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尔塔体系学案.doc
12页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 1 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网络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初步形成1. 含义:二战后期至战后初期,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协议和原则,重划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的新国际关系体系2. 形成的背景: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⑴西欧各国普遍衰落⑵苏联空前强大----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政治、经济、军事)⑷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3. 主要内容:⑴ 成立联合国⑵ 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日两国法西斯处理的异同前一课已讲)⑶ 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①分区占领德国及首都柏林,划分在巴 尔干的势力范围②美国独占日本本土③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港口等方面 拥有特权4. 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多重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性质的)5. 评价:⑴ 积极: 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⑵消极:①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实质),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②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德国、朝鲜、印巴)⑶体系内隐藏着许多矛盾 ①美苏间矛盾 (争霸)②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这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③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美国与崛起的西欧、日本之间的经济领 域的斗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南斯拉夫与苏联之间、中苏之间、 苏联与东欧之间存在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⑤新老殖民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的矛盾⑷影响: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6. 瓦解:①冲击:第三世界的兴起②解体: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二、两极格局的形成-----正式形成(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出现)1. 概念:在雅尔塔体系下表现出来的国际关系(显著特征),包含:①美苏全球范围内的对抗、争夺;②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地区的严重对抗;③以及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在全球的斗争.三个层次核心是美苏关系,主要对抗形式是冷战.2. 形成原因:①美苏均势是根本前提(是指军事上的暂时均势) ②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基础 ③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是重要原因(冷战的根源)④美对苏等社义国家实行冷战是推动因素3. 形成过程:⑴战后同盟关系走向破裂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失去合作的基 础②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主要原因)⑵1946 年,丘吉尔发表反苏的“铁幕”演说⑶1947 年,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称为“杜鲁门主义” ⑷1947 年,美国提出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的“马歇尔计划”⑸两大阵营的形成与对峙A、资本主义阵营:①美国的强大 ②西欧的衰落※美国的强大:—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⑴表现:①政治上:控制操纵联合国,英、法等西欧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②经济上:大战期间,以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已确立,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见课本材料)③军事上: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空军,军事基地分布世界各地。
率先掌握了核武器⑵原因:①自身经济基础雄厚,本土未受战争破坏②战争刺激经济增长,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⑶意图:“世界蓝图 ”——称霸世界※西欧的衰落:⑴英:海外贸易、黄金储备、工业生产;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发展⑵法:经济严重倒退、货币贬值、外汇储备;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发展B、社会主义阵营:①苏联的崛起 ②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③亚洲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实力大增:— —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⑴表现:①是抗击法西斯的主力,国际威望大增②军事实力大增,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军事强国③领土也有扩大※社会主义国家的增加:①东欧八国:(建立政权的途径——都得到苏联的帮助;都仿效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南、阿既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又得到苏军支持:罗、匈、保、波、捷在苏联军事管制下组织革命力量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东德②亚洲四国:中、朝、越、蒙※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950 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以苏为首的社义阵营形成⑹标志:1949 和 1955 年,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相继成立4.两极格局的特点:①政治:表现为“冷战”②经济: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③军事:表现为“局部”战争④意识形态:“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疑难解析1、几个相关概念⑴“格局”: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是建立在世界主要大国实力对比的基础上的。
⑵“极”: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它影响、制约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其他力量⑶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根因: 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⑷明确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关系①同:都是对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这一历史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一种概括和描述②异:雅尔塔体系主要是讲美苏如何在欧洲、东亚划分势力范围,在这一过程中,美苏关系由战时合作演变为战后对抗;两极格局只是指美苏走向全面对抗后的国际格局 可以说,雅尔塔体系包括美苏合作和美苏对抗两个阶段,而两极格局则是指雅尔塔体系框架内美苏关系的第二阶段,即对抗阶段 2、单元线索: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 → 两极格局 → 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①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两极格局初步形成②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形成: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③“冷战”和美苏争霸: 两极格局的发展演变④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 两极格局终结3、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异同?相同点:(1)建立背景: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2)建立过程: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基本原则,建立了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国际体系;(3)实质: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形成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4)结果:都随着主要国家主导力量的消失而走向瓦解。
5)内容:都建立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6)作用:都暂时缓和了主要国家的之间的矛盾,其实根本矛盾都没有根本解决.不同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背景 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主宰 体系英法等帝国主义大国意志 体系美苏两大国意志缓和 调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暂时妥协中心 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美苏两极格局性质 本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和大国强权政治等多重 性质基础金题1.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包括 ①铲除德国、日本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 ②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 ③对日本进行分区占领 ④划分战后欧洲一些国家的边界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2.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A.美苏大国根据自己的战略意图对世界格局的划分B.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局面C.维护世界和平、民主及安全D.美苏等大国斗争与妥协的产物3.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的标志是 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B.联合国的成立C.关贸总协定成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A.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争夺霸权 B.美国极力遏制苏联,苏联与美国抗衡C.美苏在处置法西斯问题上态度一致 D.苏联要争当霸主,但战后重建依靠美国援助5.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国际性会议的召开 B.国际性组织的建立 C.世界各种力量的对比变化 D.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6.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 A.大国凭借实力建立国际关系格局 B.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C.惩治了法西斯战犯 D.确立了新的世界殖民体系7.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格局的特点有 A.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并将其军事力量部署到欧、亚、非、大洋洲等地 B.英国有效地加强了殖民地的统治,使其帝国的基础更加稳固 C.苏联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相抗衡的经济军事大国D.战后,亚、非、欧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8.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欧洲 8 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B.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建立C.亚洲 4 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第 2 课 冷战的开始知识网络一、冷战形成的原因1、盟友关系的破裂及原因:①二战结束,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
②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主要因素)2、冷战爆发的原因:探究一:根据【学思之窗】P95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A、美国为什么要“战”?(遏制苏联)⑴必要性: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②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视苏为其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根本)⑵可能性:①西欧普遍衰落,期望美国担当起抵制苏联,保护自由国家的重任②美国空前强大,企图称霸世界,“遏制共产主义”;B、为什么用“冷”战的方式?(非战争手段)①世界人民在战后的和平思潮、反战思想②双方势均力敌,都拥有核武器,不敢贸然开战(两败俱伤)二、冷战的含义冷战(COLD WAR):是指二战后(1947---1991)在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教材 92 页)三、冷战政策的提出⑴1946 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 8000 字电报:遏制理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理论基础内容:①二战结束之初,美国在 苏联 基本上没有什么利益需要捍卫②苏联的存在是美国未来发展的障碍③美国政府要遏制苏联②1946 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四、美国冷战政策和苏联的对抗措施探究二:美国为达到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具体采取了那些措施?苏联又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请仔细阅读教材第 92---94 页,完成下表。
政策措施领域美国 苏联政治 杜鲁门主义 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㈠美国的冷战政策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冷战之门 的开启)⑴背景:英国请求美国承担对希腊、土耳其的援助⑵内容:“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或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⑶实质:是以维护美国安全、反苏为幌子,干涉各国内政,全球扩张,称霸世界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 义在经济上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⑴背景:①战后初期,西欧经济困难②工人运动高涨,威胁西欧资产阶级的统治⑵目的:①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②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 ; ③遏制苏联⑶概况:1947.6 提出,1948 年实施⑷实质:以“复兴欧洲”为名,借经济手段来稳住资本主义的阵脚,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 ⑸影响:①对西欧:A、 经济上: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秩序B 、政治上:西欧各国受制于美国,随着实力增强必然要求摆脱控制②对美国:A、经济上:西欧成为美国的海外市场(维护本国制造商出口商的利益)B、政治上:控制了西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