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寿山石的雕刻手法1.pdf

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9548787
  • 上传时间:2018-05-1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3.4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寿山石的雕刻手法1 圆雕圆雕又称立体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它是寿山石雕最古老、最基本的技法,也是“东门派”的主要技法寿山石的圆雕始于南北朝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在福州地区陆续发掘出的南北朝时期的殉葬品“人兽俑”等,就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原始的寿山石雕作品据相关资料研究分析,圆雕自南北朝以来一直是寿山石雕的主要技法,即使到了清初寿山石雕昌盛时期, 雕制人物、 动物也仍然以圆雕技法为主,只是这一时期的圆雕技法和古远的南朝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作品的艺术水平也是天差地别享有盛名的杨玉璇、周尚均、魏汝奋、魏开通、董沧门等,虽然雕刻风格各异,却都是圆雕大师,他们的许多圆雕作品也都成为传世之作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杨玉璇的《僧人卧像》、周尚均的《弥勒》、魏开通的《伏虎罗汉》等十几件寿山石雕作品,以及上海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和福州市博物馆收藏的杨、周、魏、董的传世之作,都显示了清初寿山石圆雕技艺的高超水准,坐势自然舒展,神态悠然自得,面额饱满,鼻宽且丰,两眼微闭,两唇微翕,欲言又止,表情异常生动,衣纹用刀十分流畅,富有动感,不论前观还是后看,都显得和谐自然,堪称圆雕杰作。

      从《数珠罗汉》 还可以看出, 这一时期的石雕艺人已善于利用巧色他们不仅懂得用石材的有色部分雕刻外披的袈裟,用无色部分雕刻罗汉肌体,有的还在罗汉打坐的蒲团一描花巧填金粉一代宗师杨玉璇还在罗汉服饰上镶嵌宝石,用以衬托雕像,使之瑰丽多彩清同治和光绪年间的“东门派”鼻祖林谦培,也是一个圆雕高手 他的 圆雕 作品多以仙佛人物为题材,风格受杨璇影响,并有明代德化瓷雕高手何朝宗的遗风造像着重传神, 造型颅硕身短 形象比较肥硕, 衣纹如行云水, 临风飘荡 “东门派”传人林元珠、郑仁蛟、林友竹等也是圆雕高手林元珠还在圆雕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物和山水相结合的“立体雕”,用来表现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戏曲情节郑仁蛟则吸收木雕、牙雕、青石雕的长处,融于寿山雕之中,使其风貌焕然一新古代的寿山石圆雕作品多是独立的个体,如仙、佛、猪、羊、马等,体积也比较,通常是摆放在案几上的小雕件,或当扇坠、链坠等装饰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寿山石雕的题材不断拓宽,石雕技法也不断丰富发展,在圆雕技法的基础之上,出现镂雕、链雕在表现内容上,也由独立的个体发展到人物、动物和山水等相结合的大型群雕,这就使得圆雕从技法到作品内容都更加丰富和完善同一件圆雕作品,往往是圆雕、镂雕、链雕等多种技法融会贯通。

      如“东门派”大师冯久和雕刻的《猪崽满圈》,以一群母子猪造型来反映农家生活的兴旺发达;陈敬祥的《求偶鸡》,以鸡亢奋恣肆的形态和刀法的创新独到,令人精神为之一振;郭功森的山水雕 《武夷风光》 ,集闽山闽水于咫尺之间,以小见大, 意境无穷; 林亨云的群鱼雕 《海底世界》,无水鱼游,怡然自得,令人浮想联翩;林发述的《三仙醉酒》,似醉非醉,如诗如画;林廷良的《九宝连环章》,环环石链动,九章喜相连;王祖光的《荷花观音》,端庄娴静;还有《长征组雕》、《红色闽西组雕》、《井岗山会师》、更喜岷山千里雪》 等等, 这些艺术精品都是他们利用大体积的五彩斑斓的高山石创作,在纯熟运用圆雕技8 法的基础上, 融合其它技法完成的,是寿山石雕从造型、题材、技法到巧色利用上的重大突破由于圆雕作品极富立体感,生动、逼真、传神,所以圆雕对石材的选择要求比较严格,从长宽到厚薄都必须具备与实物相适当的比例, 然后雕师们才按比例“打坯”打坯”是圆雕中的第一道程序,也是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大型的圆雕作品,还需要先在泥土上“打坯”,竺修订完“泥稿”后,再正式在石材上“打坯”打坯”的目的是确保雕品的各个部件能符合严格的比例要求,然后再动刀雕刻出生动传神的作品。

      圆雕一般从前方位“开雕”,同时要求特别注意作品的各个角度和方位的统一、和谐与融合,只有这样,圆雕作品才经得起观赏者全方位的“透视”钮雕钮雕是专指印章上部钮饰的雕刻,属于圆雕的范畴,具有丰富的立体感,但它和圆雕相比,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物像小,限于印章的规模,一般都在10 立方厘米以下;二是只表现物像的上方,而不像圆雕那样,需要全方位表现;此外,钮雕的表现内容多是动物,特别是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如:螭、狮、龙、凤、虎、辟邪、饕餮、麒麟、驼、龟、熊、蝙蝠等,因此,钮雕也称为“兽钮”钮雕的历史是和印章连在一起的,有印才有钮据有关历史考证,最早的印章始于周朝,距今己有三千多年最初的印章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是王侯将相、达官显贵的专用品最初的印钮也十分简单、纯朴,只在印钮上方钻一孔,用来穿绳系结以便携带, 因此印钮也称“印鼻子”随着历史的不断向前发展,印章在材料和钮饰上,根据使用者不同的权位和官衔,出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如秦时的官印, 除了用金、 银、铜等质料的不同来区分官爵的高低外,还在印钮的装饰上加以区别到了汉代,皇帝用玉玺虎钮,皇后用金玺虎钮,诸侯王用金玺驼钮,皇太子、列侯、丞相、太尉、三公及左右将军则用金印龟钮,俸禄二千石的官,用的是银印龟钮,二百石至千石的,则用铜印象钮,此后,历代王朝,上至君王下至各品官员所用印钮,以职位高低,多为螭、狮、龙、凤、虎、辟邪、饕餮、麒麟、驼、龟、熊、蝙蝠以及十二生肖中的其它动物。

      古代印章的材料通常使用金银铜玉,而非石头20 世纪 50 年代,湖南长沙一带相继出土了40 多枚西汉滑石印,多为鼻钮、台钮、桥钮及龟钮考古界据此认为,石印的历史应该始于秦汉由于石印易于受刀,所以时人竞相采用,很快在文人雅士中得以盛行直至到了元代, 王冕首创以花乳石作为印章材料,寿山石的钮雕历史才得以翻开第一页因为寿山石不仅柔而易攻,而且洁净如玉、色彩斑斓,因此备受各方人士青睐,寿山石印钮的历史也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祥到了明代,寿山石印钮开始勃兴盛行,成为寿山石雕的一个特殊品种明代思想家李贽就有两枚印章“李贽”和“卓吾”,均钮刻单狮,蹲坐侧首, 神态淳朴, 是迄今仅见的明代寿山石印钮艺术精品清初,寿山石钮雕的技法逐渐发展到博古图案、翎毛、 鱼虫、花果、人物等品类在小小的印钮之上,倾注着许多石雕艺术家的心血,他们以高超的技法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赋盈盈方寸以万种风流 一代宗师杨璇、 周彬都是钮雕高手 杨璇的钮饰风是集古代玉玺铜印的规范,充分发挥寿山石柔而易攻的特色,施以精艺,突出兽钮的神形与情趣,因而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周彬制钮的风格则以朴茂、清灵、流畅著称,其钮雕常常外形夸张, 境界神妙 他还善于撷取夔纹图案刻博古平钮,并在印台四周刻浮雕锦褥纹和取古铜器图案加以演变作边纹,其博古图案直处平整,转角处圆浑流畅,图案间隔紧密,有针线难入之妙,堪称一绝。

      东门派”鼻祖林谦培也精于印与博古图案的雕刻艺术,所刻兽头形态传神,刀法灵动,须发均用开丝,从不间断其高足林元珠的钮雕,遒健有力,神态逼真,尤精于须、鬃、毛、发的刻划自林谦培、林元珠之后,“东门派”钮雕的传人很多,杰出者如林元水、林友清、郑仁蛟、林寿甚、周宝庭等他们虽继承师法,但各有新意,尤其是周宝庭的兽钮雕刻,兼融东、西两个门派之风韵,总结出古兽钮百余种名目,堪称是寿山石钮雕的一代宗师新时期以来,“东门派”钮雕传承新人层出不穷,涌现出王炎铨、杨祥、郭祥忍、郑忠明、吴阳明等一批钮雕名家和高手郭功森的儿子郭祥忍不仅继承父业还大胆创新,他雕刻的印钮达数百种,形态逼真,刀法细腻,是收藏家竞相追逐的佳品如他的新作《龙凤十全》,在2002 年第三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评选中,荣获金奖此外,他雕刻的《王者之尊》、《十三太保章》,也可称为传世之宝西门派”本来就是以印钮作为本门派的宗业,因此从潘玉茂开始,到潘玉进、潘玉泉兄弟,以及后续弟子林文宝、陈可观、陈可铣等,都是钮雕名家其作品风格与“东门派”迥然不同,古雅大方,浑朴厚重,深得文人雅士珍爱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寿山石钮雕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由古兽扩大至花果人物,连印台雕边的花纹也形形色色,有断纹、双不断纹、龙形纹、水波纹等14 余种,真是方寸大天地,纹丝见功夫镂雕与链雕镂雕与链雕是圆雕中相对独立的雕刻技法,常与圆雕或其它技法相结合,使雕刻作品更富表现力。

      镂雕也称镂空, 即把石材中没有表现物像的部分掏空,把能表现物像的部分留下来如古代雕龙, 在掏空龙口腔的同时,要在口腔里保留下一颗“珠”这颗“珠”是原材料的一个部分,雕刻者用细刀小心翼翼地通过“龙嘴”,往里凿出一颗“珠”来这颗“珠”剥离原石材后,不仅能滚动自如,而且还不能滚出“龙嘴”基于镂雕的难度很大,所以从石料挑选、作品布局、刀具配备到雕刻程序等,都与一般的雕刻技法有所不同镂雕的石料必须质细性纯,尤其是镂空部分,更不应有裂纹和高密度的砂格,否则容易造成断裂镂雕使用的工具,除一般雕刻刀具外,还需要特制的长臂凿、扒剔刀、铲底刀、钩型刀,以及小锯刺等专用刀具由于镂雕内部景物的用空间的很大限制,只能依靠扩大入刀方向的办法来克服操作上的困难,所以镂雕景物的设计要求最好是多面透空一般来说,透空的方向愈多,空洞愈密,镂雕就愈易,效果也就愈佳镂雕的程序是“先外后内”,待外层景物及其它衬景的打坯、凿坯工序全部结束之后,才能进行镂雕著名雕刻师陈敬祥先生于1955 年开始创作的群鸡题材作品《鸡笼罩》,是寿山石镂雕的经典之作他用一块寿山石材雕了一个鸡笼,然后将刀伸进鸡笼小小的空格里,利用原石又雕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鸡。

      此作1957 年晋京参展,轰动一时,1960 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陈列,全国美协副主席华君武前往观看,赞赏之余,当场为其改名为《求偶鸡》该作现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所收藏链雕是用一块石材镂空雕刻出一整条活动石链的雕法该法源于玉雕,却比玉雕更难, 因为石质不比玉质坚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链断石破寿山石的链雕源于清初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乾隆御宝《田黄三连章》就是例证乾隆《田黄三连章》由整块田黄雕成,三条活动的石链连接三颗印章石链一环扣一环,每一环皆活动自如,巧夺天工新中国成立以来, 链雕的表现技法日臻完善,有时一件作品中, 链环多达数百圈 如前面提过的“东门派”名师林廷良,费时三年多,用一块40 多斤重的高山石雕刻成了著名的《九宝连环章》,268 个直径仅有黄豆大小的圆圈连结着9 枚图章,链条之多,链环之细,前所未见,令人叹为观止链雕对石材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必须经过严格挑选、鉴定一般情况下,质细性坚、纯而无格的寿山石比较合适在相石构思时,也要特别精心细致首先要安排好链条的位置,使链条巧妙避过裂纹与砂格在雕刻时,链条可与其它景物同时打坯,但不能急于穿孔脱环,必须等待作品修光完成之后,再慢慢进行脱环。

      脱环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难度极高 先用小型钻具小心翼翼地顺着每环的内廓并排钻孔,每孔之间略留距离,然后再用特制的小链刀或针钻,谨慎按序,一一脱环为了防止己脱链环遭受破损,每完成一环后,还要用“可回性打样膏”加以固定,待整条链环刻成后,再将胶合的部分用温水泡浸,慢慢脱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