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化学复习知识点梳理必修二.docx
7页高一化学复习知识点梳理必修二 1.高一化学复习知识点梳理必修二 篇一 一、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二、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三、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2.高一化学复习知识点梳理必修二 篇二 乙烯C2H4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3.高一化学复习知识点梳理必修二 篇三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4.高一化学复习知识点梳理必修二 篇四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g)+2O2(g)→CO2(g)+2H2O(l) 取代反应CH4+Cl2(g)→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n≤4为气体、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5.高一化学复习知识点梳理必修二 篇五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B可逆号zC,x+≠z)6.高一化学复习知识点梳理必修二 篇六 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 ①种类多 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③易分解,易燃烧 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 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7.高一化学复习知识点梳理必修二 篇七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1、氯气是黄绿色气体,实验室制取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这里MnO2是氧化剂,Cl2是氧化产物。
2、实验室制得的氯气一定含有HCl和水蒸气,必须先通过饱和食盐水溶液再通过浓硫酸,就可以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 3、铁和Cl2反应方程式为2Fe+3Cl22FeCl3,H2点燃后放入Cl2中,现象是:安静燃烧,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这是工业制盐酸的主反应 4、Cl2溶于水发生反应为Cl2+H2O=HCl+HClO,氯水呈黄绿色是因为含Cl2,具有漂白杀菌作用是因为含有次氯酸,久置的氯水会变成稀盐酸 5、氯水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可制漂白液,有效成分为NaClO,通入Ca(OH)2中可生成漂粉精 6、检验溶液中的Cl—,需用到的试剂是,AgNO3溶液和稀HNO38.高一化学复习知识点梳理必修二 篇八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升降 2、失去电子(偏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升价后生成氧化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偏向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氧化剂;降价后生成还原产物,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3、常见氧化剂有:Cl2、O2、浓H2SO4、HNO3、KMnO4(H+)、H2O2、ClO—、FeCl3等,常见还原剂有:Al、Zn、Fe;C、H2、CO、SO2、H2S;SO32—、S2—、I—、Fe2+等 4、氧化还原强弱判断法 ①知反应方向就知道“一组强弱” ②金属或非金属单质越活泼对应的离子越不活泼(即金属离子氧化性越弱、非金属离子还原性越弱) ③浓度、温度、氧化或还原程度等也可以判断(越容易氧化或还原则对应能力越强)。
9.高一化学复习知识点梳理必修二 篇九 物质的分类 1、常见的物质分类法是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中间大小分散质直径大小为1nm—100nm之间,这种分散系处于介稳状态,胶粒带电荷是该分散系较稳定的主要原因 3、浊液用静置观察法先鉴别出来,溶液和胶体用丁达尔现象鉴别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4、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分离提纯出胶体,这种方法叫做渗析 5、在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溶液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阴极移动,从而该极颜色变深,另一极颜色变浅,这种现象叫做电泳10.高一化学复习知识点梳理必修二 篇十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正价、负价均相同 (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