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采购引发的思考.pdf
9页动车采购引发的思考一、案例——动车天价采购《CRH2 型动车组配件供应商名录》《目录》包括 3000 多种动车所需物料的编号、名称、图号、规格、销售价 及含税销售价及供应商名称其中的含税销售价,就是南车的实际采购价 这些物料,小到几分钱一个的螺栓,大到78 万元的半自动控制箱抛开与 高铁技术直接相关的关键零配件不提,很多日常用品的采购价与同类产品的市场 价相差悬殊,令人瞠目比如,色理石洗面台,财新《新世纪》记者在北京居然 之家看到的市场零售价为每延米3000元, 如果量大,最低还可打折到每延米2000 元;动车上 2 延米左右的洗面台一个购买价为2.6096 万元,几乎是市场价的4 倍以上 这些昂贵的零部件,最终汇成了一列奢侈动车——CRH2(4 动 4 拖) 【动车 是自带动力可自行行走的车,拖车是没有动力需外力拖动才能行走的车比如拖- 动-动-拖的形式,就是中间两节动车车厢开动拖动两侧没有动力的车厢一起行走的意思 】的最初进口价为 1.6 亿元,国产化后近年成本有所降低, 仍高达 1.4 亿元 由于加装了 VIP 座椅,加上牵引、制动等速度等级的提升,即使在大多数CRH 系列通用零配件逐渐下降的情况下,中国自主研发的CRH380 的成本不降反升。
京沪高铁 CRH380 列车,二等座票价为 550 元,一等软座 935元,商务座高 达 1750 元,而当天即可买到的京沪打折机票6 折不足 700 元,T 字头的 13 小时 火车票价不足 200 元 动车采购的数倍的溢价,最终付给了谁?二、动车天价采购背后的灰色利益链 CRH2 型动车的采购价很有代表性CRH2 是中国最早采购的动车,由南车 青岛四方公司与日本川崎重工合作生产,2004 年川崎将在日本新干线上使用的 E2-1000系车辆及技术出售给中国后,2007 年 11月 CRH2A 首批 60列下线,最 高时速 250 公里,最初在胶济、京津、武广、沪宁等线路上运行,目前仅在沪宁 线上运行较多据财新《新世纪》记者从主机厂商和供应商处了解的情况,北车 生产的高铁列车成本比南车还高而南车2011 年正式投入运营的CRH380 时速 高达 350 公里,大部分零部件采购价虽较CRH2 的最初采购价略有降低, 但业内 估算降幅不会超过10%事实上,这个《目录》已经是两次降价后的价格 这些离奇的价格, 比其他调查更有力地揭示了高铁列车高额采购的秘密更 令人吃惊的是, 操纵这些价格的并非主机厂商,多为铁道部高官。
很多主机厂商 的内部人士抱怨,由官员们钦定的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次价高,号称要用20 年 的产品刚下线就状况频发 他们指责有官员通过制定供应商名录,以及招标前打 招呼等方式, 将很多成立不久、 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商, 变成了垄断高铁某个零部 件供应的供货商 将这些垄断供货商归总为三类:一是技术型垄断,以外资企业为主; 二是亲属 “ 近水楼台 ” 型垄断,即供应商老板是某部委官员、主机厂领导的亲 属; 第三类是关系营销者, 通过与铁道部高官搭上关系取得信任后成为高铁供应 商,很多从未有过相关经验 山西女商人丁书苗即属第三类,她并无高铁轮对和 声屏障从业经验,但神奇地垄断了这一市场 此次财新《新世纪》记者从《目录》中获悉,丁书苗还间接垄断了高铁供应 链上的另一个分支 ——座椅根据档次不同,这些座椅售价1.4 万至 2.2 万元不 等 后两类型垄断,像高达30 万元以上的整体卫生间、上万元的座椅,被一些 主机厂内部人士称之为 “ 掠夺性垄断 ” 最终能进入高铁供应链体系的厂商均非等 闲之辈,但背景深度大有不同,主机厂负责接洽维修的工作人员自有区分办法: “ 那些产品需要维修时,连领导都找不着、对主机厂爱搭不理的,都是背景最牛 的关系户。
”动车灰色利益链:不守“规矩”进不了铁路圈 ed 三、动车采购引发的思考○1 动车天价采购的原因1、 合理性溢价 2、 动车采购中的灰色采购行为(参考不合理溢价和灰色采购) 深层原因 3、体制问题 铁道部是制定铁路行业政策的政府主管,部门,同时又承担着铁路运营的企业职 能,集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于一身从企业的角度, 其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利润最大 化;站在监管者角度,它应当对铁路行业进行监督管理,维护行业秩序这样具 有多重身份的组织机构容易会出现目标不明、责任不清的问题 铁道部虽然直接 从事铁路的投资建设活动, 却不需要直接承担经济盈亏责任,权责不对等, 且难 以用适当的指标对其进行考核、评判刘志军、张曙光等人为寻求政绩或者获取 经济利益, 片面追求高标准、 高速度的铁路建设, 同时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动车市 场谋取非法利益此外,在体制改革之前,铁道部还有专属司法系统,很大程度 上实行封闭的自我监督 这种内部角色划分不清、 外部监督渠道不完善的体制给 各种暗箱操作、权钱交易提供了机会,高价采购事件的发生也就并非偶然 4、组织架构与权责划分 目前我国铁路系统采取垂直领导模式,权力相对集中 铁道部动车组项目联合办 公室负责动车技术引进和招投标, 与负责供应厂商资质认定的铁道部运输局人员 高度重合, 这直接导致采购审批、 供应商选取、 定标过程基本是由同一套班子决 定,这其中张曙光是主要的实权掌握者。
从 2003 年至 2004 年,张曙光出任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兼副总工程师, 主管动联办的工作, 原本铁道部内部存在的审批 立项、认证流程也实际上掌握在张曙光等部门领导手中,权力凌驾于制度之上 铁道部内部不合理的组织架构和职权划分,使得刘志军张曙光等铁道部领导掌握 大量权力权力的过度集中和监督机制的缺失导致权力的滥用,即使再完善的采 购制度也会由于人的因素而无法有效实施,引发动车采购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5、文化环境因素 强调人在内控环境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内部控制受董事会、 管理阶层及其他员工 的影响,透过人及其行为而完成 铁路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的 集权管理体制, 铁路管理相对较封闭, 缺少市场经济的先进管理理念,同时又面 临着市场经济利益的诱惑2011年 2 月,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因严重违纪问题 被立案检查 此外,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张曙光、 运输局副局长苏顺虎也被卷入铁 道部一系列贪污案中, 这表明铁道部内部文化环境, 特别是道德环境存在很大问 题,由上而下影响着整个铁路系统的道德环境,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2 动车采购的治理1 进行动车采购改革,动车采购应纳入政府采购 财政部早在2004 年就出台了《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规定了政府采购 信息公告应当遵循信息发布及时、内容规范统一、 渠道相对集中、 便于获得和查 找的原则,并将采购价格、 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等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均列入了 须公示的范围。
但在具体实践中, 却有大量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游离于政府采 购之外只要未进入集中采购目录, 就不按照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操作,完全忽 略了“采购限额标准”的问题,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因此,应将动车采购纳入政 府采购体系,从源头上遏制不正之风,堵住了腐败漏洞使动车采购的票据流、 资金流和信息流都处在政府严格监控之下,堵住漏洞,遏制了行业不正之风 2 正确区分溢价中合理与不合理成分的构成,理性接受并逐步降低合理溢价并坚 决抵制不合理溢价3、采购管理环节的治理 采购管理环节的治理首先要完善铁路物资的准入和认证管理要解决利用强制认 证排除竞争、 指定供应商的问题, 应当对现有动车零配件的准入进行改革,对不 涉及行车安全的动车通用物资设备取消准入限制,由主机厂商在供应商中择优选 择同时应规范专用物资设备准入管理,逐步增加第三方认证机构数量,除部分 由铁道部直接管理的事关重大安全问题的产品外,其他产品认证实行市场化运 作政府部门不再直接承担认证工作,转为负责对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备案和监督 管理其次,强化铁路设备标准化建设 目前部分铁路专用物资设备技术标准不 详细、模糊化,对此应从铁路部、制造厂商、供应商和高校科研人员中选派专业 人员,组成各专业设备的技术标准委员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研究制定具体、 可量化的适用于不同等价铁路需要的物资设备选用技术标准,为第三方认证提供 标准和依据。
产品技术标准应作为公开信息向社会发布,铁路设备供应商按照标 准的要求, 生产符合铁路要求的产品, 并送到第三方认证中心进行产品认证,取 得认证后的产品即可进入铁路市场借助可观量化的评判标准, 使评标过程规范 化,杜绝不合格厂商通过各种不正当渠道进入动车市场,保证动车质量和安全,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为干预,压缩寻租空间 第三,减少招标过程的行政干预现有动车配件采购环节的招投标过程 4、改进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内控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加强动车采购的内控建设要从内部环境和深 层次体制入手 首先是自身的组织架构和权责划分的完善,要完善机构设置, 建 立相互制衡和监督机制, 决策的制定、 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 限制权力的过 度集中其次要对政企不分的体制进行改革日本铁路的发展与我国有着极大的 相似之处,其铁路改革对我国铁路现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3 动车天价采购对政府及企业采购行为的启示资料一般存在的灰色采购行为按照采购行为出发点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 一类是故意的灰色采购行为 采购者明知采购行为会对采购主体形成不利的影响, 却为了满足一己或小团体的利益,故意做出的不合理的商品采购行为。
常见的有 以下五种 : 1、官员采购一家单位本来有专门的机构从事商品采购工作,但有些权势的上级 领导,强令或打招呼逼迫企业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不合理的质量、不合理的数 量购买某种商品这些人因为在某些方面对企业有制约作用,企业惹不起或者根 本不敢惹 2、降质采购无论是工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采购行为均应当属于理智型购买 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客观存在,原材料供应商产品更新换代周期不断加快, 再加上采购者的主观故意,往往较难识破采购者降低原材料质量采购的行为其 3、高价采购由于现在进货渠道的多元化,不少商品价格和物流服务价格的透明 程度很低 ,采购人员采取低买高开、 高买高开吃回扣等方式 ,中饱私囊 ,给采购企业 埋下产品成本膨胀的隐患 4、超量采购采购批量与采购批次直接决定着企业采购费用的高低在一般情 况下,如果供货单位货源并不紧缺,那么 ,对于本地货源应该采取小批量多批次进 货;对于远程货源应该按经济采购批量进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满足生产 供应需求的前提下降低采购费用,并降低企业流动资金占用量,加快流动资金周 转但用这一标准去衡量企业采购行为,就会发现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其中最常见 的就是超量采购。
深究其成因,除了经济体制、财务制度等深层次的因素外,不分 青红皂白超量采购的因素不容忽视5、越位采购这是指采购主体从获取非法超额利润出发,采用超越政策法规界限 的渠道和手段进行的商品采购行为 另一类是盲目的灰色采购行为跟上一类故意的灰色采购行为相比较,这类盲目 的灰色采购行为从采购者的出发点分析,一般很少存在利己的动机,主要是因为观 念落后 ,素质较低 ,对现代管理方法学习研究甚少,不自觉地采取的有损于企业的 采购行为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是超质采购 超过既定质量水平的超质采购是一种形不成产品使用功能的 无效支出 ,企业应该尽量减少或者避免 第二种是提前采购采购太早会加大企业的库存费用,导致大量原材料长期占压 大量流动资金 ,使经营费用率居高不下 第三种是舍近求远采购 ,在同等质量下、同等价格的情况下,白白增加了原材料购 进价格 ,多花了一大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