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研究正文1.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34912322
  • 上传时间:2022-01-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5.5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研究—、弓丨言 2二、 文献综述 3(一) 国内外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文献综述 3(二) 公司治理文献综述 4三、 模型构建 6(一) 可操作应计利润计量 修改Jones截面模型 6(二) 公司治理多元回归模型 7四、 实证研究 7(一) 数据及样本选取 7(二) 模型求解 8五、 实证结果分析 8六、 结论 10参考文献 11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A股市场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不高, 盈余管理等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和披露的各种不法手段仍然存在经过实证分析,在上市公司中提高 管理层持股比率、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分设董事长与总经理之职以及恰当保证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 例等手段都能够对公司治理产生不错的影响,能够有效地遏制我国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操纵 和控制,减少盈余管理的动机和能力关键词: 公司治理;盈余管理;会计信息质量控制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tudy of China's A-share market, we can find the current level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is not high, such as earnings management affect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disclosure of various illegal practices still exist. Empirical analysi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wnership in listed companie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and divided the chairman and general manager of the post and ensure that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stake means to good corporate governance can effectively curb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on the disclosur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manipulation and control, motivation and ability to reduce earnings management. Keywords: Corporate governance; earnings management; control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引言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当中,公司治理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无不有着相同的产生原因和目的, 即源于以股份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出现的现代企业管理组织架构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之 上的。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情况之下,现代股份企业必须得构建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体系,用来约 束实际经营者的经营行径,以实现公司的目的,即:努力并有效地寻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财 富或者说股票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实际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相一致相比之下,也是由于所有权 与经营权的不统一,公司会计,尤其是财务会计出具的财务报告是企业内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相联 系的关键点由于企业作为契约关系而存在,财务会计的首要目的便为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制定和 执行保证智力支持,保证委托代理责任的正常运行,同时,财务会计还应该能够为外部利益相关者 提供与之相关的企业契约执行的相应信息,以便外部相关者能通过种种数据的组合、关联和研究以 透视企业的状况然而,我国企业,不论其是上市企业还是非上市企业,我们所掌握的其会计信息质量不容乐观 一方面,企业为了挂牌上市,往往美化财务报表,粉饰利润和收益率,欺骗证监会和投资者;另一 方面,企业上市之后,接财务报表之手来欺上瞒下的行为仍然屡见不鲜,这其中,自然有组织制度 制定的不完善有关系,但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处于自身的考虑,会有进行会计报表控制的动机,比 如说盈余管理有研究表明,企业为了取得配股权,常常会调整利润,以使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或者接 近6%-7%这样的边界区域,更有甚者,怕被交易所勒令退市,常常会隐瞒重大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

      最近,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联合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了一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问卷调查 调查表明:个人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完全可信的占8.45%,基本可信的占26.98%,部 分可信的占45.17%,认为基本不可信的占16.10%,完全不可信的占3.14%o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已经是置若罔闻了,会计信息的公平性和可信性正在丧失, 作为第三方鉴证业务,集中反映诚信度的会计信息出现问题,将会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因此,研 究我国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考察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二、文献综述(一)国内外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文献综述一般来讲,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需要经过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社会经济活动发生之后, 会计报表产生的会计信息;其次,会计主体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会计报表,开具的审计报告;再 次,公布了审计之后的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对审计报告的符合和评论以上三 个部分互为补充,构筑了会计信息质量可控制的三道防火墙体现了三种不同的“质量”本文所关心的,是做为会计信息披露的基础,也是审计的基础的第一个方面,即会计报表产生 的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

      这其中,多种角度可以透视质量问题,我们选取盈余管理的角度盈余管理的定义是指经营者运用会计方法或者安排真实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 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盈余为基础的合约(Healy and Wahlen, 1999)总的说来,盈余 管理和投资者是紧密相连的,而其产生又直接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披露具体来说,章永奎、刘峰 (2002)给盈余管理的概念是指上市公司为特定目的而对盈利进行操纵的行为从实证方法上讲,尽管对计量盈余管理还有争议,主流的计量方法有三类:应计利润分离法、 特定应计利润法和分布检测法应计利润分离法的理论研究表明,公司的总应计利润可以分开了为两部分,其一是非可操作应 计利润,主要是经常性项目,其二是可操作应计利润,而盈余管理的人小可以用可操作应计利润的 大小来衡量,在最完美的情况之下,若公司没有盈余管理的行为,则其可操作应计利润值应该为零, 不管公司处于何种目的,使得可操作应急利润的值为正或为负,其偏离零的大小便是其进行盈余管 理的程度高低特定应计利润法是通过一个或一组特定的应计利润项目来建立计量模型,以此来度 量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实际上特定应计利润法是利润分离法在特定的行业某一具体项目的应用, 由于有明确的制度环境,其依据的假设更切合实际,也更可靠(张详建、徐晋2006),比较有代表的 特定利润法研究是对坏账准备的研究(McNichols&Wilson, 1988)。

      特定应计利润法由于需要研究者对特定行业有深刻理解,且存在样本较小的问题,因此该类方 法比较难以推广分布检测法通过检查报告盈余在特定水平周围的不连续分布来计量盈余管理分 布检测法最早由Burgstahler&Dichev (1997)提岀,比较有代表性的分布检验法研究还有Degorge et al. (1999)、王亚平等(2005)、吴联生和王亚平(2007)三类盈余管理计量模型中,分布检测法比较科学,是目前估计盈余管理程度的核心方法,能够 估计经济上有意义的盈余管理程度(吴联生、王亚平,2007)o应计利润分离法应用最广,但由于该 方法的有效性取决于所依据的假设,故争议最大;此外,吴联生、王亚平(2007)认为应计利润 分离法只能估计单个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无法估计经济上具有意义的盈余管理程度)公司治理文献综述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公司治理可以被认为是通过制度安排来合理配置所有者和经营者等之间的 权力、义务、责任与利益分配关系,即现代公司内部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制衡机制而所谓公 司治理的目标,其实是从属于公司治理的定义的,即订立所谓交易费用最小的公司契约,用以契约 关系来强化企业所有者,即监督者,对企业实际经营者或者管理层的监督、控制和激励的体系,来 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的相一致:增加股东的财富,或者说股东价值最大化。

      而从更为广义的角度来看,公司治理不仅仅简单地局限于设计、订立行一套较为完整和优化的 公司契约,更重要地是体现在执行和行动当中,如何把握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如何权 衡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应当为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重视和发掘因为本文主要研究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控制这一命题,所站的角度不是探讨为公司治理如何在执行当中进行博弈 和执行而出谋划策,因此,本文所取定义就设定在现有公司治理当中各种组成要素能否被安排进我 们考虑的模型当中来这一现实问题,因而所选定义必然是狭义的根据现有的经验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对应计利润质量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验1) 最终控制人:王鹏、周黎安(2006)的调查表明非国有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 由于我国特有的体制,即最终控制人来说,可以分为法人股和流通股前一类最终控制人是政府, 政府可以通过给予补贴和税收支持等政策保证国有上市公司的利润盈余但是,与之不同的非国有 公司则有操纵利润的动机而加之后者在传统的银行信贷上面的困难,更有动力进行配股、增发股 为目的而进行所谓的盈余管理,因此,我们选定最终控制人类型作为研究公司治理的一项指标,检 验是否对应计利润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2) 独立董事的比率:国外的相关研究较为充足,Dahya and McConell (2005)利用英国上市 公司的数据得出了独立董事的比率越高越能够有效地控制会计舞弊行为同时,Beasley (1996)和 Uzunetal (2004)的研究虽然选取的数据和样本不相同,但也得出了与Dahya and McConell (2005) 一致的结论,即外部董事的比率越高,舞弊行为越少综上,我们认为,将独立董事的比重引入模 型的指标当中,检验其对公司管理层的欺诈和舞弊行为是有必要的,也是应该的3) 流通股比率:总的来说,若上市公司股票中流通股的比率要大一些,则对公司管理层的约 束力要更强一些,后者想要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或通过其他财务会计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必然困难重 重所以,引入流通股比率这一指标,检验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和相关关系4) 董事长是否身兼两职:经济学当中,尤其是制度经济学当中讲求委托-代理机制,董事长 和总经理的分离也是由于现代公司管理所有者同经营者的分离的需要,当然,合理而有效地公司治 理机制不但能够监督经营者的行径,减少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也能够减少这种委托-代理成本,减少 交易费用。

      若此二者均由同一个人担任,不仅增加了监督管理的交易费用,也因为其缺乏监督,所 控制的权力过大,当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面临亏损时,更有町能进行盈余操作国外的研究有Beasley (1996)和Uzun etal (2004)、Dechow et al (1996)等,所得结论与以上分析相同我们将董事长 是否身兼两职这一指标引入模型,检验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5) 管理层持股比率:国外的相关研究有Warfield et al (1995)、Jungand Kwon (2002)等,其 研究结论均表明当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比率上升时,盈余管理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