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写作的心得体会7篇.docx
19页新闻写作的心得体会7篇 新闻写作的心得体会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郝老师、大家上午好: 首先欢迎郝老师您的到来,并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生动丰富的写作培训课,我是基层车间的一名工人,兼职通讯员,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比较爱好写作,也喜欢抓拍基层生产现场的场景照片,在工作之余,对我们中心先进的事迹和一些重要的工作成效进行宣传报道,但是,在写作中时常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写作时无法准确、精炼的抓住内容的切入点,写出的文章干巴、枯燥,文字编排臃肿,达不到可读效果今天有幸听到郝老师精彩的授课,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 在培训课堂上,郝老师针对我们新闻写作的弱项,结合自身多年的写作实践与体会,通过具体实例从新闻的敏感性、新闻的价值、层次、选题与成稿、点评与交流等多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写作规范、新闻信息采写技巧与报送要求、新闻稿件编写的'技巧及注意事项等有关知识使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了新闻写作的重点技巧,对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之处有了更高的认识,使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一下我对新闻写作的认识: 一、写作要有敏感性和主动性 听了郝老师的讲课,使我认识到新闻报道要客观的去描述事实,不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无论你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都要追求新闻的真实性,不能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不断提高对工作的理解力、生活的执行力、学习的创新力,对发生在身边的事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研究考察,才能写出最真实的新闻报道,一篇好报道 二、要善于思考、善于积累 就是要将最近发生的,有报道意义的事件及时报道,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勤于学习各方面知识的心态,多看书、多读报、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多练笔并且坚持下去,就一定有进步,一定有收获 三、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 要写好新闻报道,我们就得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世界,去留心生活中的点滴,这样就会有典型的素材,写出有特色的文章,工作中多看、多想、多学,善于发现新闻点,用身边的人和事做素材,我们的写作才更贴近生活,更贴近读者的心 四、注重写作的创新 一是写作中,不断创新,不断积累,持之以恒生活中勤观察,才能得到灵感,才能创新新闻写作的素材二是要有热爱和追求的态度,这是写作的动力,热爱它你就能创造出最好的文章,可以把写作的枯燥变为有趣,把无聊变为鲜活,使自己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建立起写作自信。
今天通过郝老师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授课,结合郝老师讲的新闻写作重点之处,扫除了我在写作中的盲点,对写作技巧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的思路焕然一新,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把我所学、所思、所悟的在工作实践中应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做好基层宣传工作,展现中心工作的成效,展示中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为中心的改革、发展、稳定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 最后再一次感谢郝老师的精彩分享! 新闻写作的心得体会篇2 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上午好! 近期我有幸拜读了郝智老师的新闻作品选《平朔今昔》,书中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方面详细记载了平朔从成立到发展至今的生产、生活方面的先进事迹、先进经验和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以及郝老师从事新闻工作的写稿心得,尤其他的“三点一线”写作心得,使我感受很深,收获颇丰今天我也有幸参加了公司举办的新闻写作培训,郝老师从作品的构思到撰写,他都毫不吝啬的把自己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大家,对于我们如何挖掘素材,如何构思新闻,如何撰写报道都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一名通讯员,借此机会将我的写作感悟和大家进行交流,简而言之要想写出一篇新闻佳作需要多写、多看、多想、多读。
一、多写,练笔培养自信 想写好文章重点在“写”,得多写,我们大部分通讯员都不是科班出身,这不是不能写好新闻的理由,即使是专业的新闻工作者也需要通过多写、多练来保持和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虽然刚开始我们写一篇稿子会被改的只剩只字片语,但只要我们坚持不停的写、不停的改、不停的总结经验,到后来就可以发现“出手成章”都是一点点写出来的,我们要在不断写作中培养自信 二、多看,积累写作素材 新闻写作的一大前提就是要有素材的支撑,因此通讯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多看,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增加自己的新闻敏感性不难发现,有些大新闻就是写的身边的小事件,多采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式,素材来源广泛,比如工作中的一个小举措、小变化、微创新等等,这些司空见惯的事在普通大众的眼中不过就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在有心观察、细心积累的通讯员眼中,这些事就是闪闪发光的写作素材 三、多想,“淘”出新闻亮点 有道是“学而不思则罔”同样的,不对所积累的素材加以思考,那写作的前提准备也就毫无意义可言,多想不是钻牛角尖,而是在手中大量的素材中理出写作的一条思路、一个方向、一个主题,还要认真思考用什么表现手法、框架结构来撰写一篇能吸引眼球的新闻。
当然,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边写也得边想着如何准确地表达出写作的情感和目的,让广大读者都能通过简单的文字深入了解新闻中所蕴含的内容 四、多读,开拓写作眼界 多读书多读报不仅能扩充一个人的知识量,更重要的是能开阔眼界在写作时既有知识的支撑,还可以从多个角度看事情,从多维度写出真实客观的新闻阅读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用心去享受书中所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官体验经常读书读报的好处,一是能掌握最新的主流声音;二是可以启发思路,发现素材;三是学习和借鉴别人的方法简而言之则是“开卷有益” 作为一名通讯员,要想写好一篇立意新颖、影响深远的新闻稿件不止要有以上提到的多写、多看、多想、多读,还需要有发现新闻亮点的眼睛,结合宣传写作技巧深度思考,始终保持新闻宣传热情,为全面展现公司的工作成效,向社会大众传播正能量付出自己的努力 新闻写作的心得体会篇3 新闻的结构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篇新闻的高下优劣、成败得失,新闻写作的结构技巧有讲究为此,写文章需要谋篇布局,这就像盖房子讲究结构一样,新闻写作也是讲究结构技巧和新意的新闻的结构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背景等几部分组成这几个部分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中互相影响、互相补充。
一篇文章从定题、搜集资料、构思到动笔写是需要一段酝酿过程的 标题要能够吸引眼球 标题,又称题目,它是作者给文章的命名,好的标题,能对文章的内容画龙点睛,增添色彩,引起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兴趣禹州广播电台的一期新闻中报道了《谁伤害了“我”》的消息,这里面说的是:颍河大桥上的两截汉白玉护栏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了,过往行人愤愤不平,纷纷谴责肆意搞破坏的那些人 这个标题让人很好奇,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观众会饶有兴趣地往下看 又如《中国青年报》有个《踢了七年的“皮球”进了门》的新闻标题该标题将“问题”喻作皮球,说的是某城市的小区未设垃圾投放点造成的环境污染长期存在的问题,7年来,因小区周围长期没人清理,该小区共向上级部门打了7次报告,每次都在“研究研究”声中搁浅后来,由于党风和领导工作作风的好转,这个“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该例中巧用比喻作标题,使非物状的事实通过一“踢”一“进”变得更加形象、生动 导语的作用 新闻结构作为一个完整的信息整体,其结构的各个部分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主体,就有什么样的导语 导语在新闻写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好的导语,就像是诱饵,可以帮助读者抓住新闻事实的要点,引起读者的注意,吸引其阅读全文美国现代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强调:“写作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写好导语了禹州广播电台新闻中的消息《“畜饼干”端上了牛儿的餐桌》,导语是这样写的:“在文殊镇,把农作物秸秆进行青贮氨化后经过压缩,就加工成了营养成分很高的‘畜饼干’,进入冬季,这些‘畜饼干’更成了家畜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这个导语就比较新颖,运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反映了现代新农村的变化,连牛儿都在同样享受着新农村带来的幸福,让观众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同时,如果在新闻导语中恰当地引用一些古诗名句,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采飞扬,还可以大大增强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20__年禹州广播电台播发了一篇《我市旅游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消息,导语就颇具文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鸿寨风光,已经撩开面纱,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省内外旅游者这则消息借诗句增强了导语的美感精练的诗句于叙事中传情达意,和消息内容形成互补,有血有肉形式上,诗句与其他词句组合自然,既实用又渲染了一种“文”的气息,显示了语言的美感 由此可见,导语在新闻写作中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主体和结尾 导语设计好了以后,和它一起孕育成熟的是新闻的主体,社会文化论文《新闻写作的结构技巧有讲究》主体承接导语,由导语引出,是导语中事实的展开部分 新闻主体要用足够的材料和典型的事例,将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思想加以丰富和展示导语提出什么问题,文章主体就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紧扣中心,突出重点 禹州广播电台20__年报道了《点亮最后的黑暗》这条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20__年6月30日上午,随着一声‘合闸送电’,禹州市鸠山乡魏井村村民张秀兰家新安装的电灯亮了起来,她家终于可以不再烧松香、点蜡烛照明了,一盏25瓦的白炽灯把15平方米的窑洞照得亮亮堂堂导语中提到了张秀兰家新安装了电灯,告别了黑暗,那么接下来,新闻的主体就告诉观众到底是谁为张秀兰带来了“光明” 主体是这样写的:“20__年6月30日,禹州市电力部门历经两个月的艰苦奋战,禹州市‘户户通电’工程全面告捷 ……通电,让无电农民过上了前所未有的新生活这些祖祖辈辈笼罩在昏暗油灯下、盼电盼了几十年的4026户农民兄弟终于如愿以偿,享受到了电灯、电视等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这篇报道整体内容紧扣题旨,选材精当,主体和导语起到了相互补充的作用,并在导语中埋下伏笔,吸引大家通过主体来解开心中的疑问。
由此可见,如果一篇新闻缺乏丰富的主体,新闻所表现的.主题就会枯燥干巴,失去诱人的风姿与神韵有了主体,新闻的内容就丰富了,主题也就更加突出了 因此,要把新闻的主体写好,关键是处理好导语与新闻事实之间,以及一件新闻事实与另一件新闻事实之间的过渡,用好能体现新闻主题的引语,学会在适当的地方提供必要的背景,对新闻中的意义进行必要的解释 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因此,新闻的收尾也是很讲究技巧的 由于新闻对结尾不像其他文体那样要求严格,也就是说,结尾在有的结构形式的新闻中,显得并不特别重要可是,对于有些结构形式的新闻,结尾同样是一门艺术特别是在新闻改革中,倒卷帘结构形式被冲破,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结尾在新闻整体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禹州广播电台20__年3月13日的《禹州新闻》中,我们报道了《快乐的画画老人》这则新闻这则新闻的主体是讲述老当益壮的袁_老人,一生执著于画画,62岁了仍十分享受绘画带给自己的快乐,依然没有放下画笔的意思 结尾是这样处理的:“在创作中,袁_老人不仅将个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且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就是这样的不懈追求和生活目标,袁_才没有蹉跎了他大好的年轻时光。
所以真心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给自己一个坐标,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给自己一个短期和长足的考虑,这样就会觉得日子有奔头了结尾点出了袁_老人创作的执著和对生活的态度,使新闻作品更富于严密的逻辑性,给听众以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