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语音2.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39947505
  • 上传时间:2018-05-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6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五节第五节 韵母及其教学韵母及其教学 一、韵母汉语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二、韵母的分类 韵母总数 单韵母 复韵母 鼻韵母 特殊韵母39 6 13 16 44个特殊韵母—— er、ê、-i[ ]、-i[ι ]1、单韵母 ɑ[A] o[o] e[γ] i[i] u[u] ü[y] 2、特殊韵母 er -i[ ] -i[ι] ê[ε]舌面元音发音简表前 央 后不圆 圆 不圆 圆 高 i[i] ü[y] u[u] 半高 e[γ] o[o] 半低 ê[ε] 低 ɑ[A] 3、复韵母 (1)前响复韵母 ɑi, ei, ɑo, ou (2)后响复韵母 iɑ, ie, uɑ, uo, üe (3)中响复韵母 iɑo, iou, uɑi, uei4、鼻韵母 (1)前鼻韵母/舌尖鼻韵母ɑn iɑn uɑn üɑn en in uen ün (2)后鼻韵母/舌根鼻韵母ɑng iɑng uɑng eng ing ueng ong iong三、汉语普通话韵母发音要领 1、普通话韵母的发音(略)2、汉语拼音字母ɑ o e i在不同条件下的读音 (1)字母ɑ有四个读音: ① [A]: ɑ iɑ uɑ中的ɑ读[A] ② [a]: ɑi ɑn uɑn uɑi中的ɑ读[a] ③ [ɑ]: ɑo iɑo ɑng iɑng uɑng中的ɑ读[ɑ] ④ [ε]: iɑn üɑn中的ɑ读[ε](2)字母o有三个读音:2① [o]:单韵母o及uo中的o读[o] ② [u]:ɑo iɑo ong中的o读[u] ③ [ ]:ou iou中的o读[ ](3)字母e有四个读音: ① [γ]:单韵母e读[γ ] ② [ε]:ie üe中的e读[ε] ③ [ e ]:ei uei中的e读[e] ④ [ ]:en eng uen ueng中的e读[ ](4)字母i有三个读音: ① [ i ]:单韵母i和复韵母、鼻韵母中的i读[i] ② [ ]:zi ci si音节中的i读[ ] ③ [ι]:zhi chi shi ri音节中i读[ι]四、韵母表(略)掌握国际音标(IPA)五、韵母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口型,舌位,舌位图(1) 单韵母最基本元音最易出问题的是—— [o] [γ][u] [y]① o开口度略小,注意唇型只见上齿最下边缘② e发o,保留舌位,唇型变扁,似微笑状先发较松的[ ] ,舌根紧张并后移,延长发音时间③ u圆唇程度最高,舌后缩④ü用[i]引导用[u]引导:口型不变,向前向上移动舌位(2)复韵母 常见问题——看作两个元音发作单元音,丢韵头/韵尾 3复韵母中各元音读得一样响亮/长/清晰[1]前响复韵母ɑi、ei、ɑo、ou的发音汉语:前音响亮,但音长较短,两音间无明显界限英语:前重后轻,前长后短,前清楚后模糊,音长长 纠正方法——控制音长、开口度小一点、注意口型教前响复韵母的板书设计ɑi、ei、ɑo、ou[2]后响复韵母iɑ, ie, uɑ, uo, üe的发音不要拖长[3]中响复韵母iɑo, iou, uɑi, uei的发音引导法-ui –iu念中响(3)鼻韵母发前后鼻韵母的主要区别——位置不同: 舌尖前伸抵住上齿龈——舌面后部抵住软腭口型不同: 上下齿相对,口型较闭——上下齿离得较远,口型较开听觉不同: 轻、短,细弱低沉,不够响亮——较重、宽宏、响亮主要问题——前后鼻韵母相混斯拉夫语:鼻音后加[g]音法语:鼻化音 纠正—— 鼻辅音发音部位完全闭塞(4)特殊韵母er —— 舌位摆成e[ ]的部位,再翘舌只能自成音节四声依次开口度增大-i[ ]、-i[ι ] ——拖音法,发出辅音后舌头不动ê[ε] —— 欸外国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韵母ü 、―i撮口呼韵母前后鼻韵母的区别音近元音的区别4第六节第六节 声调及其教学声调及其教学 一、汉语普通话的声调 1、声调 一个音节中有区别意义作用的相对音高变化,是汉语的重要特征之一2、调值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实际读法调值的语音特点 (1)相对音高 (2)语音连续,中间无停顿3、调类 声调的种类 普通话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调型 普通话四种基本调型——高平调、中升调、降升调、全降调5、调号标注的位置 韵腹6、普通话的四声调类 调型 调值 调号 长度 第一声the 1st tone 阴平 高平调 55 ˉ 次短 第二声the 2nd tone 阳平 中升调 35 ˊ 次长 第三声the 3rd tone 上声 降升调 214 ˇ 最长 第四声the 4th tone 去声 全降调 51 ˋ 最短声调特点—— 一平、二升、三曲、四降7、五度标记法——调值的描写方法 [55] [35] [214] [51]二、声调及其教学 1、声调教学的重要性 语音学习难点,语音教学重点2、留学生学习普通话四声时存在的问题 (1)用重音代替 (2)随意性大 (3)用母语的语调代替5(4)四声发音不到位 一声不够高、二声上不去、三声不拐弯、四声下不来3、声调教学的方法从单音节字调入手,单音节练四声(1)声调教学示意图 (2)声调教学顺序传统教法——四声依次教学推荐的声调教学顺序——第一声:高平调作为基调第四声:由高而降;可先教慢动作,夸张法 第二声:中升调,适当拖长第三声:先降后升;低调、“慢转弯”法 四声教学示意图(3)双音节和多音节词语的声调教学 双音节定调词语——他说 您说 我说 会说 说了他填 您填 我填 会填 填了他写 您写 我写 会写 写了他念 您念 我念 会念 念了 可针对不同学生修改在语流中纠正声调自制特殊生词表三、变调及其教学 1、第三声的变调及其教学 (1)3 + 3 → 2 + 3 (2)3 + 1/2/4/大部分轻声字 → 21(变短促)半三声的常见错误: [1]读成全三声的后一半升调 [2]将低降调21读成高降调512、“一”的变调 (1) 单用、词句末尾、序数中读原调一 十一 唯一 第一 (2) 一、二、三声字前读第四声一天 一时 一起 (3) 四声前读第二声一半 一共 (4)动词重叠时变为轻声6看一看 听一听3、“不”的变调 (1)一、二、三声字前读第四声不安 不然 不久 (2)四声字前读第二声不对 不错 (3)词语中间、肯定否定连用,变为轻声挡不住 对不起 去不去第七节第七节 轻声及其教学轻声及其教学 一、轻声的定义普通话里的汉字一般都有自己的声调,但在词或句中有些字常失去原有的声 调而读得又轻又短,这就是轻声轻声不标调号 二、轻声的特点 (1)特殊音变物理属性表现——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2)读音特点:短而轻 (3)依附性——轻声的音高随前面音节声调的高低而变化对比:珠子——竹子——主子——柱子三、轻声对声母、韵母的影响 1 声母不送气的清塞、塞擦音声母浊化哥哥 我的 耳朵 瓶子2 韵母元音央化:妈妈 办法 大方 麻烦元音脱落:豆腐 意思 我们 东西复元音单元音化: 回来 热闹 木头轻声和音强、音长、音高、音色都有关系四、轻声的作用区别词义和词性例:对头区别词和短语例:东西、火烧7五、变读轻声的规律 (1)助词:语气、结构、动态助词 (2)名词词尾 (3)某些量词:(两)个 (4)名词后少数方位词:家里 床下 树上 (5)动词后某些结果和趋向补语 (6)单音节动词重叠的第二个音节 (7)夹在词语当中的“一”和“不”、“没” (8)人称代词作宾语、兼语 (9)一些口语中常用的双音节词六、教轻声采用的一些方法自然地发得又短又轻适当夸张注意轻声字的音高和调型特点 问题——(1)音高随前字漂移 (2)轻声字说得像去声多在语流中练习,记忆轻声词第八节第八节 儿化韵及其教学儿化韵及其教学 一、儿化韵的构成 er有时和其他韵母结合成一个儿化的韵母,叫儿化韵 写法是在原韵母之后加r 汉字的写法是在原汉字后写“儿” 注:普通话有两个“儿”概念 自成音节的——不自成音节的二、儿化韵的作用 (1)区别词义要一块——要一块儿(2)转换词性罩——罩儿 亮——亮儿(3)表示喜爱、亲切、细小,增加感情色彩变化小猫儿,小鸡儿三、儿化韵的读音(略)四、教儿化韵时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问题—— (1)不会卷舌或读成[γ] 、[ε] (2)卷舌过晚8(3)韵母儿化后音值常有变化 (4)不会发鼻化音 (5)随意将词儿化第九节第九节语气助词语气助词““啊啊””的音变(略)的音变(略) 语气助词“啊”因受前面字音的影响读音有变化 变化规律: 1. 在 a、o、e、i、ü 后读 ya,汉字可写作“呀” 2. 在 u、ao、ou 后读 wa,汉字可写作“哇” 3. 在 -n 后读 na,汉字可写作“哪” 4. 在 -ng 后读 nga,汉字仍写作“啊” 5. 在 -i [ ] 后读 [za],汉字仍写作“啊” 6. 在 -i [ι]后读 ra,汉字仍写作“啊”第十节第十节语调及其教学语调及其教学留学生在语调方面容易犯的错误—— 1、重音不明或用母语重音代替 纠正——突出最重要内容 2、停延异常 纠正——多读、多看、扩大词汇量 3、声调、句调乱变 普遍现象 4、音长异常 单音节词:3〉2〉1〉4 双音节词:前短后长 三音节词:中短长 四音节词:中长、短、中长、最长重音、音长的关系原因——母语(多无声调)句调、重音影响声调掌握不牢固汉语是声调语言,声音高低不仅满足句调要求,还要基本保持每个字本身的 声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