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数学教学设计.docx
5页《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第三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第二节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通过对这局部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会使用公式准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同时加深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思维水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3.教学目标的确定: (1) 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会使用公式准确计算; (2) 学会动手实验操作,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归纳的水平,进一步发展空间观点; (3)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使学生初步懂得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观察事物;4、教材编排的特点: 教材的编排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首先,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过渡到使用学具实验操作观察探索总结规律,再使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下节课学习梯形的面积具有正迁移的作用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使用公式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关键:通过实验操作和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协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成目标二、说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相关特点及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基础和接受水平;充分发挥学具和教具的作用;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本节课特采用了讲解法、谈话法、实验法和激趣法等教学方法实行教学;以表达“精讲、善导、激趣、引思”的课堂教学“八字”要求;达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促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三、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水平,本节课准备指导学生学会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1) 学会在动手操作中,实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2) 学会准确使用学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四、教学程序的设计为实现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结构,落实素质教育;根据以上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 复习旧知,作好铺垫(1)口答(投影显示)①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分别有什么特征?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计算以下图形的面积 教育心理学说明: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实行的为此,这三道复习题都是选择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能为学习新知识起铺垫作用。
2. 谈话设疑,引入新课学生解答复习题后,根据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谈话设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问:假如把复习题中第3题的三个图形从对角线剪开得出三个三角形,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揭示课题板书后再使用语言激励学生提出:看谁学得又快又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设了最正确的学习情境3. 动手动脑,指导探索 第一:数方格求面积 首先,发挥教材的作用,指导学生看教科书75页,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同桌对答案 接着,教师放投影显示方格图,指名回答 最后小结,点拨引导,质疑引思师导:刚刚大家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既费时又费力,并不容易求得准确,我们能不能象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一样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求面积呢?第二:指导实验,观察、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首先,从直角三角形推导根据学生准备的学具,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表象;要求学生拿出其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老师逐步提出问题,(幻灯显示)先提出: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能够拼成什么图形?再提出:②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③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逐个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总结。
其次,要求学生按照以上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分别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实行拼摆其中,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摆实验之后,教师投影显示拼摆过程边讲边演示(图):首先把两个锐角三角形重叠位置,接着旋转、平移,就出现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教学环节更加生动、具体形象,感染力强,协助学生加深对公式来源的理解 再次,归纳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主动的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总结,使学生非常容易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为初步检验实验的效果,教师再放投影显示题目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①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够拼成一个(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②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③ 三角形的面积=( ); ④ 假如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写成(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教学重点: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学生齐读 4 使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例题先板书例题,用不同颜色表示数量关系以突出重点接着要求学生读题、看图、解题然后指名回答,集体纠正,教师板演解题过程。
最后,质疑问题,提出:为什么要除以2?突出重点,深化理解 5. 巩固训练,深化理解(1) 基本性练习:指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回应复习题3中的设疑,老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求它们的面积吗?(2) 趣味性练习:2判断题,用手势表示对的打“√”错的打“×”①两个完全相等的直角三角形能够拼成一个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 ②两个三角形能够拼成平行四边形 ) ③三角形的底边为6厘米,高为3厘米,它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 )④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比照性练习:2. 下表中给出的是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填在空格里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底(厘米)86.29.612.5高(厘米)3.54.86.316面积(平方厘米) (4)发展性练习,课本79页第7题以上四类形式不同的练习题为检查教学效果,根据教学目标,题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坡度;既突出重点,又分散难点,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升,既巩固所获得的知识,又深化了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既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水平,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既表达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表达了水平的培养。
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 6、课堂总结: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课的总结采用了引导回忆归纳的方法,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和你学会了什么?这样总结,既突出教学重点,又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一步培养归纳概括的水平7、家庭作业:练习十八第6、9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