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02490539
  • 上传时间:2023-09-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学问点   四年级作为小学的中高年级,是整个小学阶段关键的一年,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在这一年里,要做好学生复习的教育,我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学问要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学问要点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5、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6、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7、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8、四则混和运算的依次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9、有关0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a + 0 =a 0 + a = 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a - 0 = a   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   a - a = 0   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   a × 0 = 0 ; 0 × a = 0   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   0 ÷ a = 0 ;   ⑥ 0不能做除数:   a÷0 = (无意义)   10、租船问题   解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假设、再调整   先假设租价格便宜的船,并计算结果,假如船没有坐满,再进行调整   其次单元 视察物体(二)   1、从不同位置视察物体   分辨从上面、前面、左面视察到物体的形态   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留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2、从不同位置视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3、从同一个位置视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不同的位置视察,才能更全面地相识一个物体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运用)   2、连减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运用)   ③乘法安排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意义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的组成   小数点前面的数叫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数叫小数的小数部分   3、小数的计数单位   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非常位,非常位的计数单位是非常之一,又可以写作0.1;   小数点后面其次位是百分位,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1;   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是千分位,千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01   4、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5、小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根据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6、小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根据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7、小数的性质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小数大小的比较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非常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也相同,就比较千分位   9、小数点的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改变规律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非常之一;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一千分之一   10、不同数量单位的数据之间的改写   低级单位数÷进率=高级单位数   11、求近似数   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看非常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非常位,看百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2、非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或“亿”字   第五单元 三角形   1、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三角形   2、三角形的底和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三角形随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随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5、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6、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   7、两点间的距离   两点间的全部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8、多边形的内角和   多边形的内角和=(边数-2)×180°   9、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相等的两个内角叫做底角   10、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三条边的长度相等,三个内角的大小相等(都是60°)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减法   1、笔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从末位算起,算加法时,哪一位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   (3)得数末尾有 0,一般要把0去掉   (4)不要遗忘了小数点   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依次   (1)没有括号,按从左往右的依次依次计算;   (2)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在小数四则运算中,恰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连减的运算性质会使计算更简便。

        4、 得数是小数时,(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对称轴时,要画到图形外面,且要用虚线   3、画对称轴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