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一上期末(福建)—古代诗歌阅读.doc
7页2024高一上期末(福建)—古代诗歌阅读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首四句抒写离开官场后的感想,反映诗人个性与其既往人生道路的矛盾B.诗人以“羁鸟”“池鱼”比喻自己官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喜爱C.“狗吠”“鸡鸣”的场景描写,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表现乡村的喧闹嘈杂D.诗人以白描手法描绘方宅、草屋、榆柳等乡村风物,突出田园生活的恬静2.请简要分析“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中“暧暧”“依依”叠字的表达效果 (★★★)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王学士赴两浙转运① 欧阳修汉家财利析秋毫,暂屈清才岂足劳邑屋连云盈万井②,舳舻衔尾列千艘春寒欲尽黄梅雨,海浪高翻白鹭涛平昔壮心今在否,江山犹得助诗豪[注]①转运,即转运使,掌管地方漕运、财政、茶盐等。
②井:古代以地方一里为一井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非常重视“财利”,诗人认为王学士可凭借才干为朝廷效力B.第二联“舳舻衔尾”运用夸张手法写战船之多,极言军队的强盛C.第三联的下句与“卷起千堆雪”,绘形绘色,都写出浪涛的壮美D.全诗语言平易晓畅,风格雄壮豪迈,虽写离别,但读来不觉伤感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王学士的勉励,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弟侄书堂[唐]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赞美侄子虽生活贫穷,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保持勤奋学习、自觉修道的良好习惯B.颔联写尽管故乡战火纷飞,但弟侄仍然常修礼乐,对比中更突显出其卓然高洁的品格C.尾联是对后人的恳直劝勉,且旨意深切,前句谆谆教诲,后句字字警醒:不要浪费光阴D.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许自然流露,对世人亦有启发作用6.诗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写景手法高妙,请结合诗句赏析。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和陶归园田居六首①(其六) 苏轼 昔我在广陵②,怅望柴桑陌长吟《饮酒》诗,颇获一笑适当时已放浪,朝坐夕不夕③矧④今长闲人,一劫展过隙江山互隐见,出没为我役斜川⑤追渊明,东皋友王绩诗成竟何为,六博本无益[注]①本诗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苏轼贬居惠州,时年59岁②广陵:地名,在今扬州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苏轼出任扬州太守柴桑陌:指陶渊明的乡里③此句本《左传·成公十二年》:“百宫承事,朝而不夕意谓不为官府事务所累④矧:况且过隙:言时间短暂⑤斜川:地名,陶渊明有《游斜川》诗东皋:地名,王绩晚年隐居东皋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怅望”一词暗示诗人在广陵时的苦闷,这种心境在“长吟”陶诗中获得了一时的缓解B.诗中“柴桑陌”“《饮酒》诗”“追渊明”既照应了标题,也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欣慕C.“江山”两句与《赤壁赋》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表达的意旨相似D.诗歌叙写今昔境况,展现不同的生活境遇下诗人相同的人生态度和一以贯之的积极心态8.本诗最后四句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四句,都表达隐逸主题,请简要说明其人生态度的不同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秦川①李 颀②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③松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①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按此诗中意思指长安一带②李颀,唐代诗人,四十五岁中进士后,只任过新乡县尉之类的小官,屡次考绩,未得迁调《望秦川》为诗人晚年辞官归隐故乡、离别长安途中所作③五陵:长安城外汉代的五个皇帝的陵墓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端,紧扣题目,由“望”字入手,描述了清晨诗人远眺所见的秦川B.颔联承接首联,具体描绘山河城阙,“净”“重”二字传神点染出景物特点C.颈联笔调一转,意境随之变化,视听结合,写出了秦川大地的秋声秋色D.尾联收束全诗,点明主旨,说明写作此诗的原意,表明对“客”的同情10.古人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入手赏析本诗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木兰花慢·江行晚过北固山①蒋春霖② 泊秦淮雨霁,又镫火,送归船正树拥云昏,星垂野阔,暝色浮天芦边,夜潮骤起,晕波心、月影荡江圆。
梦醒谁入楚些③?泠泠霜激哀弦 婵娟,不语对愁眠,往事恨难捐看莽莽南徐,苍苍北固,如此山川!钩连,更无铁锁④,任排空、樯橹自回旋寂寞鱼龙睡稳,伤心付与秋烟[注]①《晚清史词》谓此词作于鸦片战争中镇江为英军攻破后②蒋春霖(1818年一1868年),晚清词人③些(suò):楚辞中常用的语助词④铁锁:晋王濬伐吴,吴人以铁锁链横江,王濬作大木筏沿江而下,烧断铁链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江上晚行所见所闻,下阕抒发词人面对北固山时感事伤时、忧国如焚的情怀B.“正”字领起江上之景,把进入视野的远景与近景、动景与静景全部收入词篇之中C.“婵娟,不语对愁眠”,写出词人难以成眠并与月亮相对的景象,抒发词人的忧愁D.“钩连,更无铁锁”句用典,赞美王濬的赫赫战功,反衬清军无法固守的腐朽无能12.朱庸斋《分春馆词话》评说此词“合豪放、婉约为一手”,请结合此评论,从写景角度具体赏析此词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人日寄杜二拾遗①高适②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藩无所预③,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④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注]①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杜二拾遗,即杜甫②高适,时任蜀州刺史,故称“高蜀州”,本诗是其晚年之作③预:参预朝政当时安史之乱未定,蜀中局势艰难④忝:辱,有愧于 13.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适诗中“遥怜故人思故乡”一句所抒之情在杜甫《登高》一诗中也有所体现B.柳条之生机、梅花之美丽与“不忍见”“空断肠”形成强烈反差,乐景更添哀情C.诗中“龙钟还忝二千石”与辛弃疾“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所表达的情感一致D.全诗浑朴自然又充满沉郁之气,将个人遭际与家国命运相结合,颇有杜甫诗风韵味14.杜甫读此诗后,在《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中写道:“感君郁郁匡时略请结合诗句谈谈“郁郁”蕴含哪些情感 (★★★)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各题插 秧 妇元 戴良青袱蒙头作野妆,轻移莲步水云乡裙翻蛱蝶随风舞,手学蜻蜓点水忙紧束①暖烟②青满地,细分③春雨绿成行村歌欲和声难调,羞杀扬鞭马上郎④ [注]①紧束:指扎束秧把②暖烟:玉的代称此指柔嫩秧苗翠绿如玉③细分:精心细致地分秧栽插④马上郎:指骑马的富家公子哥儿。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野妆”展现了插秧女自然的美感,“莲步”勾勒出插秧女轻盈、洒脱的劳动风姿B.颈联描写秧苗栽种后的情景,“青满地”“绿成行”写出秧苗的勃勃生机,充满乡野之趣C.尾联运用对比手法,描写富家公子难以应和插秧女的歌声,意在嘲讽富家公子不通民乐D.这首诗格调轻快,写出了农事生产过程的愉悦美,语言清丽,声调流转,富有民歌情调16.本诗的颔联极具动态美,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遗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①张先:字子野,北宋词人同赋:用同一词牌,取同一题材填词②娉婷:形容女子美好的姿态③湘灵:古代传说中的湘水之神《楚辞·远游》中有“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的诗句1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中弹筝人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中弹筝,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
B.上阕中,“一朵芙蕖”一语双关,既写荷花,又喻指弹筝人的美貌,“飞来双白鹭”则烘托了弹筝人技艺的高超C.下阕“哀筝”二字体现了乐曲总旋律哀伤的特点,哀伤的旋律使烟霭都为之敛容,云彩都为之收色D.“依约是湘灵”化用“湘灵鼓瑟”的典故,既隐喻弹筝人如湘灵般美好,又营造了神秘虚幻的氛围18.后人评价词作最后两句“人不见,数峰青”有“言尽而味永”的特点,请简要分析其精妙之处。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