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用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现状与展望.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l****6
  • 文档编号:39058956
  • 上传时间:2018-05-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用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现状 与展望【摘要】 目的总结穴位给药治疗心律失常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总结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等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的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结果穴位给药治疗心律失常具有用药量小、药效高、毒副作用少的特点结论穴位给药符合心律失常用药的基本要求:尽快产生有效且能被很好耐受的药物浓度,并根据治疗需要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这一浓度而不引起副作用;同时存在着剂型制剂工艺落后的问题,需要借助高科技发展现代新剂型 【关键词】 穴位给药;敷贴;穴位注射;埋线;心律失常随着对药物毒副作用认识的不断加深,医学界开始研究第四代给药方式,其特点是用药量小、副作用小、药效稳定持久等,例如靶向给药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传统的给药方法如静脉滴注或口服往往疗效一般或产生全身毒性反应近年来,国外采用心外膜药物聚合物骨架粘附给药和离子导入给药,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其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迅速、能进行药物控释,且能避免全身的不良反应,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给药方式[1]中医药在给药方式上的研究还不多,但是中医理论中蕴藏着这方面的认识,例如药物归经理论与现代的靶向给药有相通之处;针灸的穴位给药就是以药量小、副作用小为特点,其给药途径符合第四代给药方式的要求。

      穴位给药主要包括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穴位埋藏(穴位植入)等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尚少,下面对穴位给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现状作一总结21 穴位敷贴刘桂珍[2]报道用麝香保心丸耳穴敷贴治疗室性早搏 100 例,并与王不留行子组进行比较方法:取耳穴主穴:心、神门,配穴:交感、内分泌、皮质下取麝香保心丸一贴,剪 1 cm×1 cm 医用胶布,贴于心、神门穴,先取左耳,敷之 3 d 换右耳,这样左右轮换贴耳穴,20 次为 1 个疗程,即 2 次/周,以药丸溶化效果更好王不留行子组(对照组)40 例选穴相同结果:治疗组显效 32 例,有效 58 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 2 例,有效 33 例,总有效率为 82. 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 01),表明麝香保心丸组优于王不留行子组,临床上有显著意义本治疗方法简单、安全,病人乐意接受,不仅发挥了经络穴位的作用,而且发挥了麝香保心丸的药效,两效齐并效果更佳焦瑛等[3]报道用平颤膏穴位敷贴治疗房颤 432 例病人随机分为平颤膏治疗组和异搏定对照组治疗组主要药物组成有元胡、生山楂、黄连、茵陈,该药经现代科学工艺提纯后再加入适量氮酮渗透剂制成浸膏,装入 7.5 cm×2 cm 大的渗透膜中贴于心俞(双)、内关(双)、膻中。

      贴前先用 75%的酒精清洁局部皮肤,再用手指在穴位上摩擦 10 min 左右,以皮肤红热为度,将膜面对准穴位适当用力加压 30 s 即可,每 24 h 更换 1 次疗程中除个别针对病因用其它药外,禁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辅助治疗对照组用异搏定 80 mg 研末装胶囊,3 次/d 口服治疗组显效率25.38%,有效率 59.47%,无效率 15.15%,总有效率 84.85%;对照组显效率23.21%,有效率 52.98%,无效率 23.81%,总有效率 76.19%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心律失常最为突出的优点是方便,痛苦小,病人乐于接受2 穴位注射32.1 室性心律失常周庆伟等[4]报道用当归液穴位注射治疗过早搏动 41 例收效较佳,方法如下:穴位常规消毒,选用 5ml 注射器和 6 号针头,针尖垂直刺入内关(双)、神门(双)穴,上下提插2~3 次,有酸胀感后每穴注入 6%当归注射液 0.5 ml,1 次/d,10 次为 1 个疗程,总有效率 87.8%张馨兰等[5]报道用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室性期前收缩 30 例,取穴为内关、神门,穴位注射药剂为 1%利多卡因 4 ml,30 例病人中显效 17 例,有效 10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为 90.0%。

      杨吉第[6]报道以内关穴槲寄生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 15 例,方法:病人取仰卧位,医者以一次性空针抽取槲寄生注射液 1.5 ml (2 g/ml),取内关穴,常规消毒,直刺 1 寸,经施术直至“得气”为标准,抽动针栓见无回血,缓缓推注,注完留针 1 min,隔日 1 次,5 次为 1 个疗程,所有患者穴位注射前均记录心电图,停治后再复查 1 次,结果 15 例中治愈 8 例占 53.3%,显效 6 例占 40%,有效 1 例占6%,总有效率 100%刘三太等[7]穴位注射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30 例,治疗组取心俞、内关穴,病人坐位略前伏,穴位常规消毒,用 6 号针头抽取 2%利多卡因 4 ml(80 mg),灯盏花注射液 4 ml 向下直刺略捻转,待局部得气后回抽无回血时将药缓慢注入,每穴 2 m,出针后用干棉球按压片刻,1 次/d,5 次为 1 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抗心律失常和扩管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 30 例经 1~2 个疗程治疗,显效 18 例占 60.00%,有效 10 例占 33.30%,无效 2 例占 6.60%,总有效率为 93.40%;对照组 30 例显效412 例占 40%,有效 8 例占 26.7%,无效 10 例占 33.3%,总有效率 70%,治疗组在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方面均大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χ2=4.0,P0. 05)。

      刘斌[8]报道在内关穴注射苯肾上腺素、维生素 B 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0 例,有效率为 82. 5%曹奕[9]报道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60 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针刺组进行对照观察,两组均选内关穴,治疗组以 5 ml 消毒注射器抽取新福林 10 mg,取双侧内关穴,常规消毒后刺入,提插得气,抽无回血后缓慢推药,每穴 5 mg出针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避免出血;对照组取双侧内关穴,常规消毒穴位皮肤,用 28 号 2 寸毫针刺入,大刺激量提插捻转,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20~40 min,其间行针 3 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 90.0%,对照组有效率 53.3%,显示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穴位注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程结束后 3 个月,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为穴位注射组的远期疗效优于针刺组2.2 心动过缓李淑萍等[10]报道穴位注射治疗心动过缓 50 例,取心俞穴,患者取伏卧位,穴位常规消毒,根据患者胖瘦酌情进针深度,药物为复方丹参注射液 2 ml,进针后稍加提插待有针感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入,1 次/d,每次取一侧穴,10 次为 1 个疗程。

      首次取左侧心俞穴注射效果较好,以症状消失、心率恢复为每分钟 62~70 次左右、1 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为治愈;50 例患者全部治愈,治疗最少 3 次,最多 10 次,采用本法治疗心动过缓产生奇效52.3 各种心律失常王菊光等[11]报道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 78 例效果满意,方法:取患儿内关穴,局部消毒,用 5 号半注射针头,进针约 0.5 cm 左右,回抽无血后注射 25%硫酸镁 0.2 ml,双侧穴位注射,7 d 为 1 个疗程,可连用两个疗程,结果:穴位注射 7 d 后,急性患儿心电图约 90.1%恢复正常或好转;慢性患儿约 54%恢复正常或好转、且疗程短;中毒组硫酸镁穴位注射治疗(不停用洋地黄)3 d 后,心电图洋地黄中毒表现消失韩勇等[12]用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心律失常 47 例,取穴 1 组:心平(经验穴,在手少阴经上,腕横纹上 3~5 寸压痛点);2 组:厥阴俞、内关、心俞;气血虚的加足三里、阴虚火旺加太溪、痰火型加丰隆、瘀血加血海,用一次性 10 ml 注射器抽取生脉注射液 4ml 及复方丹参注射液 4 ml,1 ml/穴,2 d 1 次,两组穴位交替使用,10次为 1 个疗程,结果治愈 5 例,好转 33 例,无效 9 例,总有效率 80.9%。

      石雪梅[13]报道穴位注射治疗心律失常 28 例选穴:主穴心俞、内关、心俞周围敏感区,失眠加神门、前额头痛加印堂、前侧头痛加太阳、后侧头痛加风池、头顶痛加百会,药物组成:①安定注射液 2 mg, 5%葡萄糖 4 ml;② 0.1%利多卡因 5 ml,维生素 B110 mg;③5%葡萄糖 4 ml,丹参注射液 2 ml,注射方法:以上穴位常规消毒,每穴注入药物 0.5 ml,1 次/d,5 次为 1 个疗程,用以上方法治疗不同年龄组的病人 28 例,痊愈 20 例,好转 6 例,无效 1 例,有效率 96%尹克春等[14]用当归注射液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50 例并与 30 例常规西药及 30例常规针刺治疗作对照研究,方法如下:治疗组用 3 ml 注射器抽取当归注射液 2 ml 分别刺入双侧内关、神门穴,有针感后回抽无血将药物注入,西医对照组则按常规治疗,针灸对照组毫针针刺双侧内关、神门穴,留针 20 min,结果治疗组总有6效率 88.00%,西医对照组为 86.67%,针灸对照组为 70.00%,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与针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统计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8.00%,优于西医对照组的 70.00%和针灸对照组的 73.33%(p﹤0.05)。

      综合以上研究报道显示,穴位注射治疗心律失常具有很好的疗效,而副作用明显小于西药等治疗方法 3 穴位埋线马逸等[15]报道穴位埋线治疗心律失常 30 例,应用 1 号医用羊肠线,剪成 5~6 cm 长,在局麻下把羊肠线埋入穴位,基本穴为内关(双)、足三里(双),结合辨证心脾两虚加脾俞、心俞或神门;心气阴两虚加三阴交或厥阴俞;心肺气虚加肺俞、列缺;气虚血疲加关元,埋线时一定要得气,有针感发胀或麻时才能进行,每隔15~20 d 埋线 1 次,3 次为 1 个疗程,结果显效 18 例,有效 10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为 93.3%叶珩[16]报道耳头体穴联合埋线治疗心律失常 150 例,随机分 A、B、C、D、E 组各 30 例,A 耳穴埋线,B 头针治疗带埋线,C 体穴埋线,D 耳、头、体穴联合埋线,E 耳、头、体穴联合针刺耳穴主穴为心、皮质下,配穴:快速型心律失常(指室率>100 次/min 以上)选择降率点、神门、耳中,缓慢型心律失常(指室率参考文献】[1]高建青,梁文权.抗心律失常药新的给药途径[J].Foreign Medical Sciences Sectionon Pharmacy 1996,23(4):228.[2]刘桂珍.麝香保心丸耳穴敷贴治疗室性早搏 100 例[J].上海医药,1996,18(8):8.[3]焦瑛.平颤膏穴位敷贴治疗房颤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7,4(1):246.7[4]周庆伟.当归液穴位注射治疗过早搏动 41 例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1990,9:420.[5]张馨兰.穴位注射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30 例[J].中国针灸,1996,16(6):12.[6]杨吉第. 内关穴槲寄生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 15 例[J].中国社区医师,1998,15(3):35.[7]刘三太.穴位注射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30 例[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6,4:30.[8]刘斌.内关穴注射苯肾上腺素、维生素 B,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7,4 (7) : 332.[9]曹奕.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60 例治疗观察[J].中国针灸,2002,22(4):231.[10]李淑萍.穴位注射治疗心动过缓 50 例[J].中国针灸,1999,19(6):342.[11]王菊光,李岩.穴位注射硫酸镁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 18 例[J].针灸临床杂志, 1997,13(2):37.[12]韩勇.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心律失常 47 例[J].陕西中医,2002,22, (8):736.[13]石雪梅.穴位注射治疗心律失常 28 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