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位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40%40%,则注册会计师要控制的检查,则注册会计师要控制的检查风险计算如下:风险计算如下: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5%/40% =12.5%五、审计风险 2.审计风险组成要素间的关系 ((1 1)审计风险是由各个构成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审计风险是由各个构成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2))CPACPA只能只能评估评估而不能控制而不能控制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通,通过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而过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而控制检查风险控制检查风险 ((3 3)在既定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在既定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反向关系。
关系可接受的检可接受的检可接受的检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查风险水平查风险水平查风险水平实质性测试的性质实质性测试的性质实质性测试的性质实质性测试的性质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范围的范围的范围的范围高高以分析性复核和交以分析性复核和交易测试为主易测试为主以期中审计为主以期中审计为主较小样本、较小样本、较少证据较少证据中中分析性复核、交易分析性复核、交易测试以及余额测试测试以及余额测试结合运用结合运用期中审计、期末审期中审计、期末审计和期后审计结合计和期后审计结合运用运用适中样本、适中样本、适量证据适量证据低低以以余额测试为主余额测试为主以以期末审计和期后期末审计和期后审计为主审计为主较大样本、较大样本、较多证据较多证据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关系关系关系关系五、审计风险 3.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是有着内在联系的两个重要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是有着内在联系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 1)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是一种互相依存)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的关系;((2 2)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是一种)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是一种反向反向的关的关系。
系重要性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风险审审计计证证据据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成反向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成反向关系 重要性越低重要性越低(及格线高)(及格线高)(及格线高)(及格线高)审计风险审计风险越高越高(不及格的可能性越高)(不及格的可能性越高)(不及格的可能性越高)(不及格的可能性越高)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努力程度)(努力程度)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条件下下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评价重大错报风险评价重大错报风险评价重大错报风险评价重大错报风险高风险?高风险?高风险?高风险?降低检查风险降低检查风险降低检查风险降低检查风险降低重要性水平降低重要性水平降低重要性水平降低重要性水平增加审计证据增加审计证据增加审计证据增加审计证据提高检查风险提高检查风险提高检查风险提高检查风险减少审计证据减少审计证据减少审计证据减少审计证据是是是是否否否否提高重要性水平提高重要性水平提高重要性水平提高重要性水平5.2审计模式一、审计模式的演进审计模式的演进经历了: 1.账项基础审计 2.内部控制导向审计 3.风险导向审计5.2审计模式一、审计模式的演进一、审计模式的演进 (一)账项基础审计(一)账项基础审计 1.1.应用环境应用环境 1919世纪中叶到世纪中叶到2020世纪世纪4040年代,企业组织结构简单,规模小,业年代,企业组织结构简单,规模小,业务单一,业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务单一,业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2.2.审计方法审计方法 没有成套的方法和理论,根据揭弊查错的目的,进行顺查、逆没有成套的方法和理论,根据揭弊查错的目的,进行顺查、逆查等方法查等方法 3.3.特点特点 目标目标:查错防弊;:查错防弊;审计假设审计假设:受托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舞弊行为:受托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舞弊行为能够在账面上反映出来,能够在账面上反映出来,CPACPA能够通过具体账项的检查完全揭露上述能够通过具体账项的检查完全揭露上述舞弊行为;舞弊行为;审计对象审计对象:会计账簿;:会计账簿;审计方法审计方法:检查、监盘、查询和函:检查、监盘、查询和函证、计算等证、计算等 主要围绕事项进行审计,不易发现会计工作的程序性错误;无法主要围绕事项进行审计,不易发现会计工作的程序性错误;无法验证账项、交易的完整性,很难得出可靠的审计意见验证账项、交易的完整性,很难得出可靠的审计意见5.2审计模式一、审计模式的演进一、审计模式的演进 (二)内部控制导向审计(二)内部控制导向审计 1.1.应用环境应用环境 存在与存在与2020世纪世纪40-7040-70年代,经济发展,企业规模扩大,建立了系年代,经济发展,企业规模扩大,建立了系统的分层、分工的科学管理制度,企业为管理的需要而建立了内部控统的分层、分工的科学管理制度,企业为管理的需要而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制制度 2.2.审计方法审计方法 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然后确定实质性测试程序的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然后确定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性质、时间和范围 3.3.特点特点 目标目标: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审计假设审计假设:舞弊的:舞弊的发生和财务会计报表中的差错与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有密切的因果关发生和财务会计报表中的差错与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有密切的因果关系;系; 审计方法审计方法:增加了内部控制测试程序增加了内部控制测试程序 不足不足:对内部控制不健全或健全但未有效执行的企业无效;内部:对内部控制不健全或健全但未有效执行的企业无效;内部控制的评价带有主观性和随意性;有时并不能有效地减少实质性测试控制的评价带有主观性和随意性;有时并不能有效地减少实质性测试程序的工作量程序的工作量5.2审计模式一、审计模式的演进一、审计模式的演进 (三)风险导向审计(三)风险导向审计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1.1.应用环境应用环境 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起,经济发展,企业的业务量复杂多变,信息使用年代起,经济发展,企业的业务量复杂多变,信息使用者越来越多,对审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者越来越多,对审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CPACPA越来越关注审计风险。
越来越关注审计风险 2.2.审计方法审计方法 审计模型:审计风险审计模型:审计风险= =固有风险固有风险× ×控制风险控制风险× ×检查风险检查风险 3.3.特点特点 仍然依赖对内部控制的评估,只是在内部控制导向审计的基础上仍然依赖对内部控制的评估,只是在内部控制导向审计的基础上增加了风险定量评估的内容增加了风险定量评估的内容 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5.2审计模式一、审计模式的演进一、审计模式的演进 (三)风险导向审计(三)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1.1.应用环境应用环境 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起,人类开始迈入较为成熟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年代起,人类开始迈入较为成熟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与其所面临的多样的、急剧变化的内外环境的联系日益增时代,企业与其所面临的多样的、急剧变化的内外环境的联系日益增强,内外部经营风险很快就会转化为财务会计报表错报的风险。
被审强,内外部经营风险很快就会转化为财务会计报表错报的风险被审计单位不是一个孤立的主体,而是整个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计单位不是一个孤立的主体,而是整个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2.审计方法审计方法 审计模型:审计风险审计模型:审计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检查风险检查风险 3.3.特点特点 内部控制的评价结果仅为评估的依据,只是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内部控制的评价结果仅为评估的依据,只是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之一,还要结合其他风险因素综合考虑;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外部环之一,还要结合其他风险因素综合考虑;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外部环境,更关注宏观情况;加强了风险评估程序境,更关注宏观情况;加强了风险评估程序 5.2审计模式二、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的基本原理 (一)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的内涵(一)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的内涵 1.1.定义定义 是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分析为导向进行审是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分析为导向进行审计,它依据战略管理论和系统论,整合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它依据战略管理论和系统论,整合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把企业整体经营风险所计模型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把企业整体经营风险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作为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进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作为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进行评估。
行评估 2.2.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检查风险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重大错报风险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5.2审计模式二、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的基本原理 (二)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的基本原理 1.1.从战略风险的定义来看,战略风险是审计风险的一从战略风险的定义来看,战略风险是审计风险的一个高层次构成要素,是财务会计报表整体不能反映企业经个高层次构成要素,是财务会计报表整体不能反映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的风险营实际情况的风险 主要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层串通舞弊、虚构交主要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层串通舞弊、虚构交易或事项而导致财务会计报表存在错报后怎样进行审计的易或事项而导致财务会计报表存在错报后怎样进行审计的问题 5.2审计模式二、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的基本原理 (二)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的基本原理 2.2.从审计战略来讲从审计战略来讲,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是在系统论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是在系统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将财务会计报表错报和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将财务会计报表错报风险从战略上与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模式密切联系起来,风险从战略上与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模式密切联系起来,从而在从而在源头上源头上和和宏观上宏观上分析并发现财务会计报表错报,把分析并发现财务会计报表错报,把握审计风险。
握审计风险5.2审计模式二、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的基本原理 (二)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的基本原理(二)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的基本原理 3.3.从审计的方法程序来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从审计的方法程序来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注重运用分析程序注重运用分析程序 4.4.从审计的目标来看,现代风险审计是为了消从审计的目标来看,现代风险审计是为了消除财务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报、增强财务会计报表除财务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报、增强财务会计报表的可信性的可信性5.2审计模式三、审计风险处理过程三、审计风险处理过程 (一)确定总体审计风险的概率(一)确定总体审计风险的概率 一般控制在极小可能程度以下一般控制在极小可能程度以下5%5%以下以下 (二)分析战略风险(二)分析战略风险 1.1.分析经营环境分析经营环境 2.2.分析经营产品分析经营产品 3.3.分析经营模式分析经营模式 以企业的经营模式为核心,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以企业的经营模式为核心,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经营产品,并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经营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企业经营有效性和财务会计报表的关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企业经营有效性和财务会计报表的关键认定是否合理、合法。
键认定是否合理、合法 5.2审计模式三、审计风险处理过程(三)分配剩余审计风险(检查风险)(三)分配剩余审计风险(检查风险) 剩余审计风险是指剩余审计风险是指CPACPA完成分析后仍然存在的对财务完成分析后仍然存在的对财务会计报表有潜在重要影响的风险会计报表有潜在重要影响的风险CPACPA要利用职业判断评要利用职业判断评价剩余审计风险在经过审计程序之后是否已经降至可接受价剩余审计风险在经过审计程序之后是否已经降至可接受水平5.2审计模式四、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的特点 1.1.重心前移重心前移 2.2.审计目标改变审计目标改变 3.3.风险评估方式改变风险评估方式改变 4.4.分析程序成为最有效的方法分析程序成为最有效的方法 5.5.审计证据范围扩大审计证据范围扩大 6.“6.“自上而下自上而下” ”与与“ “自下而上自下而上” ”相结合相结合第第6 6章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n n6.1 审计证据n n6.2 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n n6.3 审计工作底稿第第6 6章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n n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及其作用,熟悉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和格式,掌握审计证据的含义、特征及分类,掌握审计证据收集的程序。
6.1 审计证据一、审计证据的含义一、审计证据的含义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 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及可用作审计证据的及可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其他信息6.1 6.1 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图示审计证据审计证据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的信息其他信息其他信息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序获取的信息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6.1 审计证据一、审计证据的含义一、审计证据的含义(一)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一)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 财务报表依据的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一般包括:一般包括: 对初始分录的记录和支持性记录,如支票、对初始分录的记录和支持性记录,如支票、电子资金转账记录、发票、合同、总账、明细账、电子资金转账记录、发票、合同、总账、明细账、记账凭证和未在记账凭证中反映的对财务报表的记账凭证和未在记账凭证中反映的对财务报表的其他调整,以及支持成本分配、计算、调节和披其他调整,以及支持成本分配、计算、调节和披露的手工计算表和电子数据表。
露的手工计算表和电子数据表6.1 6.1 审计证据一、审计证据的含义一、审计证据的含义 (二)可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二)可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 可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包括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可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包括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如被审计单位会议记,如被审计单位会议记录、内部控制手册、询证函的回函、分析师的报告、与竞争者录、内部控制手册、询证函的回函、分析师的报告、与竞争者的比较数据等;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的比较数据等;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如通过检查存货获取存货存在性的证据等;以及自身编制或获如通过检查存货获取存货存在性的证据等;以及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如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如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等各种计算表、分析表等6.1 6.1 审计证据二、审计证据的特点 准则规定: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应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在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形成审当在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应当运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专业判断,确定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用专业判断,确定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6.1 6.1 审计证据二、审计证据的特点 充分性充分性适当性适当性两大两大特征特征充分性又称:充分性又称:充分性又称:充分性又称:足够性,是指审计证足够性,是指审计证足够性,是指审计证足够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必须足够支据的数量必须足够支据的数量必须足够支据的数量必须足够支持审计人员作出审计持审计人员作出审计持审计人员作出审计持审计人员作出审计结论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也就,也就,也就,也就是说审计证据必须与审是说审计证据必须与审是说审计证据必须与审是说审计证据必须与审计目标相关,能够客观计目标相关,能够客观计目标相关,能够客观计目标相关,能够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实际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实际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实际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6.1 6.1 审计证据二、审计证据的特点二、审计证据的特点 (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是对审计证据数量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
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 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应当考虑: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应当考虑: ((1 1)审计风险)审计风险 ((2 2)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性 ((3 3)审计人员的经验)审计人员的经验 ((4 4)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 ((5 5)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途径)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途径6.1 6.1 审计证据二、审计证据的特点二、审计证据的特点 (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审计证据的适当性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是对审计证据质量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的相关认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和可靠性6.1 6.1 审计证据二、审计证据的特点二、审计证据的特点 (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1.1.相关性相关性 审计证据要有证明力,必须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证据要有证明力,必须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相关审计目标相关。
在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应当考虑:: ((1 1)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 ((2 2)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 ((3 3)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相关的审计证据6.1 6.1 审计证据二、审计证据的特点二、审计证据的特点 (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2.2.可靠性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是指证据的可信程度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是指证据的可信程度 注册会计师在判断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时,通常会注册会计师在判断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时,通常会考虑考虑下列原则:下列原则: ((1 1)从)从外部独立来源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可靠 ((2 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 3))直接获取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 4))以文件、记录形式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口头不能为直接证据,为线索提供口头不能为直接证据,为线索提供的方向)的方向) ((5 5))从原件获取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的审计证据比从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6.1 6.1 审计证据二、审计证据的特点二、审计证据的特点 (三)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的关系(三)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也受审计证据质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也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量的影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高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证据可能越少。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相关,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相关,但如果审计证据的但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质量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其质量上的缺陷6.1 6.1 审计证据二、审计证据的特点二、审计证据的特点 (四)评价充分性和适当性时的特殊考虑(四)评价充分性和适当性时的特殊考虑 1.1.对文件记录真伪的考虑对文件记录真伪的考虑 审计工作通常不涉及鉴定文件记录的真伪,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通常不涉及鉴定文件记录的真伪,注册会计师也不是鉴定文件记录真伪的专家,但应当考虑用作审计证据也不是鉴定文件记录真伪的专家,但应当考虑用作审计证据的信息的可靠性,并考虑与这些信息生成与维护相关的控制的信息的可靠性,并考虑与这些信息生成与维护相关的控制的有效性的有效性 如果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情况使其认为文件记录可能如果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情况使其认为文件记录可能是伪造的,或文件记录中的某些条款已发生变动,注册会计是伪造的,或文件记录中的某些条款已发生变动,注册会计师应当作出进一步调查,包括师应当作出进一步调查,包括直接向第三方函证,或考虑利直接向第三方函证,或考虑利用专家的工作以评价文件记录用专家的工作以评价文件记录的真伪。
的真伪6.1 6.1 审计证据二、审计证据的特点二、审计证据的特点 (四)评价充分性和适当性时的特殊考虑(四)评价充分性和适当性时的特殊考虑 2.2.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信息的考虑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信息的考虑 如果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的信息,注如果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应当就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获取审计证据册会计师应当就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获取审计证据(考虑生成这些信息的(考虑生成这些信息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内部控制是否有效)) 3.3.证据相互矛盾的考虑证据相互矛盾的考虑 如果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或获取的不同性质的审如果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或获取的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不一致,表明某项审计证据不可靠,注册会计师应当计证据不一致,表明某项审计证据不可靠,注册会计师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6.1 6.1 审计证据二、审计证据的特点二、审计证据的特点 (四)评价充分性和适当性时的特殊考虑(四)评价充分性和适当性时的特殊考虑 4.4.获取审计证据时对成本的考虑获取审计证据时对成本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与所获取信息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与所获取信息的有用性之间的关系,但的有用性之间的关系,但不应以获取审计证据的困难和成本不应以获取审计证据的困难和成本为由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
为由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对必须获取的审计证据必对必须获取的审计证据必须获取,除非客观环境限制或管理层阻挠,否则必须执行审须获取,除非客观环境限制或管理层阻挠,否则必须执行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6.1 6.1 审计证据比较下列证据的可靠性比较下列证据的可靠性 收料单与购货发票收料单与购货发票 存货盘点表与存货监盘记录存货盘点表与存货监盘记录 银行对账单与银行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与银行余额调节表6.1 6.1 审计证据三、审计证据的种类实物证据实物证据书面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环境证据1.1.按证据的外在形式分按证据的外在形式分2.按证据的证明力分基本证据辅助证据3.按证据的取得来源分外部证据内部证据亲知证据6.1 6.1 审计证据三、审计证据的种类 (一)实物证据(一)实物证据(一)实物证据(一)实物证据ØØ实实实实物物物物证证证证据据据据是是是是指指指指通通通通过过过过实实实实际际际际观观观观察察察察或或或或清清清清点点点点所所所所取取取取得得得得的的的的、、、、用用用用以以以以确确确确定定定定某某某某些些些些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存在存在存在存在的证据。
的证据ØØ适用于各种有形资产,如现金、存货和固定资产适用于各种有形资产,如现金、存货和固定资产适用于各种有形资产,如现金、存货和固定资产适用于各种有形资产,如现金、存货和固定资产ØØ缺点:不能证实所有权;对价值的判断不够深入缺点:不能证实所有权;对价值的判断不够深入缺点:不能证实所有权;对价值的判断不够深入缺点:不能证实所有权;对价值的判断不够深入ØØ证明力:较强证明力:较强证明力:较强证明力:较强6.1 6.1 审计证据三、审计证据的种类三、审计证据的种类 (二)书面证据(二)书面证据(二)书面证据(二)书面证据ØØ书面文件形式的证据,最主要的审计证据,也称基本证据书面文件形式的证据,最主要的审计证据,也称基本证据书面文件形式的证据,最主要的审计证据,也称基本证据书面文件形式的证据,最主要的审计证据,也称基本证据ØØ审计程序:除观察外的所有程序审计程序:除观察外的所有程序审计程序:除观察外的所有程序审计程序:除观察外的所有程序ØØ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
1 1 1 1、、、、外部证据外部证据外部证据外部证据:由外部机构或人员编制:由外部机构或人员编制:由外部机构或人员编制:由外部机构或人员编制 ((((1 1 1 1)直接递交给)直接递交给)直接递交给)直接递交给CPA CPA CPA CPA 证明力最强如:应收账款函证回函、专家证明函件证明力最强如:应收账款函证回函、专家证明函件证明力最强如:应收账款函证回函、专家证明函件证明力最强如:应收账款函证回函、专家证明函件 ((((2 2 2 2)由客户提交给)由客户提交给)由客户提交给)由客户提交给CPACPACPACPA 证明力较强,但有变造的可能。
如:银行对账单、购货证明力较强,但有变造的可能如:银行对账单、购货证明力较强,但有变造的可能如:银行对账单、购货证明力较强,但有变造的可能如:银行对账单、购货发票发票发票发票 ((((3 3 3 3)注册会计师自己动手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注册会计师自己动手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注册会计师自己动手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注册会计师自己动手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证明力强证明力强证明力强证明力强6.1 6.1 审计证据三、审计证据的种类三、审计证据的种类 (二)书面证据(二)书面证据(二)书面证据(二)书面证据 2 2 2 2、、、、内部证据内部证据内部证据内部证据:由客户自己编制:由客户自己编制:由客户自己编制:由客户自己编制 ((((1 1 1 1)在外部流转,获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承认)在外部流转,获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承认)在外部流转,获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承认)在外部流转,获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承认 如:销货发票、付款支票如:销货发票、付款支票如:销货发票、付款支票如:销货发票、付款支票 ((((2 2 2 2)只在内部流转,如:会计记录、账薄、记)只在内部流转,如:会计记录、账薄、记)只在内部流转,如:会计记录、账薄、记)只在内部流转,如:会计记录、账薄、记账凭证账凭证账凭证账凭证 可靠性取决于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可靠性取决于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可靠性取决于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可靠性取决于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 在外流转过的内部证据证明力强于只在内部流转在外流转过的内部证据证明力强于只在内部流转在外流转过的内部证据证明力强于只在内部流转在外流转过的内部证据证明力强于只在内部流转的内部证据。
的内部证据的内部证据的内部证据6.1 6.1 审计证据三、审计证据的种类 (三)口头证据(三)口头证据ØØ口口口口头头头头证证证证据据据据是是是是有有有有关关关关人人人人员员员员对对对对CPACPACPACPA的的的的提提提提问问问问做做做做出出出出的的的的口口口口头头头头答答答答复复复复所形成的证据所形成的证据所形成的证据所形成的证据ØØ口口口口头头头头证证证证据据据据可可可可发发发发掘掘掘掘出出出出一一一一些些些些重重重重要要要要线线线线索索索索,,,,但但但但需需需需得得得得到到到到其其其其他他他他证证证证据的支持,属于据的支持,属于据的支持,属于据的支持,属于辅助证据辅助证据辅助证据辅助证据ØØ审计程序:询问审计程序:询问审计程序:询问审计程序:询问ØØ证明力:较弱证明力:较弱证明力:较弱证明力:较弱6.1 6.1 审计证据三、审计证据的种类三、审计证据的种类 (四)环境证据(四)环境证据(四)环境证据(四)环境证据ØØ指指指指对对对对客客客客户户户户产产产产生生生生影影影影响响响响的的的的各各各各种种种种环环环环境境境境事事事事实实实实不不不不属属属属于于于于基基基基本本本本证证证证据。
据 1 1 1 1、有关内部控制情况;、有关内部控制情况;、有关内部控制情况;、有关内部控制情况; 2 2 2 2、客户管理人员素质、品德;、客户管理人员素质、品德;、客户管理人员素质、品德;、客户管理人员素质、品德; 3 3 3 3、各种管理条件和管理水平各种管理条件和管理水平各种管理条件和管理水平各种管理条件和管理水平ØØ审计程序:观察或询问审计程序:观察或询问审计程序:观察或询问审计程序:观察或询问ØØ证明力:弱证明力:弱证明力:弱证明力:弱6.1 6.1 审计证据三、审计证据的种类 其他分类其他分类其他分类其他分类 按审计证据的重要性分类按审计证据的重要性分类按审计证据的重要性分类按审计证据的重要性分类 ((((1 1 1 1)基本证据)基本证据)基本证据)基本证据 基本证据是指对被审计事项具有直接证明力的基本证据是指对被审计事项具有直接证明力的基本证据是指对被审计事项具有直接证明力的基本证据是指对被审计事项具有直接证明力的证据,它对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具有直接证据,它对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具有直接证据,它对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具有直接证据,它对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具有直接影响。
影响 如实物证据、书面证据,都属于基本证据如实物证据、书面证据,都属于基本证据如实物证据、书面证据,都属于基本证据如实物证据、书面证据,都属于基本证据 ((((2 2 2 2)辅助证据)辅助证据)辅助证据)辅助证据 作为基本证据的必要补充,补充说明基本证据作为基本证据的必要补充,补充说明基本证据作为基本证据的必要补充,补充说明基本证据作为基本证据的必要补充,补充说明基本证据的证据6.1 6.1 审计证据三、审计证据的种类 其他分类其他分类其他分类其他分类 审计证据按其来源的分类审计证据按其来源的分类审计证据按其来源的分类审计证据按其来源的分类 ((((1 1 1 1)亲历证据)亲历证据)亲历证据)亲历证据 亲历证据亲历证据————是指审计人员直接、亲自获得的各种证据是指审计人员直接、亲自获得的各种证据 ((((2 2 2 2)外部证据)外部证据)外部证据)外部证据 外部证据外部证据————是指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第三方编制的书面证是指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第三方编制的书面证据、证词等。
据、证词等 ((((3 3 3 3)内部证据)内部证据)内部证据)内部证据 内部证据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产生并保存的各种书面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产生并保存的各种书面资料6.1 6.1 审计证据三、审计证据的种类 按审计证据的相关程度分类按审计证据的相关程度分类按审计证据的相关程度分类按审计证据的相关程度分类 1.1.1.1.直接证据:指能够用来直接证实被审事项的重直接证据:指能够用来直接证实被审事项的重直接证据:指能够用来直接证实被审事项的重直接证据:指能够用来直接证实被审事项的重要证据它具有较强的证明力,是审计证据的主要要证据它具有较强的证明力,是审计证据的主要要证据它具有较强的证明力,是审计证据的主要要证据它具有较强的证明力,是审计证据的主要部分 所以,也称主证所以,也称主证所以,也称主证所以,也称主证 2.2.2.2.间接证据:指对基本证据起辅助证明作用的证间接证据:指对基本证据起辅助证明作用的证间接证据:指对基本证据起辅助证明作用的证间接证据:指对基本证据起辅助证明作用的证据。
它是用来从旁证明被审事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据它是用来从旁证明被审事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据它是用来从旁证明被审事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据它是用来从旁证明被审事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证据 所以,也称旁证或佐证所以,也称旁证或佐证所以,也称旁证或佐证所以,也称旁证或佐证6.1 6.1 审计证据四、审计证据的形成 审计证据是审计证据是审计证据是审计证据是CPACPACPACPA发表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的依据,发表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的依据,发表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的依据,发表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的依据,因此,对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和综合是整个审计工作的核因此,对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和综合是整个审计工作的核因此,对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和综合是整个审计工作的核因此,对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和综合是整个审计工作的核心 (一)审计证据的收集(一)审计证据的收集(一)审计证据的收集(一)审计证据的收集 通过审计程序收集,并加以整理、筛选通过审计程序收集,并加以整理、筛选通过审计程序收集,并加以整理、筛选通过审计程序收集,并加以整理、筛选 (二)审计证据的鉴定(二)审计证据的鉴定(二)审计证据的鉴定(二)审计证据的鉴定 主要对审计证据的可靠性、相关性和重要性鉴定主要对审计证据的可靠性、相关性和重要性鉴定主要对审计证据的可靠性、相关性和重要性鉴定主要对审计证据的可靠性、相关性和重要性鉴定 (三)审计证据的综合(三)审计证据的综合(三)审计证据的综合(三)审计证据的综合 使分散的个别审计证据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充分证使分散的个别审计证据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充分证使分散的个别审计证据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充分证使分散的个别审计证据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充分证明力的证据,有效地用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得出明力的证据,有效地用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得出明力的证据,有效地用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得出明力的证据,有效地用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得出正确的审计意见和结论正确的审计意见和结论正确的审计意见和结论正确的审计意见和结论6.2 6.2 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一、审计程序的分类 审计程序(广义):指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从开始到审计程序(广义):指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系统性工作步骤。
结束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系统性工作步骤 审计程序(狭义):指审计人员获取充分、适当的审审计程序(狭义):指审计人员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而采用的具体方法计证据而采用的具体方法审计程序分为:总体审计程序和具体审计程序审计程序分为:总体审计程序和具体审计程序总体审计程序分总体审计程序分为: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为: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具体审计程序具体审计程序:检查记录或文件等八类程序检查记录或文件等八类程序6.2 6.2 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一、审计程序的分类 (一)总体审计程序(一)总体审计程序 1.1.风险评估程序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程序: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和风险评估程序: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而实施的程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而实施的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
风险评估程序为注册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风险评估程序为注册会计师确定重要性水平、识别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设计和实会计师确定重要性水平、识别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等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等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注意:但(注意:但不能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不能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6.2 6.2 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一、审计程序的分类 (一)总体审计程序(一)总体审计程序 2.2.控制测试控制测试 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控制测试是必要的: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控制测试是必要的: ((1 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是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支持结果支持结果 ((2 2)仅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不足以提供有关认定层次的)仅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不足以提供有关认定层次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获取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证据。
获取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证据6.2 6.2 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一、审计程序的分类 (一)总体审计程序(一)总体审计程序 3.3.实质性程序实质性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以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 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是一种判断,可能无法充分识别所有重大错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是一种判断,可能无法充分识别所有重大错报风险,并且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报风险,并且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无论对重大错报风险评无论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都应当针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估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都应当针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实施实质性程序列报实施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程序包括实质性程序包括细节测试和实质性的分析程序细节测试和实质性的分析程序6.2 6.2 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一、审计程序的分类 (二)具体审计程序 1.1.检查检查检查检查记录或文件记录或文件记录或文件记录或文件 2.2.检查有形资产检查有形资产检查有形资产检查有形资产 3.3.观察观察观察观察 4.4.询问询问询问询问 5.5.函证函证函证函证 6.6.重新计算重新计算重新计算重新计算 7.7.重新执行重新执行重新执行重新执行 8.8.分析程序分析程序分析程序分析程序6.2 6.2 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一、审计程序的分类 (二)具体审计程序 1.1.检查检查检查检查记录或文件记录或文件记录或文件记录或文件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查。
审查 外部记录或文件比内部记录或文件可靠外部记录或文件比内部记录或文件可靠外部记录或文件比内部记录或文件可靠外部记录或文件比内部记录或文件可靠 6.2 6.2 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一、审计程序的分类 (二)具体审计程序(二)具体审计程序 2.2.检查有形资产检查有形资产检查有形资产检查有形资产 对实物资产进行审查对实物资产进行审查对实物资产进行审查对实物资产进行审查 适适适适用用用用于于于于现现现现金金金金、、、、有有有有价价价价证证证证券券券券、、、、应应应应收收收收票票票票据据据据和和和和固固固固定定定定资资资资产等 证实:存在性证实:存在性证实:存在性证实:存在性 不能证实:权利和义务、计价等认定不能证实:权利和义务、计价等认定不能证实:权利和义务、计价等认定不能证实:权利和义务、计价等认定。
6.2 6.2 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一、审计程序的分类一、审计程序的分类 (二)具体审计程序(二)具体审计程序 3.3.观察观察观察观察 观察是审计人员查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观察是审计人员查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观察是审计人员查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观察是审计人员查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序序序 4.4.询问询问询问询问 询问是审计人员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询问是审计人员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询问是审计人员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询问是审计人员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
行评价的过程行评价的过程行评价的过程 证明力较弱证明力较弱证明力较弱证明力较弱 6.2 6.2 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一、审计程序的分类一、审计程序的分类 (二)具体审计程序(二)具体审计程序 5.5.函证函证函证函证 函证是审计人员为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函证是审计人员为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函证是审计人员为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函证是审计人员为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证明力强证明力强证明力强证明力强 6.2 6.2 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一、审计程序的分类一、审计程序的分类 (二)具体审计程序(二)具体审计程序 6.6.重新计算重新计算重新计算重新计算 计算是审计人员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计算是审计人员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计算是审计人员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计算是审计人员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准确性进行核对。
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准确性进行核对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准确性进行核对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准确性进行核对 如:计算销售发票和存货的总金额、加总日记帐和明细帐、如:计算销售发票和存货的总金额、加总日记帐和明细帐、如:计算销售发票和存货的总金额、加总日记帐和明细帐、如:计算销售发票和存货的总金额、加总日记帐和明细帐、检查折旧费用和预付费用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等检查折旧费用和预付费用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等检查折旧费用和预付费用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等检查折旧费用和预付费用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等n n 6.2 6.2 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一、审计程序的分类 (二)具体审计程序 7.重新执行重新执行 审计人员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审计人员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审计人员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审计人员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术,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术,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术,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分的程序或控制分的程序或控制分的程序或控制 如重新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如重新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如重新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如重新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一般用于控制测试中一般用于控制测试中一般用于控制测试中一般用于控制测试中 6.2 6.2 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一、审计程序的分类 (二)具体审计程序(二)具体审计程序 8.8.分析程序分析程序分析程序分析程序 审计人员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审计人员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审计人员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审计人员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常用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常用的方法 :::: ①①①①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就是通过某一会计报表项目与其既定标准的比较,以发现重要或异常就是通过某一会计报表项目与其既定标准的比较,以发现重要或异常就是通过某一会计报表项目与其既定标准的比较,以发现重要或异常就是通过某一会计报表项目与其既定标准的比较,以发现重要或异常变动项目的审计方法变动项目的审计方法变动项目的审计方法变动项目的审计方法 项目项目项目项目本年未审计数本年未审计数本年未审计数本年未审计数上年已审计数上年已审计数上年已审计数上年已审计数增减金额增减金额增减金额增减金额增减百分比增减百分比增减百分比增减百分比审计策略审计策略审计策略审计策略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资产:货币资金货币资金货币资金货币资金713731.65713731.6564456.9364456.93649274.72649274.721007.30%1007.30% 增幅大,重点审计增幅大,重点审计增幅大,重点审计增幅大,重点审计应收票据应收票据应收票据应收票据2153.12153.13222.273222.27-1069.17-1069.17-33.18%-33.18% 减幅大,一般审查减幅大,一般审查减幅大,一般审查减幅大,一般审查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应收账款70665.0770665.0776092.3176092.31-5427.24-5427.24-7.13%-7.13%减幅小,一般关注减幅小,一般关注减幅小,一般关注减幅小,一般关注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305681.43305681.43162013.61162013.61143667.82143667.8288.68%88.68% 增幅大,重点审计增幅大,重点审计增幅大,重点审计增幅大,重点审计预付账款预付账款预付账款预付账款1910.591910.5946997.0446997.04-45086.45-45086.45-95.93%-95.93% 减幅大,重点审计减幅大,重点审计减幅大,重点审计减幅大,重点审计应收补贴款应收补贴款应收补贴款应收补贴款670.67670.671758.771758.77-1088.1-1088.1-61.87%-61.87% 减幅大,重点审计减幅大,重点审计减幅大,重点审计减幅大,重点审计存货存货存货存货17587.3217587.3251045.7351045.73-33458.41-33458.41-65.55%-65.55% 减幅大,重点审计减幅大,重点审计减幅大,重点审计减幅大,重点审计待摊费用待摊费用待摊费用待摊费用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资产合计1112399.831112399.83405586.66405586.66706813.17706813.17174.27%174.27% 增幅大,重点审计增幅大,重点审计增幅大,重点审计增幅大,重点审计长期投资:长期投资:长期投资: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482695.41482695.41302523.09302523.09180172.32180172.3259.56%59.56% 增幅大,重点审计增幅大,重点审计增幅大,重点审计增幅大,重点审计长期债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10.8210.8215.9415.94-5.12-5.12-32.12%-32.12% 减幅大,重点审计减幅大,重点审计减幅大,重点审计减幅大,重点审计长期投资合计长期投资合计长期投资合计长期投资合计482706.23482706.23302539.03302539.03180167.2180167.259.55%59.55% 增幅大,重点审计增幅大,重点审计增幅大,重点审计增幅大,重点审计 比较分析法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的应用比较分析法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的应用龙腾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局部)龙腾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局部)项目项目项目项目本年未审计数本年未审计数本年未审计数本年未审计数上年已审计数上年已审计数上年已审计数上年已审计数增减金额增减金额增减金额增减金额增减百分比增减百分比增减百分比增减百分比审计策略审计策略审计策略审计策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原价40633.9940633.99 203449.65203449.65 -162815.66-162815.66 -80.03%-80.03% 增幅大,重点审计增幅大,重点审计增幅大,重点审计增幅大,重点审计减:累计折旧减:累计折旧减:累计折旧减:累计折旧-11587.06-11587.06 -55646.73-55646.73 44059.6744059.67 -79.18%-79.18% 减幅大,重点审计减幅大,重点审计减幅大,重点审计减幅大,重点审计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净值29046.9329046.93 147802.92147802.92 -118755.99-118755.99 -80.35%-80.35%减:固定资产减减:固定资产减减:固定资产减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值准备值准备值准备0 0 0 0 0 0 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在建工程3865.143865.14 4602.494602.49 -737.35-737.35 -16.02%-16.02% 减幅较小,一般审计减幅较小,一般审计减幅较小,一般审计减幅较小,一般审计固定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合计32912.0732912.07 152405.41152405.41 -119493.34-119493.34 -78.40%-78.40% 减幅大,重点审计减幅大,重点审计减幅大,重点审计减幅大,重点审计无形及递延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无形资产25795.1125795.1126944.0326944.03 -1148.92-1148.92 -4.26%-4.26% 减幅小,一般关注减幅小,一般关注减幅小,一般关注减幅小,一般关注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1100110016501650 -550-550 -33.33%-33.33% 减幅大,重点审计减幅大,重点审计减幅大,重点审计减幅大,重点审计其他长期资产其他长期资产其他长期资产其他长期资产0 00 0 0 0 无形资产及其他无形资产及其他无形资产及其他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资产合计资产合计资产合计26895.1126895.1128594.0328594.03 -1698.92-1698.92-5.94%-5.94%减幅小,一般关注减幅小,一般关注减幅小,一般关注减幅小,一般关注资产总计资产总计资产总计资产总计1654913.241654913.24889125.13889125.13 765788.11765788.11 86.13%86.13% 提示:主要项目大幅增减,应从整体上查找原因提示:主要项目大幅增减,应从整体上查找原因提示:主要项目大幅增减,应从整体上查找原因提示:主要项目大幅增减,应从整体上查找原因 比较分析法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的应用比较分析法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的应用-26.2 6.2 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一、审计程序的分类一、审计程序的分类 (二)具体审计程序(二)具体审计程序 8.8.分析程序分析程序分析程序分析程序 常用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常用的方法 :::: ②②②②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 就就就就是是是是通通通通过过过过将将将将会会会会计计计计报报报报表表表表中中中中的的的的某某某某一一一一项项项项目目目目同同同同其其其其相相相相关关关关的的的的另另另另一一一一项项项项目目目目相相相相比比比比所所所所得得得得的的的的比比比比率率率率进进进进行行行行分分分分析析析析,,,,既既既既获获获获取取取取审审审审计计计计证证证证据据据据又又又又提提提提供供供供进进进进一一一一步步步步审审审审计方向的一种技术方法。
计方向的一种技术方法计方向的一种技术方法计方向的一种技术方法 ③③③③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 就就就就是是是是通通通通过过过过计计计计算算算算会会会会计计计计报报报报表表表表的的的的每每每每一一一一个个个个项项项项目目目目是是是是某某某某一一一一项项项项目目目目的的的的百百百百分比,确定各个项目重要性程度并确定审计策略的技术方法分比,确定各个项目重要性程度并确定审计策略的技术方法分比,确定各个项目重要性程度并确定审计策略的技术方法分比,确定各个项目重要性程度并确定审计策略的技术方法 项目项目项目项目本年未审计数本年未审计数本年未审计数本年未审计数占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占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占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占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审计策略审计策略审计策略审计策略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资产:货币资金货币资金货币资金货币资金713731.65713731.654343.13%.13%所占比例大,重点审计所占比例大,重点审计所占比例大,重点审计所占比例大,重点审计应收票据应收票据应收票据应收票据2153.12153.10.13%0.13%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关注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关注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关注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关注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应收账款70665.0770665.074.27%4.27%所占比重小,一般关注所占比重小,一般关注所占比重小,一般关注所占比重小,一般关注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305681.43305681.4318.47%18.47%所占比重大,重点审查所占比重大,重点审查所占比重大,重点审查所占比重大,重点审查预付账款预付账款预付账款预付账款1910.591910.590.12%0.12%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关注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关注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关注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关注应收补贴款应收补贴款应收补贴款应收补贴款670.67670.670.04%0.04%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关注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关注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关注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关注存货存货存货存货17587.3217587.321.06%1.06%所占比重较小,一般审计所占比重较小,一般审计所占比重较小,一般审计所占比重较小,一般审计待摊费用待摊费用待摊费用待摊费用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资产合计1112399.831112399.8367.22%67.22%所占比重大,重点审计所占比重大,重点审计所占比重大,重点审计所占比重大,重点审计长期投资:长期投资:长期投资: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482695.41482695.4129.17%29.17%所占比重大,重点审计所占比重大,重点审计所占比重大,重点审计所占比重大,重点审计长期债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10.8210.820.00%0.00%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关注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关注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关注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关注长期投资合计长期投资合计长期投资合计长期投资合计482706.23482706.232929。
17%17%所占比重大,重点审计所占比重大,重点审计所占比重大,重点审计所占比重大,重点审计 结构分析法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的应用结构分析法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的应用龙腾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局部)龙腾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局部)项目项目项目项目本年未审计数本年未审计数本年未审计数本年未审计数占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占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占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占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审计策略审计策略审计策略审计策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原价40633.9940633.99 2.46%2.46%所占比重小,一般审计所占比重小,一般审计所占比重小,一般审计所占比重小,一般审计减:累计折旧减:累计折旧减:累计折旧减:累计折旧-11587.06-11587.06 0.70%0.70%所占比重小,一般审计所占比重小,一般审计所占比重小,一般审计所占比重小,一般审计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净值29046.9329046.93 1.76%1.76%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0 0 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在建工程3865.143865.14 0.23%0.23%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审计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审计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审计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审计固定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合计32912.0732912.07 1.99%1.99%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审计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审计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审计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审计无形及递延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无形资产25795.1125795.111.56%1.56%所占比重小,一般审计所占比重小,一般审计所占比重小,一般审计所占比重小,一般审计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110011000.07%0.07%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关注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关注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关注所占比重很小,一般关注其他长期资产其他长期资产其他长期资产其他长期资产0 0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26895.1126895.111.63%1.63%所占比重小,一般审计所占比重小,一般审计所占比重小,一般审计所占比重小,一般审计资产总计资产总计资产总计资产总计1654913.241654913.24100%100%注:货币资金、其他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所占比重大,而存货、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过小,不符合企业一般情况,均应注:货币资金、其他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所占比重大,而存货、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过小,不符合企业一般情况,均应注:货币资金、其他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所占比重大,而存货、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过小,不符合企业一般情况,均应注:货币资金、其他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所占比重大,而存货、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过小,不符合企业一般情况,均应重点查明原因重点查明原因重点查明原因重点查明原因 结构分析法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的应用结构分析法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的应用--2顺查顺查顺查顺查法法法法: :是按照会计是按照会计是按照会计是按照会计核算程序的顺序依核算程序的顺序依核算程序的顺序依核算程序的顺序依次进行审查的方法。
次进行审查的方法次进行审查的方法次进行审查的方法优点:简便易行,优点:简便易行,优点:简便易行,优点:简便易行,详细、结果可靠详细、结果可靠详细、结果可靠详细、结果可靠缺点:业务量大,缺点:业务量大,缺点:业务量大,缺点:业务量大,费时费力费时费力费时费力费时费力, ,重点不突出重点不突出重点不突出重点不突出原始凭证原始凭证顺顺查查法法记账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报表1234逆查法逆查法逆查法逆查法: :是按照与会计是按照与会计是按照与会计是按照与会计核算程序相反的顺序核算程序相反的顺序核算程序相反的顺序核算程序相反的顺序依次进行审查的方法依次进行审查的方法依次进行审查的方法依次进行审查的方法优点:重点突出优点:重点突出优点:重点突出优点:重点突出, ,省时省力省时省力省时省力省时省力效率较高效率较高效率较高效率较高. .缺点:审计不全面缺点:审计不全面缺点:审计不全面缺点:审计不全面, ,容易遗漏重大问题容易遗漏重大问题容易遗漏重大问题容易遗漏重大问题. .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逆逆查查法法会计账簿会计账簿记账记账凭证凭证原始凭证原始凭证1234调节法举例:调节法举例:调节法举例:调节法举例:如对某企业的如对某企业的A材料明细账进行审查,该企业材料明细账进行审查,该企业2008年年12月月31日日A材料账面结存量:材料账面结存量:5,,400公斤,审计人员于公斤,审计人员于2009年年1 月月20日对该材料进行盘点,日对该材料进行盘点,1月月1日至日至1月月20日入库数日入库数量量23,,500公斤,发出:公斤,发出:23,,800公斤,账面记录经审计公斤,账面记录经审计无误,盘点后实存量为:无误,盘点后实存量为:5,,200公斤。
公斤6.2 6.2 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 三、审计抽样 随机抽样的方法: 1.随机数表抽样 (1)对总体项目进行编号 (2)确定使用几位随机数及哪几位随机数 (3)从表中任何一行和任何一列开始往下查,凡符合总体项目编号范围内的数字,即为抽中数,直至取到所需样本规模为止 2.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抽样间隔=总体容量/样本规模 3.金额单位抽样6.2 6.2 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 随机数表 1 2 3 4 51 0473439426 9103554939 768732 1041719688 8340442038 482263 0751448374 3565838971 537794 5230586925 1622325946 902225 9635711486 3010282679 579836 9287005921 6569827993 864067 0050075924 3880305286 100728 3482693784 5270915370 967279 2580921860 3679076883 2043510 7748738419 2063148694 126386.3 审计工作底稿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意义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意义 (一)含义(一)含义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出的记录 (二)意义(二)意义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CPACPA在审计过程中形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全部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审计证据的收集过程同成的全部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审计证据的收集过程同时也是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整理过程正确地编制审计工作底时也是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整理过程正确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审计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稿,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审计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CPACPA业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的具体体现务素质和知识水平的具体体现6.3 审计工作底稿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意义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意义 (三)目的(三)目的 注册会计师应当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以实现下列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以实现下列目的:目的: ((1 1)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 ((2 2)提供证据,证明其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提供证据,证明其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便于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对取得的审计证据和得出的审便于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对取得的审计证据和得出的审计结论进行有效复核和评价。
计结论进行有效复核和评价6.3 审计工作底稿二、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二、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 1 1 1 1.审计工作底稿是连接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审计工作底稿是连接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审计工作底稿是连接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审计工作底稿是连接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 2 2 2 2.审计工作底稿是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的直接.审计工作底稿是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的直接.审计工作底稿是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的直接.审计工作底稿是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的直接依据;依据;依据;依据; 3 3 3 3.审计工作底稿是明确审计责任、评价审计工作业绩的.审计工作底稿是明确审计责任、评价审计工作业绩的.审计工作底稿是明确审计责任、评价审计工作业绩的.审计工作底稿是明确审计责任、评价审计工作业绩的依据;依据;依据;依据; 4 4 4 4.审计工作底稿为审计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提供了可能;.审计工作底稿为审计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提供了可能;.审计工作底稿为审计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提供了可能;.审计工作底稿为审计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提供了可能; 5 5 5 5.审计工作底稿对未来审计业务具有参考价值;.审计工作底稿对未来审计业务具有参考价值;.审计工作底稿对未来审计业务具有参考价值;.审计工作底稿对未来审计业务具有参考价值; 6 6 6 6.审计工作底稿可成为审计业务培训的重要资料。
.审计工作底稿可成为审计业务培训的重要资料.审计工作底稿可成为审计业务培训的重要资料.审计工作底稿可成为审计业务培训的重要资料6.3 审计工作底稿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和内容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和内容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控制程序(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控制程序 实施适当的控制程序,以满足下列要求:实施适当的控制程序,以满足下列要求: ((1 1)安全保管审计工作底稿并对审计工作底稿保密;)安全保管审计工作底稿并对审计工作底稿保密; ((2 2)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 ((3 3)便于对审计工作底稿的使用和检索;)便于对审计工作底稿的使用和检索; ((4 4)按照规定的期限保存审计工作底稿按照规定的期限保存审计工作底稿6.3 审计工作底稿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和内容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和内容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 审计工作底稿可以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审计工作底稿可以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实务中,为便于相关复核人员的复核,打印成纸质的审计工作实务中,为便于相关复核人员的复核,打印成纸质的审计工作底稿,并与其他纸质形式的审计工作底稿一并归档,同时,单底稿,并与其他纸质形式的审计工作底稿一并归档,同时,单独保存这些以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审计工作底稿。
独保存这些以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审计工作底稿6.3 审计工作底稿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和内容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和内容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 纸质、电子、其他介质形式,纸质、电子、其他介质形式, 采取控制以实现下列目的:采取控制以实现下列目的: ((1)使审计工作底稿清晰地显示其生成、修改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使审计工作底稿清晰地显示其生成、修改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 ((2)在业务的所有阶段,尤其是在项目组成员共享信息或通过互联网)在业务的所有阶段,尤其是在项目组成员共享信息或通过互联网将信息传递给其他人员时,保护信息的完整性;将信息传递给其他人员时,保护信息的完整性; ((3)防止未经授权改动审计工作底稿;)防止未经授权改动审计工作底稿; ((4)允许项目组和其他经授权的人员为适当履行职责而接触审计工作)允许项目组和其他经授权的人员为适当履行职责而接触审计工作底稿6.3 审计工作底稿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和内容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和内容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 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大事项概要、询证函回函、管理层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大事项概要、询证函回函、管理层声明书、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信件(包括电子邮件)声明书、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信件(包括电子邮件),以及对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等。
以及对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等6.3 审计工作底稿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和内容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和内容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分析表分析表- -主要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执行分析程序的记录主要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执行分析程序的记录- -根据相关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根据相关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与以前期间的可比信息、被审计单当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与以前期间的可比信息、被审计单位的预期结果等信息进行比较位的预期结果等信息进行比较6.3 审计工作底稿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和内容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和内容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问题备忘录问题备忘录- -一般是一份针对某一事项或问题的概括性的汇总记录在问一般是一份针对某一事项或问题的概括性的汇总记录在问题备忘录中,注册会计师通常记录该事项或问题的基本情况,题备忘录中,注册会计师通常记录该事项或问题的基本情况,执行的审计程序或进行的具体审计步骤,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执行的审计程序或进行的具体审计步骤,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
例如,有关存货监盘审计程序或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备忘录例如,有关存货监盘审计程序或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备忘录 -问题、实施的程序、得出的结论问题、实施的程序、得出的结论6.3 审计工作底稿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和内容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和内容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核对表核对表- -一般是指事务所内部使用的,为便于核对对于某些特定审计一般是指事务所内部使用的,为便于核对对于某些特定审计工作或程序的完成情况的表格,例如,审计工作完成核对表等工作或程序的完成情况的表格,例如,审计工作完成核对表等它通常以列举的方式列出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进行的审它通常以列举的方式列出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进行的审计工作或程序以及特别需要提醒注意的问题,并在适当情况下计工作或程序以及特别需要提醒注意的问题,并在适当情况下索引至其他审计工作底稿,便于注册会计师核对是否已按照审索引至其他审计工作底稿,便于注册会计师核对是否已按照审计准则体系的规定进行审计计准则体系的规定进行审计6.3 审计工作底稿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和内容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和内容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 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审计工作底稿通常不包括不包括已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草稿或财已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草稿或财务报表的草稿、对不全面或初步思考的记录、存在印刷错误或其他务报表的草稿、对不全面或初步思考的记录、存在印刷错误或其他错误而作废的文本,以及重复的文件记录等。
错误而作废的文本,以及重复的文件记录等 由于这些草稿、错误的文本或重复的文件记录等不构成审计结由于这些草稿、错误的文本或重复的文件记录等不构成审计结论、审计报告的支持性证据,因此,注册会计师通常无需保留这些论、审计报告的支持性证据,因此,注册会计师通常无需保留这些记录记录6.3 审计工作底稿四、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取得四、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取得 (一)编制(一)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总体要求审计工作底稿的总体要求 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项审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了解: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了解: ((1 1)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围; ((2 2)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 ((3 3)就重大事项得出的结论就重大事项得出的结论6.3 审计工作底稿四、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取得四、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取得 (一)编制(一)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总体要求审计工作底稿的总体要求 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是指对下列方面有合理了解的人士: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是指对下列方面有合理了解的人士: ((1)审计过程;)审计过程; ((2)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规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规定; ((3)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 ((4)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会计和审计问题)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会计和审计问题6.3 审计工作底稿四、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取得四、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取得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Ø被审计单位名称被审计单位名称Ø审计项目的名称审计项目的名称Ø审计时间或期间审计时间或期间Ø审计过程的记录审计过程的记录Ø审计标识及其说明审计标识及其说明Ø审计结论审计结论Ø索引号及页次索引号及页次Ø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Ø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Ø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n n 抽查盘点存货的工作底稿抽查盘点存货的工作底稿n n 原材料抽查盘点表原材料抽查盘点表n n客户:客户:WW公司公司 页次:页次:53 53 索引:索引:E-2E-2n n 编制人:编制人:ZJF ZJF 日期:日期:2004.12.31 2004.12.31 n nB/SB/S日:日:2004.12.31 2004.12.31 复核人:复核人:LL LL 日期:日期:2005.1.52005.1.5盘盘 点点标标 签签号码号码存存 货货表表 号号码码存货存货盘点结果盘点结果 差差 异异号码号码内容内容客户客户审审 计计人员人员1232243674854975036107203202531607180881-251-902-303-204-56-236-267-15ABCDEFGH100√100√50√50√60 √200 √60 √100√230 70 √ 1505060150601002307050Kg 30Kg以以上上差差异异已已由由客客户户纠纠正正, ,纠纠正正差差异异后后使使被被审审计计单单位位存存货货帐帐户户增增加加500500元元, ,抽抽查查盘盘点点的的存存货货总总价价值值为为5000050000元元, ,占占全全部部存存货货价价值值的的20%.20%.经经追追查查至至存存货货汇汇总总表表没没有有发发现其他例外现其他例外. .我们认为错误并不重要我们认为错误并不重要. .√--√--已已追追查查至至被被审审计计单单位位存存货货汇汇总总表表(E-5),(E-5),并并已已纠纠正所有差异正所有差异. . 审计标识及其说明 Ø ∧∧:纵加核对:纵加核对 <:横加核对<:横加核对Ø B:与上年结转数核对一致:与上年结转数核对一致 Ø T:与原始凭证核对一致:与原始凭证核对一致Ø G:与总分类账核对一致:与总分类账核对一致Ø S:与明细账核对一致:与明细账核对一致Ø T/B:与试算平衡表核对一致:与试算平衡表核对一致Ø C:已发询证函:已发询证函Ø C\:已收回询证函:已收回询证函 6.3 审计工作底稿四、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取得四、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取得 (三)获取或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具体要求(三)获取或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具体要求 从一般原则上来讲,审计工作底稿应当内容完整、格式从一般原则上来讲,审计工作底稿应当内容完整、格式从一般原则上来讲,审计工作底稿应当内容完整、格式从一般原则上来讲,审计工作底稿应当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以便其他有关人员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以便其他有关人员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以便其他有关人员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以便其他有关人员在复核、检查或使用工作底稿时,能够理解和接受工作底稿在复核、检查或使用工作底稿时,能够理解和接受工作底稿在复核、检查或使用工作底稿时,能够理解和接受工作底稿在复核、检查或使用工作底稿时,能够理解和接受工作底稿的内容。
的内容6.3 审计工作底稿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一)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性质(一)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性质 不涉及实施新的审计程序或得出新的结论不涉及实施新的审计程序或得出新的结论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 具体实务中,审计档案可以分为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具体实务中,审计档案可以分为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 1.永久性档案永久性档案 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 2.当期档案当期档案 记录内容经常变化,主要供当期和下期审计使用的审计档记录内容经常变化,主要供当期和下期审计使用的审计档案,例如: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案,例如: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6.3 审计工作底稿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三)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和保管(三)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和保管 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规定,及时将审计工作底稿归整为最终审计档案。
规定,及时将审计工作底稿归整为最终审计档案规定,及时将审计工作底稿归整为最终审计档案规定,及时将审计工作底稿归整为最终审计档案 归档期限归档期限归档期限归档期限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六十天内审计报告日后六十天内审计报告日后六十天内审计报告日后六十天内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业务中止后的六十天内为审计业务中止后的六十天内为审计业务中止后的六十天内为审计业务中止后的六十天内 6.3 审计工作底稿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三)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和保管(三)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和保管 保存年限保存年限保存年限保存年限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至少至少至少保存十年保存十年保存十年保存十年。
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业务中止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十年所应当自审计业务中止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十年所应当自审计业务中止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十年所应当自审计业务中止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十年 对于连续审计的情况,当期归整的永久性档案虽然包括对于连续审计的情况,当期归整的永久性档案虽然包括对于连续审计的情况,当期归整的永久性档案虽然包括对于连续审计的情况,当期归整的永久性档案虽然包括以前年度获得的资料以前年度获得的资料以前年度获得的资料以前年度获得的资料, , , ,被替换资料可以从被替换资料可以从被替换资料可以从被替换资料可以从被替换的年度起保存被替换的年度起保存被替换的年度起保存被替换的年度起保存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