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医眼科学复习题.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03470004
  • 上传时间:2023-07-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15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总论1. 唐代医学分科教育为中医眼科学的教育奠定了基础2. 王焘《外台秘要》是我国关于针拔白内障的最早记录3. 《隋书? 经籍志》载有《陶氏疗目法》和《疗目耳法》 ,可谓我国最早的眼科方书其中《龙树眼论》目前公认为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4. 我国是世界上配制义眼的最早国家,并且已达到一定水准宋代中医眼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以发展5. 五轮学说起于《内经》 ,完善于宋代,强调“五轮应于五脏” ,将五轮与五脏紧密联系起来根据眼与脏腑密切相关的理论,将眼局部由外至内分为眼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神五个部分,分属于五脏,分别命名为肉轮(胞睑,脾胃) 、血轮(两眦,心、小肠) 、气轮(白睛、肺、大肠) 、风轮(黑睛,肝胆) 、水轮(瞳神及瞳神瞳神内各组织,五脏六腑) 6. 陈言的《三因方》首次提出八廓一词7. 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收载眼部病证170 余种凡肉眼所能见到的症状书中的病名多为后世眼科所采用,首次提出瞳神含有神水、神膏,使瞳神更具解剖特征8. 明末薄仁宇纂辑的《审视瑶函》 ,为中医眼科必读之书9. 清代黄庭镜编著的《目经大成》发挥和充实了五轮、八廓学说;继承和整理了针拔术,总结出著名的针拔八法;强调端正医疗作风,提倡详细记录病历;勇于实践,敢于革新,修订病名,使之符合临床实际。

      10. 清代顾锡所著的《银海指南》 ,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眼科的病因病机及辩证要点;比较详细地阐述了眼与全身病的关系,堪称眼与全身病的代表作;其循经用药可为独树一帜11. 病因:六淫(风火寒暑湿燥) ,疠气,七情,饮食不节,劳倦,眼外伤,先天与衰老,其他因素病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功能失调,津液代谢失调,经络功能失调12. 眼科四诊是指在诊察眼病时所运用的望闻问切等四种方法, 其中重在望诊与问诊望诊的重点在眼部,其次是望舌、颜面、形体用其它;问诊主要是询问与眼病有关的病史与自觉症状,包括眼部与全身的临床症状;切诊亦应以眼部触诊为主13. 眼球壁分为三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三者均为透明体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连同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又称屈光系统,是光线进入眼内并到达视网膜的通路14. 纤维膜分为角膜、巩膜、角巩膜缘角膜从外至内分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具有保护眼内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葡萄膜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上的重要组织有黄斑、血管及视盘15. 眼的附属器包括眼眶、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

      16. 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即从视神经开始经过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大脑枕叶的神经传导径路17. 中医对眼解剖与生理的认识:眼珠(包括黑睛、白睛、黄仁、神水、瞳神)胞睑、两眦、泪泉泪窍、眼带及眼眶18. 瞳神含义有二:其一仅指黄仁中央圆孔,相当于西医学的瞳孔;其二泛指瞳神以及瞳神内各部组织,即包括晶珠、神膏、视衣、目系、神光、真血等有形无形之物19. 古人将黑睛和睛珠的病变统称为翳新翳:病初起,黑睛混浊,表面粗糙,轻浮脆嫩,基底不净,边缘模糊,具有向周围与纵深发展的趋势,有不同程度的目赤,碜涩疼痛,畏光流泪等,多从肝辨证,易传变宿翳:指黑睛混浊,表面光滑,边缘清稀,无发展趋势20. 视力:即视锐度,主要反映黄斑的视功能,分近视和远视视力=被检查者与视力表距离(m) /5m* 远视力检查可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和对数视力表检查21. 视野:指眼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网膜的视力, 距注视点 30 度以内范围称为中心视野, 30 度以外范围称为周边视野动态视野平均值为:上方 56 度,下方 74 度,鼻侧 65 度,颞侧 91 度。

      常用视野检查法有:对照法,平面视野计法, Amsler 方格表法,弧形视野计法,Godman视野计法22. 色盲:对颜色完全失去辨别能力色弱:对颜色辨别能力减弱23. 眼压检查法:指测法和眼压计测量法24. 眼科的传统外治法:剌洗法、钩割法、熨烙法、角巩膜割烙术、针法25. 常用外治法:①熏洗法:将中药煎制后乘热气蒸腾上熏眼部以治疗眼病洗液亦可用氯化钠注射液等,一般先熏后洗②敷法:药物敷(多用于外科炎症,尤其是化脓性炎症) ,热敷(用于眼睑疖肿、黑睛生翳等) ,冷敷法(挫伤性眼部出血之早期止血,天行赤眼、局部灼热涩痛) 二、各论1. 针眼:指胞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的眼病①辩证论治:A、风热客睑证:胞睑肿胀,痒甚,微红,舌苔薄黄,脉浮数用银翘散疏风清热、消肿散结R热毒壅盛证:胞睑红肿灼热,硬结渐大,疼痛拒按,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用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消肿止痛C、脾虚夹实:针眼反复发作,面色无华,神倦乏力,舌淡、苔薄白,脉 细数用四君子汤健脾益气、扶正祛邪②与胞生痰核的鉴别:针眼发病部位在睑弦,胞睑红肿烦痛,痒肿有压痛,粘连,可化脓,溃后常自愈病势急,病程短,一般3- 5 个月,病变近外眦部者可致白睛赤肿。

      胞生痰核发病部位在胞睑深部(其位在睑板) ,睑皮肤正常,可见硬核凸起,压之不痛,与皮肤不粘连,睑内面呈局限性灰黄色或紫红色隆起,或见生肉芽病势缓,病程长,数周或数 月,对白睛无影响2. 椒疮:指胞睑内面颗粒累累,色红而坚,状若花椒的眼病①临床表现:自觉症状:睑内微痒,稍有干涩或少量哆泪,病情重者睑内赤痒灼热,休明流泪,胞睑肿痛,沙涩难睁,视物模糊眼部检查:初起可见上睑内面近两眦处红赤,脉络模糊,重者上睑内红赤尤盛,颗粒布满,白睛红赤,赤脉下垂,黑睛星点翳膜②并发症与后遗症:睑弦内翻及倒睫拳毛,赤膜下垂,黑睛星翳,睥肉粘轮,流泪症与漏睛,眼珠干涩3. 目劄:以胞睑频频眨动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眼病相当于西医的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结角膜上皮干燥及角膜上皮点状脱失4. 流泪症:指泪液不循常道而溢出睑弦的眼病相当于西医的泪溢根据病因命名的如迎风流泪,根据流泪程度不同命名的如目泪不止,根据流泪冷热性质不同命名的为如冷泪、热泪5. 漏睛:是以内眦部常有黏液或脓液自泪窍沁出为临床特征的眼病为西医的慢性泪囊炎①临床表现:自觉症状:患侧眼隐涩不舒,不时泪下,拭之又生,眦头常湿,且常有黏液或脓液,自泪窍沁出眼部检查:目内眦部白睛微赤,按之有黏液或脓液自泪窍沁出。

      实验室检查:冲洗泪道时有黏液或脓液自泪窍反流②辨证论治:风热停留:按压睛明穴下方有粘浊泪液自泪窍沁出,患眼隐涩不舒,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用白薇丸疏风清热心脾湿热:内眦头皮色微红潮湿,按之脓多且稠,按压睛明穴下方时,有脓液从泪窍沁出,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用竹叶泻经汤清心利湿6. 暴风客热:是指外感风热,猝然发病,以白睛红赤、眵多粘稠、痒痛交作为主要特征的眼病为西医的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属急性细菌性结膜炎①临床表现:患者落涩痒痛,灼热流泪,哆多粘稠,恶寒发热,鼻塞,头痛,溲赤便秘眼部检查:胞睑红肿,白睛红赤,浮肿,胞睑内面红赤,眵多粘稠实验室检查:眼内分泌物涂片及细菌分离培养发现病原菌结膜刮片多形核白细胞增多②调护:防止感染7. 天行赤眼:指外感疫疠之气,白睛暴发红赤、点片溢血,常累及双眼,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的眼病①临床表现:自觉症状:目痛羞明,落涩灼热,泪多哆稀眼部检查:胞睑红肿,白睛红赤,甚至红赤壅肿,睑内粟粒丛生,继之白睛溢血呈点片状,黑睛生星翳耳前或颌下可扪及肿核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单核白细胞增多②辨证论治:A、初感历气证:白睛红赤、点片状溢血,患眼落涩灼热,羞明流泪,眼眵稀薄,胞睑微红,耳前颌下可扪及肿核,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驱风散热饮子疏风清热B、 热毒炽盛证: 白睛红赤壅肿、 弥漫溢血, 黑睛星翳,口渴心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普济消毒饮泻火解毒③外治:A、滴眼药水:%鱼腥草眼药水,每日6次,或抗病毒眼药水配合抗生素眼药水滴眼B、洗眼法:大青叶20g、金银花15g、蒲公英30g、菊花15g等清热解毒之品,煎汤熏洗患眼,每日 2 - 3 次8. 天行赤眼暴翳:指因感受疫疠之气,急发白睛红赤,继之黑睛生翳的眼病病因病因:外感疠气,内兼肺火亢盛,内外合邪,肺金凌木,侵犯肝经,上攻于目而发病9. 金疳:指白睛表层生玉粒样小泡,周围绕以赤脉的眼病10. 胬肉攀睛:指眼眦部长赤膜如肉,其状如昆虫之翼,横贯白睛,攀侵黑睛,甚至遮盖瞳神的眼病①临床表现:自觉症状:初起无明显症状,进展期涩痒加重,流泪生哆,静止期痒涩不显可有视力下降眼部检查:上下胞睑之间的白睛上起膜,渐渐变厚,赤丝相伴,红赤高起,胬起如肉,一般自眦角开始,呈三角形②进展期与静止期的鉴别:进展期头尖高起而体厚,赤瘀如肉,发展迅速,每可侵及黑睛中央,障漫瞳神静止期胬肉头钝圆而薄,体亦菲薄如蝇翅,色白或淡红,多发展缓慢,或始终停止在黑睛边缘部11. 黑睛疾病的特点:翳障。

      病程长,恢复慢, ,严重者可波及黄仁,愈后多遗留宿翳,视力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黑睛易受邪毒的侵袭,易遭受外伤,可由他病迁延失治引起,如白睛疾病脏腑内损则多为肝胆实火,肝胆湿热,肝阴不足12. 聚星障:指黑睛骤生多个小星翳,其形或联缀,或团聚,伴有碜涩疼痛、羞明流泪的眼病辨证论治:①风热客目:黑睛骤生细小星翳,抱轮微红,恶风发热,鼻塞,口干咽痛,苔薄黄,脉浮数银翘散疏风清热②肝胆火炽:黑睛生翳,扩大加深,呈树枝状或地图状,或兼见胁痛,口苦咽干,脉弦数泻青丸清肝泻火③湿热犯目:黑睛生翳,如地图状,或黑睛深层生翳,呈圆盘状混浊、肿胀, 患眼热泪胶粘,抱轮红赤,病情缠绵,反复发作,口粘纳呆,便溏,舌红苔黄腻,脉濡数龙胆泻肝汤清热除湿④阴虚夹风:黑睛生翳日久,病情不重,时愈时发,迁延不愈,眼内干涩不适,羞明较轻,抱轮红赤,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加减地黄丸滋阴祛风13. 花翳白陷:指黑睛生翳,四周高起,中间低陷,状如花瓣的眼病①病因病机:A、风热外袭,金盛克木,循经上犯,黑睛溃陷B、脏腑素有炽热,复感外邪,入里化热,热邪炽盛,上冲于目,致黑睛溃陷C素体阳虚,或过用寒凉药物损伤阳气,寒伤厥阴肝经,黑睛生翳溃陷。

      ②辨证论治:A、肺肝风热证:黑睛生翳初起,翳障多在边缘,患眼视力下降,碜涩疼痛,畏光流泪,抱轮红赤,羞明难睁,眼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加味修肝散疏风清热R热炽腑实:黑睛生翳溃陷,从四周蔓生,迅速侵蚀整个黑睛,遮掩瞳神,患眼视力下降,碜涩畏光,热泪频流,白睛混赤,溲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泻肝散通腑泻热C、阳虚寒凝:黑睛生翳溃陷,状如蚕蚀,迁延不愈,四肢不温,患眼视力下降,头眼疼痛,白睛暗赤,舌淡无苔或白滑苔温明散温阳散寒14. 凝脂翳:指黑睛生翳,状如凝脂,多伴有黄液上冲的急重眼病①与聚星障的鉴别:凝脂翳诱因为黑睛损伤;知觉变化不明显;哆泪呈脓性;翳形初起为单个米粒样混浊,色灰白,边缘不清,表现污浊,如覆薄脂;不复发;常化脓,易穿孔,伴黄液上冲聚星障多为感冒或劳累后,病变区知觉减退,泪多眵少或无眵;初起为多个针尖样细小星点混浊,继则融合如树枝状或地图状;可反复发作;一般不化脓,不穿孔,多无黄液上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