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第三章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发展与挑战.ppt

27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92805013
  • 上传时间:2024-09-2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45M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第三章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发展与挑战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发展与挑战3.1 3.1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成因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成因3.2 3.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3.3 3.3 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3.4 3.4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经济失衡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经济失衡 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成因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成因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经济全球化” (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由经合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S·奥斯雷特于1990年首次提出,主要指的是生产要素以空前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以寻找适当的位置进行最佳的配置但长期以来该概念争论颇多,尚无权威性定义 经济全球化的的真实涵义如下:经济全球化的的真实涵义如下: 第一,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它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过程、趋第一,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它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过程、趋势而非人为的目标势而非人为的目标 第二,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规则的全球一体化过程第二,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规则的全球一体化过程。

      在此过程中,生产力超越国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全球生产增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主要是推动国内统一市场向全球统一市场过渡,逐步形成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统一规则 这种全球市场经济规则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全球经济运行机制的稳定发展,保证行为主体之间的自由、公平竞争,促进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全球化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和全球生产力的快速增长但同时,由于规则的“非中性”,这个日益全球化的统一的市场规则,对处于不同国际分工水平或层次的国家或地区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具有更加明显的“规则制胜”的特征规则制定权,成为这一阶段霸权国家的核心利益之一,自然也成为许多国家试图拥有的权利这也是所谓“世界多极化”形成或发展的背景第三,第三,经济全球化也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也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市场经济从来以实力为基础的,以“资本”的多少分配利益的因此,经济全球化在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后发展国家和地区创造增长机遇的同时,也为很多国家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与挑战如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全球金融投机的风险,西方国家的所谓“反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和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所谓所谓““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超越国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是生产力超越国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市场经济扩大和深化,促进生产力增长和利益再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市场经济扩大和深化,促进生产力增长和利益再分配的过程的历史过程其实质市场经济规则的全球化一体化它既为世界配的过程的历史过程其实质市场经济规则的全球化一体化它既为世界各国带来的巨大的利益和机遇,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一些列的巨大风险与挑各国带来的巨大的利益和机遇,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一些列的巨大风险与挑战,甚至严重影响到国家经济安全战,甚至严重影响到国家经济安全 二、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二、经济全球化的成因 1 1冷战冷战””解体与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解体与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趋同””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1989、1991前东欧、“苏联”解体→→东欧国家“转轨”,俄罗斯“休克疗法”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低采取了市场经济体制商品、生产要素、以及技术在国与国之间流动的体制障碍得以消除 2. 2.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 经济活动的开展要受到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经济活动得以突破本地、本国、甚至本洲的范围,在全球的广阔空间里快捷、顺畅地进行。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经济全球化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 3 3.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 跨国公司顾名思义其经济活动要跨越一国国界,在更广阔的空间内进行跨国公司以全球市场为舞台,利用和重组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进行销售、从事研发(R&D)、并购(M&A)和外国直接投资(FDI)等活动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将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直接联结起来,把各国之间的国际分工变成其公司的内部分工因而从微观层面上看,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直组织者和主要驱动力 4 4.国际组织的推动.国际组织的推动 国际环境的变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平台,其中各种各样的国际组织的推动不可或缺全球性国际组织中被喻为调节世界经济关系“三驾马车”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IBRD)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及其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在战后以来的半个世纪里根据各自成立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对世界经济的不同领域进行调节,不仅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解决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在21世纪仍将是全球金融、发展和贸易三大领域中维持世界经济秩序的主要支柱。

      美国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也是全球经济规则的主要制定者 美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主要成就,是把13亿人口的中国纳入到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尤其是“美元体制”当中 提供出口市场(市场开放)——不受黄金约束的“美元体制”——为美国国际收支赤字买单——华盛顿共识(自由化、私有化)——金融全球化 一、一、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全球化的时间时间起点起点 经济全球化的起点及发展阶段的划分也存在广泛争议,至今尚无定论归结起来,大体可分为五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始于15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海因茨·巴奎,1995):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第二种观点认为,始于1818世纪中叶英国的工业革命世纪中叶英国的工业革命(R.Robertson,1995):开放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世界工厂 第三种观点认为,始于2020世纪初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四种观点认为,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跨国公司和国际协调 第五种观点认为,始于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末年代末9090年代初年代初:明显的经济金融化趋势、信息技术革命和冷战结束。

      第二节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 1.1.石油危机与石油危机与““滞胀滞胀””产生了大量产生了大量““剩余资本剩余资本”” 石油危机的发生,石油大幅度提价,使大量石油美元出现1974年约为750 亿美元,目前估计有8000亿到1万亿美元 石油危机最大的受益者是OPEC国家和美国对美国而言,一方面遏制、打击了日本、德国等工业化国家的追赶势头;另一方面与沙特等签署了石油出口美元计价协议 从世界经济发展来看,有五个关联效果或影响: 一是石油美元导致离岸美元市场等国际金融市场的大发展; 二是由于产油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石油美元回流到美国等发达国家 三是发达国家在“滞胀”的冲击下,开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四是“滞胀”导致的经济增长缓慢,促使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寻求金融规制缓和等改革措施,为金融业发展创造了前提 2. 2.传统的工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移传统的工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移 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使第二产业的工业资本向第三产业和金融业迅速转移。

      石油美元的回流,主要是流向欧洲货币市场、纽约金融市场、各国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等,进一步壮大了金融资本的实力 3. 3.金融全球化兴起金融全球化兴起 由于大量的石油美元和发达国家的“剩余资本”,国际资本市场上存在大量寻找利润空间的资本它们流向了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大量的国际借贷资本但是,由于拉美国家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迟缓,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结果导致了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1980年代初)而对拉美国家债务危机的解决,如债转股等股权投资方案的实施,又进一步推动了金融全球化以及金融自由化 同时,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工具的创新和金融自由化开始,不仅使得金融资本更加膨胀,也使其急于在全球寻找有利的投资场所,进而为金融资本的全球扩张奠定了基础 4. 4.““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共识””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 1989年“华盛顿共识”的提出,在国际上达成了经济发展的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的共识这进一步推进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浪潮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纷纷开放资本市场、进行私有化等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自由化的浪潮极大地推动了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在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严重的风险,导致金融危机频发 5.5.““冷战冷战””结束,真正统一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结束,真正统一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冷战结束,计划经济国家开始市场化经济转轨,两个“平行市场”的分割状态不复存在,真正统一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东欧国家经济的转轨、俄罗斯的“休克疗法”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国际资本流动真正实现了全球化 6. 6.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的创新 在美国“新经济”时期,风险投资等以股权融资为主的金融制度创新,不仅推动经济的增长,还使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空前提升之后金融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的创新,更使金融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区频发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严重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来看,特别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全球化的程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也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空前深化的发展程度 三、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三、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给各国带来了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福利提升等各方面的收益;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多的矛盾与问题,带来一定的风险 1. 1.经济全球化加剧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全球化加剧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全球化虽然给各国创造了一个统一的全球大市场,但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地位的种种差异,导致了它们之间的竞争不可能是完全自由平等的,虽然几乎所有参与全球化过程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从中受益,但并不意味着利益均沾,结果造成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甚至使一些发展中国家日益“边缘化” 2 2.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容容易使国家主权受损、经济政策失效易使国家主权受损、经济政策失效 经济全球化要求国家减少干预,甚至让渡部分经济自主权,各国经济主权(特别是在财税和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经济主权的主动让渡例如,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为了对民族经济的矛盾冲突进行协调,需要遵循区域性一致的规范和准则,而这些规范和准则恰恰是国家主权的部分让渡。

      另一种是跨国公司和机构投资者对经济主权的侵蚀例如,跨国公司动辄以阻碍资金和技术的流动为借口,要挟发展中国家为其在当地的生产和经营创造便利条件,迫使发展中国家作出大量让步同时,由于跨国公司对高技术严格而有效的封锁,往往使得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的依附地位,削弱了国家的经济主权 还有“美元体制”对系统内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策独立性的侵蚀和损害 3. 3. 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风险加大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风险加大 (1)金融安全 为了早日实现金融自由化,形成一个开放、充满竞争、有活力的金融市场,在国家宏观体系尚不稳定、本国金融系统存在脆弱性情况下,许多发展中国家仓促开放本国金融市场,使本国金融发展的矛盾、问题或脆弱性短时间内暴露无遗结果导致国家资本不是流向生产领域,而是流向有价证券市场和不动产市场,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暂时的繁荣,不仅极易产生“泡沫”的破裂,更易遭受到国家资本的蓄意攻击,而且一旦国际资本突然改变流动方向,游资迅速撤离,必然会给发展中国家造成惨重损失所以,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发展中国家诱发国内金融风险的可能性 (2)产业安全 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落后,而且比例失调,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不得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调整过程中必然容易受到发达国家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控制,吞并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企业,冲垮民族资本控制的生产体系,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市场,致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受到巨大的冲击,给整个产业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有目的的进行产业结构转移,使发展中国家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得到较大发展,但自然环境不幸受到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资源浪费严重,更重要的是无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加快科技进步 (3)信息安全 随着遥感技术、网络技术、卫星通讯、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信 息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也日益突显,跨国信息流动也变得非常容易 A.信息制造与发布权力 B.信息盗取与黑客、病毒等跨国犯罪行为 C.技术人才流失 第四节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经济失衡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经济失衡 一、全球经济失衡的定义一、全球经济失衡的定义经济失衡一般是指这样的一种状态:一方面,短期内由于供求不平衡造成的市场无法出清;另一方面,长期内经济体系中存在着一种内在的且持续的打破经济平衡的力量。

      前者可以视为静态的经济不平衡,后者则可以视为动态的经济不平衡世界经济失衡定义为:在高度相互依赖的世界经济体系中,由于世界供求关系不平衡以及该体系内部的某些长期因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所导致的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之间无法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过程及其状态衡量全球经济失衡的方法:净国际投资头寸与经常项目账户净值是较为常用的两个指标 二、全球二、全球经济失衡的表失衡的表现(一)全球(一)全球贸易失衡易失衡1.美国经常项目逆差规模和亚洲地区贸易盈余规模日益扩大 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1美国-117-210-414-458-628.5 -800.6 -677.1 -470.9 -473.4欧元区79.764.3-28.543.4121.653.7-100.837.541.0日本65.7119.1119.6112.6172.1170.4157.1195.9120.2中国7.231.520.535.468.7253.3436.7237.8201.7亚洲发展国家-40.8113.986.512390.2268.6405.9303.6201.3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和地区-39.1-90.5-47.8-16.222.050.1-32.1-55.2-68.2中东和北非11.4-25.569.531.3103.1287.5353.3186.2366.0中东欧-18.6-18.2-31.7-20.1-55.1-89-159.9-81.8-114.1独联体2.6-9.746.330.363.596.310872.4112.519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经常项目情况 单位:10亿美元 2.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从整体的全球贸易状况来看,世界商品贸易占GDP的比重快速增长。

      第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变化明显,制成品比重显著上升,其制成品出口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明显提高,而同时发达国家的制成品出口比重则显著下降1980199020002010欧盟42.940.1中国0.81.94.714.8美国13.012.113.89.5日本11.211.59.66.8韩国1.42.53.34.1中国台北1.62.63.02.4墨西哥0.41.13.02.2加拿大2.73.13.71.9泰国2.42.51.51.7印度0.10.61.11.4马来西亚0.20.71.71.3主要国家和地区制成品出口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 (二)全球金融失衡(二)全球金融失衡 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冷战格局的形成及其解体;二是形成了“金融国家”与“贸易国家”间国际分工的新变化,并成为世界经济失衡特别是金融失衡的重要基础 1.“金融国家”与“贸易国家”的金融失衡 美国依靠的是一个资源配置效率极高的自由(金融)市场体系,以调动或配置世界上所有的资源,并使其他国家对其产生严重的经济、金融依赖贸易国家”制造业发达、金融市场发展落后,因而国际资本流动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流入“金融国家”的金融证券资本与流入“贸易国家”的直接投资资本并存的结构性失衡。

      所谓“金融国家”,以美国最为典型这类国家金融市场开放且发达,引领国际金融市场的潮流并制定相应规则贸易国家”的金融体系则较为落后,主要依靠出口来拉动本国经济增长,且本币不是世界货币贸易国家”也泛指那些没有掌控“金融霸权”的国家 2. 美元霸权与全球金融失衡 世界许多国家在把大量的资源、商品输出到美国的同时,不得不共同为维持一个有竞争力的美元而努力,乃至出现了世界上最大债权国所拥有的债权是以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货币计价的状况 确保来自“贸易国家”的美元供给的稳定,是现阶段和今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之一 “贸易国家”为了避免因美元增量供给导致其顺差收入的贬值,不得不把其贸易收入以购买国债或企业债等金融投资的方式返还给美国亚洲国家成为购买美国国债的主力 东亚地区持有的美国政府债券统计表 (10亿美元)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日本550.8689.9670622.9581.2626686.7783.3936.6中国159222.9310396.9477.6727.4767.9895.21137.0香港特别行政区5045.140.35451.277.278.9150.9107.9韩国63.1556966.739.231.333.140.132.4中国台湾50.967.968.159.438.271.874.8124.8150.3新加坡21.230.43331.339.840.839.145.558.3泰国11.712.516.116.927.432.42643.554.5亚洲合计906.71123120612481254160617062083.32447.0总合计15231849203421032353307732653877.84572.5亚洲比重(%)59.5360.7659.3259.3453.3152.2252.2653.7254.14 三、全球三、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失衡的原因(一)全球经济失衡的一般性原因 1. 储蓄——投资视角 现代全球经济失衡主要是由于储蓄率差异所导致的各国投资——储蓄缺口差异所造成的。

      具体而言,就是美国的低储蓄率和日本、中国等国的高储蓄率的差异导致了全球经济失衡 2. 汇率视角 从此角度进行研究的学者认为一些国家,特别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对本币的低估刺激了本国出口,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事实上,尽管短期内汇率变动会对经常账户产生影响,但对于长期持续存在的收支不平衡,汇率因素的作用十分有限 3. 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视角 从该视角进行研究的学者观点主要分两类:其一,市场要素的国际流动改变了传统的国际分工方式,表现为跨国外包的发展与全球供应链的延长,形成了生产要素在一些国家或地区集中而主要面向全世界市场的格局; 其二,在上述国际分工变化期间,由于中国等国家与美国比较优势实现的周期不同步,在前者的比较优势已体现出来而美国的比较优势还未充分体现的情况下,表现出贸易失衡或经常项目的失衡,故失衡是临时性的,可以随着美国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和出口增长得到解决 (二)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 1. 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国际分工发生重大变化 美国为全球提供创新与金融服务等服务业产品,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提供资本品,新兴工业化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提供其他最终产品的全球产业梯次关联的格局。

      同时,在东亚地区内部,通过区域内贸易与资本国际流动又将最终产品生产集中到中国等少数国家 现阶段的全球经济失衡本质上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是世界经济体系循环和国际分工、生产与贸易格局变化的重要结果,或者说是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世界经济运行中积累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新条件下的暴露与放大从整个世界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美国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这种先行调整及其所导致的与其他国家产业比较优势的变化,是其经常账户逆差扩大的根本原因 美国、日本、中国与其他东亚经济之间的商品、资金双重循环关系美国、日本、中国与其他东亚经济之间的商品、资金双重循环关系 2. 中国等新兴工业国家的快速崛起 新兴工业国家通过贸易部门的发展解决了国内就业问题,并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但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实施及其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使得新兴经济体在汇率安排上也对美元形成了明显的依赖性 3. “美元体制”的影响 (1)在“美元体制”下,美国拥有对现行国际金融秩序和国际资本市场运行规则的制定权,使得美国可以在通过扩大贸易逆差增加美元的全球供给的同时,忽视贸易收支赤字规模增长所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2)在“美元体制”下,稳定美元汇率和调整国际收支的压力主要由除美国外的其他国家承担。

      也就是说,美国的经济调整政策可以仅为达成国内经济目标服务,而其他国家则需跟随美国的货币政策被动地调整国内经济政策以降低美元汇率波动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