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U1-8测试“过山车”.doc
3页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课设计U1-8.测试“过山车”8. 测试“过山车”【教课目的】1. 掌握描绘物体地点的方法2. 掌握描绘物体运动路线的方法3. 掌握比较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4. 测试“过山车”,发现影响小球运动速度的原由,并能改良自己的“过山车”教课重难点】1. 掌握描绘物体地点的方法2. 掌握描绘物体运动路线的方法3. 掌握比较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教课准备】方向盘、秒表、软尺、细绳、教课课件等教课过程】一、复习导入,聚焦问题1.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过山车”的完好过程,同学们的“过山车”都达到了设计要求这节课我们还将测试“过山车”2. 教师下发各小组制作的“过山车”,发问学生:我们的“过山车”做得好不好呢,我们应当如何测试呢?3. 学生议论回答4. 教师总结:我们能够用小球测试“过山车”,在测试过程中,我们要描绘小球的地点和运动形式,还需要比较不一样“过山车”小球的运动快慢(速度)5. 教师板书课题二、学单导学,自主研究1. 描绘小球的地点 1)教师展现方向盘与软尺,指导学生用方向盘和软尺丈量并描绘小球的地点 2)学生在小组内丈量并做好记录 3)丈量后,报告沟通丈量结果 4)教师总结:描绘小球的地点和第一课学习的内容相像。
本节课我们需要以小球的起点为中心,再用方向盘确立方向,用软尺丈量距离,这样我们就能用丈量的数据描绘小球的地点了2. 描绘小球的运动形式 1)教师指导:此刻我们来察看小球在“过山车”上的运动形式让小球从高处滚落,察看小球的运动过程 2)学生在小组内操作实验,察看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报告沟通实验现象 4)教师总结:我们的“过山车”属于斜面,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形式为转动3. 比较小球的运动快慢(速度) 1)教师指导:在第5、6两个课时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此刻我们需要运用前面学习到的知识,比较小球在不一样“过山车”上运动的快慢 2)学生小组内沟通方法,报告结果 3)教师依据学生的报告结果指导改良 4)学生小组内展开实验,丈量数据并报告结果 5)教师汇总各小组结果,指引学生比较小球在各小组“过山车”上的运动快慢三、深入商讨,建构认识1. 描绘物体的地点和运动路线 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描绘物体的地点和运动路线?( 2)学生依据前面教师的总结,沟通后报告结果 3)教师依据学生的报告总结2.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 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 2)学生依据前面实验结果,沟通后报告结果。
3)教师依据学生的报告总结: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第一要丈量出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再依据“速度=距离÷时间”计算出物体的速度,最后进行比较四、拓展应用,深入认识1. 阅读资料:如何改良“过山车”才能让小球运动得更快?2. 教师课件展现改良示例板书设计】测试“过山车”【教课反省】经过本课的教课,让我感想最深之处是:任何科学研究活动的展开,资料的准备是要点,实验操作活动中学生的分工合作是保证,沟通报告是升华,也是每节课必不行少的环节之一所以,在研究活动前将每组中的学生按实验员、记录员、报告员、资料员、察看员的身份分为六人一小组,各负其责,防止了能力差的无事可做这样,每个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任务,组与组之间互相竞争,形成了优秀的学习气氛讲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浓重,次序井然,教课成效好同时,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必不行少的,特别是实验操作活动中的一些要点环节教师第一要演示,还要以小提示的形式见告学生在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经过小提示的指引,既能让学生明的确验目的和要求,又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育了对待科学的谨慎态度内容总结(1)测试“过山车”【教课目的】掌握描绘物体地点的方法(2)测试“过山车”,发现影响小球运动速度的原由,并能改良自己的“过山车”(3)【教课重难点】掌握描绘物体地点的方法(4)【教课过程】一、复习导入,聚焦问题(5)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过山车”的完好过程,同学们的“过山车”都达到了设计要求(6)教师下发各小组制作的“过山车”,发问学生:我们的“过山车”做得好不好呢,我们应当如何测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