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复习.doc
6页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习目标定位】知识目标能力H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识记理解分析1•发展1•通过对自然1.剖析自然界和1.培养分析、1.通过本课的的实质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实例.归纳问题的能力学习,要具有辩证2•自然社会是发展的,人俯世界是永恒发展2 •培养比较辨法的思想,并树立界是发展的认识是发展的的观点别的能力,分析运马克思主义科学发的.人类社理解,明确发展的2运用“生产工动变化与发展的区展观,反对形而上会是发展普遍性原理具的演变,现代科技别与联系学的,人的认2 •发展的实质的迅猛发展等”说明3 •结合实例,2 •结合电子计识是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发展的实质把握发展的实质.算机发展过程的实的上升,是新事物的3 •联系生活实培养抽象概括的思例学习,在思想上3世界产生和旧事物的例,说明并非任何运维能力树立现代科技意是永恒发灭亡动变化都是发展识,提高对科技应展的观点用的认识框题世【课前预习填空】1上然界是发展的(1) H然界总是处在由—到—、由 到 的运动过稈中,整个H然界经历 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 过稈。
2.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2) 纵观历史的进稈,人类经历了 、 、 、 ,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 过稈3.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3) 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都在不断发展认识是 的循环往复过稈,一个不断深化、扩展的过稈每个人的知识的积累,祁会经历一个 过稈,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 的过稈4) 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和—,是 产生和 火亡课堂学习重点】1.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 发展的含义: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Z中,都有其产生、发 展、灭亡的历史,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 事物的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毫无秩序的,而是有规律的3) 发展的基木条件: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基木条件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 用,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木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 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联系4) 发展的状态: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 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 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5)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迂冋的、曲折的任何事物 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有曲 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2. 注意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1)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I口事物违背客观规律;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I口事物没 有生命力;新事物具有远大发展的前途,111事物正在LI趋消亡,没有远大前途在比较中, 就概括出了判断新1口事物的标准:即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 前途2) 对不科学的标准的分析比较,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一般来讲,新事物可能是后 岀现的,刚出现的,力量比较弱小,发展速度较慢,还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因此, 不能以为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较慢,是否成熟和完善作为判断新111事物的标准二是不能 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来判断新I口事物那样,难以得出正确结论,往往上当受嵋 3•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木属性,它包括宇宙问的一切变化和过稈;变化侧重于 运动发生的状态及性质变化;发展是事物前进的和上升的变化2) 运动、变化都没有表明变化的性质和趋势,发展揭示了运动变化的趋势和方向性,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 运动包含着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更高层次三者都表明不是绝对静止的4) 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非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前进的、上 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5)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倶进,培养创新精神,促 进新事物的成长4、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它们Z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 区别:联系是指事物Z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 用;运动是指宇宙中的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变化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性质上的根木变化;发展则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 联系:联系构成运动,没有联系就没有运动、变化和发展;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和作用离不开运动,正是因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才使得事物Z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普 遍的,同时又是变化复杂的运动引起变化,变化有前进的,也有后退的,有上升的,也有 下降的,而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变化复习笔记整理】「白然界是发展的厂发展的普遍性<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J A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YJ 理解发展要着重注意的两点【高考真题精析】【例1】(2008天津文综)“大部制”改革是1982年以来我国笫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
我国 的行政机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体现了 CA. 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过稈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D.新事物必然战胜IL1事物答案:C解析:木题考杏的知识点是“发展的含义” •强调发展是一个过稈.【例2】(2008江苏单科)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B%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示波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 .①② B.①③ C. @ D.②③答案:B解析:沉舟,病树,陈叶,后波,均为口事物的代表,千帆,力•木,新叶,前波,为新事物 的代表,①③体现了新事物战胜I口事物②体现了联系的观点,④反应了事物的前进性与曲 折性的统一,与题干联系不紧密,应排除例J3】(2005江苏单科)“I口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体现了A、社会变化总循环往复的 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答案:B解析:本题是以诗词为背景材料的,这也是近年来高考中常出现的一种题型对于这一类 题,不仅要注意理解诗词的原意,而且不要注意理解诗词中蕴涵的道理。
该诗句是说明社会 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据此,应选氏 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不是原地的循环,故A项错误, 不能入选CD与材料无关,不能入选课后测试提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①新事物的产生和I 口事物的灭亡 ②事物前进的和上升的变化 ③新事物代替I 口事物 ④事 物性质的根本变化A. ①⑥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2. 牛顿经典力学问世200多年时间里,被尊称为整个宇宙祁要服从的“永恒定律”但是,20 世纪以来,这一神话却被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所打破这一事实主要说明()A.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白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C.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D.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3.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源于 ()①事物的普遍联系②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煤响③事物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④新事物 的产生和I 口事物的火亡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了事物是A.静止的B.变化发展的 C.联系的 D.孤立的5. 《孙了兵法》H: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Z神。
这段话表明的哲理是%1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联系的,认识了前者就认识了后者%1 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 ③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④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A.①② B.②③④C.①④ D.②③6. 2006年全球媒体短信收入将达到425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100%由于短信在传递 信息、沟通感情、增进人际交往等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快捷和便利,深受人们青睐这反映 TA. 新出现的事物都是符合人们利益的B. 量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发生质变C. 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必然联系D. 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7. “士别三口,当刮日相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C.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赠料袋,奥地利人舒施尼在106年前的这项发明因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曾 被视为“一次革命性的解放运动”的创举;但是,人们在使用報料袋时却越来越发现它对环 境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最终这一发明在它问世100年Z后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 明”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引导消费者减少使用數料购物袋,我国从2008年6月 1 口起,正式实施“限槊•令”。
这说明A.事物Z间的联系是多样的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C.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D.具体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无限的9. 2006年10月22 口是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LI.各地围绕“红色旅游”开展得风 风火火•泸州市在筹建红色旅游的过稈中,坚持按旅游规律寓教于乐、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把红色旅游资源与生态坏境、文物古迹、风情民俗等其他旅游资源整合起来,以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推动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这说明办事情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坚持运用联系、发展的观点C.尊重客观规律,办事情就能获得成功D.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10. 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 不移易这一观点说明:A. 法、劳、事例、风气都是不由人的意志决定的客观存在B. 客观事物是随着人的认识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C. 龚自珍的观点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的认识D.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11・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每发射一次,就前进一步这就是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 这说明:①意识对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1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④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不会停滞不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2. “一时Z强弱在于力,千古Z胜负在于理。
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B.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C.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木原因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13.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计•周年大会上指出,“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 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地了解过去、全面地把握现在、正确地创 造未来这段话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A.社会是变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