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菏泽市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1页菏泽市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 2 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古诗文(30分)(一)经典诗文积累1 2分)1.默写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一诗4分) , , 答案】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直接默写默写时注意“仞”“羌笛”“度”的正确书写2.填写空缺的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②其间千二百里, ,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③身无彩凤双飞翼, 传统文化•李商隐《无题 二首》) ④上善若水,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传统文化•《老子》)【答案】①惟吾德馨 ②虽乘奔御风 ③心有灵犀一点通 ④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记忆型默写。
默写时要注意“惟”“馨”“乘”“御”“灵犀”的正确书写3.根据提示默写4分) ①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夸张和对偶手法描写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 ②晏殊的《浣溪沙》中蕴含“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事物再现”这种哲理的句子是 , 答案】①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理解型默写除了要注意“蒸”“撼”等字的正确书写,还要求考生对诗词的内容进行理解和赏析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4-5题4分)牡 丹徐凝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①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②朝霞 【注释】①占断:独占②破:超出、胜过4.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爱牡丹的两个原因2分)答: 【答案】牡丹盛开之时,独占了城中的美景;牡丹盛开之时的娇媚姿态胜过灿烂的朝霞。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解答本题,要在阅读理解全诗的基础上,结合诗中“占断城中好物华”“千娇万态破朝霞”,用自己的话进行理解性回答5.诗人写牡丹为什么要联系洛川神女?(2分)答: 【答案】将牡丹与传说中的洛川神女类比,牡丹花放射着洛神的灵气,千娇百媚,胜过灿烂的朝霞诗人以洛神喻牡丹,运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其诗法之精妙,自不待言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分析诗人写牡丹,却联系洛川女神,以洛神喻牡丹,描绘了牡丹千娇百媚的姿态,抒发了对牡丹的喜爱之情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8分)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薄暮冥冥 狐裘不暖锦衾薄 B.至若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 C.则有去国怀乡 乃记之而去 D.把酒临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迫近/形容词,与“厚”相对;B.阳光/景色;C.离开/离开;D.面对/接近,靠近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译文: 【答案】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要做到句句对应,字字对应,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尽量做到“信、达、雅”8.两段文字表现了迁客骚人的不同心境,用自己的话分别说一说“悲”和“喜”的原因4分)答: 【答案】在阴雨连连、数月不放晴的情景下,登上岳阳楼想起被贬官离开京城的经历,心中生出对家乡的思念,对遭到贬谪的愤懑不平,自然生出“悲”来;而在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登上岳阳楼则会感到胸襟开阔,精神愉快,产生“乐”的感受。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全文可知,《岳阳楼记》主要写了两种情感,即选段中“感极而悲者矣”“其喜洋洋者矣”,作者于不同情景登岳阳楼有不同 的心境,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即可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6分) 宋有兰子①者,以技干②宋元③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 ,长倍其身,属④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文赐金帛 又有兰子由能燕戏者闻之,复以干元君元君大怒曰:“昔有异技干寡人者,技无庸⑤,适值寡人有欢心,故赐金帛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拘而拟戮之,经月乃放 (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兰子:以杂耍技艺走江湖的人②干:求见③宋元:这里指宋元君④属:联结⑤庸:用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以技干宋元 何以战 B.弄七剑迭而跃之 花之君子者也 C.拘而拟戮之 学而不思则罔D.经月乃放 乃不知有汉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凭借/凭借;B.代词,代指剑/结构助词“的”;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才/却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译文: 【答案】这个人一定是听说了这件事才请求觐见,又希望得到我的奖赏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要做到句句对应,字字对应,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尽量做到信、达、雅11.你是否赞同宋元君的做法?为什么?(2分) 答: 【答案】示例:不赞同宋元君作为一国之君喜怒无常,高兴时赏赐艺人金帛,不高兴时就随便关押百姓,处以极刑,不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文段可知,宋元君对待同样的艺人却 有不同的态度,作为一位君主却喜怒无常,不懂得体恤百姓,这种行为是不值得肯定的,围绕这个观点进行表述,合情合理即可。
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 4题10分)回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有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在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的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了[来源:学科网]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 “轻一点走,轻一点走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答案】鲁迅先生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用在陪客人上;鲁迅先生从后半夜开始写作直到清晨;家人很小心怕打扰鲁迅先生休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文章第一段主要写了鲁迅先生把大量的时间都用来陪客人;第二至第十一段写鲁迅先生从后半夜开始进行写作,直到清晨才睡下,家人怕打扰先生休息总是很小心13.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 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答: 【答案】“整整齐齐”“压”体现了鲁迅先生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写作习惯,从细节处还原和展 现了鲁迅先生的生活、工作状态,彰显了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加点词语“整整齐齐”是形容词,由此可见鲁迅先生的书桌是干净整洁的,“压”这一动词从细节处体现出鲁迅先生的写作习惯14.作者为什么写“保姆总是吩咐海婴轻一点走”这一细节?(4分)答: 【答案】作者通过这一细节描写,暗示鲁迅先生从后半夜开始写作,直到清晨才人睡,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