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满城汉墓出土铜器铭文研究.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5220636
  • 上传时间:2017-11-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84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满城汉墓出土铜器铭文研究摘要: 满城汉墓共出土铜器 600 余件,其中 30 件刻有铭文,计 52 处近 800 字这批铜器铭文集中体现了西汉前期器物刻铭的面貌,对研究西汉的度量衡制度、诸侯国制度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本文在原《报告》的基础上对刻铭重新做了录文,更正了个别错讹之处,并分别做了考释关键词:满城汉墓;铜器铭文 ;录文;考释1968 年在河北满城陵山发掘的中山靖王刘胜墓和王后窦绾墓,共出土铜器 600 余件,其中 30 件刻有铭文,记录了器物的名称、所有者、重量、容量、编号、产地、制作(购买) 时间、制作人等铭文主要集中在壶、灯、钫、钟、甗、镬、鋗、盆等器物上,计有 52 处,近 800字 《满城汉墓发掘报告》 [1](以下简称《报告》) 对这些铭文进行了识读录文,并对部分内容做了注解经仔细阅读,我们认为《报告》对铭文的注解过于简略,识读录文也偶有错讹,故在其基础上重新做了录文,并详加考释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一、 铭文考释    (1)铜壶 1、乳钉纹铜壶铭文 壶底:甄氏,大官,五斗五升 ,今长乐飮官圈足: 右□重四十斤一两八朱六 □ “甄氏”指中山国下辖毋极县(今河北无极县) 境内的甄氏家族。

      甄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西汉时期,甄氏先民已在无极形成世家大族,“甄氏”二字证明此器物曾为甄氏家族所有 “大”通“太”,“大官”即“太官”,全称为“太官令”,为少府属官,掌膳食 《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秦官 ,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有六丞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太官、汤官……内者、宦者 ”[2]可见,“大官”与后文出现的 “内者” 、 “宦者”均为少府属官 “长乐”即长乐宫 “飮”为“食”的俗写,“飮官”即食官,为詹事的属官,《汉书·百官公卿表》:“詹事,秦官 ,掌皇后、太子家,有丞 ”[3]“长乐食官”指此壶归长乐宫食官令掌管 “五斗五升”为壶的容量,“四十斤一两八朱”为壶的重量 “朱”同“铢”,为汉代最小的重量单位,24 铢等于 1 两 壶盖口处也有“甄氏”二字,字迹与壶底铭文相同,圈足铭文“右” 、 “六”后面的文字模糊难辨 “甄氏/大官/ 今长乐飮官 ”用笔较流畅,应为一人所刻,记录了器物的流转过程 “五斗五升”四字粗重呆滞,应为他人另刻 2、鎏金银蟠龙纹铜壶铭文 楚,大官,糟,容一石,并重二钧八斤十两,第一楚”为西汉诸侯国,位于今江苏徐州自汉高祖刘邦六年(前 201 年) “以砀郡、薛郡、郯郡三十六县立弟文信君交为楚王”[4],至景帝前元三年 (前 154 年)刘交的孙子刘戊参与“七国之乱”被废,楚国共存在了 46 年。

      “楚”字不仅说明此器物最初属楚国,还证明其铸造时间应不晚于景帝前元三年 “糟”,《报告》识读为“槽”,应为“糟”,指未滤清的带渣酒,说明了此壶的用途 “石”为汉代容量单位,10 斗为 1 石 “钧”是重量单位,30 斤为 1 钧第一”为器物的编号[5]从铭文字迹看,“楚/容一石/ 并重二钧八斤十两/第一”为一人所刻,记载了铜壶的属地、容量、重量、编号;而“大官/ 糟” 字体较大,当为另刻据《报告》分析,此壶原是楚国的器物,景帝前元三年楚王刘戊参与“七国之乱”败死,此器物与其他家产一起被朝廷没收,“大官/糟 ”应是铜壶转入朝廷少府后所刻,其后又转赐给了刘胜 (2)铜灯 1、铜“当户”灯铭文 御当户锭一,第然千御”,对帝王所用物品的敬称 “锭”同“灯” “当户”为匈奴官名,《史记·匈奴列传》:“然至冒顿,而匈奴最强大 ……置左右贤王……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 ”托灯俑人的着装也似匈奴人,铸跪立的匈奴官吏托灯,反映了当时汉和匈奴之间的矛盾以及汉统治者想击败匈奴、使其称臣的愿望然千”,《报告》释读为“然于”,笔者认为是“千”字查汉代刻有“千”字的器物,如“日入八千钟” 、 “日入千斤壶” 、 “千万鉤” 、 “千斤金合符鉤” 、 “千金氏器”等,其“千”字的写法均与此件铜灯相同。

      “然千”为器物的编号 2、铜拈灯铭文 御铜拈锭一,举盘俩,中山内府,第鹴拈灯由铜灯和举盘组成,灯壁和举盘口沿处均有铭文以上录入的为灯壁处铭文,口沿处铭文与此类似,为“铜锭盘一,中山内府,第鹴 ”此灯自铭为“拈锭”,“拈”,用手指取物,“拈锭”即可用手捏持的灯 “举”,《报告》作“承”,应为“举”,举盘即承盘、托盘中山”即中山国,始封于汉景帝前元三年(前 154 年), 第一代王即满城汉墓的墓主刘胜 ,在位42 年 “内府”即前文提到的“少府”,西汉诸侯国的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类同,内府执掌诸侯王府内的事务 “鹴”即鹔鹴,《说文解字》:“鹔鹴也,五方神鸟也,东方发明、南方焦明、西方鹔鹴、北方幽昌、中央凤凰 ”目前出土的刻有“阳信家”的铜器,除长信宫灯外,还有 1981 年陕西兴平县汉武帝茂陵无名冢 1 号葬坑出土的钟、提链炉、温手炉、鼎、温酒樽、铫等这些精美的器物在引起世人瞩目的同时,也引发了学术界关于“阳信家”的讨论 《报告》认为阳信家应该是阳信侯刘揭父子家, 而茂陵的发掘者则认为阳信家为汉武帝的姐姐阳信长公主家[18] 笔者更倾向于《报告》的观点刘揭受封于汉文帝前元元年(前 179 年 ),传两代至景帝前元六年( 前151 年),因刘揭的儿子刘中意参与 “七国之乱”被除国,故“阳信家”存续时间只有 28 年,刘揭与其子刘中意各 14 年。

      因汉代列侯也有自己的纪年,故铭文中的“七年”可能为刘揭七年,也可能为刘中意七年由此可知,灯的铸造时间或为汉文帝前元七年(前 173 年), 或为汉文帝后元五年(前 159 年) “宦者”为少府属官 “常浴”似为官名,但未见于史籍满城汉墓刻铭铜器中,有 4 件刻有“常浴”,前文提到汉初“六尚”中有“尚浴”,古代“常” 、 “尚”通假,常浴是否即尚浴?或者当时除六尚设置外,同时还设置常浴、常卧等机构?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刻铭器物中属皇宫使用的多为“尚×”,如长信宫灯的“长信尚浴”,阳信家熏炉的“内者未央尚卧”,而王侯使用的则多为“常×”,如“中山宦者常浴”铜灯,“阳信家常卧温手炉”,南越国“常御第十三”陶罐等,这是不是说明“尚×” 、 “常×”为同一职掌的机构,在皇宫称“尚×”,在王(侯) 府则称“常×”?因资料不充足,不敢妄下结论,暂且存疑 “卢奴”,地名,为当时中山国的首府,位于今河北定州市参考文献:[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满城汉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0 年 [2]汉·班固:《汉书》卷 19《百官公卿表》,中华书局,1959 年,第 731 页 [3]宋代薛尚功《历代钟鼎彞器款识法帖》卷 20 有“虹烛锭 ”条,其铭文为:“王氏铜虹烛锭,两辟并重廿二斤四两,第一。

      ”注释曰:“识相类是汉物也,说文以锭为镫,镫则登,而有用者,铭曰虹烛者,取其气运如虹之义,殆荐熟食之器,但阙其盖而不全曰王氏者未审其为谁也,曰第一则知为虹烛者数,不特此耳 ”可见,“第一”确指虹烛灯的编号 [4]关于鸟篆文铜壶,上世纪 70 年代有学者做过专门研究,分别为肖蕴 :《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金银鸟虫书铜壶》,《考古》1972 年 5 期;收录张振林、周萼生、何学今三位学者观点的《关于满城汉墓铜壶鸟篆释文的讨论》,《考古》1979 年 4 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