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朗读指导.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6921493
  • 上传时间:2022-06-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0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朗读指导    广东省茂名市第五中学 容飞鸿就文言文教学的要求,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提出“借助工具书,读懂文言文”并且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在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中都要重视朗读我国古人也曾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朗读是教好和学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教学形式语文教师通过以朗读来教学,既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外部感官,又能刺激学生的内部的大脑皮层,从而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唤起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进步与提高本文从现实教学实际出发,浅谈文言文教学的“读”一、文言文朗读的要求文言文的朗读和白话文的朗读要求是一致的,即要求朗读做到:读准、读懂1.读准这里的读准至少包含:读准字音,读准句子,读准语气其中,读准句子很重要文言文离我们久远,句义和白话文大不相同在读句子的时候,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掌握停顿的规律,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范读教师通过范读要做到声情并茂、先声夺人,把文章的内容传达给学生同时通过领着通过朗读,让学生品味文言文中的独特情味,捕捉文言文的美感,从而引发对文本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陈情表》这篇文言散文,当读到“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时候,同学们深深地被李密对祖母刘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动,真正体会到“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2.读懂读懂只要求学生能基本掌握文言文的意义教师教学时,可以事先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对照注释来读课文,在初读课文意思的基础上再来诵读课文然后通过教师的进一步讲解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学生自然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品位文章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感情,增强了自己的文言文的语感比如在学习《腾王阁序》一文,文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若没有读懂,就没办法体会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二、文言文朗读的方法文言文朗读的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就教师的教学指导而言,我认为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要做到:预读、解读、品读、诵读1.预读高中学生有一定的自学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查阅网络或词典,了解文言文的作家和作品的写作背景,并结合课本上的注释,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2.解读解读首先需要弄清楚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然后还需要结合语境学生利用已有的古汉语知识和手头资料来分析文言文的语言并翻译成白话文这样就能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3.品读品读是指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与体会文本的写法技巧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文言文的文体也很多,教师指导学生品读时,要提醒学生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对文章的具体特征和作者的艺术个性进行深入地分析4.诵读诵读需要对文本有深厚的理解学生理解后,通过反复朗读,直至熟读成诵朗读品味,背诵名篇、名段和名句,准确记忆三、文言文朗读的感悟文言文的朗读的感悟要体现在:语感、美感、情感语感是读者的语言能力方面而言的,美感是读者感悟文本的美,情感是读者读文本后的感情升华和思想、能力的进一步提升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崇尚诵读的佳话然而,高中学生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但是许多学生读文言文时常犯“心口分离”的毛病,常常读错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两种方法:(1)提前布置预习,以此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2)诵读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如:范读、齐读、个读、分段读、播放唱片录音后要求学生仿读等学生可以通过声音的轻重、停顿、语气的舒缓、抑扬,甚至情态、动作的外化,充分表现作品的内在含蕴以及艺术魅力,加深对文本的认识,以达到在情感上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与作家的情感形成了共鸣2.重视阅读感悟,让学生感受文言文之美。

      古文中的抑扬顿挫、平仄押韵,是只有在读的过程中才可以体会到的同时,通过读文来品文,将阅读和审美结合起来,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文言语感,又能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丰富的文言美感例如,在教习《归去来兮辞》时,我先让学生听录音,使他们感受了文字的抑扬顿挫,然后引导学生寻找文中每句的韵脚,细细品味,并感受作者从自责到自慰再到怡然自得,最后乐天安命的情感变化当学生读到陶渊明在家生活的一段时,竟禁不住摇头晃脑,如同体会到了陶渊明的快乐一般,当然,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下,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了3.通过朗读,可以体味作者的情感文章是作者情感的宣泄”古人写诗写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学习文言文者不能进入作者的思想,与之产生共鸣,只是停在表层的懂得“写什么”,那只能算是浅显的“理解”,并没有真正的读懂例如教师在教学《陈情表》时,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李密的“孝”,学会孝敬父母,互敬、互爱再如,学习《赤壁赋》时,在朗读中知道人生必有起伏,但我们可以活得更乐观等总之,在朗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他们的口、耳、脑等多种器官的综合作用,将文言文中的音、形、义、情等渗透到他们的思维容器中然后经过编码、排列、组合,形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材料,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多读,才能形成语感,才能积累语言素材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