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材料10不合常理背后.doc
5页1“落英缤纷”辨析高庆赐同志在《试论汉语一词多义的内部联系》 (见《中国语文》1978 年 第 3 期)一文中,提到由于一个词有互相对立的两种意义,对古代作品的理解 可能不同如“落”有“始”与“死”两个互相对立的意义,因而《离骚》中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落英” ,有的解作“落花” ,有的 解作“初开之花” 至于这两解哪个确切,高文未下断语我们如果统观全诗, 就会觉得还是解作“初开之花”为确 《离骚》中所提到的服饰饮食,都是为了 表现诗人‘余独好修以为恒’的思想品德,他当然不会去吃那已经凋落了的菊 花同样,这里的“坠露” ,也不能理解为“掉下来的露滴” (文怀沙《屈原离 骚今绎》 ) 这儿的“坠”是“余剩、遗留”之类的意思陶渊明的《闲情赋》 中有“栖木兰之遗露” ,将“坠”换成“遗” 所谓“坠露”或“遗露” ,也就是 “白露未晞”之“露” ,还未被朝阳晒干的余留在木兰花瓣上的露水郭沫若同 志译作“春天饮用着木兰花上的清露” (《屈原赋今译》 )是确切的 上面句子中“落英”的“落”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它与“秋菊”有 关,而一般菊花凋残时并不落瓣,如果按“掉下来”讲则与事实不符。
在陶源 明《桃花源记》中“落英缤纷”的“落” ,很多选本一律不加注释,因为这儿指 的是桃花,似乎毫无疑义在《古代散文选》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选)中,将这 句译作“落花遍地都是” ,释“缤纷”为“杂乱的样子” 可是,每当读到这一 句,按通常的注释去理解,总觉得很别扭,与文章整个情调、意境很不协调 文章一开始是要展现一个春光明媚、生机蓬勃、景色异常的场面如把“落英 缤纷”理解为“落花狼藉满地” ,一派衰败零落的景象,却有点大杀风景其实 上句“芳草鲜美”的“鲜”字已点明作者写的并非“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的 季节那么下句“落英缤纷”也只能理解为“初开的桃花繁盛鲜艳” 这就能构 成一幅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绮丽画面,才能使“渔人甚异之” ,才会把读者引 入“世外桃源”的幻境同样的道理,这里的“缤纷”也不应作“杂乱” “凌乱” 之类的贬义解,而应作“繁盛” “华丽”之类的褒义解 “缤纷”有褒贬两义,这在《离骚》中已有明显的区别 “佩缤纷其繁饰兮” ,郭沫若同志译作“我的花环是参差而又多趣呀” ,文怀沙同志译作“你瞧我佩 戴得多么华丽而停当” 这儿得“缤纷”都是褒义, “时缤纷其变异兮” ,郭译为 “时俗纷纷地是变幻无常呀” ,文译作“时间是如此错纵多变” 。
这儿的“缤纷” 都是贬义马茂元同志在《楚辞选》的注释中指明这两个“缤纷”用法有异, 将前者释作“盛貌” ,将后者释作“错乱而混杂的样子” 在现代汉语中, “缤纷” 一词作褒义用的时候多,作贬义用的时候却很少可是,在现在通行的词书上, “缤纷”多作贬义解,如《现代汉语词典》解为“繁多而凌乱” , 《 新华字典》 也如此,但举的例句却又都是“五色缤纷” 、 “落英缤纷” ,这是不够妥帖的 (《中国语文通讯》1979 年第 5 期)《鸟鸣涧》的“桂花”偶翻《新编千家诗》(中华书局,1999),见所收王维五言绝句《鸟鸣涧》 , 编注者只给首句的“闲”字加了注:“安静 ”再看《中华古诗文读本》辰集对2这句诗的注释是:“人闲桂花落:在寂无人声之时,桂花轻轻飘落 ”再考察下 去,发现两个注本都只是沿袭了别人的说法 早在 70 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 社,1978),就把这句诗注释为:“桂花” ,亦称木犀,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类型,此处所写当是春日发花的一种一说冬天开花的桂,春深花落 “闲” ,寂静意在寂无人声人迹处,花开花落无声无息葛杰、仓阳卿选注的《绝句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提出了另一种意 见,他们的注释是:桂花——月亮的光华。
古代神话中说,月亮中有桂树,所以桂往往被用来作为月的代称 “桂花落”,即月亮的光华洒落在大地上我认为《绝句三百首》的注释是基本正确的,可是《文学评论》1983 年第 1 期 发表了刘璞的《“桂花”不是月光》(以下称刘文)一文,作出了相反的结论 他“认为《唐诗选》解释正确, 《绝句三百首》解释错误” 这似乎已成定论, 流行甚广,现在加上《新编千家诗》等这样发行量很大的普及读物的推广,是 否以讹传讹,很有辩正的必要现在来看全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首先应该弄清楚, “闲”和“静”的意思是不同的 “闲”是闲暇、空闲、悠闲, 重在表示没有事情、没有活动,与“忙”相对;“静”是安静、清静、寂静, 重在表示没有声响、安定不动,与“动”相对 “闲”一般是没有安静义的诗 中“人闲”与“夜静”对举,更说明诗人在两句诗中要表达的重点是不同的 从《唐诗选》到《新编千家诗》的编注者都用“寂静”或“安静”来释“闲” , 已经犯了转移概念、注释不准确的毛病因而造成《唐诗选》和《中华古诗文 读本》对这句诗的解释并不一致至于刘文更是发挥想象,对全诗的内容作了 近两百字的描述,我不知道能不能算串讲?他下面的话,应该算是对这首诗前两 句的解释: 夜已深,人们都安睡了,整个春山显得那么空蒙、静谧。
夜静极了,甚至连桂花飘落的声音也隐约可闻这离王维本来的诗句的意思更远,添加了作者的不少想象成分试问:这两句 诗、即使是全首诗有哪个词语表现了“夜已深,人们都安睡了”这一内容呢?阅读古诗文首先就要落实词句,连词句都不落实是很难谈赏析的勉强要 谈,十有九是很难不陷入主观臆测的刘文事实上落到了这一地步它批驳 《绝句三百首》将桂花释作月光的几点理由(所谓“词语训释、句法关系、艺术3风格”)都是没有说服力的,也经不起分析、反驳,我们没有必要为此多花费笔 墨这里只要论证桂花是指称月光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其实这对古人和我们 的前辈学者,根本不成什么问题;他们不仅知道因为传说月中有桂树,因此古 诗文中往往用桂来作为月亮的代称,同时也常常以桂花来指代月亮或月光 “花”字原本写作“华” 《说文·华部》:“华,荣也 ” 《尔雅·释草》: “木谓之华,草谓之荣 ”用作“光华” 、 “华夏”义时,音有变化,古为声母不 同,今为声调不同 “花”是六朝后起字, “花”行而“华”用为“光华” “华夏” 义专用字;但仍有将“桂花”写作“桂华”的写作“华” ,也要念作“花” 例如: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张九龄《秋夕望月》)桂华澄远近,璧彩散池塘。
李林甫《秋夜望月》)桂华临洛浦,如挹李膺仙羊士谔《郡中玩月》三首之二)桂华吐耀,兔影腾精韩愈《明水赋》)何待桂华相照,有人人如月范成大《好事近》)这都是用“桂华”指代月亮或月光的,应该不会被人误认为是写植物的桂 花吧?如果王维的《鸟鸣涧》也像这样是写作“桂华” ,也许会少让一些人作出 误释在古诗文中也有写作“桂花”是指代月而不应发生问题的用例如:桂花那不落,团扇与谁妆?(梁简文帝《望月诗》)天汉看珠蚌,星桥视桂花庾信《舟中望月》)自从孤馆深锁窗,桂花几度圆还缺李贺《有所思》)“桂花(华)”在古诗文中常用来指称月亮或月光,虽然得到了证实;可是刘文 的作者一定还会提出, 《鸟鸣涧》中的“桂花”并不见得是指代月光的那么我 们就要论证王维所写的鸟鸣涧在春天是没有桂花的人们一般都只知道桂花是秋天才开花的,江南某些地域,比如湖南,女孩 儿农历九月生,往往取名桂华或桂花 《鸟鸣涧》写的是春景, 《唐诗选》的选 注者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作出了努力,弄清楚了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 等不同种类” ,似乎解决了这个矛盾;然而在我们看来,这个劲却是使错了方向, 并没有解决问题因为桂花虽然可以有春季开花的,但不等于说王维写的鸟鸣 涧这个地方就也有春天开的桂花。
首先我们查看《全唐诗》王维的全部诗作,他有三首诗写了桂花,除《鸟 鸣涧》外,还有: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幸与(一作“有”)丛桂花,窗前向秋月《山茱萸》)4其中一首可以断定是在秋天,一首无法确定季节再看全部《全唐诗》 ,出现 “桂华”的有 9 首诗,出现“桂花”的有 74 首可以肯定是指代月的有上述所 举张九龄、李林甫、羊士谔、李贺等人的四首诗,不能肯定的有《鸟鸣涧》等 3 首剩下 76 首,像王维《山茱萸》这样在诗句中就已明确提到秋的有 lO 首, 从诗题可以断定是写秋景的有 3 首,从诗句中其他词语可以推测是写秋景的还 有 10 首以上例如: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桂花半落红橘垂,江头骑火照辇道张籍《楚宫行》)“冷露” 、 “红橘垂”是秋景总计在 76 首写到桂花的诗中,近三分之一的诗作 可以推定是写秋景的,其他是无法确定季节的另有一首像《鸟鸣涧》一样是 写的春天,摘抄四句如下:昔年经此地,微月有佳期洞口桂花白,岩前春草滋李颀《送东阳王太守》)我们把它列在不能肯定是指称月还是植物的三首诗之中 《全唐诗》写到桂花的 诗作,大致反映了一般人的认识,桂花是秋天才开花的。
这也应该是岭南以北 中国各地桂花生长的情况我们知道,桂树本是南方的树木李时珍《本草纲目》引嵇含《南方草木 状》云:“桂生合浦交趾,生必高山之巅 ”种植逐渐向北扩展,形成多个品种, 李时珍把它分成五种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说:《纲目》分桂为五种:曰桂,即今所谓交桂;曰牡桂,今广桂;曰菌桂,俗呼木犀;曰天竺桂,浙中山桂也,有子如莲;曰月桂,四季有花香,此桂子乃天竺桂子也 他又引《学圃余蔬》说:有一种四季开花而结实者,此真桂也,闽中最多,常以 春中盛开凡桂四季者有子,此真桂也江南桂八、九月盛开,无子,此木犀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引前人的话说:苏恭以单桂牡桂为一物,亦未可据其本高三四丈,多生深山蛮洞之中,人家园圃亦有种者移植于岭北,则气味殊少辛辣,不堪入药也三月四月生花(?),全类茱萸,九月结实今人多以装缀花果作筵具,其叶甚香;可用作饮,尤佳二月八月采皮,九月采花并阴干,不可近火还有清初陈昊子纂辑的《花镜》也说:桂一名梫,一名木犀,一名岩桂……其种不一:白名银桂;黄名金桂,能著子;红名丹桂,不甚香又有四季桂、月桂,闽中最多;叶如锯齿而纹粗,5花繁而香浓者,俗呼球子木犀花时凡三放,为桂中第一。
综合以上几种本草名著的意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桂有多种,有春季开 花的,有四季开花的,但是都只生长在南方亚热带地区,像福建、广东、广西、 云南等地岭南以北,长江、黄河流域,都只生长八、九月盛开的秋桂不仅 明清以前的古代如此,现在也还是如此今年有便到西安,向朋友请教,也都 说陕西的桂树是秋天开花从多方面考察,都说明王维写的陕西蓝田鸟鸣涧, 当时不可能有春天开花的桂树,因此《鸟鸣涧》中的“桂花” ,只可能是指代月 光 (《文史知识》2002 年第 4 期;收入《汉语史论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