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一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原文.docx
3页初一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原文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开心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兴奋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愤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挚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问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娴熟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为所欲为,却不逾越法度规则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旧的学问,进而懂得新的学问,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读书不深化思索,越学越糊涂;思索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旧不变更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值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对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比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间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行夺志也——《子罕》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变更,一般人的志气却不行变更。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其此之谓乎! 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 河中石兽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行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xié)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 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zhì)坎穴中如是再啮(niè),石又再转(zhuan)转(zhuan)转(zhuan)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diān);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找寻石兽,究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找寻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就是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找寻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准确的言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讪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找寻。
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肯定在石头下面迎水 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找寻石兽,原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找寻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人们根据他的话去找寻,果真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许多啊,莫非可以依据某个道理就主观推断吗?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页 共3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