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清末]吴大澄书法作品(图).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洪易
  • 文档编号:39807964
  • 上传时间:2018-05-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1M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吴大澂作品吴大澂作品作者:堂阳墨人吴大澄吴大澄百科名片百科名片吴大澄像吴大澄(1835~1902) ,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年又号愙斋,江苏省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官员、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善画山水、花卉,书法精于篆书目录目录生平作品官职成就治河保疆寿命编辑本段生生平平同治初客沪,入萍花社书画会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光绪十二年(1886 吴大澄像[1]年)擢广东巡抚光绪十三年八月,署河南山东河道总督 光绪十八年授湖南巡抚中日甲午战争 起,他率湘军出关收复海城,因兵败革职一生喜爱金石,并工诗文书画主讲龙门书院少从陈硕甫学篆书,中年后又参以古籀文,益精工题跋行楷方正流丽,独树一帜兼长刻印作山水、花卉,用笔秀逸,尝仿恽寿平山水花卉册,及临黄易访碑图尤妙精鉴别,喜收藏,尤能审释古文奇字 编辑本段作作品品著有《说文古籀补 》 、 《古玉图考》 、 《权衡度量考 》 、 《愙斋集古录 》 、 《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 、 《愙斋文集》等 编辑本段官官职职历任编修、 河北道、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等职 编辑本段成成就就吴大澄书法以篆书最为著名他开始学秦代小篆刻石,书法酷似李阳冰。

      后受杨沂孙的启示,将小篆与金文相结合,并用这种方法书写《论语》 、 《孝经》以及信札他的篆书大小参差、渊雅朴茂,在当时是一种创造他对金石文字有精深的研究,开拓了对先秦文字的广阔的视野,使他的篆书从中汲取了不少的营养吴大澄写篆书,喜用隶书书款他的隶书横平竖直,亦取法汉碑行书学曾国藩,又颇有黄庭坚的趣味编辑本段治治河河光绪十三年八月, 郑州十堡(即石桥) 黄河决口南泛,为害严重先是署 河南山东河道总督李鹤年、河南巡抚 倪文蔚主持堵口,朝廷复派礼部尚书李鸿藻到工督修,至光绪十四年五月,口门埽占失事,功败垂成李鹤年等均革职七月,皇帝命吴大澄署河南山东河道总督,接办堵口大工,于当年八月到任视事他认为河工堵口收发料物弊端甚多,乃只身微服,混杂在送料民工中,背运秸料,进行私访发现发料短缺,克扣工钱,大澄有意率众与管料官员争吵,该官员正拟将大澄推下鞭杖时,他的随从立即站出高呼:他是河帅,谁敢动手?这时大澄喝令对管料的官员予以杖责,并带枷在工地示众,以儆效尤 大澄对堵口工程筹划有方,措施得当对在工的官吏,分工明确,严限完成他誓言:如依限不能完成者斩,自己也将以身殉职在工人员无不凛然,于是日夜赶堵,于当年十二月合龙。

      该工程较拨发款银节约60余万两 大澄任河督时,对郑州、 中牟、开封一带险工甚为重视他说:中河厅头堡大王庙顶冲之石堤,……八堡之人字坝、托头坝(中牟境),下南厅七堡之顺二坝,十九堡之盖坝(开封境)均甚紧要,是防御省城之门户他提倡用水泥砌筑砖石坝,加固工程,这是黄河上使用水泥修工程之始 郑州十堡大工完成后,因河势南趋,行将塌至堤身大澄审时度势,在荥泽八堡(今郑州李西河一带)老滩前,筑石坝一座,工竣立一石碑,碑文是: “老滩土坚,遇溜而日塌,塌之不已,堤亦渐圮,今我筑坝,保此老滩,滩不去则堤不单,守堤不如守滩阐明了他的固滩保堤的治河思想 光绪十五年他奏请用新法测绘黄河图,自河南省阌乡县(今灵宝境)金斗关到山东利津铁门关海口,测量河道长 1021公里次年图成,呈光绪帝浏览,命名 《御览三省黄河全图》 编辑本段保保疆疆光绪六年三月 (1880年4月) 吴大澄为三品卿衔,赴吉林随同铭安帮办一切事宜,旋即改为“督办”吴大澄于 6月行抵吉林,即与吉林将军铭安商酌防务事宜,于整军吏、守边强边等方面多有建树 位于图们江出海口的吴大澄雕像吴大澄与吉林将军铭安于吉林建立边防军队改原有八旗兵,废除世袭制,改为招募制,共建防军马步 13营,5000人。

      次年防军增至 9000人,后统称靖边军,经过严格训练,己“悉成劲旅”于珲春开始修筑东、西炮台为防御沙俄从水上入侵,还创建图们江、松花江水师营同时设立招垦局,移民垦荒,推行实边政策他经过实地勘查,确定以珲春和三岔口所属边地为招垦中心,设立珲春招垦局,下设五道沟和南岗分局招垦范围广泛,且规定许多优惠政策为给垦民、商旅和军队提供方便,1880年底,修筑从宁古塔至吉林省城长达 600里的大道及北、东线大道,建有百余座木桥,同时还增加许多驿站,加强了边疆的防务力量 1885年6月8日,吴大澄会同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重勘东部边界经吴大澄、依克唐阿再三辩驳,据理力争,终于达成协议于1886年10月12日正式签订 《中俄珲春东界约 》及《中俄查勘两国交界道路记 》 含补立“土”字牌,添立 “啦”、 “萨”、 “玛”字界牌和一至十八记号;收回黑顶子;争得图们江口通航权等,从而捍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矗立在珲春市区的龙虎石刻及具清代建筑风格的五角碑亭,就是珲春人民为纪念爱国大臣吴大澄谈判胜利而建立的石刻正面篆书阴刻“龙虎”二字,左下竖刻 “吴大澄书”,字体流畅,气势磅礴吴大澄于谈判期间曾多次书写 “龙”、 “虎”二字,抒发其 “龙骧虎视”的大无畏的爱国精神。

      编辑本段寿寿命命卒年六十八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吴大澂像取自《清代学者像传》第二集,叶公绰辑,杨鹏秋摹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