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重阳节 广播稿.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xh****66
  • 文档编号:56973404
  • 上传时间:2018-10-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重阳节话敬老重阳节话敬老502 中队播放背景音乐甲:敬爱的老师们乙:亲爱的同学们甲乙:大家好!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甲:我是黄洪滔乙:我是卢瑶甲:卢瑶,你知道刚过去的星期二是什么日子吗?乙:当然知道了,那天是农历九月九日,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甲:为什么把九月九日定为重阳节呢?乙: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两九相重,故而也叫重九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甲:重阳节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乙: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甲:人们对这个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中国历代有很多文人雅士,每当这个时候,就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乙:如唐代诗人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甲:最有名的就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乙:这可算是咏重阳节的代表诗作诗歌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这天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甲: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着古老而美丽的传说乙:话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但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

      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从此以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甲:关于重阳节,民间还有很多的习俗乙:首先是登高在古代,因为民间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这样的风俗开始于东汉登高所到的地方,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或登高塔 甲:其次是吃重阳糕根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作很随意,没有一定的方法 九月九日天刚亮时,用一片糕搭在儿女的额头上,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这就是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的意思。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面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 、 “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乙:还有,就是赏菊和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和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来的人们仿效他,于是就有重阳节赏菊花的习俗北宋的时候,因为重阳赏菊的习俗,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 ,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甲:最有是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乙: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现在的重阳节,已经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巧妙的结合起来了,已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我国在 1989 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甲: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乙:敬老、爱老不能仅仅表现口头上,更应该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甲:在公交车上,要主动为老人让个座遇到老人过马路主动搀扶多去看望老人,陪陪老人,说说他们关心的事对老人多些文明礼貌,多些宽容体贴等等乙:愿敬老、尊老之风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让我们的老人感受到温暖、幸福,让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和谐,充满爱!甲:最后,送给大家儿歌一首乙:小朋友,要记牢,敬重长辈很重要晚上睡前要问安,早上见了要问早进出家门要招呼,礼貌用语不可少天天做到不能忘,长辈见了哈哈笑甲:今天的红领巾广播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收听!再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