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本能力“山东特色”知识点.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2471871
  • 上传时间:2017-11-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6.53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一、山东音乐艺术:1、山东民歌(1)主要特点: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和诙谐、风趣等特点一种表现山东人民朴实、憨厚的性情,往往以生活小调为最突出另一种表现山东人民在和大自然斗争中的伟大气魄、坚强意志和英雄性格的歌曲就表现出强悍、粗犷的特点,如在劳动号子中以黄河硪号(山东省阳谷县将“黄河硪号”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洋号子最有代表性2)重点曲目介绍:①《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好风光》 ,是一首带有山歌风格风味的小调最初流传在山东临沂地区,现在已传遍全国其旋律来自花鼓调《十二月调》 ,六声徵調式,采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由“起、承、转、合”四句式构成1940 年,抗日战争时期这首曲调曾被填上《打黄沙会》的新词后来,有人删去了揭露黄沙会反动本质的内容,包流量歌颂共产党的内容,增不了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于是,形成今日的歌颂沂蒙山区风光的民歌——《沂蒙山小调》 多年来, 《沂蒙山小调》已成为老区人民发展经济、开拓进取的强大动力,激励着 90 万多费县人民不断创造新的辉煌旋律特点:朴实憨厚,感情奔放,粗犷豪放,高亢嘹亮这首歌曲常见的有两个版本其一是由王世慧演唱她采用方言、按原小调的 4/4 拍演唱,在风格上表现得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乡土味颇浓。

      其二是由彭丽媛演唱的她演唱的是这首歌的一个变体 3/4 拍演唱时不仅在速度上有所变化,处理也比较细腻,在风格上显得轻快活泼、热情洋溢②《谁不说俺家乡好》 (吕其明、杨庶正、肖珩词曲)这是电影《红日》 (拍摄于 1961 年)中的插曲,作于 1961 年它吸取了山东民歌的音调,曲调优美、委婉歌词朴实无华、通俗生动、真挚深情,唱出了家乡好、解放军好和解放区好的思想内容,表达了家乡自然风光和鱼水深情的由衷赞颂歌曲为一段体,六声徵式调式由于音调富有浓郁的民歌的特色,加上衬字拖腔的运用,更显得风味十足 “哎,谁不说俺家乡好,得儿哟依儿哟”恰到好处,亲切自然,给人回味无穷这一首无奈中喜闻乐见的歌曲,它唤起了人们对家乡无限的眷恋之情故事片《红日》是描写解放战争——山东孟良崮战役大捷的故事这场闻名中外的惨烈战役对交战双方有着存亡续绝的意义1947 年 5 月 13 日到 16 日三天的时间里,72 万军人在孟良崮决一死战这首歌曲是由在战争的硝烟中为解放军送粮食的农村女青年唱出的它反映了军民对胜利的企盼,对美好明天的向往2007 年 10 月 24 日 18 时 05 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月球卫星搭载了 32 首歌曲, 《谁不说俺家乡好》名列其中。

      嫦娥一号”搭载的 32 首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爱我中华》 《歌唱祖国》 《梁山伯与祝英台》 《我的祖国》 《走进新时代》 《二泉映月》 《黄河颂》 《青藏高原》 《长江之歌》 《在希望的田野上》 《春天的故事》 《七子之歌》 《我的中国心》《高山流水》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阿里山姑娘》 《贵妃醉酒》 《难忘今宵》 《歌声与微笑》 《春节序曲》 《半个月亮爬上来》 《游园惊梦》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良宵》 《十二木卡姆选曲》 《东方之珠》 《在那遥远的地方》 《我是中国人》《但愿人长久》 《国歌》 《东方红》 ③《包楞调》 “包楞”是歌中衬词,模仿飞快转动的纺车发出的“楞楞”声得来的流行在成武县的民间歌曲1962 年 10 月,成武县文化馆干部魏传经在田集镇小程楼村采访民间歌手周金英时,收集并记录了歌词,后由成武县第一中学教师孙啸天谱曲周金英演唱的包楞调,64 段词由一首诗发展而来诗为:“晴空明镜,松峰凤鸣,星亭清静,景动风轻 ”诗中的每个字按先后顺序演变成四段词,每段由四句组成整个唱词内容表现广泛,春夏秋冬、山水花草、日月星辰、君王贤士、公子小姐、天仙神怪、名胜古迹等等,无所不包,应有尽有。

      1963 年,魏传经改写填词的包楞调,在山东省民歌演唱会上,由菏泽地区代表队姚月兰演唱演唱会后,由上海唱片社灌制唱片, 《歌曲》杂志同年第四期发表,从此在全国流行起来第二年 5 月,由山东省歌舞团独唱演员张英在“上海之春”音乐会上演唱,音乐界人士纷纷发表评论成武民歌包楞调的问世,填补了我国声乐史上民间花腔的空白,2打破了国外音乐界认为只有欧美才有民间花腔的论断《包楞调》是山东民歌的代表曲目,被称为中国民间的花腔独唱曲填补了我国声乐史上民间花腔的空白,打破了国外音乐界认为只有欧美才有民间花腔的论断自问世以来,久唱不衰,己成为一些知名歌手演唱的当家曲目原籍菏泽著名歌唱家的彭丽媛就是因演唱《包楞调》而一举成名几次出访北欧诸国时演唱,并录制成唱片和磁带发行全国歌词:1、月亮地儿那个出来了,白楞楞……太阳来出来了一点红,葵花朵朵向太阳,条条那个道路放光明,大姐来哎唱罢了紧那个包楞姐来,送给二姐紧那个包楞楞…… 棉花桃那个开花来,白楞楞……2、高粱来结籽来遍地儿红,粮棉丰收好年景,家家户户挂红灯,楞楞 …… 一对对那个飞鸽来,白楞楞 ……3、百花来开放来万紫千红,五谷丰登好收成,万众来个奔向锦绣前程楞楞楞。

      二姐来唱罢了,紧那个包楞姐,送给大家紧那个包楞楞 ……(3)山东民歌王子——杨松山杨松山,著名民族声乐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山东省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 “山东省尖子演员”称号获得者、原山东歌舞剧院副院长,被全国声乐界誉为“山东民歌王子” 在 50 年的艺术生涯中,杨松山首唱的歌曲被灌制成唱片的有28 首,所演唱的山东民歌《计划生育要记心》 、 《五莲山小唱》 、 《歌唱大生产》 、 《俺村新事实在多》 、 《我运煤炭快快跑》等,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在全国有广泛影响此外还参演过《白毛女》等歌剧,是建国后较早成名的民族声乐艺术家曾在"全国文艺调演 "、"上海之春"等重大的演出活动中担任独唱,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山东戏曲山东是我国较早有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其戏剧艺术的孕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齐鲁诸国 到了汉代,百戏在山东流行,从山东境内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我们可以大概推知汉代百戏的流行状况沂南县北寨村汉墓画像石及临沂银雀山九号汉墓出土的彩绘帛画都记述了百戏的演出活动 隋代齐倡名动全国,到了唐代参军戏在山东地区流行可以说长期流行的歌舞百戏,俳优活动,是山东戏曲孕育发展所必不可缺的重要过程。

      宋杂剧形成后亦播及山东,金末元初产生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即元杂剧,山东是主要流行地区之一,元人钟嗣成的《录鬼簿》和明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篇》中记载的山东籍戏曲作家共 28 人,能歌擅唱者 4 人 戏曲最盛之地是东平,单东平籍元曲作家就有高文秀、张时起等 10 人,最突出的当推高文秀,所作《黑旋风双献头》深得人民的喜爱山东戏曲到明清时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李开先的《宝剑记》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成就突出,影响最大到清代中叶已有数十个不同的戏曲剧种同时活跃在山东境内现在,在山东境内流行的戏曲剧种多达 30 多种,大致可以划分为梆子腔系、弦索腔系、肘鼓子腔系和民间歌舞及说唱形成的戏曲剧种这几种类型 梆子腔剧种有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平调、两夹弦、东路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等多种其流行区域包括菏泽、济宁、临沂、枣庄、泰安、济南、聊城、德州、莱芜、滨州等 10 余个市地弦索腔由民间流传的俗曲小令,经过弦索清唱阶段,进而发展为戏曲声腔由于流传地域和伴奏乐器的不同,及受其他艺术的影响,弦索腔形成了风格不同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的主要有柳子戏、大弦子戏、罗子戏号称“东柳”的柳子戏是弦索腔剧种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剧种之一。

      “十大思夫戏”肘鼓子腔,是在流行于民间的花鼓秧歌的基础上,以“娘娘腔”为其主要腔调逐渐演化而成的戏曲声腔所包含的剧种有柳琴戏、五音戏、茂腔、柳腔、灯腔、东路肘鼓子等由说唱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有:吕剧、坠子戏、渔鼓戏、八仙戏、蓝关戏等①山东省的代表剧种——吕剧在历史上曾叫“化妆扬琴 ”, “扬琴戏”后称“驴戏” “吕戏” 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坐腔扬琴)演化而来,起源于东营,采用的剧种方言是济南话最初的吕剧班大都走乡串村,演出于田间地头,影响甚小1910 年前后搬上舞台1953 年戏曲改革中由山东省戏改组定名吕剧1953 年山东省吕剧院成立之后,吕剧成为遍及山东、享誉全国的剧种2007 年10 月中旬,首届吕剧文化艺术节在吕剧的故乡——山东省东营市成功举办3吕剧的演唱方法,男女腔均用真声为主,个别高音之处则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处理,听起来自然流畅吕剧的唱腔讲究以字设腔,以情带声,吐字清晰、口语自然润腔时常用写滑音、颤音、装饰音,与主要伴奏乐器坠琴的柔音、颤音、打音、泛音相结合,以及上下倒把所自然带出的过渡音、装饰音浑然一体,使整个唱腔优美顺畅传统剧目:《李二嫂改嫁》 《王定保借当》 《姊妹易嫁》 《小姑贤》等。

      名家:郎咸芬、李岱江、林建华伴奏乐器有:坠琴(主要特色) 、二胡、三弦、扬琴、唢呐、打击乐器等②山东梆子:流行于鲁西南及鲁中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又名“高调梆子” ,简称“高调” 或“高梆”,又因其高昂激越的特点,又被人称为“舍命梆子腔” 主要流行于山东西南部的菏泽、济宁、泰安等地的大部分县市,以及聊城、临沂等地区的广大城镇乡村因流行区域的不同,群众对其称呼亦有别以菏泽为中心的,习称“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称为“汶上梆子” 或 “下路调 ”,总称“高调” ,以区别于流行在鲁西南、豫北、冀南的“平调”1952 年,定名统称为“山东梆子”山东梆子是山陕梆子流传到山东后,唱腔受山东语音的影响而形成的剧种山东梆子是山东一个古老剧种,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具有很强山东的地域特征,唱腔优美,激昂高亢,其不同其他兄弟梆子剧的突出的特点是花腔多、甩腔多,且甩腔最后多落在“啊” 音上在其发展的 过程中,对周边的兄弟剧种如山东境内的莱芜梆子、两夹弦、四平调、河南豫剧的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江苏的江苏梆子以及山东另一个古老的剧种柳子戏的发展均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山东梆子唱腔慷慨激昂、高亢健壮,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行当则以红脸、黑脸为主要脚色,唱腔慷慨激昂,高亢雄健,动作粗犷,架式夸张,舞台上洋溢着雄浑、豪放的阳刚之美 过去全用“大本腔”(真嗓)演唱,旦角尾音翻高,后来逐渐变化,多用“二本腔”(假嗓)演唱也有用“ 大本嗓”(真声)吐字, “二本嗓”甩腔其中净行的发音则带沙音和炸音,使唱腔粗犷奔放女声各行当,都采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演唱方法,发音多用口腔共鸣,声音圆润、音域宽广《山东梆子艺术研究》推出了山东梆子八大名旦,她们分别是:刘桂荣、姚月芝、刘桂松、孟玉琴、郝瑞芝、李玉苓、开凤芹及尹爱菊③柳子戏:2006 年 5 月 20 日,柳子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剧目有《李亚仙思夫》 《貂蝉思夫》 《莺莺思夫》 《李三娘思夫》等柳子戏是流行于以菏泽、济宁、徐州为中心鲁苏豫皖冀五省交界的三十余个县的地方戏曲剧种又名弦子戏,黄河以北有“ 糠窝窝 ”、 “百调子”、 “吹腔”之称呼,是中国戏曲古老声腔之一我国戏曲史上曾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之称的“东柳 ”就是山东柳子戏 柳子戏表演程式粗犷豪放,风格独特;人物动作设计,惟妙惟肖,生活气息浓厚如武将出场,必先在台上表演踢腿、打飞脚、亮相;发怒时双脚跳起,表示急躁情绪;对打时多用真刀真枪。

      柳子戏的唱腔以俗曲和柳子调为主其中俗曲部分比重较大,现存的 200 多个传统剧目中,由俗曲联成的约占二分之一代表性剧目有 《白兔记》 (兴围、回围、磨房) 、 《金锁记》 、 《孙安动本》 、 《玩会跳船》 、 《抱妆盒》 、 《燕青打擂》 、 《三盗芭蕉扇》等柳子戏的伴奏乐器主要有竹笛、笙、三弦,伴奏时以单旋律的随腔齐奏为主在伴腔时,笛子吹奏的旋律基本与唱腔相同,而笙和三弦则可加花变奏;演奏过门时,笛子可即兴发挥,与笙和三弦构成支声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