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解题错例中研究高中数学难点和认知偏差.docx
4页从解题错例中研究高中数学难点和认知偏差摘要:数学难点是考查学生思维反应的重要手段 数学难点之所以难以突破,究其原因是学生在把握难点的过 程中出现了认知偏差对此,笔者结合高中数学教学难点, 以学生解题错例为切入口,分析学生在把握难点知识时出现 的认知偏差,从而找出原因,寻求出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攻 破数学难点知识关键词:解题错例;高中数学难点;认知偏差数学难点,即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理解错误或掌握 吃力的知识点,它是考查学生数学思维反应的重要手段中 学数学由于自身具有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在学习过程中出现 难点知识是不可避免的数学难点之所以难以突破,究其原 因是学生在把握难点的过程中出现了认知偏差因此,从认 知偏差角度探讨如何突破数学难点,对于数学教学有着十分 重要的意义一、代数部分难点、认知偏差及其形成原因分析-以《函 数》为例函数是高中数学课程学习的核心内容,也是数学学习的 重要基础,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对于函数 难点中的学生解题易错点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学生找出认 知偏差的形成原因,帮助学生跳出误区,优化思维例1:证明:函数y=-x3+l在R上单调递减错解:设 xl < x2,则 yl-y2=(-x31+l)-(-x32+l)=x32-xl3因为xl < x2,则x32-x31 > 0,所以yl-y2 > 0,即函数 y=-x3+l在R上单调递减。
错因:概念模糊不清,导致错误出现由于学生对应用 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实质未能形象抽象的概念,知识的理 解仅仅停留在理解的表象层面上,因此在证明过程中对于哪 些结论可以使用,哪些结论不可以使用出现了偏差例2:试求函数f (x) =log4 (7+6x~x2)的单调递增区 间错解:设 y=log4u, u=g (x) =7+6x-x2=- (x~3) 2+16, 对于二次函数u=g (x),当x = 3时,g (x)为增函数; 当xM3时,g (x)为减函数由于y=log4u是增函数,由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可知所求 函数f (x)的单调区间为(-8, 3)o错因:忽略了函数的定义域尽管在求单调性的过程中 考虑到了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研究方法,但是却忽略了函数的 单调性只能在函数的定义域内加以讨论这一关键细节,从而 导致错解正解:由7+6x-x2 > 0,可知函数f (x)的定义域为{x|-l 而产生这一认知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定 义域的重要性不够重视,对应用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实质 未能充分把握,对复合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存在片面性, 故在做题时难以找到有效的方法,从而导致出现错误因此,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难点知识,跳出解题误区,教师在课 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函数定义域,函数性质,并不断加强训练,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函数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二、几何部分难点、认知偏差及其形成原因分析-以《直线和圆的方程》为例直线是解析几何中的灵魂,而圆是解析几何中最基本的 曲线,直线和圆的方程是解析几何中最基本的曲线方程,同 时也是学习圆锥曲线和其他方程的重要基础直线的方程、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问 题是《直线和圆的方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因此,对这些问 题的易错点进行分析,并找出错因和产生认知偏差的原因, 可以为后继圆锥曲线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思想方法例1:求经过点A (2, -1),且到点B (-1, 1)的距离 为3的直线方程以上错题的认知偏差是学生在具体习题中对于该用哪 种方法求解直线的方程模棱两可,不够明确,对于什么样的 方程可以成为圆的方程模糊不清,归究原因是学生未能充分 理解和把握直线方程的五种表示形式及基本特点,对圆的一 般方程成立时的条件理解不够,因而容易加以忽略,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注意强调,并通过有效的练习,巩固深化 所学知识,攻破教学难点,并不断提醒学生注意易出错的问 题,避免认知偏差的出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1] 宋厚俊:中学数学教学难点的成因及其教学对策 [J],中学数学杂志,2005年06期[2] 董香兰:教师的认知偏差对数学教学的消极影响 [J],教学与管理,2004年30期[3] 贺璐璐:数学课堂认知偏差处理的两个片段与反思 [J],础教育研究,008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