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
12页科技创新型都市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彭顺昌 李 波(厦门市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厦门市科技局发展筹划到处长:厦门)一、科技创新型都市的内涵与要素国际公认的创新型都市度量原则为:技术对外依存度不超过 3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超过70%,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所有专利申请量的比例超过7O%,公司专利申请量占全社会专利申请量的比例超过70%,R&D投入 占GDP总量的比例超过 3%,公司研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4%除了上述硬性原则外,科技创新型都市还应当有良好的创新制度和政策,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和一流的公共服务平台,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创新型公司,产生良好的产业集聚,可以有效配备都市的创新资源,倡导先进的创新文化,注重区域与国际合伙可见,创新型都市是依托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推动、增进整个都市在新技术突破及其产业化基本上实现经济社会更大发展,从主线上变化原有经济发展方式,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在区域经济中具有引领作用的中心都市构成科技创新型都市的一般要素涉及: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制度、创新文化 二、厦门科技创新型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厦门科技创新型都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是在投入产出的基本上,引入环境因素。
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有深圳的自主创新型都市评价指标体系,由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三大部分构成这种设计可以比较贴切地反映政府、公司和居民之间的关系,反映社会和经济综合因素,反映环境支撑下的投入产出变动效果,可以比较好地反映厦门科技创新都市建设的实际,因此,厦门科技创新型指标体系的主体设计学习采纳深圳、济南做法,由三大指标群构成,涉及创新主体指标群、创新环境指标群和创新绩效指标群关系详见下图所示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绩效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假定接近,分别赋予其相似的权重,创新主体为0.33,创新环境为0.34,创新绩效为0.33权重可根据重要性的变化,进行相应调节 三、评价指标选择与权重的拟定(一)创新主体群评价指标与权重(权重0.33)所谓创新主体即开展整个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涉及公司、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等,是创新型都市中最重要的能动要素,是提高整体创新能力的核心所在1.科技创新资源投入评价指标(权重0.40) 科技创新资源投入重要涉及了经费和人力的投入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充足的科研经费是发挥人力智力发明创新技术的基本R&D投入强度的高下能反映出公司与否具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2.科技创新活动评价指标(权重0.30)科技项目是公司开展创新活动的最基本形式公司科技项目比重的提高能反映出以公司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司自主创新基本格局发挥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科研优势,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是增进技术和经济相结合、提高公司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3.科技创新机构评价指标(权重0.30)公司办科技创新机构是公司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增强科研实力、实现持续有效地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组织保障二)厦门创新环境群评价指标与权重(权重0.34)科技创新环境,是由影响科技创新的公共和私有部门及机构构成,通过各行业为主体的制度安排及互相作用,旨在经济地发明、引入、改善和扩散新的知识和技术,使科技创新获得更好的绩效,并将创新作为变革和发展核心动力的相对稳定的开放系统1.基本设施(权重0.2)基本设施是科技创新环境的硬件,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2.技术产业化环境(权重0.5)技术产业化环境反映了都市创新创业和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的环境因素3.人才资源(权数0.3)高素质人才增长速度以及优秀科技创业军反映都市科技创新环境和科技创业凝聚能力,对于都市保持永久科技创新能力具有核心作用三)创新绩效群评价指标与权重(权重0.33)从创新活动产出链条的角度看,创新活动一方面的产出是论文与专利,进而通过研究与开发,进入新产品的设计和试生产,然后生产出高新技术产品,发明市场需求,由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采用创新产出水平、创新产品转化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和公共事业发展水平等4个指标群来评估创新绩效水平1.创新产出水平评价指标(权重0.25)创新决定着一种国家(地区)竞争力强弱的最重要因素,但创新产出水平如何,一方面体目前论文、专利的数量和质量2.创新产品转化水平评价指标(0.25)任何论文和专利在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前,只是存在于理论上,只有在市场上流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干增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产品的流动和转化离不开中介机构的服务,因此指标群里涉及对中介机构活跃能力的评价指标反映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活跃限度,体现科技成果市场化水平,反映创新产品的转化实现能力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0.28)创新产品通过市场流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直接体目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发明性、高垄断性,不可反复性、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具有的边际成本递减性和边际利润递增性等特性,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限度,体现一种都市的产业竞争力和都市竞争力因此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是创新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以反映新产品开发速度和形成现实生产力的规模,高新技术产业的效益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奉献限度及有多少高新技术产品是公司自主开发的,体现公司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水平。
4.可持续发展能力(0.22)创新不仅增进经济的增长,并且还由于新技术、新管理措施的运用,增进社会资源的节省、生态环境的美化、生活质量的提高,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反映经济增长的集约化限度,资源节省限度,环境的改善状况,资源节省、循环使用限度和人们社会生活信息化限度四、指标群的综合评价模型综合上述分析,厦门科技创新型都市评价指标体系由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三大部分构成,涉及60个具体指标,参见表1采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其评价模型为:(公式中,ETIA代表指标群综合评价分值,n为指标群构成的要素个数,m表达指标群内第i个构成要素的指标个数, 为第i个构成要素的第j项指标原则化后的值, 为第i个构成要素的第j个指标的权重, 为第i个构成要素的权重数据原则化解决采用的是功能系数法:(公式中, 是各指标群第i个构成要素的第j项指标原则化后的值, 为第i个构成要素的第j项指标的原始数值; 为第j项指标的最小值; 为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权重的拟定重要采用专家评估法,这是考虑到判断各指标的重要性更需要的是主观判断和专家经验,通过德尔菲法综合多位专家意见,得到适合实际状况的指标权重五、科技创新型都市评价指标体系表1 厦门科技创新型都市评价指标体系 单位:%,万人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权数 创新主体(0.33) 科技创新资源投入(0.4) 全社会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 0.15 政府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 0.12 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 0.17 R&D活动经费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0.15 R&D人员数 0.12 科技活动人员数 0.11 公司自主创新活动人员占职工比重 0.08 公司创新人力资源投入增长率 0.10 科技创新活动(0.3) 承当国家863筹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数 0.35 公司自主创新科技项目数 0.22 产学研合伙项目数 0.22 万人专利发明申请数 0.21 科技创新机构(0.3)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技术中心数 0.15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技术中心数 0.13 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技术中心数 0.10 公司博士后流动站数 0.12 设立研发机构的公司数 0.12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 0.15 省级重点实验室数 0.13 市级重点实验室数 0.10 创新环境(0.34) 基本设施(0.2) 每万人固定及移动顾客数 0.05 每万人互联网顾客数 0.08 电子政务建设投入占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0.09 机场航线数 0.05 铁路客(货)运量 0.05 每万人商业银行网点数 0.05 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 0.16 科技情报与文献服务覆盖率 0.22 共享大型仪器设施原值 0.25 技术产业化环境(0.5) 科技园区增长量 0.16 公司孵化器增长量 0.16 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数 0.12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增长量 0.19 风险投资资金总额 0.19 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 0.18 人才资源(0.3) 评为拔尖人才为本地服务的海内、外高档人才或领军人数总数 0.45 年增大中专毕业生数量 0.25 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 0.30 创新绩效(0.33) 创新产出水平(0.25) 每万人论文数 0.22 获市级、省级、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数量 0.25 每万人专利授权数量 0.10 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量 0.18 国家级、省级、市级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数 0.25 创新产品转化水平(0.25)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服务收入占GDP比例 0.16 技术成果成交额 0.12 科技成果转化率 0.18 国家级新产品品种数量 0.18 工业新产品产值率 0.20 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出名公司数量 0.16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0.28)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0.16 新产品销售收入年递增率 0.12 高技术产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比重 0.18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值年递增率 0.13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0.16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年递增率 0.12 高新技术公司数 0.13 可持续发展能力(0.22) 亿元投资新增GDP 0.30 万元GDP综合能耗 0.30 都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 0.20 循环资源回收率 0.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