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中招物理学科试卷分析.doc
19页河南省中招物理学科分析 基础中见能力 平稳中显创新近年来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试题的基础性、科学性、教育性、探究性和导向性的命题原则,全卷重在考查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过程和方法;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水平;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进行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的能力;考查学生关于物理、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观念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认识与体验,彰显学科特色试题稳中有新,难度适宜,语言精炼,图文并茂,字里行间浮现师生探索的足迹,情景、意境和谐交融,细细品味,是那样的亲切、流畅、自然、厚重,显示出我省命题组的匠心独运和雄厚实力从这个角度看,河南的初中物理教师值得欣慰,中原大地的考生值得庆幸在一遍又一遍的欣赏浏览中,省中考物理命题的特点在我们眼前逐渐变得明晰起来一、试题紧扣课程标准、教材及《学业考试说明与检测》试题灵活多样地考查了初中物理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和教材所呈现的主干知识进行了全面考查,考查内容围绕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一级主题,覆盖了内容标准中的所有二级主题和70%以上的三级条目,充分体现出基础性。
许多试题取材于不同版本的教材,又有别于教材,这样可以引导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学习各种教材,吃透教材,用好教材纵观近几年来的中考试卷,试题的命题原则、试卷结构、内容比例、试题难度以及主要命题素材等,都紧扣河南省《学业考试说明与检测》,有利于师生准确把握命题方向,避免教师教学中对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无目的的泛化,避免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机械的重复性训练,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格率以下是我省中考物理试卷的基本结构和对五类题型试题特点的简单分析一)试卷基本结构序号题型题量分/题分值比例一填空题8每空1分1420%二选择题8每题2分1622.9%三作图题2每题2分45.7%四实验探究题34分、6分和9分1927.1%五综合应用题28分和9分1724.3%全卷共五大题23个小题,近几年的阅读量相当,2300字左右,总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中各部分物理知识所占分数的比例:若按“自然现象”来分,电学28分,占40%;力学25分,占36%;热学10分,光学5分,声学2分,三者共17分,占24%其中八年级占36分,九年级占34分电学和力学部分仍然是中考的第一梯队,热学部分是第二梯队,再次是光学和声学部分。
整卷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创新题多,知识应用题多,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符合初中物理的教学实际,对初中物理教学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二)五类题型分析1.填空题题号中考知识板块考查知识点试题的背景素材知识模块难易度难中易1运动和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科学家的名字及其做出的与初中物理知识相关的科学贡献力学√2物态变化内能液化 扩散荷叶上的露珠、荷花的清香热学√√3能量与能源光现象能量转化 凸透镜的应用我省高速公路上安装的太阳能视频监控系统电学光学√√4压强增大摩擦的方法大气压强的应用浴室防滑踏垫正、反两面设计的特点:仿草坪式、小吸盘力学√5家庭电路欧姆定律测电笔 串联电路欧姆定律用测电笔测家庭电路的火线电学√√6压强用压强定义式进行简单计算倍受青少年青睐的滑板力学√7电路 欧姆定律 电与磁半导体特点 串联电路 欧姆定律 电磁铁“闯红灯违规证据模拟器”工作原理的探究(科学探究)电学√8电路 电与磁电流 奥斯特实验电流概念和奥斯特实验科学探究)电学√填空题特点:(1)知识模块权重:涉及《学业考试说明与检测》的10个知识板块中的15个知识点若按“自然现象”来分,电学7分,力学4分,热学2分,光学1分。
其中,八年级6分,九年级8分2)从不同知识板块、定性与定量、多层次多角度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认知和了解以及运用物理概念、规律进行简单的分析、解释、推理和计算能力3)考查内容的难易设置:起点低,坡度缓,不偏不怪,入手容易,以易和中等难度的试题为主4)各种背景信息材料学生相对熟悉,生活气息浓郁,充满地方特色,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和人文关怀题干设置,长度不大,内容没有难以理解的图和语境,但解答必须准确、简洁、切合题意5)第8小题的出现值得我们深思,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反思昔日有关电流概念和奥斯特实验的教学,且不可轻易放过,要细细地品味琢磨,从中发掘教学的增长点,并由此联想、扩展至类似的目标点2.选择题题号中考知识板块考查的知识点及背景素材知识模块难易度难中易9质量和密度物质属性:硬度、磁性、密度、导电性——笔记本电脑外壳所采用的优质ABS工程塑料力学电学√10声现象声音的传播、声能、响度、噪声——声速与介质的关系、“闻其声知其人”、超声波的应用(碎石)、市区“禁鸣喇叭”声学√11电与磁、压强、运动和力、机械能电磁波、压力与压强、平衡力、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广播电视塔、宽大的塔基底座、匀速上升的电梯。
电学力学√12科学探究(控制变量法)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辨析物理研究方法)力学电学√13光现象辨析放大镜、近视镜、投影仪、照相机成像原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示意图比较法与科学探究)光学√14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空心球在甲、乙液体中的浮沉,判断球与液体密度的大小;比较球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力学√15电与磁电磁感应现象、电磁铁、电流热效应、电动机工作原理——动圈式话筒的构造示意图,判断电铃、电饭锅、电动机、发电机中谁与其工作原理相同电学√16欧姆定律、电功率比较串联的甲、乙两电阻的阻值、电流、电压、电功率的大小——甲、乙两电阻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图像电学√选择题特点:(1)知识模块权重:涉及《学业考试说明与检测》的12个知识板块中的35个知识点(包括科学探究的教学要求)其中电学7分,力学5分,光学2分,声学2分若按年级分,八年级9分,九年级7分2)考查覆盖面较广,涵盖了初中阶段的重要物理知识整体布局基本上是由易、中、难按比例搭配而成,而且几乎每道题都至少考查了两个以上的知识点,或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设问,或把似是而非的陈述放在一起让学生去辨析、推理、判断或计算,信息量大,综合性强。
3)部分试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而且不露声色地融入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元素,例如第10题的市区“禁鸣喇叭”和第11题的世界上第一高钢塔——“中原福塔”4)第12题通过初中物理中的几个探究实例,考查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比较法”和“归纳法”的理解程度,体现了对初高中物理研究方法的关注5)第14题和第16题要求学生通过读图、识图,从插图或物理图像中提取信息,进行因果推理,要求较高,体现了能力立意与2010年一样,再一次体现了对初高中物理图像教学衔接的关注3.作图题题号中考知识板块考查知识点背景素材与试题特点知识模块难易度难中易17力、运动和力重力、弹力、二力平衡条件;物体受力示意图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初高中物体受力分析教学的衔接点力学√18光现象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光路图题设新颖,一石二鸟学校楼梯拐角处墙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整理仪容和楼道照明初高中几何光学教学的衔接点光学√作图题特点:(1)知识模块权重:涉及《学业考试说明与检测》的3个知识板块中的7个知识点其中力学、光学各2分均为八年级教材内容2)延续了2010年作图题的风格,试题立意新颖,背景素材生活化、情景化,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分析理解。
3)试题考查了与图形有关的力学、光学概念和规律,考查了用图形和图线表达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方法,考查了作图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轨迹,考查了学生对作图规则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准确程度4)第18题需要综合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画出光的反射光路图,令部分考生始料不及,同时由于要求理解和处理情境的能力较高,因此难度稍显大了些4. 实验探究题题号中考知识板块考查知识点背景素材知识模块难易度难中易19物态变化内能比热容、实验操作、熔点探究晶体的熔化规律”实验装置图和实验数据热学③①②20质量密度天平和量筒的使用与读数、密度的计算、对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差异的推断测量—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粒物质的密度力学(2)(3)(1)(4)21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实物图的连接、欧姆定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设计电路图、表述测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的方法步骤实验和探究相结合,操作和分析相结合;从“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到测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电学(3)①②(2)(1)实验探究题特点:(1) 知识模块权重:涉及《学业考试说明与检测》的5个知识板块中的16个知识点其中热学4分,力学6分,电学9分八年级教材内容9分,九年级10分。
2)试题考查的内容源于教材,但又不囿于教材,有所创新和延伸,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考生是否真的做过实验,起到了“试金石”的作用,较好地体现了试卷的选拔功能3)突出对实验思想方法的考查,精心考虑试题的呈现方式,体现了思维的阶梯性和深刻性,问题设置贴近学生认知发展区,表述自然流畅4)试卷对实验方法的考查,注意把实验思想隐藏于实验方案设计、数据处理、分析论证等环节之中,避免考查出现方式机械化和直白化例如第19题和第21题的“表格法”与“水浴法”,第20题和第21题的间接测量法与因果推理法,以及第21题的控制变量法的考查都巧妙地渗透在实验过程中的不同环节5)突出对科学探究核心要素的考查例如第19题 对某晶体物质不同状态下的吸热能力的分析判断,十分巧妙地考查了比热容的概念,第20题对某固体颗粒物质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大小的推理分析,第21题的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的理论推导等,都对科学探究的分析论证要素进行了考查尤其是第21题还对探究方案的改进和进行实验时的方法步骤等核心要素进行了考查6)第21题的(3)②内容新颖,理解分析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该题要求“简述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用相应字母表示”,没有明确要求写出具体的实验方法步骤,而参考答案却给出了方法步骤,由于题意不十分明朗,这在无意中给考生的答题带来了不应有的障碍,同时也给阅卷带来了困惑。
第19题的参考答案认为试管中晶体部分应完全浸没在水中,有两点值得商榷:一是“浸没”,这就意味着晶体部分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