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doc
18页北师大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篇一:北师大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1.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 1.01 105 帕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 度,把 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 100 度,把 0 度到 100 度 之间分成 100 等分,每一等分称为 1 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关系:t=t+273k ,1 k=1 ℃2.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前( 1(2 以便准确读数测量时(1)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 2)示数稳定后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 4)视线与温度计标尺垂直456.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9说明:(1) 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3)10. 液化:雨、雾、露、 白气 、玻璃窗出现小水珠11.凝华 :雪、霜、玻璃窗出现冰花12.升华: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变干、碘的升华、干冰升华13.电冰箱内部(蒸发器)是汽化,外部(冷凝器)是液化14.航天:燃料:将氢液化减小体积,热值高;整流罩:光滑减小摩擦,发生熔化和汽化。
1.长度单位:米( m )、千米( k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mm )、微米( m )、纳米( nm )长度单位关系:103 1010 10 1031032.测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常用的有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3.刻度尺测长度方法:测量前:( 1)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认清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 1)放刻度尺与被测物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物一端对齐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4.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误差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不够准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观察不够细致减小误差的方法: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5.间接测量长度方法 :(1)累计法;( 2)化曲为直法;( 3)配合法6.面积单位: m2、dm2 、cm2 、mm2 面积单位关系: 10210210222cm227.体积单位: m3、dm3 、cm3 、mm3 、升(l)、毫升 (ml) 测量液体体积工具:量筒关系:103103103m3dm3l )cm3ml )mm 4 .质量单位:吨( t)、千克( kg )、克(g)、毫克( mg )。
1t=103kg 、1mg=10?6kg 、1 g=10?3kg 测质量的工具:天平(实验室);磅秤、台秤、杆秤和电子秤天平测质量方法:( 1)使用前调节天平水平平衡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侧零位,调节横梁平衡螺母,是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上 2)测量时:把待测物放在天平的左盘,估计被测物的质量,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到右盘,必要时移动游码使天平恢复平衡右盘中砝码的质量数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就是待测物的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无关5.密度单位:千克 /米 3(kg/m3 )、克/厘米 3(g/cm3 )1g/cm3=103kg/m3 把某中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是物质固有的一种特性公式: =vm= v 、 v= 水的密度: 1.0 103kg/m3, 表示每 m3 的水的质量是 1.0 103kg 6.测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方法;7.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 8.新材料及应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mm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曲线运动:沿曲线的运动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 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 v=s/t单位:m/s 、 km/h关系:1 m/s=3.6 km/h ; 1 km/h=1/3.6m/s 6 .匀速直线运动定义: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 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定义: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v=s/t瞬时速度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情况 8 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 s;时间 t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实验报告:题目、目的、器材、步骤、记录、结果声现象1. 乐是靠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声,蝉鸣靠胸部的两片鼓膜振动,鸟是靠鸣膜振动发声,蟋蟀、蜜蜂、蚊子、苍蝇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2.1 2.人听到声音的条件:( 1(2(33 脑,就产生了听觉3.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4. 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最短时间间隔为最短距离为1. 2.3. 在 1s 内振动的次数,反映物体振动的快慢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4. 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弱5. 1. 从物理学角度 ,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把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声音定为是较好的生活环境,超过就难以长时间忍受了3. 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 123)阻止噪声进入耳朵1. 声音的频率高于2. 超声波的利用:( 1)回声定位;( 2)声呐; (3)b 超;( 4)工业超声探伤仪;( 5)超声波清洗;( 6)超声波击碎胆结石光现象1 管、萤火虫、烛光鱼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与人造光源23.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站队成直线、射击时三点一线 、木工检测木料表面是否平滑都是光的直线传播4.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是 8m 水中是空气中的,玻璃中是空气中的5.光在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67 8 相等④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⑤像与物上下一致,左右对调 910 11.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增大(或减小)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12.色散现象表明:白光不是单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组成篇二: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1]物态及其变化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 1.01每一等分称为 1 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关系: t=t+273k ,1 k=1 ℃2.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前( 1(2 便准确读数测量时( 1)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 2)示数稳定后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 4)视线与温度计标尺垂直4.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奈、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6.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7(1) 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3) 液化:雨、雾、露、 白气 、玻璃窗出现小水珠9.凝华 :雪、霜、玻璃窗出现冰花10.升华: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变干、碘的升华、干冰升华11.电冰箱内部(蒸发器)是汽化,外部(冷凝器)是液化12.航天:燃料:将氢液化减小体积,热值高;整流罩:光滑减小摩擦,发生熔化和汽化13.单元测试物质世界的尺度1.长度单位:米( m )、千米( k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mm )、微米( m )、纳米( nm )长度单位关系:10 10 10 2 .测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常用的有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3.刻度尺测长度方法:测量前:( 1)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2 测量时:( 1)放刻度尺与被测物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物一端对齐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4.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误差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不够准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观察不够细致减小误差的方法: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间接测量长度方法 :(1)累计法;( 2)化曲为直法;( 3)配合法6.面积单位:、面积单位关系:7.体积单位: m3、升(l)、毫升(ml) 测量液体体积工具:量筒关系:l) (ml 8 .质量单位:吨( t)、千克( kg )、克( g)、毫克(mg )1t= 、1mg= 、1 g= 测质量的工具:天平(实验室);磅 秤、台秤、杆秤和电子秤天平测质量方法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无关9.密度单位:千克 /米 3(kg/ 、克/厘米 3(g/)1 g/=把某中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是物质固有的一种特性公式:变形公式: 水的密度:10.测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方法; 11.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12.新材料及应用; 13. 单元检测物质的简单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 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曲线运动:沿曲线的运动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 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s/t单位:m/s 、 km/h关系:1 m/s=3.6 km/h ; 1 km/h=1/3.6m/s 6 .匀速直线运动定义: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 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