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阅读古诗的心理障碍和克服办法范文.docx
4页小学生阅读古诗的心理障碍和克服办法小学生阅读古诗的心理流程,一般经历感知理解语言文字、形成意象、体会情感三个阶段、阅读古诗,首先要接受诗的信息,感知语言文字,理解词句意思;二是要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开展想象,领会意境;三是要探究诗的言外之意,体会诗里的思想感情三个阶段,体现理解古诗的三个层次小学生接触古诗少,理解古诗的三个阶段都有可能产生心理障碍只有克服心理障碍,才能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真正读懂古诗 一、感知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系统接受符号信息的过程是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所谓同化,就是把新的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所谓顺应,就是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从而适应对新的信息的吸收古诗的语言属古汉语范畴,与现代汉语相比,有它特殊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句子形式小学生初步接触古诗,其同化和顺应都有困难 小学生感知古诗语言,遇到的问题有:其一,一些词汇所表示的事物现代少见,或者不见如有齿的屐、踏歌,学生理解有困难其二,古诗中一些词汇的意义和现代语有很大的差别小学生大量接触的是现代汉语的词汇,初步形成了理解现代语汇的心理图式只有弄清古诗词汇和现代语的对应关系,才能实现同化。
具体做法有:表示古代事物而现代生活中不见或极少见的词,古今词义迥异的词,如屐齿、踏歌,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等,由教师直接解释如果要求学生自己捕捉词义,这对他们要求太高,不容易理解准确,反而起消极作用古今词义相近的词,可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解释,如《暮江吟》,让学生边阅读边查字典,试验结果,学生理解词义基本正确;有的还可以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找出和单音节词相对应的双音节词,如王师并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定无,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自己理解 在句法意义方面,古诗使用文言句法,加上格律限制,有它的特殊性如多用句,倒装句和紧缩句,语脉似断实连,跳跃性大要使学生用理解现代语句法意义和句子形式的心理图式去同化古诗,教师必须把倒装句顺装,把句中的补上;把紧缩句还原为常式;有的还需要调整句子结构,如独钓寒江雪,要把句子的结构调整为雪-寒江-独钓,并进一步具体化:大雪纷飞,在这寒冷的江面上,只有一个孤独的老人在垂钓有的诗意思跳跃较大,如《寻隐者不遇》,第一句写我问,以下三句写童子答,我问什么,诗中没有说,需从童子回答推测这首诗,需补上两个主语--我和童子,补上我的问语,这样全诗的字面意思就明白如话了 二、领会诗的意境。
在理解古诗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想象诗的意境,形成意象要根据诗作提供的信息,从记忆仓库中调动有关表象加以补充、组合,进行再造想象,形成诗的意象如果头脑中表象积累不够,形成意象则会发生困难小学生阅历浅,直接表象不足,读的书少,特别是历史方面的书更少,间接表象的积累也不足,因此领会古诗意境常发生心理障碍如《春望》,学生头脑中缺少唐代人发式的表象,难以形成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意象帮助学生克服形成意象的困难,办法有:1.提供直观如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可提供古代发式挂图;又如草色远看近却无可带学生到野外观察2.提供有关知识,或启发儿童从有关书籍、电影电视联想,形成间接表象如《题临安邸》,可启发学生联想影视中反面人物醉生梦死,恣意享受的片断,想象诗作描写的情景3.语言描述,引起想象描述比直译具体通过描述,使儿童在头脑出现相应图画如《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师有感情地细致描述,那么诗人久伫江边,目送征帆,对挚友依依惜别的感人情景,就会在学生脑中浮现 三、体会思想情感 体会古诗感情,是真正读懂古诗的标志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离不开当时当地的情况由于时代的变迁,体会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就有困难。
如《春望》,其表达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形式与今就很不相同小学生年纪小,体会感情尤为困难 怎样引导学生克服体会古诗思想感情的心理障碍呢?1.适当介绍诗人写作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当地的情况如教南宋林升的《题临安邸》、南宋陆游的《示儿》、清人龚自珍的《杂诗》,就应该介绍诗作的时代背景,那么,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就减少了难度2.以情激情,促进学生情感迁移,使学生和诗人情感产生共鸣,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和亲人的感情,想象如果自己和亲人分处异地时,将如何思亲,遇到过年过节一人独处,心里又会有什么滋味,再体会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就不难了3.披文入情,从诗的内容探求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作蕴含的哲理如《塞下曲》,可抓住诗作内容--李广夜里误石为虎,射石没矢的情节,进行分析,体会诗人对李广将军勇武的赞叹之情4.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品味要教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思考诗作内容,在头脑中画画,反复吟味,体会思想感情 (刊于《福建教育》1988年9期 后附相关类型参考文章: 小学生阅读古诗的心理障碍和克服办法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