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医心理治疗医案评析_6292.doc
8页古代中医心理治疗医案评析【摘要】 从古代医案中归纳了劝说开导、暗示转移、顺情从欲、移易性情、激情疗 法、以诈治诈、情境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它们设计精妙 ,疗程简单,疗效明显、迅捷,符合中国人性格的基本特征,不仅在许多 方面与现代心理治疗学的认识相吻合,而且独具特色虽然中医传统心理 治疗有着较为明显的自发性、经验性的特点,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与完善 的操作方法,但有着许多合理的方面,值得现代心理治疗借鉴和吸收 【关键词】 古代 心理治疗 医案 评析在中国,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心理障碍、心身疾病、神经精 神疾病及社会适应不良等,已成为影响现代人健康的主要因素,其危害性 呈迅速上升的态势,[1]对于这类疾病,单纯的药物治疗往往是不够, 甚至是无效的,而心理治疗却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2]目前国内心理 治疗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3]但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心理状态等与西 方人差别很明显,[4]心理治疗中不能简单、机械地套用西方理论、模 式[3]作为中国的心理治疗,必须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与医学有着深入 的理解[5]中医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独特的心理疗法,积 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6]中医得心应手的治病技艺,数千年来主要在 医案中体现,本文选择部分历代心理治疗医案,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归纳 整理,并结合现代心理学理论对所选用的每个医案进行客观分析劝说开导劝说开导疗法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状态、情感障碍等,采用语言交 谈方式进行疏导,以消除其致病心因,纠正其不良情绪和情感活动等的一 种心理治疗劝说开导疗法,应用范围极广,是中医心理治疗的重要方式 之一其运用要点:在进行劝说开导时,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治疗的关键,因此医 生要有极大的同情心,态度要严肃、诚恳、热情,语言要慎重,鼓励、引 导病人吐出真情,因为病人的倾诉不仅可以帮助判断病情,本身也是一种 宣泄,可以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怡悦开怀 主要是通过医生对患者进行语言劝说开导,使患者了解自己的情志障碍所 在,从而积极主动地加以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纠正不良心理案一:杨朱之友曰季梁季梁得病,七日大渐其子环而泣之,请医季 粱谓杨朱曰:吾子不肖如此之甚,汝奚不为我歌以晓之?杨朱歌曰:天其 弗识,人胡能觉?匪佑自天,弗孽由人我乎汝乎!其弗知乎?医乎巫乎! 其知之乎?其子弗晓,终谒三医一曰矫氏,二曰俞氏,三曰卢氏,诊其 所疾。
矫氏谓季梁曰:汝寒温不节,虚实失度,病由饥饱色欲,精虑烦散 ,非天非鬼虽渐,可攻也季梁曰:众医也俞氏曰:汝始则 胎气不足,乳有余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弗可已也季梁 曰:良医也,且食之!卢氏曰:汝疾不由天,亦不由人,亦不由鬼禀生 受形,既有制之者矣,亦有知之者矣药石其如汝何?季梁曰:神医也 重贶遣之《列子·力命第六》)[7]按:如何治疗季梁的疾病,因三个医生的语言、治疗水平不同,故效果、 待遇迥异矫氏按一般情况硬套,被辞退俞氏重视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 ,得到病人好评卢氏指出此病产生既不由天,亦不由人,更不由鬼,药 物也不能治好人存在很大的个体心身差异,若能明白这个道理,寻求适 合自己心身特点的调养方法,这病是能好的卢氏的劝说除了暗示作用外 ,与病情相符,言语契合病人心理,被愉快接受,增强了其痊愈的信心释疑解惑 释疑就是根据患者存在的思想疑虑,通过语言说理开导或是采用其他的方 法,解除患者不必要的怀疑或猜疑,帮助他们去掉思想包袱,恢复健康案二:吴桥治陈龙,年八十而病尿浊不禁,则隐几而日夜会,不复近衾 诊之六脉沉沉垂绝矣叟乃命孙扶起,曲跽告曰:老夫春秋高,子孙仅立 门户,死其时也。
吾从侄继鸾,年四十,病瘵且危,家极贫,举室五口, 嗷嗷待哺,愿公救其死,即尤死贤于生就而诊之,卧无完席,室中仅二 缶作炊然左脉平,右脉虚大而数,曰:此忧思伤脾也,扶脾土则有生理 ,治宜补脾抑肝叟闻瘵者可生,则大喜过望,其病一再剂而愈逾月瘵 者无恙,则夫妇帅诸子罗拜谢之《太函集》)[8]按:陈龙,年八十,病尿浊不禁,不复近衾古稀老人并不畏死,一番言 语让吴桥知晓了,“尿浊不禁,六脉沉沉垂绝”的根本原因是担忧“从侄继 鸾病瘵且危,举室五口,嗷嗷待哺”医家又诊其侄,告知瘵者可生,解 除了陈某的思想包袱,大喜过望,接受治疗,二剂病除暗示转移暗示转移法亦即意示疗法,指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 产生影响,以诱导患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产生某种 信念,或改变情绪和行为;一部分医家同时借助语言等方式,剖析本质、 真情,以解除患者的疑惑,治疗由情志因素引起的疾病其运用要点:暗示转移法主要是使用语言或借物示意语言暗示包括词句 语言和肢体语言借物暗示指借助于一定的药物或物品,暗示出某些现象 或事物,以解除患者心理症结的方法医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 力,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能力,掌握丰富的社会学和生理知识,运用时应 该谨慎从事,切不可令患者看出任何破绽,否则难以取效。
案三:一人在姻家过饮,醉甚,送宿花轩夜半酒渴,欲水不得,遂口吸石槽中水碗许天明视之,槽中俱是小红虫,心陡然而惊,郁郁不散,心 中如有蛆物,胃脘便觉闭塞,日想月疑,渐成痿隔,遍医不愈吴球往视 之,知其病生于疑也用结线红色者,分开剪断如蛆状,用巴豆二粒,同 饭捣烂,入红线丸十数丸,令病人暗室内服之,置宿盆内放水,须臾欲泻 ,令病人坐盆,泻出前物,荡漾如明,然后开窗,令亲视之其病从此解 ,调理半月而愈《名医类案·卷七·诸虫》)[8]按:醉甚口渴,而饮石槽水,但天明视之,槽中俱是小红虫,疑心顿起, 郁郁不散,心中如有蛆物,“思则气乱”,胃脘便觉闭塞,脾失健远,渐成 痿隔情疑而病,向来以药治之,皆无验也”吴球用药催泻,将红线丸 混入排泄物中,使病人产生虫去病将安的信念,“其病从此解,调理半月 而愈可见暗示疗法确是心因性疾病的上佳治法顺情从欲顺情从欲是顺从患者的意念、情绪,满足患者的心身需求,以消除患者心 理病因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情志不遂所引起的心身疾病其运用要点:人的欲念无论恶劣与否,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如果正当而 必要的生活欲望不能得到满足,不仅影响人的正常生理活动,甚至会导致 精神情志的病变。
此类病变,单凭劝说开导、移情易情是难以解除患者的 疾苦,必须“以从其意”(《素问·移情变气论》),只有当其基本欲望得 到满足时,神志病变才有可能痊愈案四:有荷担贩盐者,家无斗粟,盐为捕所夺,呕血数升,匍匐求治同 文潜以白金半锭杂药中,其人启函得金,以为误也同文曰:我安得有金 ?即遗汝,必明告汝矣其人得金喜,饮药立愈《古今图书集成·医 部全录·第十二册·医术名流列传》)[7]按:赤贫之人,以荷担贩私盐为生,盐为捕所夺,“怒则气上”,呕血数升 ,匍匐求治本案治心为上,药治为辅钱同文巧妙地以半锭白银混入药 中,使贫穷者极需挣钱养家的渴求,因得到意外之财而满足,对症治疗, 饮药立愈移易性情移易性情疗法就是转移注意疗法,是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或通过精神 转移,改变患者内心思恋的指向性,从而排遣情思,改变心志,以治疗由 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其运用要点:心身疾病病理过程中一些导致或影响疾病的境遇或情感因素 ,常成为影响患者心身功能稳定的刺激灶,它反复地作用于心身功能,使 之日趋紊乱,而这种紊乱又强化了刺激作用,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使病证 迁延难愈对此,可借助移情易性转移注意疗法,有意识地转移患者的病 理性注意中心,以消除或减弱它的劣性刺激作用。
如魏之所言:“投其所 好而移之,则病自愈凡患者过分关注自己的病痛,以致这一心理活动有碍于疾病治疗和康复时 都可选用若患者过分注意躯体的某些部位,从而成为强化了的病态条件 反射,亦可试用此外,还可用于纠正某些由于注意力过分集中而出现的 病态行为案五:按《古今医统》,莫君锡,不知何郡人,大业中为太医炀帝晚年 ,尤迷于色,方士进大丹,帝服之而阳过盛,日饮水百杯而渴不止君锡 奏为置冰于帝前,日夕望之而渴逐止《古今医统》)[7]按:隋炀帝过服壮阳药,“日饮水百杯而渴不止”,莫君锡让隋炀帝把注意 力转移到冰上,面对冰形成条件反射,凉意生,烦渴止此法与曹孟德望 梅止渴异曲同功激情疗法有意识地诱发病人某种情绪变化,如激怒病人,或使其羞愧、惊恐等,利 用随激情而出现的某些可以预期的强烈机体或行为反应,从而改善躯体功 能状态,达到治疗目的的疗法,可以称为激情疗法其运用要点:此法难度极大,容易被病人误解此疗法用之失当,有可能 刺激伤害患者,侮辱其人格,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故非万不得已不可行 之案六:齐闵王疾,使人之宋迎文挚,文挚诊王脉,谓太子曰:非怒则王疾 不可治,怒王则文挚死太子曰:苟已王疾,臣与母以死争之,愿先生勿 患也。
文挚曰:诺与太子期而往不当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 不解履登床,履王衣问疾王怒不与言,文挚因出陋辞以重怒王,王吐而 起,遂乃疾已王不悦,果以鼎生烹文挚,太子与母合争之不得夫忠于 平世易,忠于浊世难也《吕氏春秋·至忠》)[7]按:此为激怒疗法文挚诊齐闵王卧病不起,认为怒可愈首先与太子商 定出诊时间,但三次爽约令王怒;在诊病时又逐渐增大刺激力度,故意“ 解履登床,履王衣”,加深怒意,最后以陋辞诱使王大怒,怒则气上,郁 积之物随之一吐为快,“遂乃疾已”案七:邱汝诚治一女子,欠伸臂不下邱命其母裸女上身,以单裙著之 曰:俟吾揭帘即去下裳邱扬声而入,女羞缩臂即复故《挥 尘新谈》)[8]按:激起人的羞愧之情,每能诱发其做出超常的反应,特别是强有力的保 护行为合理地进行诱导,正常地利用这种自身强有力的保护性行为反应 ,常可起到纠正心身病态,尤其是运动系统病态的作用本案是妇女运动 系统的病态,类似于神经性强迫状态男尊女卑是封建社会的价值取向, 男子可淫乐无度,但女子却不能失去贞节,甚至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的说法在陌生人面前暴露身体意味着失去清白,邱汝诚抓住女性的这种 意识,突然上前佯要脱其衣裙,女子因羞愧下意识做出超常的自我保护, 心身病态得到纠正。
案八:一人无故舌出于口寸余,他医遵古方熏以巴豆烟,饮以清心脾药, 不效先生(陈梦琴)命取鸡冠血涂之,使人持铜钲立其后,掷于地,声 大而腾,病者愕顾,而舌收矣或问其故,先生曰:舌为心苗,心主血 用从其类,必鸡冠者,清高之分,精华所聚也掷钲于地者,惊气先入心 ,治其原也以按:周真治妇盖从其法化出《冷庐医话》)[9]按:此为惊恐疗法舌出于口寸余,熏以巴豆烟,饮以清心脾药,不效 陈梦琴用鸡冠血涂舌来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使人持铜钲立其后,掷于地” ,巨大的响声令“病者愕顾”,随响声出现了强烈的应激反应,使舌出不能 收的躯体功能状态得到改善,舌能收回口腔中参考文献】1 董湘玉.中医心理学基础·编写说明[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 003:2.2 王米渠.中医心理学[M].武汉:湖北科学出版社,1986:67.3 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379,37 8.4 李 黎,俞锦宾.试论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的本土化[J].绍兴师专学报, 1994.(1):55.5 阎勤民.女性潜意识—— 一个心理医生的导引手记·自序[M].合肥:花城出版社,1999:5.6 徐 斌.心身医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7 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第十二册·医术名流列传[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l983:152,291,129,80.8 江 ,魏之.名医类案正续编·续名医类案·卷十·内伤[M].北京:中国中医 药出版社,1996:450,133,674.9 陆以原著,朱伟常考注.冷庐医话考注[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1993:89.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权,请第一时间和我联系, 我将立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