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京兆土贡方物考论.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6502345
  • 上传时间:2022-06-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73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京兆土贡方物考论    鹿习健 吕慧媛[摘 要]京兆地区作为汉唐时期政治经济核心区、五代北宋时期西北重镇,曾向中央政府进贡多种土贡方物,涉及食品、用品、药材三大类二十多种这些土贡方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京兆地区物产情况,同时也反映该地区从国都政区到普通地级政区转变过程中的经济结构变迁[Key]京兆;土贡;种类[] G459 [] A []1008-4649(2021)01-0041-07Abstract:Jingzhao was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enter of the country in  Han and Tang Dynasties. Besides,it was an important town in northwest China in Song Dynasty.Jingzhao offered various local products tributes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Local products tributes have three categories of food, articles and medicine. Local products tributes reflect the historical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Jingzhao; Local products tributes;Category“土贡”是由地方行政机构向中央王朝上贡的当地特产,相传创立于夏朝“任土做贡”,严格意义上的土贡制度与土贡物品是汉代贡、赋分离后才出现的。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各地都曾向中央进贡过多种土贡物品,位于陕西关中核心的“京兆”地区亦不例外京兆”源于行政区划概念,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右内史为京兆尹,是“京兆”之名肇始,《三辅决录注》:“京,大也天子曰兆民西汉以后相继更名为京兆郡、京兆府等,因历代国力强弱不同,政区辖县在7—22个之间,一般为15县左右,所辖范围相当于今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北瀕泾渭、南依秦岭、东至骊山、西至兴平在汉唐时期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唐末、两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后京兆成为地级府郡,但仍作为地方政权的国都或陪都,政治地位较高至金元时期外族入侵使“京兆”政治地位急剧下降,变普通的地级府郡政区,至元十六年(1279年)京兆府被改为安西路总管府,这标志着“京兆”政区的彻底结束,“京兆”之名遂成为历史[1]京兆地区土贡物品在历代正史、类书与地方志中多有记载,涉及农产品、丝麻织品、手工业产品等多个门类鉴于京兆政区经历了国家政治经济中心到普通地级政区的衰落,故此土贡物品种类也有较大变化,考察该地区土贡物品名目、产出地区、文化历史内涵的延续性与差异性,不但可以厘清一个地区从国都政区到普通地级政区转变过程中的经济结构变迁,同时也对今西安地区土特产开发有指导意义。

      京兆政区历史变迁及土贡情况概述汉长安作为国都或西京,京兆尹(郡)自然也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物产种类丰富且品质优异西汉“贡赋分离”后土贡制度正式脱离赋税成为独立运行的经济制度,一某些土贡的征缴形式发生了变化,不再由地方进贡,而是由政府直接生产、采购和专营;[2]曹魏时京兆郡辖地缩减,前赵、后赵、后秦、北魏、西魏京兆郡基本沿用,此时处于分裂动荡时期,政府施行“租调”制征收各地土贡,地方主要以进贡生活用品为主;隋朝统一全国后对行政区划调整,改称京兆郡,唐代又改称京兆府隋唐时期长安再度成为国都,加之土贡制度日趋完备,政府对征收的数量、种类、时间、运输、库存及支用都有相关规定,各类手工业产品广泛出现在征收范围之内;五代至两宋时期京兆府(郡)基本沿用唐制,土贡物品具有较高相似性金元时期因外族入侵使京兆政区经济遭到破坏,同时政治地位也迅速衰落边缘化,仅有几种药材列入特产,直接导致明代陕西仅有土贡药材现将京兆政区及土贡制度历史变迁结合,分为汉代、魏晋南北朝、唐宋[3]、金元四个时期进行考论二、汉代京兆尹(郡)土贡汉代由中央直管的京兆尹(郡)主要以水果、玉石和竹材作为贡品相关记载见于《史记》、《汉书》、《三秦记》、《西京杂记》等。

      食品樱桃汉惠帝初创“诸果献”制度,《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惠帝常出游离宫,通曰:古者有春尝果,方今樱桃孰,可献,上许之诸果献由此兴[4](2726)结合《西汉会要》“愿陛下取樱桃献宗庙”所载可知汉代“诸果献”中的樱桃主要用于宗庙祭祀,兼作食品,汉武帝时专门在上林苑内建樱桃园唐代司马贞和颜师古考证该樱桃为“朱樱”,又名吴樱桃,在成熟时呈现深红色[5](82)在唐代长庆年间再度成为重要的御贡果品之一,并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新唐书·文艺中·李适》:“初,中宗景龙二年,始于修文馆置大学士四员、学士八员、直学士十二员.....夏宴蒲萄园,赐朱樱[6]唐代西内苑有樱桃园,遗址在含光殿北0.5公里,[7]即今碑林区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龙首校区京兆尹产出多种梨栗,《西京杂记·上林名果异树》:“梨十:紫梨、青梨……栗四:侯栗、榛栗……”[8]《史记·货殖列传》:“燕、秦千树栗,其人与千户侯等[4](3272)以长安南郊御宿(汉武帝果园)所产梨、粟品质最优,《三秦记》:“汉武帝园一名樊川,一名御宿有大梨,如五升瓶落地则破其主取者,以布囊承之,名曰含消梨汉武帝果园,大栗十五枚一斗[9](6)《三辅黄图·苑囿》:“御宿苑在长安城南御宿川中,汉武帝为离宫别馆,禁御人不得入。

      往来游观,止宿其中,故名[10]御宿即今长安区王曲镇,鉴于这两种梨均出自离宫禁苑内的园囿,显然是皇室专用的贡品(食品)北魏时“含消梨”被引种到洛阳附近,再度成为当世贡品《洛阳伽蓝记·报德寺》载:“週迴有园,珍果出焉有大谷含消梨,重十斤,从树着地,尽化为水[11]在五代时期栗也再度成为贡品,至今长安区王曲镇天子峪及邻近的鸭池口、内苑等村庄仍是关中板栗的著名产地[12]此外,汉武帝时广开上林苑,将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诸多异域果木在此繁殖培育,有葡萄、石榴、胡桃等,大大丰富了京兆物产武帝为此还专门建“御羞苑”、设“御羞(丞)”,《汉书·百官公卿表》:“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有五丞,属官有上林、均翰、御羞、禁圃……如淳曰:御羞,地名,在蓝田其土肥沃多出御物可进者[13](738)这些异域果木的培育与收获均由官府专管,在平帝时又设置果丞,完善了御贡果品管理制度,《西汉会要·职官一》:“果丞平纪,元始元年置,师古曰,掌诸果实[14](二)用品类蓝田玉雍州自夏朝就已向中央贡献玉石,《尚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贡璆、琳、琅玕[15]西汉时雍州所产玉石仍享誉全国,《汉书·地理志》:“正西曰雍州……其利玉、石。

      [15]鉴于玉石资源为国家管控并专供皇室贵族使用,实际上相当于贡品按《汉书·东方朔传》“南山出玉石”[13](2849)、《三秦记》:“蓝田有川方三十里,出玉铜铁石[9](6)《汉旧仪》:“骊山者……此山多黄金,其南多美玉,曰蓝田,故始皇贪而葬焉”[16]所载,京兆玉石产地在长安(终)南山“蓝田川(今蓝田县蓝田谷)”和“蓝田山(临潼区今驪山)”,俗称蓝田玉,秦汉传国玉玺就是用此种玉石制造,《后汉书·光武帝纪》:“传国玺是秦始皇初定天下所刻,其玉出蓝田山,丞相李斯所书,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17](33)今汉武帝茂陵、汉长安城出土玉铺首等器物皆为蓝田玉,可为文物实证王充《论衡·卷第十三·超奇篇》载:“白雉贡于越,畅草献于宛,雍州出玉,荆、扬生金[18]指出东汉时期“雍州出玉”与越地(今广东番禹)贡白雉、宛地(今河南南阳)献畅草的性质相同,都属于土贡两汉以后因战乱导致蓝田玉开采工作停顿,到唐代转移至蓝田县“覆车山(玉山)”(今蓝田县蓝田山)重新开采,[14]唐末玉石资源开采殆尽后便彻底废弃秦汉时期关中竹林遍布,以“鄠杜竹林”所产品质最优,《汉书·地理志》:“故秦地于禹贡时跨雍、梁二州……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

      西汉时出于生产生活需求,人工管护的竹林即“竹园”作为经济种植园得到长足发展,始置司竹长丞进行管理,“鄠杜竹林”转变为“御竹园”,专为国家提供竹材西晋[20]、北魏、隋唐、北宋[21]均在此地设置司竹官吏,《唐六典·司竹监》:“司竹监,监一人,正七品下汉官有司竹长丞……隋有司竹监及丞,皇朝因之,今在京兆鄠、盩厔(周至)[22](529)京兆竹园遗址在今周至县终南镇(竹园乡)竹园头村,金元时期竹园疏于管理遂遭废弃,明清时转为民用,[23]至今仍盛产优质竹材值得注意的是,唐代司竹监不但负责管理竹林提供竹材,同时还提供新鲜竹笋作为贡品,《唐六典·司竹监》:“司竹监掌植养园竹之事……凡宫掖及百司所需帘、笼、筐、箧之属,命工人择其材干以供之,其笋,则以时供尚食[22](529)三、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长安多作为地方政权国都,京兆郡政治经济地位有所下降,相关土贡记载见于《魏书》和《齐民要术》新丰箭谷梨西晋时期弘农、京兆、扶风郡产梨多为贡品,其中以“新丰(县)箭谷梨”品质最佳,《齐民要术·插梨第三十七》载:“《广志》曰:新丰箭谷梨弘农、京兆、右扶风郡界诸谷中梨,多供御阳城秋梨、夏梨[24]此时新丰县辖地大体为今西安临潼渭河以南区域。

      该梨在南梁仍享有盛誉,《全梁文·庾肩吾》:“新丰箭谷,枝悬六斤[25](二)绵绢丝北魏时期雍州所辖各郡皆贡绵绢丝,《魏书·食货志》:“其司、冀、雍、华、定……东兖、东徐十九州,贡绵绢及丝其余郡县少桑蚕处,皆以麻布充税[26]关中地区虽非蚕乡,但环境优越野蚕丛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王莽末,天下旱蝗,黄金一斤易粟一斛至光武建武二年,野谷旅生,麻菽尤盛,野蚕成茧,被于山阜,人收其利至五年,野谷渐少,田亩益广焉[17](32)在战争时期农业生产被破坏,本地居民会依赖“麻菽”与“野蚕成茧”来维持生计不过北魏雍州所贡绵绢丝更倾向于赋税的性质,到唐代便将其定为“赋”四、唐宋时期隋唐是土贡制度发展成熟时期,此时已形成完善的土贡制度,五代至两宋时期基本沿用并有一定发展,贡品种类有延续性相关土贡资料主要见于《新唐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图志》、《唐六典》、《通典》、《文献通考》、《长安志》等典籍中[27],依时间顺序有开元贡、天宝贡、贞元贡、元和贡以及长庆贡此外,在唐代笔记小说中还有梨花蜜、水土和狐兔等特殊贡献物品,也同属于地方贡品遂在此一并考论贡品种类大体有水土稻、麦、麰、紫秆粟、隔纱、葵草席(粲草席)、鞾毡、蜡、酸枣仁(人)、地骨(白)皮、樱桃、藕粉、葛粉、水土、狐、兔、雉、鹿等十八种。

      唐亡后进入五代十国军阀割据时期,土贡资料见于《旧五代史》、《长安志》、《全唐文》等[28]北宋时期土贡史料主要见于《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长安志》、《宋史》、《文献通考》[29]等,从年代划分有元丰贡、熙宁贡、绍兴贡以及六尚局贡贡品有酸枣仁、地骨皮、蜡、席、靴毡、兴平酥(苏)、咸阳梨、栗子等,相较于唐代的土贡种类而言有所减少,但减少者均列为土产,仍具有较高知名度药材类酸枣仁(人)唐宋时期京兆府贡酸枣仁,《新修本草·草木部》载:“此即樲枣实也,树大如大枣,实无常形,但大枣中味酸者是……今方用其仁,补中益气自补中益肝以下,此为酸枣仁之功能[30](361)《本草衍义·卷十三·酸枣》载:“今陕西临潼山野所出亦好,乃土地所宜也[31]按其所载,其产地为“临潼(县)山野”——即今临潼区骊山北麓至明清时期酸枣仁(人)仍是较为有名的土产地骨皮(地骨白皮)唐宋时期京兆府贡地骨皮(地骨白皮),即枸杞根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虽有地骨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