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陕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doc
6页2012 陕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一.积累与运用(共 6 小题,计 17 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根深蒂固(dì) 面面相觑(qù)汲取(jí)狡黠(xiá)B.锲而不舍(qiè)味同嚼蜡(jiáo)恣睢(suī)强聒(guō)C.吹毛求疵(cī)郭然无泪(lèi)滞碍(zhì)拮据(jié)D.龙吟凤哕(huì)格尽职守(gè)诓骗(kuāng)荫蔽(yìn)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 分)A.喷薄 狼藉 长途跋涉 天沦之乐B.瞅看 晒笑 莫衷一是 断壁残垣 C.阴霾 虔诚 孜孜不倦 不屑置辩D.帐蓬 攫取 义愤填膺 沧海桑田3.填入下面横线吃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2 分)城市记忆的既有物质遗传,也有口头与非物质遗传一座座建筑,还有成片的历史街区、名人、故居等,纵向地 着城市的历史脉络与传承,横向地 着城市宽广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 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A.记忆 承载 交织 展示 B.展示 交织 记忆 承载C.承载 记忆 展示 交织 D. 交织 展示 承载 记忆 4.经典诗文默写【在(1)~(6)题中任选五题;第(7)--(10)题,任选一题) 。
(6 分)(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 )(2) ,君子好逑 (《关雎》 )(3)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5)鸢飞戾天着,望峰息心, (吴均《与朱元思书》 )(6) ,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7)予独爱 ,濯青莲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8)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雪》 )(9)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地》 )(10)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高尔基《海燕》 )5.语段修改 (3 分)①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②千百年来,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基础,也是世界文明宝库中 (独一无二、空前绝后)的艺术瑰宝。
③独特的方块汉字,是古老的华夏文明作为世界文明体系中唯一没有间断而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④它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魅力,有着浓重的爱国情结和故土之思,无论是漂泊在外的海外游子,这种情节更加深切⑤“汉字的魅力”一文中,字里行间都蕴含着这种感情1)第②的横线上填 (词语)更恰当(2)第④句的关联词语有误,应将 改为 (1 分)(3)第⑤句中标点符号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1 分)6.名著阅读 (2 分)“世界把痛苦给了他,他却把快乐给了人间 ”这句话可以用来评价《名人传》里的(人名) ,他的作品深受世界人民喜欢,请你写出其中一个 二、综合性学习(7 分)7.被尊称为“圣人” “亚圣”的孔子、孟子对中国可谓影响深远,他们超人的智慧、深邃的思想甚至远及日本、朝鲜、欧洲让我们与寻找“先贤”小组一同走近圣人、品评如家经典活动一】儒家经典传不朽(3 分)--------《论语》和《孟子》是儒家经典,其中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同学们搜集了许多词语,把他编成了一本小册子。
请你为这本小册子取个名字,并在扉页上写上一段序言名字 序言 活动二】先贤哲思照古今(2 分)--------孟子的思想精髓已成为我们名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北师大教授于丹用自己的人生感悟品《论语》 ,写出“于丹论语心得” 请你也仿照其形式,谈谈你对《论语》和《孟子》中某一句的认识和体会所选名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于丹心语: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所选名句: 你的心语: 【活动三】对联凝聚赞颂情(2 分)上联:孔子诲人不倦留美名 下联: 三、阅读(共 15 小题,计 46 分)【现代文阅读】 (共 9 小题,计 30 分)(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
(13 分)陕西地域文化的审美情趣(节选)梁澄清①陕西是一块具有独特个性特色的地域,特殊的自然环境因素,古老悠久的文化元音,深厚的文化积淀,使陕西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传统和价值特色②用自然目光去看,陕西地域可分切为北、中、南三个生态区段最北部靠近内蒙古一带属亚草原区段,中部以秦岭为界的大关中区域属黄土高原区段,秦岭南麓汉水流域巴楚边缘区段③用历史的目光去看,这南、中、北亦有区别北部的亚草原区段由于远离关中,靠近草原,虽然强大的关中历史文化对其会有影响,但紧紧地靠系北部草原游牧生活,所以其人性中必然张扬一种游牧人群的自由与野性,封建文化中的政治道德观念就难以束缚这里渴望草原的自由的马蹄,所以,历史上的政治与道德文化必然会被淡化和消解,而他们接受和传承得更多的就只能是源于草原的自然哲学和文化而秦岭南麓汉水流域,因为一道秦岭成为天然屏障,关中强大的政治文化也自然受其阻碍,于是源于青山秀水的由大自然和远古楚文化赋予的浪漫色彩浓郁的巫楚文化便本能的生命力旺盛在关中强大的政治道德文化受阻的一隅,人也便更多地以自然的属性让自己的心与天通,感受山水,领会自然,便淡化了现实的沉重,生命与生活多出一些浪漫与空灵。
④由于以上南北区段自然因素的离心性,关中地域就成了陕西文化的中心从历史传承、衍化至今的陕西文化或曰“三秦文化” ,在一定意义上主要所指就是关中文化从自然因素看,关中以黄土为本,水深土厚,视野开阔,既适于养生,也善养文化从历史传统看,关中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人们通常认为,中华民族的半部历史在陕西,指的正是这一点⑤ 三秦大地的民俗民间文化,其核心是对土地的崇拜无论是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谣谚、以及民间文化的综合载体——民间社火、民间庙会,无不体现这一主题尚农的习俗也使关中人群祖祖辈辈接受一个古老的已于农耕文化的朴素哲理:“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今传承于关中人性中的求实,简约精神,其根本应该在此 正如元代马致远在《送秦诸人引》中所言:“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 ”⑥秦人这种生命本性表现在艺术上,或简约大度、或慷慨激昂、或厚重率直、或尚元音原色,皆构成一种地域的大美的色彩和气度 我们欣赏秦腔及其弦板、遏宫、道情、线腔,是从梆子的击节、旋音的高亢、声腔的苍凉与激越中体会一种地域的人性;我们欣赏凤翔木版年画的纯真,泥虎、泥牛、十二生肖的土性的朴素,渭南面花艺术的亲切、渭北剪纸的简朴精犷、陕北剪纸的浑沌原始、陕南刺绣的空灵精致、关中土布的本色规正,同样是在体会一种地域的人性;我们面对关中饮食习俗中的大老碗、厚锅盔、宽带面、羊肉泡馍,也是在面对粗犷、纯真、厚重的直感,体会一种地域人性;甚至于关中民间“诓”不尽的古经、咬字如铁的方言用字,都会使我们体会到一种地域活生生的人性。
⑦ 价值观念的整合与重构是新文化的动力,而潜藏在地域文化中本色的大美却具有永恒的价值,因为,正是这种地域本色才使“三秦文化”独具审美的价值这既有历史的笔墨,更是上天的赐予在民族文化资源的整合中,继承并弘扬那种与简约、率真、浑厚、大器共存的审美趣味,使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化在今天依然能够绽放光彩,这也应该是我们民族的义务和责任8.从全文看,陕西地域文化独特的审美特点是什么?(4 分)9.第⑤ 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具体说明 (3 分)10.指出下面句子中“这”指代的具体内容 (4 分)(1)人们通常认为,中华民族的半部历史在陕西,指的正是这一点2)这也应该是我们民族的义务和责任11.下列表达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分)A.生活在山西北部的人们,人性中张扬着一种游牧人群的自由与野性B.从历史传承看,衍化至今的“三秦”文化主要着的是关中文化C.三秦大地的民俗文化的核心试试对土地的崇拜D.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的陕西地域文化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题 (18 分)岁月河流上的码头彭 程①一年的日子,是一条长长的河流,缓缓地、静静地流淌。
季节,便是河流上不同的河段自春到夏,经秋涉冬,次第流淌水上风光,四时各异春天活泼骀荡,夏天喧嚣匆遽,秋天静谧澄澈,冬天白山黑水②对于这一片古老的华夏土地,岁月借助一系列独特的民俗节日,呈现出自己的风貌这样的日子,镶嵌在一年三百六十多天里,使得原本混沌迷离难以辨识的一片,显现出区域和轮廓,产生了节奏和韵律日子不再是物理意义上单调、枯燥的数字,而变得生动、温暖,充满了情感和韵致中国人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其他节日,一样有丰厚的内涵③正月的背影刚刚遁去,煮元宵的香甜糯软尚在回味之中,便走近了又一个节日:二月二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这个时节,阳气荫发,气温升高,降雨增多,土地变得润泽松软,适宜播种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农耕文明传统的国度,这个节日无疑是重要的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许多地方都把这一天当作龙的生日加以祭祀,期盼雨水丰沛④蒲苇繁茂、草木飘香时,我们知道,已接近了被称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或女儿节的日子牛郎织女的传说,将农历七月七这天,装扮得温柔旖旎这个晚上,未嫁的女儿家,要向织女乞求赐以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以及美满的姻缘依稀记得童年的夏夜,在姑娘家院子的丝瓜架下,表姐和邻居的姐妹们指点着,高远晴朗的天穹上,横旦南北的白茫茫的银河两岸,哪是牵牛星,哪是织女星,一串轻轻的笑声。
⑤“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吟诵着王维的诗句,菊花的清香在幻觉中徐徐飘拂过来,九九重阳节来临了遥想故土山水佳胜之地,定是亲朋团聚,言笑晏晏,唯独自己天涯羁旅,孑然一身,能不黯然?亲情惘惘,系念依依⑥继续泛舟漂流,渐渐木叶脱尽,霜雪时作,江天寥廓然而尽管风景萧索,空气里却悄悄酝酿着一种欢欣,传递出一种暖意腊八节,古代庆祝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驱逐瘟疫的祭祀仪式,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欢快登场腊八粥用多种粮食和果实熬制而成,鲜明生动地寓意了丰收⑦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节……古老的民俗节日,它们的起源,都和土地、和农耕时代的生活、和先民朴素的梦想有关在形成和流传的过程中,又渐次衍生出更为丰富的内容,仿佛村口一棵百年的榕树,向四周伸展出众多气根和分枝,独木成材,遮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