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写作与鉴赏》教学大纲7000字.docx
17页《文学写作与鉴赏》教学大纲7000字 《文学写作与鉴赏》教学大纲(20xx年修订)课程性质《文学写作与鉴赏》为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和非中文专业的学生设立的一门文化素质类课程,是以写作能力培养和文化素养培育为主的文学课程课程以主体性课程模块《文学写作》与拓展性课程模块《中国文学鉴赏》、《外国文学鉴赏》组成课程群体系,是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各学科教学师资(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理科)的重点公共课程之一目的与任务通过对文学写作主体论、过程论、文本论、鉴赏论以及文体论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文学写作和文学欣赏的基本知识、理论与方法,提高文学写作能力、文学欣赏能力,培养其文化素质和审美人格课程的基本要求一是理解、掌握文学基本理论中关于文学写作与鉴赏的三大特征和三大基本方法,以及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文本构成的三大审美要素;二是理解、掌握主要文学文体(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等)的共同写作规律和不同写作个性,以及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文体欣赏理论、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第一模块 文学写作第一章:《文学写作教程》绪论通过界定文学、文学写作的涵义,讲述文学写作的三大特征;通过列举文学写作的发展历史、当今现状、分类情形以及基本的审美功能来阐述文学写作的三大方法。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第二章 文学写作的基本条件了解文学写作主体的智能结构是由写作者的智商、气质、性格、兴趣、思维、激情等六个方面内容组成;了解文学写作主体的必备能力的涵义是指写作者的体察能力、想象能力、阅读记忆能力、经验积累能力、技巧运用能力、模仿创造能力等六方面都比非文学写作 1者要强;知晓文学写作主体的文化素养体现在知识修养、文化修养、政治修养、人格修养、审美修养等五个方面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第三章 文学写作的过程与方法通过从动态的角度,描述文学写作主体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描述文学写作成品是如何由生活原象转换为写作者的心理意象,再转换为审美对象的心理和过程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第四章 文学文本的审美要求通过生动的案例教学,学习者要懂得作为文学写作的载体——文学文本,在情感上、在语言上、在结构上的一些具体审美要求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第五章 诗歌写作通过对诗歌精品的赏析、解读,归纳出诗歌文体的五大审美特征,根据这五大审美特征,从诗歌文体最小的结构单元入手,掌握诗歌文体写作的四个最基本的写作方法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第六章 小说写作了解小说文体产生、发展的历史,掌握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方法,学会运用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去鉴赏、分析小说作品,开展小说文体的教学和研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第七章 散文写作了解古今散文文体的演变历史,懂得散文的基本分类和新形态散文(电视散文和网络散文),掌握散文的写作方法,能够运用散文文体知识去研究散文作家和散文精品,写得出达到一定水平的散文作品,并顺利地开展散文研究性学习和散文教学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第八章 杂文写作通过结合现代文学课的学习、特别是通过结合鲁迅杂文的学习,了解杂文文体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发展,掌握杂文基本的文体特征,培养正确的欣赏杂文的意识、学会杂文的基本写作方法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第九章 科普小品写作2了解科普小品在中国发展的简史,也了解科普小品文体在今天贫弱的创作现状和广大读者对优秀科普小品的阅读需求,培养鉴评、研究科普小品的文体意识文科同学在阅读、欣赏科普小品时提升自己的科技素质,理科同学在欣赏、写作科普小品时培孕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第十章 儿童文学写作掌握儿童文学的文体定义和文体特征,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类别,懂得儿童文学的写作规律,能够顺利地对中小学生开展儿童文学的案例教学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第十一章 传记文学写作了解传记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演变,结合中国古代文学课的学习,熟读几部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传记文学经典。
知晓传记文学的三大基本文体特征,掌握传记文学写作五大基本方法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第十二章 报告文学写作了解报告文学文体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演变过程,掌握报告文学文体三大特征掌握报告文学写作从采访、选材、立意、结构以及人物塑造等的全过程和基本方法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第十三章 戏剧文学写作结合中外文学史的学习,了解戏剧文学的历史发展和戏剧理论基本知识,懂得戏剧文学的文体特征,掌握戏剧小品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第十四章 文学评论写作懂得文学评论的定义、类型,知晓文学评论作为文学文体与理论文体有机结合后体现出来的基本文体特质,能掌握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写作方法,在文学课程的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能按文学评论文体规范,写出符合要求的文学评论文章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第十五章 网络文学写作懂得网络文学的基本定义和在近 10 年内的演变叙略,掌握网络文学的四大文体特征能把网络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运用于网络文学文体的写作上,运用于“网络写手” 3的能力培育上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第二模块 中国文学鉴赏第一章 专题一:中国古代小说鉴赏着重讲解中国古代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与人才的合理配置;《水浒传》是怎样描写各路英雄是被逼上梁山及塑造人物的艺术;《西游记》与实现自我价值;《红楼梦》沉重的感伤色彩及对我们人生观影响)、中国古代市井文学代表作“三言”、“二拍”与市民生活理想、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儒林外史》与知识分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以及中国传奇小说代表作《聊斋志异》与心理补偿。
教学方式: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第二章 专题二:中国现当代小说鉴赏着重讲解鲁迅《在酒楼上》的小说艺术,分析鲁迅小说中的悲剧意味及诗性特征;《边城》从沈从文的写作心理、姿态,看其作品的特色与得失,理解构成湘西文学世界的题材、人性描写、人生形式想象等基本元素;张爱玲《倾城之恋》从意象营造和语言风格两个方面,分析张爱玲小说艺术创新和袭旧的独特风格;掌握张爱玲既大雅又大俗,既传统又现代的特点,注意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特异的地位;萧红《小城三月》中国现代文学中小城叙事的宏观主题:“犹睡”的小城与觉醒者的永恒冲撞通过《受戒》在新时期文学史上的影响,了解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以及他在废名、沈从文,与阿城、贾平凹之间承前启后的作用;路遥《人生》巧珍的形象与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崇文”情结;张承志《黑骏马》草原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社会观念的矛盾冲突及其消解;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余华小说从先锋到世俗的变化对于先锋小说的象征性意义教学方式: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第三章 专题三:微型小说写作与鉴赏主要讲解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篇幅精短;选材精粹;构思精巧;语言精美);微型小说的立意的基本方(单一、集中构成立意的强度;丰富、多义构成立意的厚度);微型小说的人物创造方法(聚点式;变点式;多点式);微型小说的情节模式(微型小说的情节延变模式;微型小说情节错动模式;微型小说情节的省略模式;微型小说情节的扩张模式);微型小说的结构技巧(递升反转与释悬曲转;多重反转与波状曲转;反映对比与变异重复;单 4线反馈与双线碰撞);微型小说的写作与规律(单一律;参与律;变化律)教学方式: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第四章 专题四:散文写作与鉴赏史铁生《我与地坛》 “向死而生” ——文学里的哲学命题:要为活着找到充分的理由;余秋雨《文化苦旅》对传统文化的反省和对现代都市文化的惋惜、对现代文明重建的企盼;周作人《苦雨》现代散文的“闲话体(风)”的语体特点,周作人的“言志”散文以及基本体式;何其芳《画梦录》体会作者如何运用感觉、意象、词语和修辞手法等来构造他的“独语”世界;巴金《随想录》鉴赏 “说真话”——作品在反省历史时所采取的方式、基本态度和立足点。
教学方式: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第五章 专题五:散文诗写作与鉴赏散文诗文体定位,明确散文诗文体特征;散文诗的美学特征,讲清散文诗的小巧美、凝蕴美、空灵美、意境美、理趣美、音韵美等六个美学特征;介绍散文诗常见体式;散文诗的欣赏方法,分析散文诗的结构艺术、语言营造、写作手法教学方式: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第三模块 外国文学鉴赏第一章 小说专题(西方小说Ⅰ):第一节 《堂吉诃德》鉴赏一、塞万提斯生平二、《堂吉诃德》的情节、主题和艺术特征三、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堂吉诃德是一个矛盾、复杂的艺术形象和可笑、可悲、可爱、可敬的人物桑丘是西班牙农民的形象第二节 《悲惨世界》鉴赏一、雨果简介二、《悲惨世界》分析三、人物形象分析冉阿让的悲惨命运和性格的发展,冉阿让的典型意义,宣扬“爱”的力量,具有浓厚的改良主义色彩四、《悲惨世界》的艺术特色第三节《红与黑》鉴赏一、司汤达简介二、《红与黑》分析三、人物形象分析于连是中小资产阶级右翼的代表,拿破仑帝国和封建复辟时期交迭阶段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的典型四、小说的艺术成就是情节集中,人物心理分析与肖像描写、行动描写相结合第四节《高老头》鉴赏一、作者简介二、《高老头》分析三、《高老头》人物形象分析。
高里奥是“父爱”的典型,拉斯蒂涅是青年野心家的典型第五节《包法利夫人》鉴赏一、福楼拜简介二、主要人物包法利夫人分析爱玛悲 5剧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世俗环境和包法利主义三、艺术特点分析福楼拜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发展,不以情节取胜,而以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见长,笔调冷峻大胆,叙事技巧高超第六节《双城记》鉴赏 一、狄更斯简介二、《双城记》分析创作意图是表现狄更斯的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思想三、介绍人物形象梅尼特、代尔那、卡尔登的性格特点第七节《简·爱》鉴赏一、勃朗特姐妹简介二、《简爱》分析三、简·爱形象的意义简·爱的性格具有反叛性与妥协性,是女性解放的前驱者之一作品通过这一形象提出了妇女地位和性别文化政治问题,是对维多利亚性别主体的反动第八节《安娜·卡列尼娜》鉴赏一、托尔斯泰简介二、《安娜·卡列尼娜》分析小说中的两条线索分别是安娜对于爱情自由的追求和列文对于社会出路的探索安娜形象及其悲剧原因分析列文的形象带有托尔斯泰自传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托尔斯泰在七十年代转变时期复杂的思想矛盾和紧张的思想探索第九节《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鉴赏一、马克·吐温简介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分析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里程碑式作品和最典型的美国流浪汉小说。
分析作品的情节、主人公哈 克贝利·费恩和吉姆的性格特点,及两位主人公形象在美国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第二章 小说专题(西方小说Ⅱ):第一节《母亲》鉴赏一、高尔基简介二、《母亲》分析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运动发展、人民群众觉醒的过程母亲尼洛芙娜从无知的奴隶妇女成长为革命的组织者与领导者,表明革命对群众的吸引与影响第二节《百年孤独》鉴赏一、马尔克斯创作简介二、《百年孤独》分析作品通过对布恩迪亚家庭七代人以及马孔多小镇的兴衰消亡过程的描写,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现实生活,指出了孤独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艺术特征第三节《日瓦戈医生》鉴赏一、帕斯捷尔纳克简介二、《日瓦戈医生》分析作品的主题是对从19xx年革命到新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反思,体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主人公日瓦戈是一个精神独立、追求自由和具有人道精神的俄国知识分子形象第四节《城堡》鉴赏一、卡夫卡简介二、《城堡》分析《城堡》的主题具有多重意蕴,作品主人公K具有现代小人物的典型特点,作品使用了象征等表现手法 6第五节《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