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
28页高2026届高二上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关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条件反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退且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B. 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更慢但作用时间更长C. 肾上腺素能作为激素也能作为神经递质调节生命活动D. 分级调节机制可存在于体液调节但不存在于神经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递质:化学本质是乙酰胆碱、氨基酸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NO等,作用是传输神经冲动详解】A、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引起抑制性效应的信号,该过程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之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A正确; B、体液调节通过体液运输,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更慢但作用时间更长,B正确; C、肾上腺素作激素时由肾上腺髓质产生,作为化学信号进行体液调节;作神经递质时由神经细胞产生,作为化学信号进行神经调节,C正确; D、分级调节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中都有,如排尿反射中枢在脊髓,但大脑皮层也可以控制排尿,即脑中相应高级中枢可发出指令对脊髓低级中枢进行调整,是分级调节,D错误。
故选D2.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部血管堵塞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于脑的不同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患者无法进行血糖平衡调节B. 若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患者仍能进行排尿反射C. 若损伤发生在海马脑区,患者短时记忆不受影响D. 若损伤发生在Ⅴ区,患者能看懂文字却无法书写【答案】B【解析】【分析】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脊髓的生理活动缩手反射为非条件反射详解】A、下丘脑中有血糖平衡调节中枢,若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患者仍可通过血糖直接刺激胰岛 B 细胞进行血糖平衡调节,A错误; B、排尿反射中枢在脊髓,若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患者仍能进行排尿反射,B正确; C、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所以若损伤发生在海马脑区,患者短时记忆会受影响,C错误; D、V 区是视觉性语言中枢,若损伤发生在 V 区,则患者看不懂文字,由于 W 区未受损,且言语区一个区 域受损不影响其他区域正常功能,所以患者可以书写,D错误3. 如图为肝脏局部组织模式图(①—④代表体液,甲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②中物质可大部分进入①少部分进入④B. 饥饿状态下甲处的胰高血糖素浓度低于乙处C. ①中葡萄糖被肝细胞利用至少需跨过3层膜D. 若②→④回流过程受阻,则会引起组织水肿【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A、①—④分别代表体液中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液②组织液中物质大部分被①血浆重新吸收,少部分进入④淋巴液,A正确; B、饥饿状态下,胰高血糖素可以作用于肝细胞,使肝糖元分解产生葡萄糖来补充血糖,而胰高血糖素一经肝细胞膜上受体接受并起作用后就灭活了,所以甲处胰高血糖素高于乙处,B错误; C、①血浆中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并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所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 2 层+进入肝细胞膜 1层,至少 3 层,C正确; D、若②→④回流过程受阻,则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4. 科学家在研究遗传物质时有一种思路是将核酸与蛋白质分开,分别研究其发挥的作用下列实验思路或操作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酶解法分别去除不同物质,观察剩余物质是否具有遗传效应B. 用搅拌和离心的方法使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开,观察放射性出现的位置C. 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观察各自的遗传效应D. 分离烟草花叶病毒中的RNA和蛋白质并分别接种到烟草上,观察各自的遗传效应【答案】B【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艾弗里的实验中运用减法原理,用酶解法分别去除不同物质,观察剩余物质是否具有遗传效应,A正确; B、搅拌是为了让细菌和其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分离,离心是为了让细菌沉到底部,而蛋白质外壳到上清液中,然后分别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搅拌和离心的目的不是使 T2 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分开,B错误; C、用32P 和35S 分别标记不同的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再分别去侵染细菌,观察各自的遗传效应,C正确; D、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分别提取 RNA 和蛋白质,再分别去感染烟草,体现了将蛋白质和 RNA 分离的思想,证明了 RNA 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D正确5. 将一批刚收获的大小及生理状况均相近的新鲜土豆均分为两份,处理组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后,贮藏在温度为4℃的冷库内,对照组则直接贮藏在4℃的冷库内从采后算起每10天定时定量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贮藏天数,因变量是CO2和O2的比值B. 第20天时,处理组土豆比对照组土豆的有氧呼吸强度更弱C. 第40天时,对照组土豆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D. 若在光照条件下进行该实验,不会对图中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当储藏天数小于等于10天时,两组蓝莓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说明都只进行有氧呼吸;当储藏天数大于10天时,对照组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说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当储藏天数大于20天时,处理组蓝莓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说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A、结合图示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贮藏天数和是否用高浓度的CO2处理,A 错误; B、第 20 天时,对照组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处理组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只能说明此时对照组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处理组只进行有氧呼吸,但不能说明两组呼吸强度大小,B 错误; C、第 40 天,对照组CO2释放量和 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 2,设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 x,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 y,则有关系式(6x+2y)÷6x=2,解得 x∶y=1∶3,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C 正确; D、新鲜土豆为植物的变态茎,如果实验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可能会发芽并进行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D 错误6. 下列关于雄激素睾酮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睾酮在睾丸细胞中的合成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及高尔基体密切相关B. 睾酮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故雄性体内会源源不断产生睾酮C. 运动员若长期口服人工合成的睾酮衍生物可能影响睾丸的正常功能D. 睾酮通过体液进行运输,故可通过抽取血样测定睾酮含量来检测相关疾病【答案】A【解析】【分析】激素作用特点: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4、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所以人体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5激素不能直接参与代谢,只起调节代谢的作用。
详解】A、睾酮是类固醇激素,属于脂质,在滑面内质网中合成,与核糖体和高尔基体无关,A错误; B、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故人体不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动态平衡,B正确; C、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存在负反馈调节,所以长期口服人工合成的睾酮衍生物会负反馈抑制垂体产生促性腺激素,可能影响睾丸的正常功能,C正确; D、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因此可通过抽取血样测定激素含量来检测相关疾病,D正确7. 银杏(XY,2n=24)是雌雄异株植物科学工作者通过对采自全球51个种群545棵银杏大树进行基因组测序,揭示了活化石银杏的种群进化历史及进化潜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银杏现有的形态结构和化石记录可为进化提供证据B. 不同种群的银杏的形态存在差异是生物变异与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C. 对银杏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其12条染色体上的全部DNA的碱基序列D. 研究不同种群的银杏基因组之间的差异可为进化提供分子水平的证据【答案】C【解析】【分析】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已经发现的大量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而且还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详解】A、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银杏现有的形态结构和化石记录可为进化提供证据,A正确;B、生物的可遗传变异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不同种群的银杏的形态存在差异是生物变异与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C、对银杏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定其11条常染色体以及X和Y染色体,共13条染色体上的全部DNA的碱基序列,C错误;D、基因组测定是分子水平的研究,研究不同种群的银杏基因组之间的差异可为进化提供分子水平的证据,D正确8. 利用枪乌贼的离体神经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实验得到图示结果,图1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图2表示动作电位传导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升高细胞外液中K+浓度,则c点对应值将减小B. ac段Na+内流需要转运蛋白协助并消耗能量C. 由图2可判断兴奋在该轴突上由左向右进行传导D. 图2中②、④处细胞膜分别对Na+和K+通透性增强【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动作电位)详解】A、若升高细胞外液中 K+浓度,则细胞内外 K+浓度差变小,会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不影响动作电位峰值 c,A错误; B、图 1 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ac 段主要进行 Na+内流,需要 Na+通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B错误; C、图 2 表示动作电位传导过程,可判断兴奋在该轴突上传导方向是从右向左,C错误; D、由于该轴突上兴奋从右向左进行传导,所以②处即将产生兴奋,细胞膜对 Na+通透性增强;④处是恢复静息电位阶段,所以细胞膜对 K+通透性增强,D正确。
故选D9. 某种动物的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低温诱导可使该二倍体动物的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胚胎下图所示四种细胞的染色体行为,可能出现在上述过程中的是( ) A. ②③ B. ① C. ③④ D. ③【答案】D【解析】【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