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远古回声【基础教学】.ppt
33页第一章 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1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漫谈历史与新闻漫谈历史与新闻 本体:本体: 历史和新闻都必须是事实历史和新闻都必须是事实 主体:主体: 历史和新闻都涉及叙事历史和新闻都涉及叙事 “就历史的不变的本质来说,它乃是‘一个故事’…历史的艺术始终是叙述的艺术,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英国史学家屈维廉• 中文 历史历史 <---- > 故事故事• 英文 History History <---- > StoryStory • 法文 l'histoirel'histoire <---- > l'histoire l'histoire (le r(le récit)cit)• 德文 die Geschichte die Geschichte <---- > die Geschichte (die Erzdie Geschichte (die Erzählunghlung) )2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漫谈历史与新闻漫谈历史与新闻• 史家史家 与与 记者记者•不少杰出的记者,也是优不少杰出的记者,也是优秀的史家秀的史家• 如如 《《第三帝国的兴亡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作者威廉的作者威廉·夏伊勒,夏伊勒,《《光荣与梦想光荣与梦想》》的作者的作者威廉威廉·曼彻斯特等曼彻斯特等•史家与记者都拥有史家与记者都拥有“权力权力”•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孟子孟子•秉笔直书的齐太史,晋董狐秉笔直书的齐太史,晋董狐 •假定国家是一艘船,新闻记者就假定国家是一艘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这船上的是站在这船上的暸暸望者望者 ------------普利策普利策•扒粪者扒粪者 < ----- > < ----- > 狗仔队狗仔队3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漫谈历史与新闻漫谈历史与新闻 历史历史 与与 新闻新闻 • 新闻者,史之流裔耳。
新闻者,史之流裔耳———— 蔡元培蔡元培• 报是现在的史,史是过去的报是现在的史,史是过去的报———— 李大钊李大钊• 新闻是历史的初稿,历史是新闻是历史的初稿,历史是新闻的定稿新闻的定稿———— 董桥董桥 •甘惜分甘惜分 认为,新闻专业应放在认为,新闻专业应放在““历史历史””学科而非学科而非““文学文学””学科,新学科,新闻专业的学生应授闻专业的学生应授““史学史学””学学位而非位而非““文学文学””学位 4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漫谈历史与新闻漫谈历史与新闻 历史历史 与与 新闻新闻 •新闻与历史的关联,在中国古代表现得尤为突出新闻与历史的关联,在中国古代表现得尤为突出许多史传,都存在历史与新闻边界模糊的现象章许多史传,都存在历史与新闻边界模糊的现象章学诚甚至认为,学诚甚至认为,““六经皆史六经皆史””((《《文史通议文史通议··易教易教上上》》))•许多史学家的素质、操守与行为,同样适用于新闻许多史学家的素质、操守与行为,同样适用于新闻记者如““秉笔直书秉笔直书””,,““春秋笔法春秋笔法””等。
如刘知等如刘知几的几的““才、学、识才、学、识””,以及章学诚的,以及章学诚的““才、学、识、才、学、识、德德””等5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漫谈历史与新闻漫谈历史与新闻 新闻春秋新闻春秋 之之 先秦篇先秦篇 •十年(鲁庄公十年,即公元前六八四),春,王正月,公败齐十年(鲁庄公十年,即公元前六八四),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师于长勺 《《春秋春秋》》•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请见其乡人曰: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谋之,又何间焉?””刿曰: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齐人三鼓刿曰: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曰: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左传》》6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漫谈历史与新闻漫谈历史与新闻 新闻春秋新闻春秋 之之 先秦篇先秦篇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吾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如此,不若无闻求能之若如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 •察传察传》》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厉王虐,国人谤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召公召公曰: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国语国语》》 7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漫谈历史与新闻漫谈历史与新闻 新闻春秋新闻春秋 之之 汉魏篇汉魏篇------《《史记史记》》•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之至易水之上…………高渐离击筑,荆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复为羽声慷慨,士皆慷慨,士皆瞋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史记《史记• •刺客列传》刺客列传》------------------------------------史记史记 ““报道报道””•太史公曰:传曰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若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悛若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史记史记• •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列传》》--------------史记史记 ““社论社论””8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漫谈历史与新闻漫谈历史与新闻新闻春秋新闻春秋 之之 汉魏篇汉魏篇------魏晋笔记小说魏晋笔记小说 如果说正史像大报,如果说正史像大报,如如《《人民日报人民日报》》、、《《纽约时报纽约时报》》等等,那么野史就相当于小,那么野史就相当于小报,报,如如《《北京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太阳报太阳报》》等•治史者不应该忽视合乎治史者不应该忽视合乎““情理情理””的私家的私家记载;而且许多似无来由的消息,很有记载;而且许多似无来由的消息,很有可能比官方文件更可靠、更真实可能比官方文件更可靠、更真实。
------------《《苦命天子苦命天子》》 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茅海建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茅海建 •野史中最常见的就是魏晋出现的笔记野史中最常见的就是魏晋出现的笔记小说,小说,如如《《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司马光编撰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时,要时,要““遍遍阅旧史、旁采小说阅旧史、旁采小说””,,甚至说甚至说““实录、实录、正史未必皆可据,杂史、小说未必皆正史未必皆可据,杂史、小说未必皆无凭无凭””•王鸣盛在比较欧阳修王鸣盛在比较欧阳修““喜采小说喜采小说””的的《《新五代史新五代史》》与薛居正与薛居正““多本实录多本实录””的的《《旧五代史旧五代史》》后也说后也说::““采小说者采小说者未必皆非,依实录者未必皆是未必皆非,依实录者未必皆是 9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漫谈历史与新闻漫谈历史与新闻 新闻春秋新闻春秋 之之 汉魏篇汉魏篇------《《世说新语世说新语》》•邓艾口吃,语称邓艾口吃,语称““艾艾艾艾””晋文王戏之曰:晋文王戏之曰:““卿云卿云‘‘艾艾艾艾’’,定是,定是几艾?几艾?””对曰:对曰:“‘“‘凤兮凤兮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故是一凤 《《言语言语》》•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小儿辈大破贼 《雅量》《雅量》•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珪代,帝自捉刀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匈奴使答曰:““魏王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者,此乃英雄也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者,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魏武闻之,追杀此使《《容止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容止容止》》10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漫谈历史与新闻漫谈历史与新闻 新闻春秋新闻春秋 之之 隋唐篇隋唐篇------唐人笔记唐人笔记•(御史大夫杨再思)见(张)易之弟(张)昌宗以貌美被(武后)宠,(御史大夫杨再思)见(张)易之弟(张)昌宗以貌美被(武后)宠,因谀之曰:因谀之曰:““人言六郎似莲花。
再思以为不然,只是莲花似六郎耳人言六郎似莲花再思以为不然,只是莲花似六郎耳…………天下名士视再思为粪土也天下名士视再思为粪土也《《大唐新语大唐新语》》 •则天时,调猫儿与鹦鹉同器食,命御史大夫彭先觉监,遍示百官及天下则天时,调猫儿与鹦鹉同器食,命御史大夫彭先觉监,遍示百官及天下考使传看未遍,猫儿饥,遂咬杀鹦鹉以餐之,则天甚愧考使传看未遍,猫儿饥,遂咬杀鹦鹉以餐之,则天甚愧 《《朝野佥载朝野佥载》》 •韩愈好奇,与客登华山绝峰,度不可返,乃作遗书,发狂恸哭,华阴令韩愈好奇,与客登华山绝峰,度不可返,乃作遗书,发狂恸哭,华阴令百计取之乃下百计取之乃下《《唐国史补唐国史补》》 韩愈11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漫谈历史与新闻漫谈历史与新闻 新闻春秋新闻春秋 之之 ““新闻理论新闻理论””-- --才学识德才学识德 •刘知几在其刘知几在其《《史通史通》》中提出中提出““才、学、识才、学、识””•章学诚说章学诚说::““才、识、学、德四者中,以史德为要才、识、学、德四者中,以史德为要 《《文史通议文史通议》》 史通12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邸报话题邸报话题 新闻事业新闻事业 与与 新闻传播新闻传播 --------两个不同概念两个不同概念•新闻传播新闻传播的历史,同人的历史一样古老。
的历史,同人的历史一样古老•新闻事业新闻事业是一种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新闻传播是在社是一种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新闻传播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才开始形成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才开始形成的 在西方大概三五百年,在中国不过一百多年在西方大概三五百年,在中国不过一百多年 •新闻事业新闻事业最初形态往往是所谓报业最初形态往往是所谓报业(press)(press),具体说就是报纸,具体说就是报纸(new(newspaper)spaper) 13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邸报话题邸报话题•邸报邸报就是我国最古老的报刊就是我国最古老的报刊•邸报邸报,是我国古代报纸的,是我国古代报纸的统称,统称,而非某种具体报纸的名而非某种具体报纸的名称•既然新闻事业的原始形态是报纸,那么解决了既然新闻事业的原始形态是报纸,那么解决了邸报的起邸报的起源问题源问题,也就解决了,也就解决了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起源问题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起源问题14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邸报话题邸报话题• 邸报缘起邸报缘起•汉代说汉代说 ------------------------------以戈公振先生为代表以戈公振先生为代表•宋代说宋代说 ------------------------------以朱传誉先生为代表以朱传誉先生为代表•唐代说唐代说 ------------------------------以方汉奇先生为代表以方汉奇先生为代表15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邸报话题邸报话题• 邸报缘起邸报缘起 之之 汉代说汉代说 •一九二七年,戈公振在一九二七年,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国报学史》》里里,提出了邸报起源于汉代的观点。
提出了邸报起源于汉代的观点•依据是依据是《《西汉会要西汉会要》》里的一段话,其中说里的一段话,其中说到当时郡国在京师所设的办事处:邸到当时郡国在京师所设的办事处:邸•邸的日常工作是邸的日常工作是““通奏报,待朝宿通奏报,待朝宿””,即,即所谓所谓““下情上达下情上达””16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邸报话题邸报话题• 邸报缘起邸报缘起 之之 宋代说宋代说 •一九六七年,台湾新闻学者朱传誉先生,出版了一部史料翔实、考辩精细的一九六七年,台湾新闻学者朱传誉先生,出版了一部史料翔实、考辩精细的《《宋代新闻史宋代新闻史》》•在这部书里,他对宋代的邸报,包括其内容、形式、发行机构、编辑程序等在这部书里,他对宋代的邸报,包括其内容、形式、发行机构、编辑程序等一系列事项做了充分论述,令人信服地确立宋代已有邸报的结论一系列事项做了充分论述,令人信服地确立宋代已有邸报的结论17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邸报话题邸报话题• 邸报缘起邸报缘起 之之 唐代说唐代说 •一九八三年,方汉奇先生在影响广泛的一篇论文里,通过研究唐一九八三年,方汉奇先生在影响广泛的一篇论文里,通过研究唐代进奏院及其传发的进奏院状报,得出了邸报源于唐代的观点。
代进奏院及其传发的进奏院状报,得出了邸报源于唐代的观点•这这篇篇题题为为《《从从不不列列颠颠图图书书馆馆藏藏唐唐归归义义军军““进进奏奏院院状状””看看中中国国古古代代的报纸的报纸》》的文章,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文章,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18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邸报话题邸报话题• 邸报缘起邸报缘起 之之 唐代说唐代说 ----------进奏院进奏院•9 9世纪初即安史之乱爆发后约半个世纪,全国已有大小节度使世纪初即安史之乱爆发后约半个世纪,全国已有大小节度使4040多个•这些把持各地军政大权的割据势力,大都在京都建立了类似于汉代邸的这些把持各地军政大权的割据势力,大都在京都建立了类似于汉代邸的机构•这种机构,始称上都留后院,公元七七七这种机构,始称上都留后院,公元七七七 年改名为进奏院年改名为进奏院•主持进奏院工作的进奏官,有时也泛称邸吏主持进奏院工作的进奏官,有时也泛称邸吏19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邸报话题邸报话题• 邸报缘起邸报缘起 之之 唐代说唐代说 ----------进奏院进奏院状报状报•进进奏奏官官是是由由各各地地藩藩镇镇直直接接任任命命的的,,他他们们的的工工作作之之一一就就是是向向藩藩镇镇通通报报朝朝廷廷以及其他方面的各种动态和情况。
以及其他方面的各种动态和情况•““能传万里之音,不坠九霄之命能传万里之音,不坠九霄之命””•进奏官发给各自长官的书面报告,就是进奏院状报,简称状报或状进奏官发给各自长官的书面报告,就是进奏院状报,简称状报或状•状是古代的上行文书之一迄今尚有告状之说状是古代的上行文书之一迄今尚有告状之说20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邸报话题邸报话题• 邸报缘起邸报缘起 之之 唐代说唐代说 ----------敦煌文物敦煌文物•8080年代初,方汉奇先生在不列颠图书馆馆藏的敦煌文物里,发现年代初,方汉奇先生在不列颠图书馆馆藏的敦煌文物里,发现一份编号为一份编号为S S··11651165((S S即斯坦因)的进奏院状报的实物它是当即斯坦因)的进奏院状报的实物它是当时的归义军进奏院于八八七年发出的时的归义军进奏院于八八七年发出的•归归义义军军是是唐唐代代的的诸诸多多藩藩镇镇之之一一,,驻驻守守沙沙洲洲,,即即敦敦煌煌正正因因如如此此,,归归义义军军进进奏奏院院的的状状报报也也才才得得以以和和其其他他敦敦煌煌文文物物一一起起封封存存于于莫莫高高窟窟里,保留至今。
里,保留至今 21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邸报话题邸报话题• 邸报缘起邸报缘起 之之 唐代说唐代说 ----------敦煌文物敦煌文物22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邸报话题邸报话题• 邸报缘起邸报缘起 之之 唐代说唐代说 ----------旌节旌节•方汉奇先生发现的这份归义军进奏院状报,长约方汉奇先生发现的这份归义军进奏院状报,长约1 1米,宽约米,宽约3030厘米,用毛厘米,用毛笔抄写,共六十行,两千余字笔抄写,共六十行,两千余字•内容就一项,即报告归义军节度使派出的人员向朝廷求取旌节的情况内容就一项,即报告归义军节度使派出的人员向朝廷求取旌节的情况•旌节,就是代表行使权力的一种权仗旌节,就是代表行使权力的一种权仗, ,犹如后世的官方大印犹如后世的官方大印 23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邸报话题邸报话题• 邸报缘起邸报缘起 之之 唐代说唐代说 ----------中国最早的报纸中国最早的报纸? ? •经经过过对对这这份份进进奏奏院院状状报报的的一一番番考考证证与与辨辨析析,,方方先先生生认认为为,,进进奏奏院院状状报报实实际际上上就就是是中中国国最最早早的的邸邸报报,,而而敦敦煌煌文文物物里里所所保保存存的的这这份归义军进奏院状报,就是目前所见的中国最早的一份报纸。
份归义军进奏院状报,就是目前所见的中国最早的一份报纸•此论一出,反响强烈因为,它实际上是确立了中国新闻事业此论一出,反响强烈因为,它实际上是确立了中国新闻事业史的起源年代,同时也等于确定了世界最早的报纸诞生的年代史的起源年代,同时也等于确定了世界最早的报纸诞生的年代24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邸报话题邸报话题• 邸报缘起邸报缘起 之之 唐代说唐代说 ----------异议异议•然而,对于这一观点,也不断有学者提出异议它们大都认为,然而,对于这一观点,也不断有学者提出异议它们大都认为,进奏院状报无论如何不能算作报纸,充其量只是一种公文而已进奏院状报无论如何不能算作报纸,充其量只是一种公文而已如唐史学者张国刚如唐史学者张国刚•他他还还举举出出了了一一份份同同样样是是归归义义军军进进奏奏院院状状报报的的实实物物,,即即现现藏藏巴巴黎黎国国立立图图书书馆馆、、编编号号为为P P··35473547的的敦敦煌煌文文书书((P P即即伯伯希希和和)),,它它的的发发报报时间是时间是876876年,也就是说比方汉奇发现的那一份早年,也就是说比方汉奇发现的那一份早1111年。
年25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邸报话题邸报话题• 邸报缘起邸报缘起 之之 西方报业三段论西方报业三段论 •在西方报业的发展进程上,有一条贯穿其中的线索:新闻信(在西方报业的发展进程上,有一条贯穿其中的线索:新闻信(nenews-letterws-letter))————新闻书(新闻书(news-booknews-book))————新闻纸(新闻纸(news-papernews-paper) •西方报业的最早形态是新闻信,时间大致在文艺复兴时期新闻西方报业的最早形态是新闻信,时间大致在文艺复兴时期新闻信兴起之后一百多年,才有了新闻书,又称小册子,欧洲最早的信兴起之后一百多年,才有了新闻书,又称小册子,欧洲最早的一批小册子出现在一批小册子出现在1717世纪初,它的内容与形式都同中国古代的邸世纪初,它的内容与形式都同中国古代的邸报相差无几新闻书盛行了一百多年,才出现所谓的新闻纸即报报相差无几新闻书盛行了一百多年,才出现所谓的新闻纸即报纸,西方的第一份新闻纸是一六六五年创刊的纸,西方的第一份新闻纸是一六六五年创刊的《《牛津公报牛津公报》》。
26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邸报话题邸报话题• 邸报缘起邸报缘起 之之 中国报业三段论中国报业三段论•与此相似,我国的新闻事业其实也经历了这么一个发展过程它与此相似,我国的新闻事业其实也经历了这么一个发展过程它的萌芽形态同样是新闻信,即唐代的进奏院状报;宋代以后新闻的萌芽形态同样是新闻信,即唐代的进奏院状报;宋代以后新闻信才逐渐演化为新闻书,即邸报;到了信才逐渐演化为新闻书,即邸报;到了1919世纪中后期,随着传统世纪中后期,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我国报业才开始演变出现代的新闻纸,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我国报业才开始演变出现代的新闻纸,即报纸27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邸报话题邸报话题• 邸报缘起邸报缘起 之之 结论结论•综上所述,唐代说可以成立,但需进行适当的修正综上所述,唐代说可以成立,但需进行适当的修正结合唐代新闻传播方面的其他历史事实,我们可以结合唐代新闻传播方面的其他历史事实,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新闻事业源于唐代中后期,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新闻事业源于唐代中后期,最初的主要形态不是也不可能是报纸,而是新闻信。
最初的主要形态不是也不可能是报纸,而是新闻信这种新闻信就是所谓这种新闻信就是所谓“进奏院状报进奏院状报”28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古代报纸的两条发展线索古代报纸的两条发展线索 • 官方的官方的邸报邸报•唐代:进奏院状报(新闻信)唐代:进奏院状报(新闻信)•宋代:邸报宋代:邸报•明代:塘报明代:塘报•清代:宫门抄或辕门抄清代:宫门抄或辕门抄•······29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古代报纸的两条发展线索古代报纸的两条发展线索 • 民间的民间的小报小报•如:如:•宋代的宋代的““小报小报””、、•明代的明代的““急选报急选报””、、•清代的清代的““黄皮京报黄皮京报””等30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古代报纸的两条发展线索古代报纸的两条发展线索 • 民间的民间的小报小报--------------南宋小报南宋小报《《海陵集海陵集》》•小报小报出于进奏院,盖邸吏辈为之也比年事有疑似者,中外未知,邸出于进奏院,盖邸吏辈为之也比年事有疑似者,中外未知,邸吏辈必争以小纸书之,飞报远近,谓之吏辈必争以小纸书之,飞报远近,谓之小报小报。
如今日某人召,某人罢如今日某人召,某人罢去,某人迁除,往往以虚为实,以无为有但朝士闻之,则曰:去,某人迁除,往往以虚为实,以无为有但朝士闻之,则曰:““已已有小报矣!有小报矣!””州郡间得之,则曰:州郡间得之,则曰:““小报小报已到!已到!””他日验之,其说或他日验之,其说或然或不然使其然焉,则事涉不密;其不然焉,则何以取信?此于害然或不然使其然焉,则事涉不密;其不然焉,则何以取信?此于害治,虽若甚微,其实不可不查臣愚欲望陛下深昭有司,严立罪赏,治,虽若甚微,其实不可不查臣愚欲望陛下深昭有司,严立罪赏,痛行禁止痛行禁止 周麟之周麟之《《海陵集海陵集》》卷三卷三31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古代报纸的两条发展线索古代报纸的两条发展线索 • 民间的民间的小报小报--------------南宋小报南宋小报《《宋会要辑稿宋会要辑稿 》》•比来,有司防禁不严,遂有命令未行,差除未定,即时誊播,谓之比来,有司防禁不严,遂有命令未行,差除未定,即时誊播,谓之小报。
始自都下,传之四方甚至凿空撰造,以无为有,流布远近小报始自都下,传之四方甚至凿空撰造,以无为有,流布远近,疑误群听且常程小事,传之不实,犹未害也;倘事干国体,或,疑误群听且常程小事,传之不实,犹未害也;倘事干国体,或涉边防,妄有流传,为害非细乞申明有司严行约束,应妄传小报涉边防,妄有流传,为害非细乞申明有司严行约束,应妄传小报,许人告首,根究得实,断罪追赏,务在必行又言:朝报逐日自,许人告首,根究得实,断罪追赏,务在必行又言:朝报逐日自有门下后省定本,经由宰执始可执行近年有所谓小报者,或者朝有门下后省定本,经由宰执始可执行近年有所谓小报者,或者朝报未报之事,或是官员陈乞未曾施行之事,先传于外,固已不可报未报之事,或是官员陈乞未曾施行之事,先传于外,固已不可至有撰造命令,妄传事端,朝廷之差除,台谏百官之章奏,以无为至有撰造命令,妄传事端,朝廷之差除,台谏百官之章奏,以无为有,传播于外访闻有一使臣及阁门院子,专以探报此等事为生有,传播于外访闻有一使臣及阁门院子,专以探报此等事为生或得之于省院之漏泄,或得之于街市之剽闻,又或意见之撰造,日或得之于省院之漏泄,或得之于街市之剽闻,又或意见之撰造,日书一纸,以出局之后,省部寺监知杂司及进奏官悉借传授,坐获不书一纸,以出局之后,省部寺监知杂司及进奏官悉借传授,坐获不赀之利。
以先得者为功,一以传十,十以传百,以至遍达于州郡监赀之利以先得者为功,一以传十,十以传百,以至遍达于州郡监司人情喜新而好奇,皆以小报为先,而以朝报为常,真伪亦不复司人情喜新而好奇,皆以小报为先,而以朝报为常,真伪亦不复辨也32讲课材料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古代报纸的两条发展线索古代报纸的两条发展线索 • 民间的民间的小报小报--------------明代小报明代小报《《天变邸抄天变邸抄 》》•天启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时(一六二六年上午天启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时(一六二六年上午9 9时),天色皎洁,时),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动荡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动荡,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自顺,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自顺城门大街城门大街( (今宣武门内大街今宣武门内大街) ),北至刑部街,北至刑部街( (今西长安街今西长安街) ),西及,西及平则门平则门( (今阜城门今阜城门) )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屋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屋以数万计,人二万余。
王恭厂一带糜烂尤甚,僵尸层叠,秽气以数万计,人二万余王恭厂一带糜烂尤甚,僵尸层叠,秽气熏天瓦砾盈空而下,无从辨别街道门户震声南自河西务,熏天瓦砾盈空而下,无从辨别街道门户震声南自河西务,东自通州,北自密云、昌平,告变相同城中屋宇无不震裂东自通州,北自密云、昌平,告变相同城中屋宇无不震裂• 《《明季北略明季北略·丙寅五月初六纪异丙寅五月初六纪异》》 33讲课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