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烙画的技法(总6页).docx
6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葫芦烙画的技法(2013-01-04 19:08:13)转载▼标签:当下一部分人喜欢收藏葫芦,也希望在葫芦上做些文章,那就是在葫芦上面烙画葫芦烙画古称火画葫芦,又称火绘葫芦、火笔葫芦、火针刺绣葫芦火画葫芦,宜取皮色较淡的葫芦,这样烙痕的浓淡变化都能充分显现出来如果皮色已为深褐色,那么,烙痕就难以显示火画葫芦不宜盘玩,否则会将烙痕磨损,使画面失去神韵,故火画葫芦大多作摆件据史料记载,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直到光绪三年,才被一赵姓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流传至今,而葫芦烙画多以京津两地民间艺人烙制的葫芦最为精湛1.烙画工具,葫芦烙画作品一般呈深、浅褐色,古朴典雅,清晰秀丽,其特有的高低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别具一格经渲染、着色后,可产生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早年间葫芦烙画艺人以铁针为工具,在香里插入钢针进行烙绘,主要烙制葫芦上的装饰后来,制作工艺和工具不断改革,出现了专用的烙画笔,烙画笔可以随意调温、配有多种特制笔头,从而使这一古老的创作方式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表现能力葫芦烙绘技法从单一烙制发展为烤烙、出润色、烙刻、细描和烘晕、渲染等。
2.葫芦烙画技巧多功能烙画笔温度与运笔速度对色调的影响很大用烙画笔烙葫芦,可采用像炭笔素描那样反复熨烙,增加层次的办法来解决色调的深浅,还要靠运笔的速度和调节烙画笔的温度等办法来表现不同深浅的色调,这也是葫芦烙画所独有技法烙画笔在恒温下工作,运笔速度快,所烙出的色调就浅;速度慢,色调就深温度越高,速度越慢,烙出的色调就越深温度与速度是结合运用的,可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烙较大幅的画或写意山水、花乌画,笔触较长,葫芦烙画笔下去有回旋的余地烙浅调子可用较快的速度,很少调节葫芦烙画笔的温度主要靠运笔速度、腕力的大小和增减层次的办法达到色调的深浅变化画幅很少,或是刻划人物的细微部,笔触很短,运笔没有多大的活动范围,如眼睛或鼻部的高光,是不能用高温快速解决的,必须把葫芦烙画笔的温度降到适当的度数,用慢速在眼球的高光部小心翼翼地熨烙,留出高光点烙鼻部的高光时,把葫芦烙画笔温度降到最低,烙出淡淡的焦色,烘烙高光的周围留出高光高温快速法烙出的浅调子与低温慢速烙出的浅调子有质的区别,前者质地粗糙,后者质地细腻因此还要根据画面的需要,如低温慢速烙出的远山和云雾色调柔和,而用高温快速烘烙近处岩石的亮部,表现出的色调虽浅,但显得质地粗糙,体现了岩石的质感。
葫芦烙画笔的最大优点在于频繁调节温度不会浪费时间,可以随心所欲地烙制各种图案3.用笔的条件和忌病用笔的条件:(1)劲就是有笔力,即指用笔要有劲2)老是指苍老,老与劲相同,是嫩的对立面3)活就是灵变不滞,意即用笔必须根据所烙对象的形象,动态、质感等要求,做到有轻有重,有慢有快、有起有落,还要忽轻忽重,忽快忽慢、忽起忽落活与腕力的运用很有关系,清代石涛说:“腕若虚灵则画能折变,笔如截揭则形不痴蒙,……”就是指运用腕力要活4)松是轻快的意思,就是要求落笔时不要胆小、拘束,执笔不要捏得太紧,把得太死5)圆是扁的反面6)厚即不薄,厚而有味的意思厚与布局、用笔都有关系,用笔烙出对象时,不但要烙出质感,还要烙出量感也就是说,烙画有一定分量的感觉才耐人寻味7)毛 就是不光滑这对山水画来说,比较容易做到,但人物烙画中的长线条则不易达到我认为能运用书法中篆隶回锋及藏锋逆锋的笔法烙细线,也同样能达到毛而不光的效果8)润是滋润的意思,用笔要讲孝滋润,反对枯瘠无神9)巧,拙 用笔要求巧拙互用,巧则灵变,拙则浑厚 简而言之,巧是率,拙是笨太率容易使人感到轻浮,太笨则易板滞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使画面既灵活生动,又有凝重庄严的气势用笔的忌病:(1)板是指用笔不活。
这种毛病是由于对所要烙制的对象观察不够,不能做到“意在笔先”所致2)刻是刻板的意思,是由于用笔死板,缺乏轻重、快慢变化而产生的3)结指笔解不开,好象粘在葫芦一样产生此种毛病的原因,主要是不敢下笔,或在下笔时犹疑、迟迟不进,它通常表现为滞和僵死4)枯是润的反面,在烙制过程中没有层次感5)弱即下笔无力明代李开先说“弱笔无骨力,单薄脆软,如柳条竹笋,水荇秋蓬”这种毛病与初学烙画时韵嫩和弱还不一样4.花鸟烙法烙花鸟画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如烙人物丰富多样,更不如山水的山峦起伏,云烟出没,变化无穷虽然花也有多样的花,鸟有多种的鸟,终究仅仅是花和鸟烙花鸟容易造成干篇一律的情况, 所以要使烙花鸟有较多的变化和生气,就应该考虑它的构图上形式法则的妥善处理烙花鸟的构图美与不美,特别显露,有时仅是一枝一叶的处理不当,或者一只鸟的位置不当,就会影响全画面而引起观者不愉快的感觉所以构图时,必须精细考虑,有所取舍,要割爱处就得割爱,要夸张处就应夸张烙花鸟的线易流于死板、呆滞,有些葫芦烙画把线勾得顿挫分明,十分外露,则又显得人为的做作气太足在葫芦烙画中花用纤细流畅的细线勾勒,显出了花瓣娇嫩的特色叶片、叶脉线的飞动、灵活而又挺劲有力,不仅能烙出叶的质感,而且表现出微风吹拂时的摇曳动态;枝干用L9行笔,瘦硬战颤,烙出枝干的硬度和粗糙表皮的质感。
小鸟的头、眼、嘴、脚、爪、翅膀、尾羽、胸毛等用线的刚柔、走笔的轻重缓急来完成细细研究其线描,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变化不是为变而变,而是为了表现景物的特性、画面的意境和神韵而采取的艺术手法其勾勒的线描洒脱不拘谨,生动不死板,自然不做作,有变化又不显露,柔不纤弱,刚不生硬,远观统一协调,近看变化万千烙花鸟的设色是与构图同样重要的环节作为一个烙花鸟者,不仅着色技法要精练,还须掌握科学的色彩知识,做到配色时灵活应用,古人讲墨分五色,其实烙画看似一种颜色,其实细细分来它绝不在五色以下,“借色益彰”,达到“妙超自然”的境界但在花鸟画的配色中常常易犯“枯”、“火”、“俗”、“主辅不分”、“交错凌乱”、“深浅模糊”、“平淡无味”诸多毛病什么叫“枯”?枯是色彩干枯失神,黯淡而无生气,主要是用淡色而不显彩色,自然神气全无所以说要淡而不失之枯,淡而仍见有彩,就会产生柔和的美感什么叫“火”?火是色彩对比过于强烈,产生了强烈的刺激性,令人起不愉快的感觉什么叫“俗”?俗的原因,大半也是由于对比处理不当所致,不研究色彩本身的纯度,任意配合,往往产生恶俗的色调,如浓艳的色彩,处理不当时更为显著要艳而不俗,就必须减低色彩的饱和度,特别是用重色时尤应注意。
什么叫做“主辅不分,交错凌乱”?这是色彩主次关系问题一幅画上必须有它的中心色,以一色为主,使其他一切色彩倾向于主色而取得协调时才产生美感,如果主次不分,任意着色,必然造成画面上色彩的混乱现象什么叫做“深浅模糊,平淡无味”?画面上色调过于统一,缺乏变化,尤其取用同浓度色的配色而起同化作用,必然变得平淡乏味,有色等于无色了从烙花鸟的全过程来说,渲染是作画的最后一道工序,对一幅画的成功、失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古人对渲染提出过一些戒律,因为葫芦烙画最易犯的毛病就是呆板不生动,没有神韵葫芦烙画最怕限于机械的技巧,而不见生机不囿于固有的技法程式,根据艺术效果来裁定,有时层层洗染,不厌其烦;有时则轻施薄染一遍而就,只要达到极佳效果,就即时停烙5.走兽烙法从勾勒入手首先要求底稿严谨准确,继以低温在正稿上勾线勾线后才皴擦、梳毛渲染渲染必须细心,不留笔痕,由深至淡逐渐化开画匀烙走兽的斑纹,要求细致有理而无紊乱之感,这是烙走兽的特色烙不好走兽的毛,就显出功力不足对走兽形体凹凸结构也要加以适度渲染最后要罩染加工,染出整体皮色,并对有须的走兽以白色画出工细有力的须不论写意、工笔、或兼工带写的葫芦烙画技法,都是“以笔取形,以烙取色。
形色并用,已丰富走兽烙画的表现力诚然,有的偏重于渲染,有的略辅色彩,有的工笔线描或工笔白描,这犹如组成不同旋律的乐曲一样中国走兽烙画也吸取西洋画之长,首先强调骨力,即用笔以求“刚”之美为胜,亦须有“柔”之美相辅,“阳刚”之美和“阴刚”之美相济由此可见,在葫芦走兽烙画技法上必须要不断探索,稳步学习中西各种技法,以繁荣和发展走兽烙画6.人物烙法用笔首先要求意在笔先的立意方面,因为只有成熟的立意酝酿,才能下笔有神更重要的一点是以简代繁,比如工笔需用四笔完成,而写意只需简到一笔或两笔这就要求作者对所描绘的人物精神状态,有高度的概括和潘练能力,否则只能给人以索然无味和空洞无物的感觉怎样才能做到用笔简练又不空洞呢?必须长期对所要描绘的对象进行观察和揣摩,并不断地在提炼用线上多下功夫人物烙画分大写意和小写意两种小写意又分半工半写,这种工笔与写意结合的烙法,既能满足人物某些细部袖口面部及衣服花纹等)的要求,又能给人以笔墨淋漓,气韵生动的感受它在用笔上,粗细,疾徐、抑扬,顿挫变化较大,因此要求下笔快,用笔豪放1)手的烙法“画人难画手”,这是古代画家的经验之谈一幅好的人物烙画,主要在于人物全身的比例的正确及形象塑造的真实生动,但手在整个人物的表情及姿态上,也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烙人物的手应该熟习和掌握以下三个规律:手的造型和姿态人物手的造型是指手的形象而言,如长短、肥瘦,大小等,属于人物的生理特征而手的姿态则是指手的动作与姿势而言,是体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这两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手的结构包括腕、掌、指三部分腕骨构成手掌的基部,由八块小骨组成,约似椭圆形,位于手掌与前臂之间,它将手掌与前臂连接起来五根掌骨呈扇形,指骨中第三指最长,除拇指外,均由三节组成在掌部的拇指侧及小指侧,有两个隆起的肉质,称为“拇指球”和“小指球”整个手从侧面看,前臂,腕,掌,指,有如阶梯逐级下降手背侧因前臂肌肉的肌畦通过腕部伸向各指,使手屈伸时肌腱显露于外我们烙人物的手也一定要注意手的结构的共同规律近代,由于医用人体解剖学和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出现,许多葫芦烙画家、雕塑家在人物题材创作中,手的结构大都比较正确和健康,但也有某些作品手的结构及比例不够正确这是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掌握这门艺术科学所致这些毛病表现在以下诸方面:“人大手小”、“两只手不一般大”、“小拇指比大拇指还粗或一般粗”、“五个手指平列”、“手掌太长或太短”,“手腕太细或太粗”、“手腕和手的位置不对或衔接不起来”等等要克服这些缺点,必须重视人体解剖学,并切实地学习与掌握它,运用到人物烙画中。
手的勾线手的勾线也和面部勾线一样,要求匀称而细紧,使柔和的线条富有弹力用笔可稍有轻重,起伏,但忌用转折顿挫的笔法,这样烙手显得比较僵硬由于手是人体的一个部分,与臂部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人物的臂部也必须烙准确,才能与其它部位相谐调2)人物各部位的烙法勾线:对于人物烙画面部各部位,必须有针对性地运用葫芦烙画笔勾出,如头发及眼眉部分的颜色可稍浓一些,而脸、鼻、口、脖颈及手属于肌肉皮肤的部分,则都要用低温勾出再如上下唇,也要用低温勾,嘴缝的一道线则要稍深些,这样就为下一步着色作好准备头饰部分一定要用高温勾出勾线时用笔要细紧有力,并根据骨骼和肌肉的关系,勾出轻重、松紧、粗细和虚实同时还要讲求匀称,如果粗细太悬殊,则不协调,甚至很难看头发和眼眉的烙法:首先用低温将发髻烙出第一遍,烙时要注意额头与发际的严格界线,以免破坏形象,既不要烙过头,又要烙够,必须严格控制笔发髻烙出后,再用低温将人物的眉和眼烙出烙眉时要将笔道烘开,烙眼时应将上眼睑的深度烙好,然后再将眼珠烙出烙两颊、眼窝、耳轮及手指尖:这些部位都要用渲染烙出,其中双颊尤其要用中温染,这里有两个表现意图,其一,用以表现人物皮肤健康的颜色,其二,表现特定的人物化妆效果。
举凡男女老少及婴儿的面部,都应渲染,就连现代题材人物面颊的烙法也是如此渲染是人物烙画中很关键的一道程序,如果渲染不好,烙出的画没有立体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