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期媒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彰显新闻本位.docx
7页新时期媒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彰显“新闻本位” 王 娟Summary: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结构和人们价值观都经历了深刻的转变,由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演变成了灵活的市场经济,原来集中于社会精英阶层的思想整合和统一的社会合意形成机制面临着日益凸显的多元化利益表达的冲击当社会越来越倡导和谐的同时,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了解社会公共事务的渴望逐渐增强,知情权需要被尊重,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表达渴望顺畅而公平的通道为适应社会变化,新闻媒体也由“文革”前的阶级斗争工具逐步转向社会舆论的工具,向提供公共利益表达平台的“新闻本位”思想靠拢,这些在近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中被生动的诠释Key:新时期媒体;突发公共事件;传播;新闻本位一、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回归“新闻本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人们的思想从媒介是阶级斗争的工具逐步转向宣传论,特别是最近的十余年中,传媒业的角色又从单纯的“宣传工具”到公共利益表达的“中介”,从“喉舌论”到自觉充当沟通协调者一切以新闻为本位,这是新闻媒体作为国家舰船的瞭望者的责任使然,也是新闻工作者职业操守的体现社会结构的多元化也必然造成人们利益的多元化,现代社会的突发公共事件不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造成影响。
从2003年的非典到2005年的哈尔滨停水事件,从2008年9月份的三鹿奶粉事件到10月份的橘子寄生虫事件,由于突发公共事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且在社会上产生的极大影响,致使人们对突发新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受众自我参与和评判意识的凸显和“新闻本位”思想的驱使使得各家媒体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力争成功地、第一时间完成突发新闻报道,从而“搏”得自己在市场上的立足之地近年来主流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无论是从观念模式、思维模式、文本模式,还是从参与报道的媒体数量、种类都有了长足的改进与创新,回归了新闻本位,使得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二、三鹿奶粉事件中媒体报道呈现出新的特点相对于以往突发事件报道中媒体的表现,三鹿奶粉事件的媒体报道呈现出新的特点:(一)不失语、不跟风第一时间客观报道突发事件,因其突发性、影响力、复杂性得以在短时间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作为以提供信息为主要职责的新闻媒体就成为大众获得信息的不二之选,但在过去的报道中,媒体有一种一旦承担起了“社会望者”的角色就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危及社会稳定的错觉,所以在突发事件报道时能拖就拖2003年非典事件中最先发出声音的是2003年4月8號的是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篇《北京遭到SARS袭击》,而不是我国的权威媒体,同月20日前我国的媒体处于失语状态,直到20日,前卫生部组书记高强在“非典”记者招待会表示从4月21日起每天公布全国疫情,一时间全国几乎所有的媒体才把目光都放在SARS上。
与以往不同,2008年9月9日甘肃兰州晨报首次报道了“14名婴幼儿同患‘肾结石”,奶粉事件开始浮出水面2008年9月11日,《东方早报》刊登的“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一文首次公开提名问题企业“三鹿”,把三鹿奶粉可能是众多婴幼儿患肾结石的致病原因拉进公众的视野,一石惊起千层浪,国内多家媒体纷纷第一时间跟进报道,同日上午11时左右,甘肃省卫生厅专门针对“奶粉事件”召开了新闻通报会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对严肃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作出部署,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响应,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各大报纸、电视台和网站纷纷报道此事,公开透明的信息让人们知道事情的真相及事态的发展,看到了政府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效率、为民当家作主的决心以及妥善处理此事的能力,提高了政府的权威性和媒体的公信力而不是等境外媒体报道或小道消息出现时才出来以正视听事实证明,当一些有重大影响力的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地为大众提供客观准确的新闻报道可以打消人们的疑虑,让大众可以以客观冷静的心态面对事件,而不是在小道消息满天飞的环境里惶惶不安、胡乱猜测,引发社会危机二)“官本位”到“人本位”的转变以往新闻媒体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通常尽量淡化对事件危害性和已造成的损失的描述,而去凸显党和政府的关怀和人们对解决问题的信心,一些冰冷数字的简单堆砌缺乏人情味。
现在,和谐社会的人本思想越来越被叫响,新闻报道从“官本位”逐步向“人本位”转变,新闻本身是做给人看的,就要以人为切入口进行报道,体现了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三鹿奶粉事件发生时,媒体不仅报道如何严惩违法生产销售掺三聚氰胺牛奶者更关注因喝三鹿奶粉致病的肾结石婴儿的病情和安置情况,2008年9月12日来自新华网的报道“卫生部要求各地上报食用三鹿奶粉婴幼儿患病情况”“卫生部发布喝奶粉导致肾结石的婴幼儿诊疗方案”,9月13日“医疗专家谈如何护理‘肾结石婴幼儿”,《人民日报》9月19日的文章“河北甘肃全力救治问题奶粉患儿”9月21日“患儿都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等新闻报道让人们看到了政府对患病婴儿的关心和安置措施的力度,缓解了人们对不法分子和问题企业的愤怒和对肾结石宝宝的牵挂,平稳了公众情绪,起到了“减压阀”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三)多层次深入挖掘性报道2008年9月12号新华网除了用消息来报道三鹿奶粉事件,还配发新闻时评“大品牌更需要严格监督”,更有视频“‘新华纵横婴儿肾结石病调查”,9月15号《人民日报》“对三鹿奶粉安全事故坚决查处决不袒护”,1B号“所有获中国名牌称号的食品企业将被检查”、“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冀纯堂被免职”等报道分别从事件发展动态、政府态度、问题企业查处、干部责任问责、后续保障工作等方面力求受众对信息的获取与事件发生同步,多层次深入挖掘事实进行报道,解疑释惑、用事实说话、回归新闻本位,给受众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新老媒体联动,增加报道力度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力度相比以往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也是大大加强,抽取2008年9月15-21日共7天的《新闻联播》进行量化考察,这7天共播发新闻118条(包括国际国内简讯、评论),日均16.86条,有关“三鹿”奶粉新闻23条,约占19.5%,而有关“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总时长2779秒,占全部总时长的22%,据各类新闻之首同时间段内《人民日报》关于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达到28篇,新华网包括视频、评论在内的有关三鹿奶粉事件的新闻报道更是多达91篇,可见媒体报道力度之大和社会对三鹿奶粉事件的关注程度三、彰显“新闻本位”思想的意义三鹿奶粉事件国内媒体的良好表现生动的诠释了“新闻本位”思想,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视察《人民日报》时说,要努力使新闻宣传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也才能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人民网考察时,提到了网络在新时期的作用谈得比较全面,并且提出了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这给我国新闻工作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回归“新闻本位”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有以下意义:(一)有利于架构政府的权威、提升公信力突发事件因其突发性、破坏性往往让人们措手不及、在没有心里准备的情况下处于心里较为脆弱的时段,较为依赖媒体获得信息,渴望政府能有效化解和防范公共突发事件中的各种问题,从公共安全的角度讲,引导社会舆论是政府职能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稳定人心,服务大局,将突发公共事件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是为民负责的核心体现。
诚信政府、阳光政府是我国政府发展的方向,政府的公信力和诚信度是其理念建构的核心和支柱,通过媒体这个公共话语平台将政府的态度、措施和能力展现给大众,增强政府组织的内聚力和外张力,对社会大众有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能起到鼓舞人们斗志、共度时艰、彰顯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二)生动的诠释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度回望“三鹿奶粉”事件,虽然可能因为事件的曝光可能引发我国乳品行业质量安全问责风暴,可能致使我国一个优秀的民族品牌企业面临可能垮塌的命运,但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职业操守使得包括简光州在内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义无反顾地揭开事实真相,为百姓负责、尊重受众知情权,为大众还原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是新闻工作的进步,国家的发展三)尊重受众知情权体现了人本思想,是我国政治文明的进步知情权是一个法学概念,有知晓权、了解权、获知权等在现代社会,知情权是公民从事政治、经济、文化和个人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将知情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用宪法加以确认,是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前提三鹿奶粉新闻媒体全方位的报道尊重了受众知情权给受众提供了一个公平、自由、顺畅的沟通和表达平台,均衡和照顾了受众情绪,体现了人本思想,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我国政治文明的进步。
四)透明顺畅的公共话语平台有效地阻止了流言的传播SARS期间,在2003年4月20日前,我国媒体集体失语的情况下,一些网站上开始出现可怕的字眼:禽流感、炭疽、霍乱如果没有权威媒体承担信息传播的责任那么民间的或者不公开的小众传播就会占据主导地位相比之下,三鹿奶粉事件中,权威媒体的信息及时发布让谣言不攻自破,打消了百姓对于以后国内乳品还敢不敢消费的顾虑,某种程度上拯救了国内乳品行业,免于市场穷尽的困境,也带领百姓走向正常的生活轨道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