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黄帝陵导游词 精选.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繁星
  • 文档编号:34717027
  • 上传时间:2018-02-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品文档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9黄帝陵导游词 黄帝陵导游词黄帝陵导游词1 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玄远 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黄帝是我国 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 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 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 官伶伦制作了乐器我国后来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 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黄帝还以他惩罚邪恶,首次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 入史册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 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 “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 ”黄帝自知天 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 下驾安抚臣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 流涕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 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 黄帝的衣冠了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

      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但是也有人说,黄帝死后 就安葬在桥山黄帝陵区约4平方公里,山水环抱,林木葱郁参观精品文档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9 者到达桥山山顶,首先看见路立的一块石碑,上刻“文武 百官到此下马” 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 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 书“桥山龙驭”4字再后面便是黄帝陵黄帝陵位于山顶 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 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 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 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黄陵下的轩辕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 物跨进庙门,左边有一棵巨大的柏树相传此柏为黄帝 亲手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 ,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 历史了庙门北有一过厅和一碑亭,碑亭里陈放着47块石 碑最北边坐落着大殿,大殿前还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 “挂甲柏” 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大殿雄伟 壮丽,门额上悬挂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

      大殿中间有 富丽堂皇的黄帝牌位,其周围殿墙下还有一些陈列品 黄帝陵导游词2 黄帝陵,号称“中华第一陵” 从西安 到黄帝陵大约需要4个半小时左右,沿途路过于右任的故 乡——三原县、 “药王”孙思邈的故乡——铜川市,以及在 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洛川会议”的召开 地——洛川洛川的苹果也是天下闻名的为了让大家对 黄帝陵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申华精品文档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9 民族的始祖——黄帝黄帝,是距今5000年左右的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位杰出 的部落联盟领袖据古籍记载,黄帝为少典之子,姓公孙, 因长于姬水,又姓姬封于有熊,号有熊氏曾居于轩辕 之丘,又号轩辕因崇尚土德,土色黄,所以又称为“黄 帝” 在原始社会后期,黄河中游地区生活着两大部族—— 黄帝部族和炎帝部族东部生活着东夷太昊部族,南方生 活着苗蛮蚩尤部族为了争夺中原地区,蚩尤率领以九黎 部落为核心的苗蛮部族大举进攻炎帝部族,炎帝因战败求 助黄帝黄帝与炎帝联合,与蚩尤在涿鹿展开决战,蚩尤 战败并被擒杀。

      接着,黄帝与炎帝两部又为逐鹿中原而兵 戎相见,在今河北阪泉境内展开对决结果以炎帝战败融 入黄帝部族而告结束至此,炎黄两部落融为一体,并成 为后来华夏族的主体,因此中华后裔都称自已为“炎黄子 孙,华夏儿女” 之后,黄帝开始了统一华夏的战争, “五 十二战而天下咸服” ,黄帝被尊为天下共主传说中,黄帝不但是一位英雄的领袖人物,而且也是 智慧的化身人们把许多发明创造都归功于黄帝或他的妻 子、臣下如造舟车、制衣冠、务蚕桑、创医学、定音律、 造文字、布五谷、烧彩陶及政治生活中的典章制度、风俗 习惯中的婚丧礼仪等,后人以黄帝时代作为中华民族迈人精品文档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9 文明社会的开始,所以,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 关于黄帝埋在哪里?现在有很多说法但是,从历史资 料的记载以及历代政府的态度上看,大家马上就要看到的 黄帝陵就是黄帝百年后唯一的安寝之地西汉史学家司马 迁的《史记》明确说“黄帝崩,葬桥山” 而黄帝陵历史上 就称为“桥陵” ,1944年才改称今名。

      在中国古代文献记载 中,黄帝是在黄陵县的桥山骑龙升天的,后人们将黄帝衣 冠埋葬在这里,起冢为陵,这就是黄帝陵的由来另外, 黄帝陵一带被考古证明曾经是这一带原始氏族的聚居地, 出土的陶器和石器,带有鲜明的仰韶文化的特征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北距西安约180公里黄 陵县原名中部县,1944年经呈请原民国政府批准,更名为 黄陵县1993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把黄陵定为第二批省级 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7年6月,黄帝陵被中宣部公布为 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大家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轩辕广场这里是谒陵的起点 轩辕广场的地面是用秦岭天然河卵石铺就而成的,共计 5000块,含义是代表着中华民族5000年的悠久历史眼前 的池子叫印池,相传是黄帝洗笔的地方印池之水来自沮 河在古汉语中,沮通“祖” ,故而沮河也被看成是祖先之 河夜晚来临,这里会出现“沮水月夜”的美丽景观现在,我们所经过的这座桥叫轩辕桥这座桥横跨印精品文档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9 池,全长66米,宽米,为全花岗岩石材建造,被誉为“中 国近代全石材第一桥” 。

      轩辕桥北端通向庙院的龙尾道共有 95级台阶,寓意黄帝“九五之尊”的崇高地位拾级而上 则是宽阔的庙前广场,近年来的公祭活动大都在此举行, 现代传媒已使它广为人知站到宽阔的庙前广场,请大家 再回头看轩辕广场,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雄伟、庄严、 肃穆、古朴”的恢弘气势拜祭黄帝,一般为“先祭庙,后谒陵” 轩辕庙坐落在 沮水以北,坐北朝南、居高临下、雄伟壮观请大家跟我 走进这个神圣之地这座祭祖黄帝的古老庙宇,相传初建 于汉代原来在桥山西麓,宋代移至这里轩辕庙由四进 院落构成,庙门为汉代建筑风格,庑殿顶,白墙,黑琉璃 瓦,高大巍峨,古朴大方据旧中部县志记载:司马迁为写《黄帝本记》 曾来黄帝陵考证过此事过后,地方官员就创建了“轩辕 庙” 到了唐代宗大历年间,正式建庙于城北桥山西麓宋 太祖开宝五年,因河水侵蚀,又把庙址从西山麓移到东山 麓,这就是现在的“轩辕庙”址当地民间流传的俗语说: “汉代立庙唐朝建,到了宋朝把庙迁不论谁来做皇帝, 登基都不忘祖先 ”“轩辕庙”三个字是由蒋鼎文先生书写的蒋鼎文, 字铭三,浙江诸暨县石山人,1895年生1937年抗日战争精品文档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9 全面爆发,蒋鼎文出任陕西西安行营主任,兼十战区司令 长官。

      6月蒋鼎文又改任陕西省主席在他任职期间,先后 三次代表国民党中央政府,陕西省政府致祭黄帝陵1938 年祭陵时,他亲笔写了“轩辕庙”山门大匾至今依然悬 挂在黄帝庙大门上1949年3月,蒋鼎文去台湾临走时 对亲友哀叹说:“此后以天为盖,以地为底,未知葬身何 所?”可见,蒋鼎文在年过半百后,仍不愿远离大陆家乡 他知道自己将来的前途,但又不好公开表达,只好向亲友 发出“葬身何所”的悲叹1974年1月2日,蒋鼎文病故 于台湾跨入轩辕庙大门,左侧有一株参天古柏映入眼帘古 柏枝干苍劲,苍翠欲滴,冠如华盖,郁郁葱葱该树树龄 已有约4700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栽植,所以称“黄帝手植 柏” ,树高米,下围米当地谚语称“七搂八拃半,疙里疙 瘩不上算” 意思是7个人手拉手还搂不住它1982年,英 国林学专家罗皮尔等人在考察了世界27个国家之后来到我 国,惊叹它是“世界柏树之父” 1998年,该树被第一批认 定为“中华一百棵古树名木”之列这座亭叫“碑亭” 这里共有四通碑石右手第一遍碑 文的内容系孙中山先生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所作祭词 一首:“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 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可惜,这份祭文手迹精品文档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9 己经遗失,但他写的“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这首诗词, 至今却牢牢刻在人们心中,并一代一代地传诵着右手第二通是1942年蒋介石亲笔题写的“黄帝陵”三 个大字1942年冬,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原计划和胡宗南 一起前来今黄陵县祭拜黄帝陵后因公务繁忙,未能亲自 前来祭奠,遂亲笔写了“黄帝陵”三个大字,手迹至今保 存完好,并载入黄陵县志左侧第一通为毛泽东于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同祭 黄帝陵时亲笔撰写的祭文1937年,正值抗日战争高潮,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分别委派官员,共同于4月5日 前来陕西省黄陵县致祭中华民族元祖——轩辕黄帝,这对 推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唤起四万万民众坚决抗击日 本帝国主义, “还我河山,卫我主权” ,拯救危难的中华民 族,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因而被载大了史册第二通为邓小平手书“炎黄子孙”四个大字离开碑亭后,继续向里走,会看到左手边有一块一米 见方的青石块,石上刻着一副巨大的黄帝脚印。

      该石出土 于黄陵东南的郭洼据说黄帝的脚印共有三副一副在河 南,一副在山东,一副就在黄陵,脚印石旁有栅栏围护 据当地人讲,如果有人隔着栅栏用硬币投中大脚趾,就预 示着大吉大利,万事顺意在轩辕殿前左侧,有一株柏树树干斑痕密布,纵横精品文档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9 成行,好似有断钉在内据传,公元前l09年,汉武帝北 征朔方归来,祭黄帝陵时在此树干上钉钉子挂盔甲所致 所以叫“挂甲柏” ,也叫“将军柏” 每年清明节前,树孔 内还会溢出柏汁,凝结为珠,像泪珠一样清明节后,又 恢复原样,被人称为“群柏之奇” 现在,映人我们眼前的建筑叫轩辕殿大殿建于明代, 门额上悬挂着原国民党爱国将领程潜1938年所题的“人文 初祖”四字大匾程潜,1882年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后因 看不惯清朝政府腐败,弃文习武,于1904年入日本陆军士 官学校学习在日本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并加入同盟会 辛亥革命爆发时,他前往武昌,在黄兴领导下,参加了著 名的武汉保卫战,任龟山炮兵阵地指挥1913年,衰世凯 解散议会,担任湖南省军事厅长的程潜,积极响应孙中山 先生的号召,参加讨袁。

      1925年,程潜参加了讨伐陈炯明 的东征和镇压杨希闵等在广州的叛乱,屡立军功,得到中 山先生的赞赏程潜擅长隶书当时他为黄帝庙敬写的“人文初祖” 匾额,交由富平县石匠雕刻而成由于运输困难,用牛拉 车运至黄陵县九里山时,车翻石碑被打碎出任黄陵县县 长的卢仁山对这一事故非常。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