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马岭河大桥.doc
7页马岭河大桥1、概况 马岭河大桥位于贵州兴义市附近,横跨马岭河大峡谷,桥梁全长1386米1.1、主要技术标准(1)、桥面宽:主桥:24.5+2×1.3(布索区)=27.1m; 引桥:2×12.25m,双向分离式桥 (2)、荷载标准:汽车超—20级,挂车—1203)、设计行车速度:80Km/h4)、地震烈度:Ⅵ度地震区,按Ⅶ度采取抗震措施1.2、桥位处自然概况(1)、地形、地貌马岭河特大桥位于马岭河旧桥址上游2.5km左右,横跨马岭河大峡谷,桥址区位于云贵高原斜坡地带的兴义溶蚀盆地中,桥位区地形两头高,中间低,海拔一般1000~1230m,最高处在东岸(顶效岸)纳贡九子山,坡顶高程为1253.80m,最低处在马岭河峡谷(又叫清水河)谷底,为930.70m,相对高差达323.10m除深切峡谷外,一般相对高差在60~150m之间沿路线中线,地形呈台阶状向峡谷逐级降低地貌类型属构造侵蚀溶蚀中高山峰丛峡谷地貌单元,地表侵蚀冲刷强烈,两岸悬崖峭壁宽约120m2)、工程地质根据钻探揭露,区内地层可分为上覆第四系粘土层、角砾碎石土层、有机质土层及下伏三叠系中统个旧组第四段白云岩层两大类,第四系浮土主要为残、坡积粘土层,局部为角砾、碎石土及有机质土。
纵波速度Vp=500~1100m/s前者分布于区内地势平缓、较低部位,厚度一般2~6m,最厚可达13m角砾、碎石土分布于孤峰斜坡及近坡脚一带,厚度很薄,小于1m有机质土仅在马岭河特大桥7#过渡墩见到,分布很局限三叠系中统个旧组第四段(T2g4)白云岩遍布全区,裸露于孤峰斜坡、坡顶上及下伏于地势平缓低洼的粘土层之下,为区内唯一的基岩层以薄层状构造为主,夹中厚层状构造,为硬质岩石按风化及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可分为全风化层、强风化层及弱风化层勘察范围内未见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3)岩溶及水文地质区域上兴义溶蚀盆地地表水文网极不发育,除清水河外,仅有几条间歇性的断头河分散在盆地之中场区由大片含水岩组(T2g4)组成,而且沿中厚层似角砾状白云岩、白云岩选择性溶蚀的层间溶蚀现象十分明显,较利于地下水的形成、储存和径流场区地下水主要集中于马岭河峡谷以东顶效岸地层中,具明显层状特征地下水的类型有第四系上层滞水、基岩岩溶裂隙水4)、不良地质现象区内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岩溶、危岩体与崩落或滚石,岩溶表现为石灰华、溶洞(隙)及溶蚀小孔危岩体共发现两个(Ⅰ、Ⅱ),分布于峡谷兴义岸悬崖上,均与卸荷裂隙有关,呈方形垂直柱状。
5)、气象:路线位于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光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旱季节明显,无霜期长,冬季受寒潮影响引起短暂降温1)、气温:本项目区域年平均气温在16°C,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温度22.2°C,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温度为7.10°C,极端最高温34.90°C,极端最低温-3.10°C2)、降水:区域内年降水量在1300~1600mm之间,1~3月份降水量最少,不到50mm,降水强度小于5mm/日;6~7月份为降水高峰期,降水强度一般在13mm/日左右每年5~10月为洪水期3)、风向风速:最多风向是偏南风,其次是偏北风和偏东风风向呈季节性变化,冬、春、秋三季以偏北风和偏东风为主,夏季常见偏南风设计基本风速V10=25.6m/s2、主桥结构马岭河大桥全长1386米,桥型方案综合考虑经济、安全、景观效果和方便施工等因素,布置为155+360+155m双塔双索面PC斜拉桥引桥采用50米和40米预应力混凝土T梁,先简支、后连续刚构体系2.1、斜拉桥构造特点(1)、主塔基础采用24根直径为2.8m的嵌岩桩基础,桩端持力层选择在力学强度较高的弱风化白云岩中,桩尖嵌入弱风化白云岩中不小于8米。
基桩布置图见图22)、索塔索塔是整个桥梁造型的重点,其采用的形式、高度和比例不仅要满足斜拉索布置的要求,还要达到美观的效果,经过比选,桥塔采用A型塔斜拉桥主塔构造图见图38号桥塔塔高为承台以上199.075m,9号桥塔塔高为承台以上158.077m,两塔塔高相差41米塔柱采用空心钻石形断面,上中塔柱断面尺寸6.5m×4.5m,下塔柱顺桥向柱宽自上往下由6.5m加宽到8.5m,横桥向柱宽自上往下由4.5m加宽到6.5m上塔柱为斜拉索锚固区,锚索端局部构造采用凸齿式,齿表面以厚1cm钢板包裹在上塔柱锚固区,采用U形预应力束加固,以平衡斜拉索水平分力3)、斜拉索斜拉索布置为扇形密索体系,双索面,采用低松驰镀锌高强钢丝,直径7mm,标准强度1670Mpa,镀锌钢丝扭绞成缆后涂防腐涂料,浇包聚脂复合带,热挤黑色PE和彩色PE护套拉索采用冷铸镦头锚,两端均为张拉端锚具锚固4)、主梁双塔斜拉桥的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边主梁,主梁顶面全宽27.1米,截面中心高2.771米,标准节段长度为8米、6.3米和5.5米,每隔一个节段设一道预应力混凝土横梁,采用前支点挂蓝施工,主梁标准断面见图42.2、施工方案(1)、基础和下构施工 基桩大部分采用人工挖孔,在地下水丰富的位置采用机械钻孔。
墩柱和塔柱采用滑模和翻模施工2)、主桥上部构造施工:主梁采用前支点挂兰施工 引桥上部构造施工:50米T梁和40米T梁采用架桥机架设3、主要技术特点和创新点1、 主桥桥塔下塔柱高度相差较大,采用主梁与主塔一飘一固的结构形式,降低了塔底弯矩,使两塔塔底弯距相近,节省了造价2、 引桥墩高墩达100米以上,采用50米T梁,下构双幅桥采用双柱墩,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省了造价4、有关资料桥名:贵州马岭河大桥桥型:双塔双索面PC斜拉桥跨径:155+360+155m桥址:贵州兴义市建设单位:贵州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设计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贵州公路局混凝土用量:106004m3钢材用量:15697.4t全桥总造价:3.25亿元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