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东西方的摄影萌芽.ppt

14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606706908
  • 上传时间:2025-05-2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94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1 摄影术的起源,东西方的摄影萌芽,摄影术的萌发过程,摄影术的诞生达盖尔银版法,1.1.1 东西方的摄影萌芽,1.,摄影的萌芽,小孔成像,2.,小孔成像,在我国的流行,3.,小孔成像,在西方的流行,1.,银盐变黑现象,2.,德国医学教授的研究,3.,感光成像的研究,4.,日光摄影法,1.1.2 摄影术的萌发过程,1.,达盖尔摄影法的诞生,2.,达盖尔摄影法的推广,3.,摄影术的诞生日,1.1.3 摄影术的诞生达盖尔银版法,1.摄影的萌芽小孔成像,提起摄影,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照相机和胶片但作为照相机的前身“暗箱”,早在摄影发明之前的几百年前,就被画家用来作为绘画的一种工具了1558年,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画家乔万尼.波尔塔(Giovanni Parta,1538-1615)对用暗箱绘画作过如下描述:把影像反射在放有纸张的画板上,用铅笔画出轮廓,再着色,就完成了一幅画这种方法很简单,即使不会绘画的人,也可以使用这种装置2.小孔成像在我国流行,用暗箱摄取影像的光学原理,即“小孔成像”原理,早在2400年前我国战国时期的墨经中就己有所记述。

      此外,墨经还论述了有关光影的生成、光与影的关系、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凸镜、凹镜聚光结影的原理明末清初,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制作绘画暗箱的做法在社会上己很流行据古籍记载,康熙年间江都的黄履庄,以擅长制造“临画镜”和“缩亮镜”等光学器具而闻名长州人薄钰和湖南清泉人谭学之也擅长制造光学器具清代陈文述曾对钱塘县黄履研制的“多镜头暗箱”作了如下描述:“千里镜于方匣布镜器,就日中照之,能摄数里之外之景,平列其上,历历如画3.小孔成像在西方流行,在西方,关于小孔成像的记载最早见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美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著作中比较完备地应用小孔成像原理来作图画,大约是在16世纪著名画家、科学家达.芬奇也曾应用小孔成像描绘景物,在他的笔记中有应用这种方法的记载对应用暗箱作画记述得较详尽的,则是波尔塔所著的自然魔术一书小孔暗箱能够成像,并可以在绘图领域广泛应用但它也有缺点,即不能解决影像亮度和清晰度之间的矛盾1.银盐变黑现象,某些物质经过阳光长时间曝晒之后会发生变色现象,如皮肤晒黑、衣服褪色等对此,人们早己有所察觉中国古代书籍中也有许多记载如宋代文人苏轼所编撰的物类相感志中记述了“盐囟窗纸上,烘之字显”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盐卤中含有卤化银或其他金属卤化物。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记载银盐变黑现象的文献2.德国医学教授的研究,德国医学教授约翰.海因里希.舒尔茨()也曾发现了银化合物的光敏特性1725年,他在制造磷时,将用于制作粉笔的白粉与硝酸银混合,置于玻璃瓶中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放在窗口的玻璃瓶中的混合物被日光照射的一面变成了黑紫色,未受光的一面仍是白色为了进一步证实银化合物的这种光敏特性,他用挖空字形的纸把烧瓶盖住,结果在白粉混合物上清晰地出现了黑字然而,舒尔茨的实验成功没有与摄影联系起来3.感光成像的研究,17世纪末,一位英国陶瓷工人的儿子韦奇伍德(Wedgwood)将不透明的树叶、昆虫的翅膀放在涂有硝酸银的皮革上,试图制作“阳光图片”(Sun-picture)他将这种皮革放在太阳下曝晒后,取下树叶时出现了非常优美的白色轮廓图案遗憾的是,他没有找到将这个优美的图案固定下来(即定影)的办法,因此,受光后仍有感光能力的白色部分很快也变黑了但韦奇伍德的功绩在于证实了感光成像的可能性4.日光摄影法,20年后,法国中部夏龙市的一名石版印刷工人尼埃普斯(Niepce,1765-1833)因不善于绘画,就想创造一种将线条画转印到石版上的自动转印法他采用了一种受光而硬化的材料-“犹地亚沥青”,这种沥青受光后会变硬,未受光部分可以很容易地溶解在薰衣草油溶液中。

      尼埃普斯将沥青溶液涂在锡与铅等金属的合金板上,用浸过油呈半透明的原稿贴在涂层上曝光,结果受光部分变硬,因黑线条遮挡而未受光的部分用薰衣草油洗去后露出金属板,于是,在较暗的金属板上呈现出了与原稿相似的正像尼埃普斯称这个方法为“日光摄影法”(heliography)1826年,他将这种涂有沥青的合金板放在暗箱中,将镜头对准工作室的窗外,经过8小时的曝光后,将合金板浸入薰衣草油中冲洗,尽管所得到的影像很粗糙,然而,它毕竟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保留下来的经感光而成的图像1.达盖尔摄影法的诞生,1833年,达盖尔用铜板,表面镀上银,然后用碘蒸气进行光敏处理,使铜板上形成碘化银碘化银的感光性能好,大大缩短了感光时间,“记录”大部分明亮光线下的景物约为30分钟一天,达盖尔正在用一张装在暗箱里的铜板“拍照”,忽然天空乌云密布,光线暗了下来,他只好将这张感光不足的铜板存放在柜子里三天后,他从柜子中取出铜板时,发现照片比过去更清晰了后来经过试验证实,是水银的作用加强了影像的显现效果于是达盖尔又掌握了用水银蒸气与铜板上曝光过的碘化银进行化学反应的“显影”方法,使受光部分与水银化合成汞合金这种有光泽的汞合金,就成了影像中的明亮部分;未受光的碘化银分,没有汞金生成,而被达盖尔用硫代硫酸钠溶解。

      这样,未受光的碘化银从铜板上溶解掉了,也不再会感光,就刑成了影像中的暗部阴影1837年5月,达盖尔终于使摄影的实用成为现实他把自己的银版摄影法命名为“达盖尔式摄影法”2.达盖尔摄影法的推广,1839年1月,达盖尔请自己的一位朋友,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阿拉哥向法国科学院介绍这项发明阿拉哥极力赞扬使用这种摄影法所拍摄的细节有“数学般的准确性”和“难以想象的精确性”,并预言这一发明将会给科学和艺术带来好处,从此任何不会绘画的人都可以轻易地制作完成一幅优美的图画当年6月,法国政府授予达盖尔四级紫绶勋章,并给予他津贴奖达盖尔把自己的发明公布于众,使他的摄影法得以在法国广泛流传3.摄影术的诞生日,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与艺术学院举行了一次特别会议,正式公布了“达盖尔摄影术”这一天被世界公认为摄影术的诞生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