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小说的诗与远方.docx
8页寻找小说的诗与远方 1 思考诗体小说阅读教学的现状 “诗体小说”概念上是具有小说特点的一种叙事诗不仅比叙事诗篇幅长,还要像小说那样,细致地描绘人物性格,有完整的情节结构但它的语言却优美如诗,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也就是说它与叙事诗和小说既有关联又有区别 沪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入的小说中有三篇是诗体小说的代表,分别是:高一上第二单元——美好亲情主题单元《边城(节选)》、高一下第四单元——小说及其评析单元《哦,香雪》、高三上第一单元——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单元《荷花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配套课本的教学参考设置了诗体小说方面的教学目标:《边城(节选)》感受田园牧歌式抒情小说的情调和诗意;《哦,香雪》体会小说诗化的风格;《荷花淀》鉴赏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理解文本作为“诗体小说”代表作的文体特点叙事诗与小说在初中和高中学生都接触过不少,而诗体小说的阅读却仅有这为数不多的几篇,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的恐怕就又和其他小说一样了,扣住的是人物、情节、环境,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往往成为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学生的阅读体验上实际并未把诗体小说阅读同其他的小说阅读有所区分,这让笔者觉得关于诗体小说的教学并不尽如人意。
2 践行诗体小说阅读教学的探索 诗体小说因为有“诗”的成分,是很适合审美性地阅读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文化传承与理解部分讲到:“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学生要区分诗体小说与其他类型小说的不同,真正读懂小说的诗体特点与美,应该达成以下几方面的阅读体验: 2.1 还原诗化的语言 古典文学中的“诗体小说”可以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木兰辞》《陌上桑》《长恨歌》《琵琶行……哪一个不是形式为诗,而故事情节极其完整,人物形象也极其鲜明如小说呢?提到这些叙事诗歌的语言,最容易想到古体诗讲究对偶、押韵、平仄工整的语言特点,而现代诗体小说的语言更近现代诗,品味诗体小说就要品味其诗一样的语言 诗的语言要优美又富于充沛的感情,学生开始可能不太容易明白何谓语言如诗,我们教学中可以把《荷花淀》第一段作为例子,来阐释这一点在形式上稍微改编一下,一个字不加: “月亮 升起来 院子里 凉爽得很 干净得很 白天 破好的苇眉子 湿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 坐在小院当中 手指上缠绞着 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 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 跳跃着” 这样断句,就是一首读起来富有节奏和韵律美的诗歌,这小说如诗的语言背后营造出的环境既是一幅美的风景画,又是一幅美的风俗画,正是“诗中有画,文中有诗”。
另一段是在伏击战打响之前,日本人的大船向女人们的小船紧追过来:“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这不就是诗的语言吗?用这样的拟声词把划船节奏的快慢写出来了,真是有声有色,十分生动诗歌中早就把拟声词和叠词用得炉火纯青了,《古诗十九首》用“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相思的遥远痛苦忧伤;《诗经》以“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表现蒹葭的生长过程和时间流逝、追寻之久;杜甫《登高》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一句,用“萧萧”描写落叶声;柳永《八声甘州》词中“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句,用“潇潇”摹写雨声;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巧借叠词,直接模拟琵琶乐声用拟声词和叠词声韵回环,节奏明快,扩大意象,深化情感,诗体小说何乐而不为!教学中,我抓住了这些较为典型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鉴赏品味诗与诗歌一般的语言 汪曾祺说:“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
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滿,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1]确实如此,看课本选文中语句:“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以计数仔细体会你会与汪曾祺对沈从文的作品语言评价不谋而合这语言何止如诗,这分明就是《小石潭记》的意境韵味,是作品语言清新雅致、宁静淡泊的具体写照 2.2 鉴赏诗化的手法 诗体小说的艺术特色,就在于一个“情”字:以情生发,以情贯穿,旨在言情,意在动情,自始至终浸润着、洋溢着作家丰沛的感情这样作者就会不知不觉更多运用到比喻、象征、拟人、内心独白、渲染烘托等手法,字字言情,处处关情,融情于事,寓情于理,所以诗化的手法是我们解读诗体小说情感的抓手 诗化的手法最常见的就是借用诗歌当中的意象从被琼瑶化用到歌词的《诗经蒹葭》到《荷花淀》,芦花荡中、荷花淀上,有多少凄美的爱情故事发生,芦花、荷花又自古象征着多么高洁纯美的女子在这篇小说中,孙犁写了一片银白的苇眉世界,飘飞的芦花,穿梭在荷花和芦苇丛中的女人,这种种意象交织的是女子们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与“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赤诚之心何其相似!在保家卫国的战争环境下,凝成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战火中的爱情。
《荷花淀》中还有一段描写:“她们奔着那不知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荷塘月色》中也有一段类似的比喻,同是对荷叶、荷花描写:“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让学生阅读时思考两段手法虽相同却不能换岗位的原因,以此作为鉴赏,了解战争下的特定小说氛围也能用诗化的景物描写呈现出诗体小说之美粉妆玉琢般的“荷花箭”比喻成“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和“铜墙铁壁”很有硝烟氛围,非常贴合战争题材的小说,又暗示下文将要发生在这里的一场伏击战,也象征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们从普通劳动妇女成长为坚定的抗日女战士,同时为后文:“这一年的秋天,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的情節设置作铺垫小说教学中这样的比喻和意象的分析不正是“诗化”的体现吗? 其次是象征《哦,香雪》就是这样一篇文章。
像香雪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一直居住在大山里,很少走出大山,没有见过山外的城市,因而他们就怀有好奇心,想象山外是什么,山外有些什么所以真的是火车打破了大山的宁静吗?“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香雪真正追求的也不是单纯的和城里人一样用上相同的“铅笔盒”从作者关于香雪揣摩城里人问她一天吃几顿饭的问话开始,到她产生对泡沫铅笔盒的向往的内心比对中,我们可以发现她真正向往的是她自己也说不清的、超越于单纯不想被城里人瞧不起的一种念想香雪的这种思想在作品中通过对其心理活动的描写显现出来,原文中有如是刻画:“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香雪比她的姐妹们更早更敏锐地体会到了山村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改善”,更是“思想的革新” 再有可以看看香雪得偿所愿之后的文字:“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
这些充满诗意的比喻,美好的想象,不就是一首意境优美,语言生动的现代诗歌吗?也只有诗体小说可以这么不惜笔墨尽兴写来,其他小说中即使为了渲染氛围交代背景用一下,也只能同《药》中的坟头乌鸦般一飞而过罢了 2.3 品味诗化的自然人性 品读诗体小说不是重在阅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探究人物性格怎样决定了命运,而是更紧密地把诗化环境中的审美映照在主人公身上,发现人物的诗心诗性写景是表情达意的需要,王国维先生认为:“一切景语皆情语有不同的情感表现,选取的景物以及运用的写作手法也就不同小说大多是有目的地写景的,进而“以我观物,物皆着我色彩”品读诗体小说,要了解其语言组织与运用,体会如何发挥诗化语言的工具性作用,如何通过语言来反映人文与审美表现力,如何表现人物身上的诗性品格和人性美 沈从文在《边城》里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山水田园意境和写意传神笔法,用自然纯净的山光水色表现淳朴的民风民情河水“清澈透明”,人心也纯净如水,他们不计酬劳得失,不谈权名功利;“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性情如竹如山,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千百年来世代繁衍于此的边城人民心地也像青山绿水般透明,民风憨厚纯正,人与人之间和善友爱,外公与孙女相互扶持陪伴、翠翠和傩送之间纯挚的爱,以及兄弟之间赤诚的手足之情,这都是“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传承到现代显示出了朴素的人性美。
不言而喻,作者极力摹写湘西的青山净水,也是为了刻画湘西人的心灵之洁净,传达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相互映衬之意小说中的人事与景物交相辉映,情因境生,境由性显,人美、境美、情更美 《荷花淀》是一幅风景画,也是一幅风俗画它描写了皎洁月光下的芦苇荡,薄雾清香荷风送爽,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用“雪地”和“云彩”这两个比喻来形容水生嫂编成的大片苇席,喻体跟本体“苇席”的相似点都是颜色洁白、连缀成片的,极为贴切生动之后描写的景色作者抓住薄雾、清风、月色、荷香这些典型意象,传神地使荷花淀的风情在我们面前呈现出来,一切都是那么清新宁静作品也写出了白洋淀特有的人情风貌,描写坐在院子里编着洁白苇席的女人,活画出人物优美的劳动姿态,用了两个想象力丰富的准确比喻:“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色描写中的雪地和云彩,把劳动的场面描绘得更富诗意了这篇小说写了很多人,写了很多人际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妇女关系、战友关系,家国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关系传承的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审美观念:家国之爱,夫妻之情,独特的战争审美,浪漫的乐观主义精神,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这些内容的基本思想是期冀教读者学会处理好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国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之处于和谐状态,实现“诗意的栖居”的生活建构。
铁凝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2]《哦,香雪》小说中女孩们对手表发夹的向往,香雪对铅笔盒的那种执着,作品中的人物凤娇对说北京话的乘务员的那种天真大胆的感情,都是“少女情怀总是诗”的美好憧憬与追求作者虽让香雪拿四十个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却再次因为不能理解城乡世界的不同让她产生新的失落和感伤,香雪不能接受“不光彩”的白拿,认为那是别人的怜悯与同情,坚持双方平等的交换,生活在闭塞环境中的人却一直保有执拗的纯朴、善良和自尊,这样的人性何其美!这样暂时的哀伤失落何其美! 2.4 体悟诗化的情志 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认为,感情是诗人产生写作冲动的主要动力,没有感情的诗歌是很难产生的,没有感情也就很难有诗人和诗正是这样,引起创作冲动的,往往是作家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