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牛献礼老师集教学需要教师用“心”去追求.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82073328
  • 上传时间:2022-04-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学需要教师用“心”去追求(2007-10-09 13:03:57)教学需要教师用“心”去追求一一黄山听课随想(此文发表于《小学教学研究》2006年第10期)牛献礼近日,有幸在黄山全国小学数学评优课活动中观摩到32节各具特色的数学课, 感触良多翻阅听课笔记,摘取听课吋匆忙记下的琐碎感想、零星散评,粗略整 理成文案例一:《生活中的负数》游戏:石头、剪子、布规则:同桌两人玩,记住自己输赢次数生汇报:输一次,赢两次……师:赢两次可以用2 (板书)表示,但输了两次还能用2表示吗?你能用一种新 数表示输了两次吗?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再在小组里交流展示学牛作品生:-2 输 2 2 0 2师:比较一下,哪种数写起來最简便,而且一眼能看出输了 2次呢?生:减2师:赢2次,用2表示,输两次,用-2表示,读作:负二(板书)牛活中你还遇到过这样相反意义的量吗?生:零上2度和零下2度师:零上2度用2表示,零下2度用-2表示板书) 生:上海大商场有地下2层 随想:学牛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牛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 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等建构知 识的过程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新知的生长点上提出问题:“赢两次可以用2 表示,但输了两次还能用2表示吗?你能用一种新数表示输了两次吗? ”从而引 发学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个性获得张扬,智 慧的火花不断闪现。

      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 法来学习数学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这才 学到了真正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案例二:《圆的周长》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标,比较多地停留在 外在知识的灌输上,很多知识只是作为一种符号存于学生的记忆中,始终无法深 入到学牛的内心世界,而《圆的周长》一课却因关注学生的体验而给人以强烈的 震撼教师在介绍圆周率的历史时,不是简单地介绍祖冲Z,介绍他的发现比欧洲人早 一千多年,而是让学生亲身经历了 “割圆”的过程,并详细介绍刘徽和祖冲之的 “割圆术”,从内接正六边形、正十二边形,一直到内接二万多边形,精确到每 条边的长度仅为0.4毫米,最终计算出圆周率值在3. 1415926〜3. 1415927之间 这样的教学给学生的体验和震撼是传统教学中的简单介绍不可比拟的,它能使学 生深刻的感悟到中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使学生对圆 周率这一知识有更深的感受与领悟通过这节课,我们可以再一次感性地品味这 句话:“我听到过,过眼云眼;我看到过,历历在目;我做到了,铭记在心;我 体验过,沦肌泱髓。

      案例三:《用字母表示数》课始,师借助扑克牌引入:让学生用4张扑克牌算24点有一个学生拿到了 6、10、A、7,列出算式: 6+10+1+7二24师:哪里来的1?生:A就是1 o师:看来可以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师:在扑克牌里,还有用哪些字母表示数的? 牛:K表示13, Q表示12, J表示11 随想:《用字母表示数》的本质是让学生体会字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用一个字 母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而不是特定的一个数,从而进行符号化思想的渗透而 扑克牌中的字母是特指,有特定的含义,K只表示13, Q只表示12, J只表示11, 而不是表示任意一个数,这与《用字母表示数》的内涵大相径廷,不但会误导学 生对数学概念的准确理解,也会对符号化思想的渗透这一教学口标带來负面影 响案例四:《生活中的负数》岀示:爸爸工资是875元,奖金是220元,生活费是340元,这三个数用正负数 表示分别是()、()、()生 1: 875, 220, —340生 2: — 875, — 220, 340学牛面露困惑,都看着老师师:两种写法都是可以的,因为正负相对随想:收入记为正,支出记为负,是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事,不能借口正负表示相 反,就把收入记为负,支岀记为正,这不是“生活中的负数”。

      教材既是《课标》理念的载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依托,是教师上课的重要依据, 新教材有许多东西只有用心仔细研读才能读懂,我们只有准确把握教材,深刻理 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更好地“用教材教”,“吃透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一个 永恒主题案例五:《生活中的负数》认识完“正负数”后,课件显示:0在数轴上的正、负数之间来回游走,飘忽不 定师:你觉得0是正数,还是负数?生1: 0比最小的正数还小,比最大的负数还大,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 数师很满意,正想就此打住,一牛又举起了手,师让他发表想法生2: 0—会儿跳到正数,一会儿跳到负数,所以它既是正数也是负数师让学生小组讨论,最后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來 随想:《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透岀的更 多含义是丰富学习方式、改善学习方式,而非彻底转变其实,接受学习和探究 学习是两种基本的学习方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自主、探索、实践、表达等 应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排斥其它学习方式,课堂上教师精当的讲授是十分 必要的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有许多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运用接受学习的方 式更为有效在本案例中,对于“0是什么数”这样一个陈述性知识,学生认识 到以0为分界,小于0的是负数,大于0的是正数就可以了,在此基础上,教师 完全可以直接告诉学生: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一个特殊的数,是正、 负数的分界。

      没必要让学生再去讨论、去探究随着教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认识到,凡是成功的课,学生对知识都有着深刻的体 验,而这都基于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透彻分析和教学设计的独具匠心我也越来 越认同这样一个理念:数学教学是是富有创造性的,是内涵深刻的而这一切, 需要教师用“心”去追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