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传播学复习概要3.doc

24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37478720
  • 上传时间:2018-04-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1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传播学复习概要传播学复习概要 3 3传播学概论复习概要 3来源:湖北自考网 发表时间:2005-10-23 进入湖北自考论坛>>湖北 2012 年 1 月自考考场查询2012 年 1 月武汉市自考考场查询湖北武汉 2012 年 4 月自考报名时间湖北 2012 年 1 月自考成绩查询湖北 2012 年 7、10 月自考报名时间湖北 2012 年 7 月自考报考简章湖北 2012 年 10 月自考报考简章中南财大 2011 下半年自考学位证领取2012 湖北自考全年考试时间安排汇总第六章 传播的社会控制 学习说明:本章开始进入到传播过程 5W 的研究,社会控制属于对传播者的研究本章在 5W 的研究中属于相对次要的部分,主要内容也比较简单重点掌握“把关人”概念的发展和报刊的四种理论中关于传播社会控制的论述第一节 控制研究的含义及内容问答:媒介的双重角色及控制研究的三方面主要内容媒介的双重角色:控制研究包括三项内容:①分析传播者的施控行为,如把关研究及理论;②分析传播者的受近控情状,如批判学派的研究;③指出各种不同的控制形态,如政治控制、经济控制、受众控制、自我控制等第二节 把关与把关人概念:1.把关人(守门人):卢因说的把关含义是指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与过滤。

      传播者都不可避免地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与视角上,对住处进行筛选与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 2.双重行动模式:巴斯指出,传播媒介的把关活动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两个步骤,这就是他所说的“双重行动” 其中的第一阶段是新闻采集采集,这里的把关人主要有记者第二个阶段是新闻加工,这里的把关人主要以编辑为代表问答:把关人概念及理论的演变及各个理论的不足之处一、把关概念卢因说的把关含义是指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与过滤传播者都不可避免地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与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即守门) ,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 一、怀特的把关研究它是通过输入信息与输出信息的对比,考察在一个具体的把关环节上,信息是怎样被过滤被筛选的,公式是:输入信息-输出信息=把关过滤信息输入信息→门区→输出信息他将把关人当作一个孤立的因素来考察,过分强调把关人独立的权限,而忽略同把关人相联系的社会因素对把关活动的制约人们容易产生这种错觉,那就是把关人对信息的传播可以为所欲为怀特的把关研究为以后的同类研究打开了门路。

      二、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它是对怀特单一化的把关模式的修正与发展这一模式上的C1、C2、C3、C4、C5、C6 等都是把关人把关人对经过他们的大量信息一层一层地加以筛选,然后分别发出 S1、S2、S3、S4、S5、S6等互不相同的信息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在理论上纠正了怀特把关模式的单一化缺陷,揭示了在整个信息流通过程中存在着一条由许多关口组成的把关链,这是它的长处所在但它也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它把每个把关人及其作用都等同起来人们看不出哪道关口最关键、最重要于是,便有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对此作出修正三、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巴斯的所谓“双重行动模式” ,是对麦克内利把关模式的完善,正如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是对怀特的发展一样在巴斯看来,信息流通中的把关环节固然很多,但最关键的把关人还是传播媒介他指出,传播媒介的把关活动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上阶段、两个步骤其中第一阶段是新闻采集,这里的把关人主要有记者记者不是有闻必录的,他会进行取舍和加工传播媒介中的第二个把关阶段是新闻加工,这里的把关人主要以编辑为代表这一阶段的把关活动(编辑)比第一阶段的把关活动(采写)更具有决定性意义经过新闻媒介的双重把关之后,一幅人为的现实图景便呈现在受众眼前,而这幅图景同世界的本真面貌不完全一致。

      总之,在信息的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决定信息中转或中止的把关人;把关人的行为包括对信息的抑制和疏导(筛选与过滤)两个方面;从整个社会系统上看,传播媒介起着关键的把关作用,是信息流通渠道上的主要把关人第三节 深层的控制概念:1. “潜网”: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用一个形象化的词来概括就叫潜网如刚踏入新闻界的年轻记者无所顾忌、敢作敢为,但最终会变得同老记者一样循规蹈矩,将自己逐渐融入那张潜网这张潜网便是布里德所说的编辑部中的社会控制2.“权力的媒介”:美国传播学者阿特休尔教授的所著此书对自由主义理论与社会责任学说的主要区别作了评断即:自由主义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完全自由,不受任何约束,而社会责任论则认识到不受限制的自由会带来危险问答:1.控制的层次与深层控制2.报刊的四种理论与四种控制观念(控制体系) (重点)施拉姆参与撰写《报刊的四种理论》 ,即:“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 、 “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 、 “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 、和“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四种理论所涉及的传播观念及体制,基本上包括了大众传播兴起以来的主要控制模式,即君主独裁式、自由放任式、自我约束与国家统管式。

      ①集权主义理论思想主旨是: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二,真理是权力的产物,权力是衡量真理的尺度在这种背景下,当时西方各国实施严格的控制和垄断,体现了君主独裁式②自由主义理论其基本主张有:一,个人权益高于一切,所谓国家归根结底应用来保护个人权益二,之所以允许人们有言论自由,是因为人是具有理性的动物,不论各种言论如何泛滥,人都能凭理性辨别出什么是真理三,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展开“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才能发展自由论坚决反对对传播活动实施的任何形式的限制,鼓吹让传播媒介随意报道任何事实, “无拘无束”的传播体制便随之确立③社会责任理论传播媒介在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在社会为它提供自由保障的环境中,还应主动地、积极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体现了大众传播的自我约束体系④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这一理论针对的是以原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传播理论与体制,《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的作者看来,这种传播理论与体制不过是集权主义传播理论与体制的继承延续第四节 控制的形态概念:文化控制基本的控制形态有:政治控制、经济控制、受众控制、自我控制等除此之处,还有一种更为广泛、更为深远的控制-文化控制,所有的控制形态都包容在文化控制中,一切控制控制现象说到底都无不处在特定文化的背景下,每个社会文化系统都不可能对传播放任自流。

      这些控制如一张潜网,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传播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刚进入新闻界的年轻记者充满理想,无所顾忌,但最终会变得同老记者一样循规蹈矩这便是布里德所说的编辑部中的社会控制他的研究表明,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用一个形象化的词来概括就叫潜网问答:1.简述传播的四种基本控制形态每个社会文化系统都不可能对传播放任自流,基本的控制形态有:一、政治控制集中表现在政府部门对传播的限制与管理上常见的手段有:立法、行政、操纵新闻二、经济控制关键媒介在所有权上,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广告三、受众控制受众对传播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反馈上有直接表示意见建议的(通过信件、等) ,有间接显示态度和看法(是否订阅报纸、收看节目等) ,传播者也主动收集公众反应四、自我控制一是媒介组织对本机构人员的纪律要求与行业规范,二是各类传播从业者按照一般的行为准则和自身的职业道德对自己行为的约束2.简述政治控制的主要内容政治控制集中表现在政府部门对传播的限制与管理上常见的手段有立法:通过立法而对传播实施控制,可以说是各国政府广泛采用的手段因为它一方面可使控制显得名正言顺;另一方面又可使国家机器行之有效地监视、管理、约束传播。

      行政:通过行政措施对传播者施加直接与间接的压力,从而达到控制传播的目的具体手段有:资助传播机构;给予优惠或特权;进行有选择的配给;压抑不同政见的传播媒介;遴选传播从业人员;确定新闻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方向操纵新闻:操纵新闻的发布、控制消息的来源是一种十分风行的政府控制传播的手段如吹风、试探性气球、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补充概念:自由理论的不足:①以抽象和模糊的“人性” “理性”为出发点,在理论上不确定;②大众媒介作为企业,并不能完全担负起进行客观、公正报道的责任,大众媒介的自由损害了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③垄断的发展使“观点的自由市场”成为一句空话社会责任论的主要观点:①自由是一种权利,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道德义务;②一种媒介的自由并不等于公众的自由;社会必须保护公众的“知晓权” ;③“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是有区别的;④政府应该对传媒作适当的控制①②③④⑤⑥①②③④⑤⑥第七章 内容分析和信息交流学习指导:本章在全书不算重要,主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如信息、符号、信息过载等第一节 内容分析和被分析的内容概念:内容分析和内容(或文本)研究的区别内容分析法是一种研究方法贝雷尔森定义为“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分析与描述的一种方法。

      ”它不研究内容分析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传播内容(信息)的实质和分类,信息符号的区别及其内在的关联性等基本问题内容分析就是研究被分析的内容 “内容”是社会上传播和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内容是一个主要因素,体现和表达传播者的意图与愿望问答:1.内容分析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进行①分析传播内容短期或中长期的发展趋势②就各种传媒对同一问题、同一事件的报道,或就不同国家的同一类传媒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③研究传播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法规和政策;研究传媒借助传播内容实现的宣传策略、宣传方法以及某一方使用的宣传战术④了解和解决科技、文化等特殊信息在传播中的问题和困难,兼及受传者的类型和数量等2.早期内容分析得出了哪些结论①大众传播所传递的内容,只是从它所得到的大量信息中经高度筛选的抽样,而不是全盘照搬②大众传媒所传播的内容,相当大量的是娱乐性的,不是消息性的,因而更多是分散而不是集中受众对社会、经济、政治等重要问题的注意力③大众传媒为了力求吸引更多的受众,大多在内容上力求平易,在形式上力求简单,倾向于少登意思抽象深邃、内容不易理解的复杂材料早期的内容分析只是研究“讯息”的内容及其传递与交流,并未涉及讯息的本质和实质问题。

      第二节 信息的分类及新闻与信息概念:信息(或信息的特性):①信息的共享性:有两层意思:一是信息的交换的双方,即传播者和接受者都可以享有被交换的同一信息;二是信息在交换或交流过程中,可以同时为众多的接受者所接收和利用②信息的扩散性:信息富于渗透力,力图冲破保密的非自然束缚③信息的传递性:信息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才能得到传递④信息的扩充性:信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际应用而不断得到扩充、积累和增长⑤信息的浓缩性:信息可以被集中处理,即通过归纳、概括和综合,使之系统化、抽象化、规律化⑥信息的替代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信息可以发展和延伸物质资源,也可以取代资本,因而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具有战略意义问答:信息科学对大众传播研究产生了哪些影响?信息科学对传播学渗透和介入的过程,是渐进的、由点到面和不断扩展的其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①对传播模式和一些理论有重要影响传播理论产生的初始阶段,信息论创始人申农就提出了一般传播系统模式,阐明了信息由信源经渠道到达目的的传播过程,深刻而明白无误地揭示了传播系统的内在结构和相互关系,确立了传播过程的整体性、综合性和有序性②在方法论上给传播学以成功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信息科学带有浓厚的方法论性质。

      传播学所使用的问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和控制实验法等主要研究法,都离不开足以解决传播系统问题的住处科学所提供的科学方法③对传播学理论构架的设想产生有力的冲击信息科学对传播学建立理论构架影响是 60 年代以后的事系统论囊括范围更宽广,抽象程度更一般,更适合作为传播学的理论构架第三节 信息的分类及新闻与信息概念:了解信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