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地方特产.doc
4页槟榔作为一种食品,已在湘潭生根发展达三百余年的历史,据《湘潭市志》介绍:一六五0年(顺治六年)正月,清兵在湘潭屠城九天,县城人口数万,所剩户不上二、三十,人不满百口有一位姓程的安徽商人,得一老和尚嚼槟榔避疫之法收尸净域,从此嚼槟榔习惯也就陆续延续下来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湘潭大疫,湘潭城内居民患臌胀病,县令白景将药用槟榔分患者嚼之,臌胀病消失,尔后原患者常嚼之,以致使未患者也随嚼之,久而成习由此,湘潭槟榔逐步得到发展伴随着湘潭槟榔的发展,槟榔文化也就应运而生,一些地方花古戏、“赞土地”和婚庆之喜等民间包事都无不有槟榔的赞语,如《潭州竹枝词》写道:“风流妙剧话情杨,艳姿娇容雅擅长;一串珠喉歌宛转,有人台下掷槟榔形象地勾画出湘潭槟榔与地方文化艺术的紧密关系这也恰恰说明湘潭槟榔文化是湘潭槟榔发展的产物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孕育着上层建筑(文化艺术)的产生,反过来,文化艺术又推动着经济的腾飞,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当然,从整个槟榔文化来看,一首优美动听富于浓郁的民歌风格的《采槟榔》正是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槟榔特殊的感情 在湘潭槟榔数百多年发展历史中,经历了一个由初级的、分散的、小打小闹的向高级的、集中的、规模发展的过程。
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解放前至七十年代初,湘潭槟榔加工为传统的作坊式,全市制作经营的不上百户,主要代表是湘潭九总刘记、李记槟榔店 第二阶段:从1981年至1991年,湘潭槟榔作为一种生产力,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取得了突破性的大发展全市槟榔加工、经营者发展4000余户,年销售槟榔达700余吨,销售金额达5000万元左右主要代表有光大、张新发等槟榔店 第三阶段:从1993年至今,是湘潭槟榔的腾飞时期以豪爵、王爷、宾之郎、一品堂、湘南、老爷、湘爱、海魂、胖哥、小龙王、湘琼等一批新型的槟榔业主雄踞湘潭这个时期,湘潭槟榔无论是质量、品种、包装、销售、市场等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集中表现出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湘莲 湘潭有“中国湘莲之乡”的美称,是历代皇室贡品,“寸三莲”驰名中外是莲中珍品湘潭湘莲产量占全国的63.4%,且质量均为上乘,年成交额1.2亿元左右 全县目前有4000多人从事着莲子的种植、加工、贩运莲子的系列产品及深加工也在不断的发展1992年中国国立商检局对湘莲测定认为,净莲肉含十八种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性平、味甘,具有降血压、健脾胃、安神固精、润肺、清心之效,莲芯性味苦寒,有强心镇静、清热平火、除烦利尿之功能。
湘莲被誉为中国南方“人参” 龙牌酱油 龙牌酱油是湘潭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传统产品清乾隆年间,湘潭有吴源泰、吴恒泰两家制酱作坊,相互竞争,制酱工艺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酿造工艺龙牌酱油选用优质黄豆、面粉为主要原料制作时,先将黄豆洗净,经水泡、蒸熟、冷却后加拌面粉,接种曲精,拌匀后入室发酵,加速蛋白质的分解与淀粉糖化,制曲后加盐水发酵整个酿造时间在一年以上成熟后抽出原曲,除净沉淀物,经灭菌处理而成龙牌酱油色深汁浓,将香纯郁,味道鲜美,回味绵长,营养丰富具有外贮不变质、不浑浊、不沉淀、无霉花浮膜等特点,是家庭、食堂、饭店、小吃店烹饪的最佳调味品,又是拼盘、凉拌生食的佐料,同时还可用来制作罐头及酱菜等龙牌酱油早在本世纪就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味名扬日本、港澳、南洋及至欧美等地,成为湘潭久盛不衰的名产 灯芯糕 灯芯糕是湘潭的传统副食特产它不仅形似灯芯,洁白柔润,味道甜辣,清凉芳香,弯转成圈而不断,而且可以用火点燃,散发纯净的玉桂香味而且打开一盒从第一根开始接连不断吃到最后一根,不多不少整整24个小时 湘潭制作灯芯糕,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灯芯糕采用上等糯米米粉、白糖、猪油、肉桂、红丝作原料 ,140多年前,在清代咸丰年间全国名特产品博览会上,湘潭灯芯糕被评为一等特产;1915年巴拿马国际商品赛会上,受到各国代表的称赞;1988年5月,又被评为湖南省“名糕点”。
此后,灯芯糕的质量不断提高,改用提炼过的纯桂子油取代原配方中的肉桂粉,使产品的桂味更加纯正浓郁,荣获湖南省优秀产品的称号. 湘粉湘粉,又名“南粉”,因产地在湖南而得名湘粉与山东的龙口粉丝、北京的清河粉丝同享盛名,畅销国内外市场 湘粉以蚕豆、绿豆、豌豆、川豆、四季豆等 豆类 为原料,以纯蚕豆粉作成的粉丝叫做“银丝细粉”或“龙须粉丝”,其色如银,细如丝,轻柔起伏,象龙须一般这是湘粉中的上品湘粉具有洁白细长、柔软爽滑、易熟耐煮、吸鲜力强等特点. 湘粉还可作出素席中的烩鱼翅经过厨师的精工细作,能使其色、香、味、形均可与真鱼翅媲美,是素席中的高档名菜故湘粉又有“河西鱼翅”的美名韶山名酒韶山山水清纯,土地肥沃,五谷丰登,自古盛产名酒、米酒毛泽东诞辰百周年前夕,这里又开发出了两种名酒,即滴水洞酒和毛公酒滴水洞酒由湖南常德酿酒工业集团酿制,无色、清亮透明,芳香浓郁,入口醇和,回味悠长毛公酒由韶山市酒厂以优质高粱、小麦、大麦,以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采用传统混蒸工艺,老窖发酵,分段截酒,精心勾兑而成,窖香浓郁口感醇正该酒酒名由毛泽东儿媳邵华题写,“韶山市酒厂”厂名则系王首道手书名酒系名人,名酒产名地,毛公酒香飘万里滴水洞矿泉水: 产自古老的滴水洞群山岩底,毛泽东幼年时拜石干娘处为最大的涌泉口,这位伟人在故乡时常饮此水,身强力壮,智慧过人。
目前,生产的滴水洞矿泉水,从龙头山276米深处提取、据专家检测,每升水含硒13微克,锌100微克及偏硅酸、锶等10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符合国家“天然饮用矿泉水GB8537—87”的界限标准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检测专家认为,从该水的价值、品位看,在全国极为罕见,属优质矿泉水,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保健功能,此水经世界一流的美国“飞梭”太空水处理, 由台湾欧享国际实业有限公司监制,已成为韶山名优特产中的拳头产品,享誉中外韶峰茶: 1968年由韶山茶场创制,包括茉莉花茶、韶峰绿茶、韶峰功夫红茶、黑毛茶等韶峰茶外形条索紧圆、壮直,峰苗挺秀,银毫显露,色彩翠绿、光润,内质清香馥郁,滋味鲜爽,汤色清澈,叶底嫩匀,芽叶成朵有效成分含量丰富据测定,水浸出物占干物总质量的38.05%,多酚类为20.84%,儿茶素总量为13.48%,叶绿素为1.19%,氨基酸氮为0.53%该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远销罗马尼亚、加拿大等到国,1987年荣获湖南省乡镇企业局优秀产品奖1991年6月在湖南省第九届名优茶鉴评会上,评为湖南名茶同年,还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优质产品奖韶峰名茶品种繁多,包装精美,有各种款式,便于携带,是旅游者能获得一份理想纪念品乡下腊菜:湘潭、湘乡、韶山乡 都有薰制腊菜的习惯。
制法一般是冬至后取鲜肉切成条块,用盐腌渍两三天,晾干,以 糠壳、瘪谷、木屑、花生壳等烟火薰烤,成腊黄色即成因以农 历十二月(腊月)薰制的最好,故称冬腊肉,味香可口,且不像鲜肉油腻,许多人都喜欢吃,深受消费者欢迎羊鹿毛尖:羊鹿毛尖1995年获第二届中 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由湘潭县 羊 鹿茶场生产蛋卷: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曾提到湘乡的蛋糕席,是湘乡城乡一种较为普遍的宴席,蛋糕则是这种席面上的主菜蛋糕制作方法是先将斩碎的猪肉7份拌和它粉(红薯淀粉)3份、调以鸡蛋和佐料(胡椒粉、桔饼等)制成原料,在蒸笼里,捂盖烧一把火后,再将蛋汁均匀泼洒在原料上,再捂盖蒸熟,切成块片即成另一种作法是,将鸡蛋汁充分搅拌,倒入烧烫的锅内,两手端锅,顺势将蛋汁荡匀成薄皮,略加烤焙即成蛋皮;然后,把原料用蛋皮卷成圆筒,放入蒸笼里蒸熟,切成片,即成蛋卷趁热食用,味极酥软鲜美,在制蛋皮时,略加食品红,便清晰显示蟠龙纹,色、香、味、形俱佳龙口荸荠:荠,又名马蹄、乌芋、地栗,俗称慈菇,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荸荠各处都有,但湘潭县龙口产的最著名 那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农户几乎家家种植,年产量在20万公斤以上龙口荸荠颗粒硕大、皮薄、汁多,肉细味甜,外形扁圆、平滑,呈深栗色或枣红色。
它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磷、钙,铁质及硫胺素、尼克酸,抗坏血酸、胡萝I、素等它生吃,嚼来满口甜汁;去皮加糖熟食,是筵席上有名的甜菜荸荠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地上部分性平味苦,能除湿热、利尿;球茎性寒味甘,有解热、健胃、明目、消渴、治黄疸、解除便秘、抑制绿浓杆菌的作用中医临床常用于早期高血压,慢性肾炎、红眼肿痛等疾病用荸荠与石膏煎水服,可预防流行性脑膜炎;用它与海蜇头和水煎服,可治阴虚、痰热、高血压等病民间还有将荸荠捣烂成汁后调活蚯蚓,待其化水后敷治烧伤或烫伤,有一定疗效乡里腊味:湘潭,湘乡,韶山乡下都有薰制腊菜的习惯.制法一般是冬至后取鲜肉切成条块,用盐腌渍两三天,晾干,以糠壳,瘪谷,木屑,花生壳等烟火薰烤,成腊黄色即成.因以农 历十二月(腊月)薰制的最好,故称冬腊肉,味香可口,且不像鲜肉油腻,许多人都喜欢吃,深受消费者欢迎.湘黄鸡:湘黄鸡,是产于湖南的黄鸡,又称三黄鸡湘黄鸡躯体大小适中,成鸡一般重1600克,结构匀称,头小,单冠,脚矮,颈短公鸡前胸宽阔,毛色金黄带红,躯体秀丽而英武,啼声响亮而清脆;母鸡躯体较短,背宽,后躯浑圆,腹部柔软而富弹性,产蛋性能好湘黄鸡的药用价值较高,能补虚损,健脾胃,强筋骨,调经血,止白带,是妇科要药,久病体虚者和产妇炖食湘黄鸡,尤有滋补、强身健体、促进恢复的功效。
湘乡烘糕:湘乡烘糕自清雍正元年(1723),由县城天元斋斋馆研制成功以来,历200余年而不衰咸丰年间,曾国藩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时,曾以烘糕作士军粮,战后呈皇帝及朝廷大臣品尝,倍受赞誉,被钦定为贡品1932年曾送芝加哥博览会展出1937年湖南各界携烘糕赴沪慰劳十九军将士,对抗日将士鼓舞极大烘糕以上等白米、白糖为原料,经浸米、磨粉、筛粉、拌糖、上匣、划片、烘焙等工序制成象牙色、落口溶、火炙香、清纯爽口,营养丰富;因不含油盐,又系直接火烤而成,故卫生无菌,便于保存,既可作旅行干粮,又可作婴儿代乳食品,尤宜家庭备用,馈送亲友1980年挖掘传统工艺,改进包装,获省优质产品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