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领悟小学语文阶段目标精品.ppt
25页深入领悟小学语文阶段目标 有效推进新课程改革大朗镇宏育小学 李李 亚亚 峰峰一、提出问题的背景:一、提出问题的背景:l崔峦先生指出:“当前阅读教学的一大问题,是阶段性目标不清,各年段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教学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阅读教学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的倾向明显低年级忽视朗读教学和词句教学;中年级忽视段的教学;高年级只注重分析内容,忽视学习语言、领悟写法各年段重得意、轻得言整个小学阶段,有忽视写字教学、词汇教学的倾向 我们简单来进行我们简单来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三个学段目标比较解读一、一、识字与写字目字与写字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情感态度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识字写字量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识字能力5.学会汉语拼音略)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写字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摩正楷字帖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二、二、阅读教学目教学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兴趣 习惯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阅读 方法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声调、节奏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探究性阅读词句 理解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3.能借助借助词典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言环境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感情色彩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体会其表达效果把握内容、领 悟方法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表达顺序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判断各种 文体 的阅 读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阅读说明性文章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梗概,简单描述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感受阅读诗歌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标点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不同用法积累5.在阅读中积累词语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9.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10.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10.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11.扩展展自己的阅读面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三、三、习作教学目作教学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情感 态度1.对写话有兴趣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1.懂得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累习作素材内容 与形式1.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最受感动的内容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像作文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内容具体,感情真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分段表述述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词句 运用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标点 符号3.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6.能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修改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句通顺,行款正确,,行款正确,书写写规范、整范、整洁习作次数速度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40分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四、口四、口语交交际教学目教学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地转述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尊重、理解对方2.乐于于参与讨论,敢于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要有条理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适当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与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的发言言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五、五、综合性学合性学习教学目教学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1.为解决与学习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的研究报告告2.策划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和分析,学写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学习辨别是非善恶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基本方法法二、二、明确阶段目标是定位课堂教学目标 的前提 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课程追求的总目标文课程追求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
很多专家都干脆把语文课程目标精炼为三个质量目标:即一手漂亮的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小学阶段目标分三个阶段,大家普遍认为: v低年段(低年段(1-2)的语文课堂就应该紧紧抓住识字写字、)的语文课堂就应该紧紧抓住识字写字、朗读背诵来展开,在课堂上,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教朗读背诵来展开,在课堂上,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识字、写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解会学生识字、写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解词句的大意、背诵需要背诵的课文词句的大意、背诵需要背诵的课文v中年段(中年段(3-4)应加强朗读,重视默读,读出感受,)应加强朗读,重视默读,读出感受,字词教学应加强理解,特别要重视段的教学等字词教学应加强理解,特别要重视段的教学等v高年段(高年段(5-6)的阅读教学,既要引领学生理解课)的阅读教学,既要引领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要引领学生领悟课文的表达顺序、文的思想内容,又要引领学生领悟课文的表达顺序、表达方法,并要进一步体会词句深刻的含义及表达表达方法,并要进一步体会词句深刻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同样,阅读教学在各年段目标中也有明确的要求: n1—2年级主要是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习惯。
除了用普通话朗读,还要学习默读,学习怎么读童话、寓言、儿歌、儿童诗等,展开想象,初步体会标点符号表达不同语气的作用1—2年级的课外阅读量,应不少于5万字,不要过分规范,半读半玩为好n3—4年级,学会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学会默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朗读指导,学会略读,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n5—6年级,默读要有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阅读范围,能对课文内容与表达发表个人心得、看法,能品味语言,能借助词典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理解词语等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把握阶段目标的层次性以及质把握阶段目标的层次性以及质与量的要求与量的要求n这些目标都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来确定的,有极强的层次性和坡度从识字量、阅读量的变化,到默读速度的要求,就是要求教师必须遵循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按阶段目标进行教学 三、如何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如何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n教学目标定位,就是确定课堂训练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统率着教学的全过程,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 n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虚设,目标内容泛化现象比较严重,设计的目标缺失教师对课标独特的审视与解读,缺少课时教学目标与课文目标、单元目标、学段目标的有机渗透与衔接,缺乏对阅读教学本质的认识。
课堂教学目标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目标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不少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是“嘴上重视、心里忽视”,“写在教案前头、置于课堂之后”,我在平时教学检查中,从教师的备课笔记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会设计教学目标,只会盲目照搬、照抄教参、教案集上的教学目标如果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大都形式五花八门,内容随意 表现在教学目标存在错位;也表现在教学目标大而空,动不动就“学会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语文素养”、“提高人文素养”等陈述教学目标,使用词语陈旧单一,并且很含糊,都是“掌握、了解、培养、理解、激发”等类词语 1、抓准语文课堂语言训练目标的主线,、抓准语文课堂语言训练目标的主线, 不越位不越位l在语文教学中,要立足于“语文”,不能“穿靴戴帽”地上成其它课,也不能过分强调过程与方法,太多的形式,太多的喧闹,忽视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那种远离文本,脱离语言,流于形式的课堂是要不得的l用杨再隋教授的话来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不要硬给语文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
一位台湾教师设计的《树真好》一课的教一位台湾教师设计的《树真好》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目标是: l①能运用简单的比喻与拟人手法描述对树的观察;②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模仿进行短篇儿童诗的叙写;③能让孩子认识以树为中心的自然界互动关系l这充分体现语言训练目标精神,既简练又明了,,他抓住了语文实践性很强的特征,重视对语言的理解、揣摩,更注重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将语文实践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 2、整合三维目标,有侧重、有层次,、整合三维目标,有侧重、有层次, 避免多而杂避免多而杂l我们要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整合三维目标,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忌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教学目标太多,面面俱到,教师上课总是好像在赶教案,不仅教师上课思路容易混乱,而且学生也会无所适从,声东击西,教学中心游移不定l一般来说,一堂课最好确定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既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也便于学生集中学习和掌握,当然,主目标下设一两个分目标,但必须指向主目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l这篇课文可分两课时完成两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有着鲜明的课时特征,由浅入深,螺旋上升l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①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裸露、各式各样”等词语②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③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l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③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三年级《荷花》一课 可以提出如下教学目标: l(1)识字学词,读准生字的字音,了解词义,正确书写字词l(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用朗读表达对荷花喜爱的感情l(3)从感悟作家笔下荷花的特点中,了解抓住特点、展开想象的写法 其实,课堂紧紧抓住“品词、赏句”的朗读主线目标,三个目标由浅入深,一线贯通3、领悟课文本真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领悟课文本真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关键 语文教材都是单元式编排体系,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教学目标训练点,每一课在单元之下各自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只要我们深钻教材,结合单元导读提示、课后练习以及语文园地,并联系单元和整册教材,就不难确定其教学目标了。
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要通过准确地把握课文编排意图、课文本真取向,科学地抓准课文的重点来实现 《再见了,亲人》所在单元目标:l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l二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l三是引导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感人的故事等l课文的语言、文章内容、篇章结构、感情基调以及它所在学段甚至哪一个单元的位置,都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定位有的文章人文性强一些,有的工具性强一些,其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把握课文特点是定位课堂目标和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比如有的课文本身极富情境,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不要抛弃文本而去创设一些仅仅为调动学生兴趣或只起热闹课堂作用的情境l在教学《三个儿子》一课时,教师就不会放任学生去生成一些违背文本价值取向的问题:老爷爷真不懂赏识会翻跟头、会唱歌的小孩子,眼里只有听话老实、提水的小孩等等从本质上讲,教材也好,课文也好,它只是个例子,而且是符合各阶段目标之下的例子,它完全可以发挥示其范与引领的作用所以我们教师就应该遵循课标本真,用好教材,教好课文,而千万不要引导学生像盲人摸象那样,歪曲、偏离、表象化、随意性解读文本价值。
4、心中装有学生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心中装有学生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的基础 l在去年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崔峦老师谈到:“有的课目标的阶段性不明,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有的老师找不到教学的起点,往往在理解内容上低估了我们的学生,频繁提问学生已经知道、懂得、理解的问题,浪费了不少教学时间 把课堂教学目标定位 在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里 l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不要随意拔高要求或低估学生, 应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如,第一学段的儿童,机械记忆占优势,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阅读教学主要是词语的积累和培养阅读兴趣,而对阅读方法则未做具体要求;第二学段,意义识记在发展,思维在向逻辑思维过渡,因此,阅读教学目标在词语的学习、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体会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第三学段则在上述基础上,就不同文体的阅读提出具体要求,这是因为这一学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已有很大发展,有可能根据文体的语言特点,学习和选择读书方法l事实上,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差异,同年龄事实上,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差异,同年龄段的学生也有差异,如果教学目标不以学生为段的学生也有差异,如果教学目标不以学生为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那么,教学过程中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那么,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只能是走走形式,新课程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只能是走走形式,新课程标准就不可能得到落实。
标准就不可能得到落实l全国小语会副理事长吴立岗教授指出,对于教全国小语会副理事长吴立岗教授指出,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不要对学生做学中的重点、难点,不要对学生做“一刀切一刀切”的要求,不要让学生在一堂课上必须全部达到的要求,不要让学生在一堂课上必须全部达到教师的要求,而是要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要求,而是要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教师教师“逼逼”得太紧,只会适得其反得太紧,只会适得其反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去设计教学目标 l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会长赵镜中教授提出,教学的最好着力点,是为学生搭一个“脚手架”,也就是说,学生对这些东西有一些理解,但是不能完全掌握,如果给一些支撑和提示,学生就能顺利渡过难关有些课堂教学设计,反映的只是成人抽象的思维,没有办法反映学生的思路,也就起不到“脚手架”的作用 欢迎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